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運輸物流澎湃前行

發布時間:2015-12-28 10:28:36 荊楚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建設道路運輸大網絡,實現交通物流大通關(guan) !“十二五”期間,湖北交通運輸和物流發展正在大展身手——五年來,全省道路運輸與(yu) 交通物流行業(ye) 圍繞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中遊城市群、“一元多層次”和“五個(ge) 交通”等發展戰略,堅持“民生為(wei) 本、轉型為(wei) 基、改革為(wei) 要、服務至上、文化引領”的基本思路,搶抓機遇,奮力拚搏,積極推進轉型升級,道路運輸保障能力明顯增強,運輸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為(wei) 服務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提供了有力的道路運輸與(yu) 物流保障。
  民生為(wei) 本
  道路運輸大跨越
     12月22日,冬至之時,省交通廳副廳長馬立軍(jun) 宣布:截至2015年12月15日,全省17個(ge) 市州、100個(ge) 縣市區、25989個(ge) 村全部實現“村村通客車”,全麵解決(jue) 了農(nong) 村群眾(zhong) 出行難、出行貴、出行慢、出行不安全的問題。“村村通客車”真正成為(wei) 了交通工程、發展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讓全省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這僅(jin) 僅(jin) 是全省道路運輸和物流發展部門服務民生的一個(ge) 縮影,五年來——
  城市公交快速發展。僅(jin) 去年一年全省各級政府支持公交發展的資金突破22億(yi) 元,支持場站用地近5700畝(mu) ,車輛購置投入達13億(yi) 元,全省95%的縣城開通了公交,空調車比例接近70%,公交分擔率、站點覆蓋率穩步提高,候車乘車環境明顯改善;
  農(nong) 村物流融合發展。“十二五”期間,農(nong) 村物流發展補助資金達1.09億(yi) 元,建成縣級物流園區(中心)15個(ge) ,新改建農(nong) 村綜合運輸服務站352個(ge) 。襄陽、宜昌、黃岡(gang) 、十堰、荊門等地探索出了客貨聯盟、交郵共建、交商合作、交農(nong) 攜手等發展新模式,推進農(nong) 村物流“五流合一”(客流、貨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提供一站式服務;
  運輸服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道路運輸平均每天為(wei) 1700餘(yu) 萬(wan) 人次、300餘(yu) 萬(wan) 噸貨物提供出行和周轉服務,客運量和貨運量在綜合運輸體(ti) 係的比重分別達84%、75%,為(wei)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共有天然氣出租車36903台、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9438台,分別占總數的90.3%、48.28%,節能減排工作受到交通部表彰並爭(zheng) 取部節能減排專(zhuan) 項資金794萬(wan) 元;
  多式聯運取得成效。集裝箱多式聯運、三峽翻壩運輸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推廣應用,華中甩掛運輸聯盟、華中大道快運聯盟、小件快運聯盟、客運接駁運輸聯盟的陸續成立,實現從(cong) 集中向集約轉變;
  樞紐建設一體(ti) 化。一批與(yu) 鐵路、機場等樞紐對接和配套的客運樞紐站、公交換乘站、出租車停靠場地等相繼開通運營或開建,道路運輸實現與(yu) 高速鐵路等運輸方式“零距離換乘”。
  多式聯運
  打造中部出海口
  武漢,九州通衢,1200公裏半徑圈覆蓋了中國80%以上的經濟發達城市。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決(jue) 定了武漢可以成為(wei) 溝通中國中西部地區與(yu) 廣袤國際市場的最佳中轉點或分撥點:對於(yu) 進口而言,外國貨物通過空運、鐵路或水運,先運抵武漢,再向中西部各地分撥;對於(yu) 出口而言,中西部貨物先聚集到武漢,再統一發往國外。
  這種“聚集+分撥”的運輸模式一旦形成,將大大降低貨物運輸成本,形成價(jia) 格窪地,武漢將成為(wei) 中西部地區最佳“出海口”。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將武漢形容為(wei) “吾人溝通大洋計劃之頂水點”,意即在此。
  省運管局局長陶維號表示,湖北將依托鐵水公空“四位一體(ti) ”的交通優(you) 勢,致力於(yu) 建成華中物流中心,打造中西部地區國際貨物進出大通道,努力躋身物流產(chan) 業(ye) 的“國家隊”,為(wei) 武漢成為(wei) 國家物流中心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問題也隨之而來:盡管武漢外部交通優(you) 勢明顯,但在城市內(nei) 部各種運輸方式接駁上卻存在“碎片化”軟肋。機場在黃陂、水港在新洲、高鐵在青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又在東(dong) 西湖,各種運輸節點之間並無高效的轉運方式,隻能靠公路貨運轉駁,運輸成本被瞬間抬高。
