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新政風向偏轉 跨境電商進口B2C的爆發式增長到頭了?

發布時間:2016-03-22 09:46:13 第一財經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跨境電商發展或將遭遇高空氣流。

最近一個(ge) 月來,一場行業(ye) 性的擔憂正在進口B2C跨境電商蔓延。

“春節之後,突然感覺變天了,我們(men) 的寒冬要來了。”一位專(zhuan) 做進口B2C跨境電商的消息人士這樣對記者描述說,各種消息渠道都表明,對“保稅+行郵”模式進口跨境電商的政策已經發生逆轉。由之前的明確鼓勵,變成了限製和製約。

多位接近決(jue) 策程序人士及從(cong) 業(ye) 者對記者證實了這一點。這些行業(ye) 人士有的參與(yu) 了前期的調研,有的雖未參與(yu) ,但均通過各自的可靠渠道逐步得到反饋,由財政部、商務部、海關(guan) 總署等部門主導的跨境電商新政,已經原則上獲得國務院批準,一些細節仍在商議,並將於(yu) 4月初落地。

細數這些傳(chuan) 聞細則,除了全麵取消“免征50元以內(nei) 的行郵稅”這樣的前期稅務領域優(you) 惠政策之外,真正讓一些行業(ye) 人士擔憂的是,各部委正擬議的“正麵清單”到底該如何確定。這被上述人士視為(wei) 關(guan) 乎整體(ti) 中國進口跨境電商行業(ye) 發展的命門。

新政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一方麵,是席卷全球的以消費者為(wei) 核心的創新商業(ye) 模式帶來的巨大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另一方麵,則是海關(guan) 等監管部門,麵臨(lin) 以幾何級數增長的碎片化包裹的監管難題。

而那些已經響應政府號召,“陽光化”的進口跨境B2C電商,則正麵臨(lin) 騎虎難下的尷尬。

B2C進口的監管難題

新政策變革的重點,簡要地說,是從(cong) 過去鼓勵所有類型的跨境電商,轉變為(wei) 鼓勵跨境出口電商和對實體(ti) 經濟促進作用較大的B2B模式跨境電商;同時限製跨境進口B2C模式,也即保稅+行郵方式的個(ge) 人消費品跨境進口電商。中國消費者較為(wei) 熟悉的京東(dong) 、天貓國際、網易考拉等就是後者的典型代表。

為(wei) 了引導海外消費回流,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兩(liang) 會(hui) 期間表示,今年將增加免稅店數量,並會(hui) 對部分進口產(chan) 品降稅進行研究,擇機推出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高虎城並未提及(進口)跨境電商。而此前在2月下旬的國新辦發布會(hui) 上,他曾指出,“我們(men) 要通過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實現不出門就可以在境外購物,這也是我們(men) 今年工作的一個(ge) 重點。”

風向突變,緣由到底是什麽(me) ?

推動這場政策改變的最重要原因,是現有的監管力量已經無法應對伴隨B2C產(chan) 業(ye) 規模發展而來的,成幾何級數增長的碎片化包裹。

2016年1月8日,國新辦舉(ju) 行新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有關(guan) 情況政策吹風會(hui)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介紹,跨境電商發展的主體(ti) 是明確的,B2B是主體(ti) ,B2C是補充。B2C還會(hui) 發展,但是走不遠,走不大。真正要走強的是B2B,所以跨境電商要重點發展B2B,這符合我國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需要,也有利於(yu) 降低監管的成本,提高通關(guan) 的效率。

張驥援引海關(guan) 數據稱,通過對7個(ge) 開展跨境零售業(ye) 務的城市試點的統計,2015年1~11月份跨境電子商務B2C模式出口和進口規模分別是79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和145億(yi) 元。B2C這種方式的出口是78.8億(yi) 元人民幣,23個(ge) 主要城市驗放清單一共有1.48億(yi) 份;與(yu) 此同時,對7個(ge) 試點城市的統計顯示,進口規模是22.3億(yi) 美元,驗放的清單總數是9598.89萬(wan) 票。

“這是碎片化的,清單非常多,但是金額有限。數以億(yi) 計的單子才二十幾億(yi) 美元,如果(進口B2C)這個(ge) 規模越來越大,我們(men) 的監管成本會(hui) 非常高,而且也很難監管。”他說。

