發布時間:2016-10-27 10:25:34

從(cong) 世界港口業(ye) 的發展來看,在經濟全球化、一體(ti) 化的時代隨著船公司和貨主實力增強,港口之間的競爭(zheng) 也日趨激烈。港口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具有較強的自然壟斷力。為(wei) 了應對海運業(ye) 的大變革,港口資源整合成為(wei) 一種趨勢,港口之間不再是完全對立的關(guan) 係。
國外港口整合現狀
國外港口整合開始於(yu) 上世紀80年代,高潮是在90年代中期,最早興(xing) 起於(yu)
歐洲環地中海區域的德、英、法等國家,隨後其他各國的港口整合也陸續開始。
紐約港和新澤西剛分屬於(yu) 紐約州和新澤西州,但是兩(liang) 港早就打破行政區劃,合並為(wei) 紐約-新澤西港,依托世界商貿中心紐約共同組建港務局,實現統一管理和規劃,通過聯合充分發揮各港區的優(you) 勢,形成統一的競爭(zheng) 實體(ti) 。在區域中發揮了強大的樞紐作用。
美國西雅圖港和塔科馬港港口聯盟的建立,一度倍受關(guan) 注,為(wei) 增強港口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兩(liang) 港采取競爭(zheng) 與(yu) 合作的戰略,以聯盟增強對其他港口的競爭(zheng) 力。聯盟後的十年間,集裝箱吞吐量隨即翻番,整合效應凸顯。
德國的漢堡和不萊梅兩(liang) 港口具有共同的腹地,原為(wei) 競爭(zheng) 對手。巨大的市場壓力和歐洲北部鹿特丹、安特衛普、費利克斯托港的激烈競爭(zheng) 促使這兩(liang) 個(ge) 港口開始討論通過聯盟產(chan) 生協同作用,以聯盟體(ti) 增強對其他港口的競爭(zheng) 力和抵禦市場壓力的能力。
為(wei) 了同釜山港和高雄港爭(zheng) 奪中轉貨源,與(yu) 中國青島港抗衡,2004年日本政府決(jue) 定大幅降低港口收費,並簡化繁複的商船進港手續,從(cong) 而崇禎東(dong) 京港、半身和伊勢灣三大港口群的運轉功能,並指定這三個(ge) 港口群為(wei) 超級樞紐港,集中投資建設。
近年來,日本大力發展東(dong) 京灣三大港,具體(ti) 做法是,以運輸省協調港口發展,港口管理權下放給地方港口管理機構,運輸省掌握港口規劃協調的最終權力,從(cong) 而確保國家利益,避免港口惡性競爭(zheng) 。另一方麵,內(nei) 聯外爭(zheng) ,在運輸省的協調下各港口錯位發展,共同攬貨,整體(ti) 宣傳(chuan) ,以提高知名度,同國外港口港口抗衡。日本又采取港口合並政策,增強港口整體(ti) 競爭(zheng) 力。東(dong) 京灣內(nei) 東(dong) 京港、千葉港、川崎港、橫濱港梗洋港、橫須賀港等六個(ge) 重要港口組成,六港雖然各自獨立但首尾相連,延綿百裏,在對外競爭(zheng) 中形成整體(ti) 。
歐洲海港組織的運營模式
歐盟現有大小海港1200多個(ge) ,分別屬於(yu) 20個(ge) 海洋國家,這些年港口對於(yu) 歐盟國際貿易和內(nei) 貿市場起到了舉(ju) 足輕重的作用。於(yu) 是,歐盟成立了ESPO來協調管理整個(ge) 歐洲地區的海港。ESPO主要由歐盟各海港的港務局、港口行政部門以及港口協會(hui) 組成。ESPO模式的主要特點:
1.不直接參與(yu) 歐洲各個(ge) 海港的發展、建設以及日常運營,反而強調港口的自主經營的法律地位,確保港口之間的自由競爭(zheng) ;
2.通過議會(hui) 的形式來協調各港口之間的利益;
3.通過法律形式來確保歐洲海港總體(ti) 利益,其政策主要包括多式聯運、近洋運輸、海運安全、環境等方麵。
4.為(wei) 港口的特定項目提供技術谘詢及資金支持;
5.主持特殊項目的研究,統計歐洲港口的各項數據。
國外港口群整合特點
目前,港口行業(ye) 正在經曆著全球化變革,出現了跨國的港口經營集團,它們(men) 在世界其他地區投資建設和經營港口碼頭,將其業(ye) 務擴展到全球。國外港口群整合經驗對我國港口整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yi) 。國外港口整合具有如下特點:
