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物流裝備 > 正文

新規治超“一刀切”,燃氣車敗給了燃油車?環保交給誰?

發布時間:2016-10-08 10:07:37 第一物流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9月21日,新GB1589正式實施,一時間關(guan) 於(yu) 6x4、6x2哪類車型最“倒黴”的爭(zheng) 論也達到了高潮,關(guan) 於(yu) 司機罷工的消息、物價(jia) 麵臨(lin) 上漲的猜測也頻頻傳(chuan) 出,然而,大家關(guan) 注的焦點幾乎都在柴油車上,不要忘了,在重卡市場還存在著另一股“勢力”——天然氣重卡。

日前,內(nei) 蒙古自治區一位天然氣重卡的用戶向記者透露,新規實行後他打算棄用天然氣車,並且表示和他有共同想法的用戶不在少數。

那麽(me) ,究竟是什麽(me) 原因讓這些用戶決(jue) 定放棄天然氣重卡,重回柴油重卡陣營呢?

為(wei) 記者提供新聞線索的這位用戶,目前在內(nei) 蒙古經營一家天然氣運輸公司,車隊中有22台重卡,其中15台為(wei) 燃氣牽引車,其餘(yu) 均為(wei) 燃油牽引車。他表示近兩(liang) 年車隊一直在進行柴油車替換工作,如今在車隊中服役的燃油車應該是最後一批,本打算繼續更換為(wei) 燃氣車,然而新規實行之後,他卻猶豫了,甚至有了將燃氣車再度替換為(wei) 燃油車的打算。

我們(men) 不急於(yu) 判斷這種想法的可行價(jia) 值,先從(cong) 幾個(ge) 方麵對車隊中的燃氣牽引車與(yu) 燃油牽引車做個(ge) 對比。

燃氣車VS燃油車

Round 1:重量

在新GB1589條例中明確規定,6x4牽引車車貨總重不得超過49噸,6x2牽引車車貨總重不得超過46噸。由此,為(wei) 了遵守法規,用戶隻有兩(liang) 條路可選:一是盡可能選擇更加輕量化的車型;二是減少運量,增加運輸頻次。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兩(liang) 種極端選擇:罷工或鋌而走險。

當前最為(wei) 切實可行的方法大概隻有“選項二”,當然,這是針對普通柴油車,而對於(yu) 使用天然氣車——特別是從(cong) 事危險品運輸的用戶,目前的形勢則讓他們(men) 有些進退兩(liang) 難。

新規治超“一刀切”,燃氣車敗給了燃油車?環保交給誰?

① 牽引車自重差2t。目前重卡市場已然成為(wei) 輕量化車型的天下,一般柴油車自重在8.5t—8.8t之間,而天然氣車型由於(yu) 需要加裝氣瓶和一些保護裝置,實際自重一般都在9t—11t之間。

對比之下,無論是從(cong) 事一般公路運輸還是危化品運輸,天然氣車型在自重方麵都要輸一局。

② 拖起36t掛車,二者運力差3t。而據記者了解,為(wei) 了保障安全性運輸天然氣的車輛往往需要背負額外的裝備重量。

例如在本文這家天然氣運輸車隊中,就有一台負責運輸壓縮天然氣(CNG)的掛車,為(wei) 了保障運輸安全性,管壁厚度設計達8公分,單此掛車自重就已達到35.66t。若以車隊中6x4燃氣車(自重11t)牽引,整備質量已經達到了46.66t,限重49t情況下,每次隻能運輸2.34t天然氣。

而若以6x4燃油車(自重7.9t)牽引,則整備質量為(wei) 43.56t,每次可運輸5.44t。二者運力相差3.1t。

③ 掛車運力足5t,奈何被劃限重紅線。而據記者了解,上述這款掛車滿載情況下具備5t運力。盡管新規實施之前兩(liang) 款牽引車型每次運量同樣相差3t左右,但新規實施後,原55t標準降至49t,以燃氣牽引車運輸,掛車滿載就要麵臨(lin) 處罰;

若遵循新規則又要麵臨(lin) 運力的嚴(yan) 重浪費,利潤降低同時成本升高,得不償(chang) 失。而燃油車輛卻完全不會(hui) 出現超載現象,且與(yu) 新規實行前運輸情況並無不同。

如此對比之後,天然氣牽引車在實際應用中又一次敗下陣來。

燃氣車VS燃油車

Round 2:收入

計算出兩(liang) 款車型運力之後,我們(men) 再來看一看二者在收入方麵相差的數額。

據記者了解,本文這家天然氣運輸公司主要負責內(nei) 蒙古區域內(nei) 的天然氣運輸業(ye) 務,企業(ye) 負責人以呼和浩特至錫林浩特運輸線路為(wei) 例(掛車自重35.66t,燃油車自重7.9t,燃氣車自重11t),為(wei) 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

目前,該企業(ye) 燃氣運費為(wei) 1.1元/m?(質量1t的天然氣體(ti) 積約為(wei) 1300m?)。由表格我們(men) 可以看出:

① 新規後,燃氣車收入降五成。新規實行前,燃氣牽引車每車可運輸約6000m?天然氣,即每車運費收入約為(wei) 6600元,扣除燃料成本1930元後,每車每次運輸可獲得收入4670元;而新規施行後,燃氣牽引車每車隻能運輸約3600m?天然氣,運費收入降至3960元,扣除相同燃料成本後,每車每次運輸可獲得的收入降為(wei) 2030元,與(yu) 之前相差2640元。