曾經參與(yu) 多個(ge) 國家級跨境電商政策起草,並在多個(ge) 跨境電商平台調研的中國貿促會(hui) 研究院研究員趙萍也親(qin) 眼見證了這一點。

海關(guan) 的主要挑戰,來自於(yu) 如何監管以小包裝行郵的方式入關(guan) 帶來的假冒偽(wei) 劣、知識產(chan) 權以及價(jia) 格監管的問題。因為(wei) ,過去是一萬(wan) 件衣服隻對應一個(ge) 報關(guan) 單,而現在則是每雙鞋每件衣服都可能對應一個(ge) 報關(guan) 單。

趙萍介紹說,在過去幾年,一些地區的海關(guan) 也采取了“單一窗口”等整合了電子報關(guan) 平台、物流、檢驗檢疫等過關(guan) 流程的貿易便利化措施。然而,挑戰依然是巨大的。現有技術已經可以分辨出,通過機器傳(chuan) 送帶的,是否為(wei) 報關(guan) 單上申請的物品(比如是一雙鞋而不是一件衣服)。但是傳(chuan) 送帶無法分辨貨物價(jia) 格。

“如果報關(guan) 的企業(ye) ,將價(jia) 值2萬(wan) 元的鞋子寫(xie) 成價(jia) 值200元,機器是難以檢測出偷逃的應繳稅款的,隻有靠人工手揀。但哪裏有這麽(me) 多的人力去檢查呢?”她說。

中國跨境電商平台以出口為(wei) 主,大致占了85%,跨境進口電商隻占到15%。其中,跨境進口B2C模式,又隻占到整個(ge) 跨境進口不到20%。表麵上看,兩(liang) 者疊加,跨境進口B2C的總規模十分有限,但是這個(ge) 領域非常有潛力,僅(jin) 2015年上半年增速就達到了42%以上。

“我想,決(jue) 策者擔心的並不是現在的規模,而是這樣增速下,未來爆發式的規模帶來的監管挑戰。畢竟海關(guan) 的人力與(yu) 上億(yi) 規模小單據的包裹相比,是遠遠不能比較的。”趙萍說。

而其他的大環境因素,也促使決(jue) 策者下決(jue) 心改變政策風向。

阿裏巴巴一達通副總裁肖鋒曾多次參與(yu) 前期部委對於(yu) 跨境電商平台的調研。他對記者表示,外貿主管負責人一直很重視新業(ye) 態發展,在杭州電子商務綜合試點開始之後,幾乎每個(ge) 月都會(hui) 有人來調研進展狀況,並向上匯報。

在決(jue) 策過程中,現有宏觀經濟形勢、B2C跨境進口電商對公平貿易的影響、對現有投資的影響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在國際上一般的做法都是寬出嚴(yan) 進,也就是對待出口管製較鬆,而對進口管製較為(wei) 嚴(yan) 格。”肖鋒說。

根據商務部內(nei) 部調研的狀況,由於(yu) 有了跨境進口電商,使得境外貨物可以直接入關(guan) ,有一些原本在中國沿海地區設立貿易公司的企業(ye) 開始撤離,這些信號引發了一些不安。

外需不振導致的出口數據的全麵深度下滑,也開始讓政策逐步向出口傾(qing) 斜。

2015年進出口雙降,已經延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2016年前2個(ge) 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31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12.6%。其中,出口下降13.1%;進口下降11.8%。

貿易及稅收如何回歸公平

跨境電商B2C模式誕生以來,一直伴隨著公平貿易與(yu) 灰色地帶的爭(zheng) 議。

B2C電商本身,是以消費者為(wei) 中心,借助了互聯網“長尾理論”,經典的先進商業(ye) 模式之一。以國際巨頭亞(ya) 馬遜早期的售書(shu) 模式為(wei) 例,上個(ge) 世紀互聯網高速發展,亞(ya) 馬遜隻用了7年時間就達到了美國最大的連鎖書(shu) 店巴諾書(shu) 店(Barnes&Noble)花了130年才達到的營業(ye) 額。