1.統一協調。港口為(wei) 提高自身的競爭(zheng) 地位,盲目投資建設、壓低費率,從(cong) 而搶奪臨(lin) 近港口的貨源,這大大消耗了港口群內(nei) 的資源,不利於(yu) 港口群的整體(ti) 發展。國外政府早已意識到,港口之間唯有合作才是持續發展的道理。無論是紐約-新澤西港務局、歐洲海港組織還是日本的運輸省,對於(yu) 港口群的管理和建設都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比如紐約-新澤西港務局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有直接的管理權力;歐洲海港組織製定法律條款來統一各個(ge) 港口安全、環境、服務標準,並且用一會(hui) 的方式係誒條各個(ge) 港口建設和發展方向;日本的運輸省對各個(ge) 港口規劃建設保持最終的決(jue) 定權。
2.廣泛合作。國外港口的發展體(ti) 現出港口獨特的產(chan) 業(ye) 特征,要求天然的規模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這導致了港口經營活動特有的追求壟斷性。由於(yu) 存在行業(ye) 壁壘,冶金、電力、農(nong) 業(ye) 和軍(jun) 隊等修建各自的專(zhuan) 用港口,導致了對岸線資源的嚴(yan) 重破壞。因此,國外港口的發展十分強調各行業(ye) 間的協調與(yu) 合作。
港口群內(nei) 各個(ge) 港口的合作,除了統一規劃、分工定位外,還體(ti) 現在共同製定環境保護條例,維護共同水域的生態環境;共同組建數據平台,交流先進經驗;共同攬貨,整體(ti) 宣傳(chuan) ,提高港口群整體(ti) 知名度,形成區域品牌。
3.明確分工,錯位發展。政府出台調控措施,防止各地惡性競爭(zheng) ,盡量避免重複建設,各港形成自己的特色,實現差別競爭(zheng) 、錯位發展。以日本為(wei) 例,東(dong) 京港擁有世界先進的外貿集裝箱碼頭,主要負擔著東(dong) 京產(chan) 業(ye) 活動和居民生活必需的物資流通。橫濱和川崎港主要進口原油、鐵礦石等工業(ye) 原料和糧食,出口工業(ye) 製成品。而千葉進口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wei) 主,以鐵礦石、煤炭和木材為(wei) 輔,出口貨物以汽車為(wei) 主,其次為(wei) 鋼鐵和船舶等。
4.發揮優(you) 勢,進行差異化合作。由於(yu) 臨(lin) 海岸線是不可再生資源,導致港口過於(yu) 臨(lin) 近、處於(yu) 同一腹地的現象十分普遍,但是不同港口又有不同的區位優(you) 勢,各具特點。在市場細分前提下,建立各自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在差異化經營的同時尋求合作領域,將是更穩定更長久的做法。
如漢堡港靠近波羅的海,又是歐洲最大的鐵路貨物轉運地,充分發揮近海運輸和海鐵聯運的優(you) 勢,從(cong) 而擴大了腹地範圍,自由港的優(you) 勢更使其成為(wei) 歐洲重要的中轉港。鹿特丹港和安特衛普港則利用發達的駁船運輸,通過航道治理,橋梁太高、內(nei) 河集裝箱專(zhuan) 用碼頭的興(xing) 建,也有效促進了內(nei) 河集裝箱的運輸。
5.確保港口運營的自主性。政府在對影響港口群整體(ti) 利益的方麵進行幹涉,同時保證港口運營的自住性,營造合理公平競爭(zheng) 的環境。港口運營的自住性可以確保港口服務的競爭(zheng) 力,除了費率優(you) 勢外,優(you) 質的服務、高效的通關(guan) 速度,以及EDI電子平台的建立將成為(wei) 港口間良性競爭(zheng) 的有力武器。
6.淡化行政區劃 。國外港口通常打破行政區劃限製,用港口群的自然屬性和經濟規律協調發展,在市場競爭(zheng) 中對港口進行資源整合,鞏固樞紐港主導地位,充分發揮支線港和喂給港的輔助作用。通過製定和完善岸線利用規劃和港口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港口群內(nei) 部的分工協調,促進港口群整體(ti) 協調發展,在共有腹地中相互依存,在互補中形成規模效益。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