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匯董事長徐水波: “互聯網+物流”平台繞不開線下園區
發布時間:2016-08-02 08:32:52 21世紀經濟報道

“物流產業所麵臨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效率,中央在物流供給側改革上定下的方向是"降本增效",可以說極為準確地概括了這個行業對於改革和創新的真正需求。”天地匯創始人兼董事長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
在徐水波看來,中國物流產業的“小、散、亂、弱”的問題人盡皆知但真正有能力提出有效解決方案的卻寥寥無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業界習慣於將上述問題孤立對待,而忽略了其相互之間的交叉影響。
從2013年成立至今,天地匯通過輕資產合作運營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內改造、升級原有公路港,最終建設了57個物流園區,形成一張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物流園區網絡”,被認為是物流界的淘寶。
2016年6月,天地匯獲得1億美金級B輪融資,由鴻沛資本、啟創資本聯合領投,萬融資本、啟賦資本、長江會等多家基金跟投。目前平台交易額單月已突破50億人民幣。
《21世紀》:如何理解物流行業的供給側改革?
徐水波:物流行業實際上是現代服務業當中典型的供給側過剩,無論是從三方、運力還是專線,都是極度過剩、效率低下的,所以物流行業供給側改革迫切性很高。
現在實體經濟對成本結構非常敏感,降本增效肯定是企業正常情況下所會采取的一個必然措施。而物流成本占製造業成本20%以上,物流業的效率想要優化10%並不是特別難。我認為物流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有可能成為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突破點和先行軍,物流有很大的機會扮演第三方利潤源的角色。
物流供給改革的重點和中心是占比95%的B2B物流,特別是占比75%的公路物流,而不是馬雲說的B2C物流,因為B2B物流對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有重大意義,物流供給側改革的方向是集約化和流轉效率的提升,互聯網+創新大大有助於物流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降本增效。天地匯就是針對互聯網+物流的供給側進行創新的實踐,我們試圖通過我們的實踐,能夠在本質上優化我們對客戶服務的質量,提升行業集約化,在集約化基礎上提升行業效率,能夠在物流的供給側改革中殺出一條路。
《21世紀》:“互聯網+物流”平台經曆了哪些發展階段,競爭格局如何?
徐水波:第一個階段是2011年、2012年的探索階段,之後受到資本的吹捧,各行各業的資本和團隊都到物流行業來做所謂的“互聯網+”,一個明顯現象是,投資平台的遠遠多於投資三方(攬貨為核心的總包方),而平台一般是四方為主。
第二個階段在2013、2014年,各家各顯神通,捍衛自己立場,攻擊對方,到了2015年形成分水嶺:創業團隊有物流背景的平台企業在互聯網+物流裏有壓倒性優勢,而僅僅單純學習傳統互聯網的基本都很慘。互聯網+物流的本質使命是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把物流要素整合起來,能夠為貨主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服務,但是很多人忘記了這件事情,拚命用拿來的錢去發展所謂的會員。
物流行業有三個基本要素,貨主、三方和專線,專線對於三方來說是供給側,對司機來說是需求側,而司機始終存在供給側,且嚴重過剩,向傳統互聯網那樣花大價錢發展供給側的會員是沒有意義的。天地匯沒有在物流行業的供給側花錢,我們發展主要和貨源有關的會員,如貨代會員、三方會員和專線會員,這個行業貨源最重要,而貨源是在園區裏交易和運作。
《21世紀》:這是否是天地匯選擇以物流園區為突破口的原因?
徐水波:是的。我非常堅定地相信物流不管怎麽樣,都繞不開線下產品和物流樞紐節點,物流交易中很少有人直接和貨主發生對話,都是在物流不對稱交易市場及物流園區中出現。當別人發現的時候,我們已經建立好網絡了。在進入C輪融資中,投資者對模式變現能力、收入增長模式、潛在盈利模式都有非常敏銳的要求,天地匯在這個階段脫穎而出,其他人紛紛回到園區,比如原先要革命掉園區的紛紛開始做線下園區,這個彎繞大了,能不能繞回來也難說了。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蘇今起免收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拖車、吊車費
- 海南首例!外籍船舶通過電子證書辦結口岸申報
- 四川“三網”融合助推產業建圈強鏈 上半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超4.9萬億元、同比增長7.1%
- 全國碳市場建設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交通運輸行業積極參與碳交易工作
- 江蘇省農批市場數智創新聯盟發起人會議在寧舉辦
- 我國開通首條金磚安全智能貿易試點航線
- 習近平:上合峰會肩負著凝聚各方共識 激發合作動能 擘畫發展藍圖的重要
- 《“人工智能+交通運輸”實施意見》經部務會審議通過 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領域規模化創新應用
- 重慶全鏈條治理公路貨運超限超載
- 跨境運輸需求旺盛 上合示範區中歐班列今年開行453列創曆史同期新高
- 浙江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印發 行業發展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