而這種模式一旦進入跨境領域,則麵臨(lin) 全球海關(guan) 、質檢、食品安全、檢驗檢疫的共同監管盲點。實際上,從(cong) 一開始,大部分跨境電商都是通過行郵方式,以繞過監管。

傳(chuan) 統監管模式下,由於(yu) 代購和海淘物品,通過小包裹進出海關(guan) ,一般將其等同於(yu) 個(ge) 人自用郵遞物品,征收行郵稅。在“海淘”規模並不明顯的時候,普遍認為(wei) 這部分稅款可以忽略不計。行郵稅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簡稱,是海關(guan) 對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ge) 人郵遞物品征收的進口稅。在2010年9月1日之前,中國對個(ge) 人郵遞物品有500元的免稅額。

自2010年以來,地下個(ge) 人代購或者進口跨境電商規模越來越大,其可能漏繳的稅款規模,引起了中國監管方的關(guan) 注。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2015年7月羅蘭(lan) 貝格關(guan) 於(yu) 跨境電商的研究報告,表明中國跨境進口B2C實際規模,增速十分驚人。從(cong) 2010年到2014年,通過跨境進口電商市場總額年均複合增速達到了86%。主要的驅動力為(wei) :消費者對更高品質、多樣化產(chan) 品的需求、稅收的優(you) 惠,移動互聯網的逐步滲透,對個(ge) 人郵寄的監管盲點。

根據中國海關(guan) 總署發布的第43號公告,在2010年9月1日之後,“行郵稅”起征限額被大幅降低至50元。

海關(guan) 相關(guan) 人士依然對記者表示,即便降低了起征額度,麵對越來越多碎片化的跨境包裹,這樣的監管挑戰依然巨大。

由此,2013年起,國家開始對跨境進口電商,進行事實上的“陽光化”監管。一方麵,是希望將中國人在海外的消費轉移回國內(nei) ;另一方麵,也希望給創新業(ye) 態空間的同時,尋找合理方式征收以往“灰色地帶”的稅款。

在跨境進口電商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從(cong) 2014年到2015年,政策層麵一直在釋放跨境貿易紅利。

2014年起,海關(guan) 總署在其陸續批準的跨境電商進口試點城市,發布了多個(ge) 進口零售電商政策文件;2014年3月,海關(guan) 總署在通知中對“保稅進口”模式做了規定說明。在該模式下,進口電商可以提前批量采購以海運/空運方式將商品運至保稅區內(nei) 的保稅倉(cang) 免稅備貨,收到消費者訂單後,商品會(hui) 直接從(cong) 保稅倉(cang) 庫經報關(guan) 報檢後發貨。出倉(cang) 商品隻需繳納相對低廉的行郵稅。2014年8月,56號公告明確了海關(guan) 對進口跨境電商的監管思路;57號公告賦予了網購保稅進口的合法身份,也即1210監管代碼,全稱“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簡稱“保稅電商”。

一位電商業(ye) 內(nei) 人士對記者說,這是中國政府在全球監管中的一次首開先河的做法。在這個(ge) 政策的鼓勵下,相當多的投資人和創業(ye) 公司,開始進入布局跨境進口B2C領域。

這在一定程度上讓部分稅收回流。上述電商人士提供給本報記者一組海關(guan) 相關(guan) 數據,2015年,跨境進口保稅總體(ti) 規模176億(yi) ,繳納稅收14億(yi)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海淘3000億(yi) 規模,出境遊購物1.5萬(wan) 億(yi) ,由於(yu) 海關(guan) 的查驗率較低,行郵稅繳納的金額很小。

但這些回流的稅收,並不能阻止傳(chuan) 統進口企業(ye) 對進口B2C電商不公平的聲討。

一般的看法是,傳(chuan) 統企業(ye) 在進口貨物過程中,主要征收的是關(guan) 稅、消費稅以及奢侈品的消費稅。而進口電商則征收行郵稅。目前,國內(nei) 消費者購買(mai) 的海外產(chan) 品多數行郵稅稅率為(wei) 10%,這一比例較低。