② 新規前後,燃油車收入大幅反超。前文已經計算過,新規的實行對車隊中的燃油牽引車運力並無影響,前後均可運輸約6000m?天然氣,運費均為(wei) 6600元,燃油成本固定約為(wei) 3042元,收入則固定為(wei) 3558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收入水平在新規施行前是低於(yu) 燃氣牽引車收入的,但是新規實行後,燃油牽引車收入實現了“反超”,比燃氣牽引車收入高出1528元。

數字已經說明,這一輪燃氣車再次敗下陣來。也因如此一番計算,即便對可以實現燃料自給自足的燃氣運輸公司而言,天然氣牽引車也變成了“燒錢機器”而不是“賺錢機器”。

而對於(yu) 那些使用天然氣車型的個(ge) 體(ti) 用戶而言,這種收入的前後反差則更讓他們(men) 苦不堪言。本文這家燃氣企業(ye) 同時擁有加氣站尚在運營,新規實行後,不少司機前去加氣時都會(hui) 談到收入較過去下降很多,多數人“換油車”的想法也是越來越強烈。

燃氣車VS燃油車

Round 3:成本

① 氣車燃料成本優(you) 勢不再。曾幾何時,天然氣是重卡市場的“香餑餑”,廠商一窩蜂大力推廣天然氣產(chan) 品,用戶也爭(zheng) 相淘汰柴油車型,轉而購買(mai) 天然氣車型。形成這種局麵一方麵由於(yu) 天然氣車的環保效能,另一方麵則是由於(yu) 二者燃料成本相差懸殊,天然氣車型在這方麵具有絕對優(you) 勢,然而隨著油價(jia) 一輪輪下跌,而今與(yu) 之所耗費的其他成本相抵後,天然氣車型的這一優(you) 勢基本所剩無幾。

新規治超“一刀切”,燃氣車敗給了燃油車?環保交給誰?

② 買(mai) 車多花10萬(wan) 塊,保養(yang) 依舊成本高。燃料成本優(you) 勢不再,與(yu) 之對應的卻是采購與(yu) 維修保養(yang) 成本的居高不下。而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一般柴油車整車采購成本在20萬(wan) —30萬(wan) 元之間,而天然氣車的采購成本往往都在30萬(wan) 元以上,僅(jin) 裸車采購成本就已相差近10萬(wan) 元。

而在使用過程中,由於(yu) 天然氣車型的特殊性,每次保養(yang) 都需更換火花塞以及高壓線等附屬配件,其中一些還隻能選擇進口配件,對比之下成本再次高出柴油車保養(yang) 成本。

顯而易見,這一輪天然氣車又輸了。

“運價(jia) 不是你想漲就能漲”

幾輪對比下來,我們(men) 發現,當年風靡一時的天然氣車型如今在與(yu) 柴油車對比之後,優(you) 勢寥寥無幾,而今再迎新GB1589實行,天然氣車型在運輸行業(ye) 中的地位再次被動搖。麵對如此局麵,天然氣車的用戶們(men) 不得不作出選擇:要麽(me) 棄用燃氣車,要麽(me) 漲運價(jia) 。

然而,運價(jia) 卻也不是說漲就能輕易漲的。

如果說普通公路運輸由於(yu) 超載問題改觀,麵臨(lin) 集體(ti) 運價(jia) 上調的局麵的話,那麽(me) 對於(yu) 一直做標載的危化品從(cong) 業(ye) 者而言,根據此前對成本與(yu) 收入的計算,若為(wei) 了提高燃氣車收入而漲價(jia) ,就意味著很可能因此失去與(yu) 燃油車競爭(zheng) 的優(you) 勢,從(cong) 而丟(diu) 掉用戶。

另一方麵,運價(jia) 上調很可能會(hui) 影響一部分下遊企業(ye) 的生存。本文這家燃氣運輸企業(ye) 負責人就表示,由於(yu) 收入的降低,他們(men) 也在考慮向下遊企業(ye) 提出提高運費的想法。但是漲多少,何時漲,都需仔細斟酌,燃氣市場的環境如今也是不容樂(le) 觀,下遊企業(ye) 的日子也不好過,“漲得太多,下遊企業(ye) 生存不下去,我們(men) 也要受影響。”這位負責人無奈地說。

“一刀切”不治本

限超還需“對症下藥”

盡管燃氣車在目前看來優(you) 勢不再,群眾(zhong) 基礎也被動搖,但是,作為(wei) 響應節能減排基本國策而存在的天然氣車,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退出市場的。

那麽(me) 為(wei) 了緩解燃氣車在如今的尷尬境地,我們(men) 能否在製定限重標準時,在確保安全性情況下針對天然氣車型適當調整載重標準。畢竟,無論是運輸市場還是重卡市場,燃油車與(yu) 燃氣車平分秋色才更有利於(yu) 市場的良性發展。

治理超限超載的初衷是為(wei) 了保障運輸安全性,維護行業(ye) 正常秩序,促進市場健康發展。GB1589被稱為(wei) “史上最嚴(yan) 的治超治限標準”,新規剛剛實行,各方都處在適應階段,在此期間也勢必會(hui) 產(chan) 生多種矛盾。麵對新標準,無論是製定者還是執行者都尚在摸索階段,我們(men) 勢必將會(hui) 找到權衡之法,在實現安全規範運輸環境的同時,讓各類車型都能夠找到最為(wei) 適宜的執行標準。

“一刀切”能治一時,而後的種種連鎖反應又該如何平息?要根治頑疾還需將標準細分化,即“對症下藥”。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