但前述電商業(ye) 內(nei) 人士對記者說,片麵看稅率其實並不客觀,因為(wei) 跨境進口電商與(yu) 一般進口繳納的稅基並不相同。一般貿易的稅基是CIF到岸價(jia) (也即出廠價(jia) +運費),而跨境電商稅基是實際交易價(jia) 格,根據內(nei) 部抽樣的43種商品(如化妝品類、嬰兒(er) 座椅、保健品等),大部分都是行郵稅高於(yu) 一般貿易稅率。

他對本報記者舉(ju) 了一個(ge) 例子,一個(ge) 到岸價(jia) 格(CIF)為(wei) 55元的雅詩蘭(lan) 黛花漾眼影(5色),如果通過一般貿易,征收的綜合稅率83.86%,那麽(me) 收稅金額為(wei) 46.12元;但如果通過跨境電商平台,收稅稅基是按照銷售價(jia) 格431元來征收,行郵稅的稅率是50%,最終收稅金額是215.5元,遠高於(yu) 一般貿易。但這個(ge) 眼影,擺在專(zhuan) 櫃櫃台上的售價(jia) 可能是520元。這其中,從(cong) 55的到岸價(jia) 格到520的專(zhuan) 櫃價(jia) 格之間,大部分的差價(jia) 源於(yu) 物流成本,以及品牌商對中國市場的歧視性定價(jia) 。

即便如此,整個(ge) 進口跨境電商行業(ye) 內(nei) ,也對於(yu) 跨境貿易電商的稅收逐步向一般貿易回流是有預期的,隻是在征收的範圍及種類上,大家依然認為(wei) 新政的版本過於(yu) 嚴(yan) 苛。

前述電商在給政府提交的政策意見中提到,“新政”是單次限額2000元。根據我國現有政策,居民入境時可攜帶的個(ge) 人消費品價(jia) 值限額為(wei) 5000元,而在離島免稅店購物限額為(wei) 8000元。與(yu) 上述標準相比,前者明顯偏低。

此外,他認為(wei) ,按照《關(guan) 稅條例》的有關(guan) 規定,即使在一般貿易中,關(guan) 稅稅額、進口環節增值稅稅額和消費稅稅額50元以下的一票貨物也享有免征優(you) 惠。從(cong) 國際上看,存在免稅額也是普遍的做法,不少國家免稅額遠高於(yu) 我國且還有上調的趨勢。從(cong) 這兩(liang) 方麵看,取消跨境進口免稅額與(yu) 國內(nei) 國際普遍做法不符。

而在前述接近決(jue) 策程序人士看來,不論細節如何實施,未來降低關(guan) 稅和提高行郵稅,減少灰色地帶的盈利空間,引導跨境B2B,都是一個(ge) 大勢趨。

進口電商進退維穀

對於(yu) 那些經曆了“行業(ye) 政策紅利期”,並已投入重金打造跨境進口平台的企業(ye) 來說,現在進退維穀。

從(cong) 2014年10月起,各路人馬紛紛布局進口電商,互聯網江湖大佬如京東(dong) 、網易等,都將海外購板塊提升至重要戰略地位;創業(ye) 公司紛紛加快融資步伐,跑在一線的如蜜芽、洋碼頭,小紅書(shu) 都已相繼走到C輪千萬(wan) 美元級別融資階段。

數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跨境進口電商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前期在政府的號召下,投入了很多資金,打造智能倉(cang) 儲(chu) 、廠房、物流平台,有些企業(ye) 經過了數輪風險投資,現在麵臨(lin) 政策突變,是不是意味著,這些投入都要變成沉沒成本了?

而最讓全行業(ye) 擔心的,並非一直有預期的稅率調整,而是正麵清單問題。這是決(jue) 定行業(ye) 未來發展的命門。

在過去的改革方向中,外界一直預期對跨境電商實行的是負麵清單管理,例如在食品藥品監管領域,列出哪些是不可以通過進口電商平台售賣的品類,其他品類皆可銷售。而如果使用傳(chuan) 聞所說的正麵清單方式,很可能會(hui) 極大限製行業(ye) 發展。

前述業(ye) 內(nei) 人士對記者解釋說,跨境電商最大的優(you) 勢,是在告知消費者真實購買(mai) 產(chan) 品信息的基礎上,讓一些國內(nei) 暫時缺少、優(you) 質的國外商品快速滿足消費需求,同時電子商務的手段也可全程溯源。

他說,B2C的模式就是以消費者個(ge) 性化需求為(wei) 核心。“比如說,按照大類可以分為(wei) 化妝品、洗麵奶,但客戶的需求還包括生發產(chan) 品、洗滌嬰兒(er) 屁股等小眾(zhong) 產(chan) 品,這又該怎麽(me) 歸類呢?”

他指出,如按正麵清單管理,前期試點90%以上的商品將麵臨(lin) 下線,目前入駐進口電商平台的品牌,大部分要退出中國市場。

麻煩之處在於(yu) ,更多商品甚至還未能進入中國市場。如按照貨物管理,需要拿到多部門提供的進口許可證,包括:分管進口配額的商務部、分管食品安全的食藥監總局,以及分管品類的質檢總局。而消費者作為(wei) 直接進口主體(ti) ,根本不具備辦理相關(guan) 許可的條件。

“更重要的是許多商品辦理許可證的時間長、成本高,且不少產(chan) 品存在國內(nei) 外標準不一的情況,國內(nei) 市場根本買(mai) 不到這些物品,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國人要海淘的根本原因。這些如果都需要許可證才能進口,那麽(me) 至少需要半年~兩(liang) 年的時間,才能落地。”他說。

綜合來看,他在給政府的政策建議中寫(xie) 到,“陽光化”跨境電商普遍認為(wei) 正麵清單管理方式,將可能導致目前90%以上的跨境品類退出,大量商品重回郵政通道,大量園區和設施閑置和浪費,水客和“灰關(guan) ”獲得更大套利空間,以更大的聲勢卷土重來,跨境電商遭受致命衝(chong) 擊。

尤其讓他們(men) 感到不安的是,這樣大的政策變革,在前期,並沒有征求這些企業(ye) 的意見。

“直到我了解到,海關(guan) 總署正在緊鑼密鼓地開發全國版監控係統,3月底試運行,以配套4月新政實施,才發覺,政策真的要來了。”本文開頭的消息人士對記者說。

3月中旬,一些行業(ye) 上下遊企業(ye) 被海關(guan) 係統召集起來,參與(yu) 了在廣州、杭州等地“跨境電商貨物價(jia) 格調研工作方案”的調研。

在記者獲得的這份調研問題清單中,包括:電商的售賣模式,包括備貨、物流、清關(guan) ;跨境電商貨物網上零售價(jia) 格的定價(jia) 政策情況;網上零售價(jia) 格是否含稅。如果是含稅銷售,如何向海關(guan) 申報完稅價(jia) 格等技術細節問題。從(cong) 與(yu) 會(hui) 人士的現場感受來看,似乎都一一指向之前傳(chuan) 聞的新政。

現在,雖然無法獲取準確的消息,這些惶恐不安的進口電商們(men) ,也不得不積極地準備起來,以對衝(chong) 可能突如其來的新政影響。

比如,2000元以上單件不可分割的輕奢商品,曾是海淘代購,以及中國海外購物最愛購買(mai) 的高價(jia) 值貨物,進口跨境電商平台吸引消費回流的主力產(chan) 品。本報記者從(cong) 業(ye) 界獲悉,目前電商平台30%以上的選品的單價(jia) 就超過了2000元。過去,這樣的商品是可以在征稅中予以特別處理,但稅改後,不僅(jin) 麵臨(lin) 較大征稅變動風險(比如大額提高稅率),甚至可能將無法繼續售賣(必須走傳(chuan) 統一般貿易渠道通關(guan) )。

“我們(men) 現在每天都在開會(hui) ,為(wei) 可能發生的新政調整技術端口。”上述電商人士說。“一些平台每天都在大促,尤其是單件超過2000元的輕奢貨品,趕緊得去庫存,

趙萍對記者指出,目前不適宜對進口B2C跨境電商使用正麵清單的監管方式。正麵清單監管難度非常大,如果列太短,不僅(jin) 限製了行業(ye) 的發展,也無法滿足國內(nei) 消費升級的需要,更無法達到吸引海外消費回流的目的。

她認為(wei) ,負麵清單的方式,更適合營造一個(ge) 良好的營商環境。”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是對行業(ye) 發展至關(guan) 重要的。“趙萍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