  有時候,遠隔重洋、千辛萬(wan) 苦運回來的貨物,隻節省了幾十美元的運輸成本,結果卻被市內(nei) 幾十或上百公裏的公路貨運,消耗殆盡。
  近年來,省交通廳嚐試多種方式力推多式聯運,充分發揮鐵、水、公、空各種運輸方式交匯的優(you) 勢,繼續在“走得好”上做文章,加快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已初步形成武漢至上海洋山江海直達班輪運輸、三峽庫區宜昌至重慶載貨汽車滾裝運輸、武漢至滬渝地區商品汽車滾裝運輸、“漢新歐”鐵路國際貨運專(zhuan) 線等多條成熟的多式聯運線路。
  重點發展商品車滾裝多式聯運、大宗物資及進口商品水鐵(公)聯運、電子產(chan) 品公鐵聯運(公水聯運)、中西部陸地港武漢水港公水聯運、中部地區國際公鐵聯運、國內(nei) 國際快件多式聯運、無船承運人多式聯運。通過多式聯運項目,武漢市爭(zheng) 取到2020年建成國家級“多式聯運品牌示範城市”。
 “十三五”期間,湖北省為(wei) 服務國家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長江中遊城市群等發展戰略,結合湖北省四大產(chan) 業(ye) 帶(京廣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帶、沿江複合產(chan) 業(ye) 帶、漢十產(chan) 業(ye) 帶和武黃先進製造產(chan) 業(ye) 帶)發展需要,將重點打造“兩(liang) 縱兩(liang) 橫”四條物流運輸大通道,即京廣物流大通道、二廣物流大通道、沿江物流大通道和福銀物流大通道。
  物流園區
  發展駛入快車道
  11月25日,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海關(guan) 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批複。這是繼武漢、黃石兩(liang) 大保稅物流中心之後,湖北獲批的第三家。
  直接受益地——以宜昌為(wei) 核心的方圓300公裏三峽區域,開放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十二五”以來,依托產(chan) 業(ye) 集聚區、貨物集散地、綜合運輸樞紐,湖北省布局建設了71個(ge) 物流基地項目,武漢東(dong) 西湖保稅物流園等9個(ge) 建成運營,恩施貨運中心等37個(ge) 開工建設,武漢物流交易所等20餘(yu) 個(ge) 正開展前期工作。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武漢、二級布局城市宜昌、襄陽等市,依托產(chan) 業(ye) 特點及交通區位優(you) 勢,依托長江和漢江沿線布局建設物流園區或保稅區(物流中心),不斷優(you) 化物流園區的合理布局,推動集約化和規範化發展。
  武漢市圍繞建設中的四環線和大型交通樞紐,依托製造業(ye) 等重點產(chan) 業(ye) ,正在形成“一港六園八中心”的物流園區(中心)空間布局。武漢東(dong) 西湖保稅物流園中注冊(ce) 經營的物流企業(ye) 已達1600多家,從(cong) 業(ye) 人員近3萬(wan) 人。
  襄陽市形成了襄陽北、襄陽西、襄陽東(dong) 及南部的餘(yu) 家湖等重點物流園區為(wei) 核心架構的網絡布局。百盟投資集團投資的襄陽北國際物流園是省現代物流重點規劃項目,襄陽市“十一五”重要支持項目和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服務於(yu) 2萬(wan) 餘(yu) 家製造業(ye) 和商貿企業(ye) ,吸納就業(ye) 5000餘(yu) 人。
  宜昌市依托長江水道、鐵路樞紐及三峽機場等交通樞紐,立足江南和江北兩(liang) 個(ge) 翻壩物流運行係統,重點建設十大物流產(chan) 業(ye) 園,建設三峽物流中心。稻花香集團投資的宜昌三峽物流園是“三峽現代物流中心”的首個(ge) 核心重大項目,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項目,其農(nong) 貿城承擔本地區70%以上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消費需求的集散,成為(wei) 鄂西渝東(dong) 最大的農(nong) 貿批發市場、綜合性生活品種物流基地。“加快全省物流園區規範發展,有利於(yu) 促進省內(nei) 、省外物流聯係、經濟交流,促進區域內(nei) 分散的運輸、倉(cang) 儲(chu) 等物流基礎設施向園區集聚,實現多式聯運,降低社會(hui) 物流總成本,提高社會(hui) 物流運行效率。”省運管局副局長閔力介紹。為(wei) 推動物流業(ye) 發展,湖北“十二五”後兩(liang) 年每年列資1億(yi) 元,撬動市場投資達到122億(yi) 元。
  閔力介紹,下一步,將結合“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編製,銜接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規劃,綜合考慮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各樞紐節點與(yu) 物流園區之間的銜接,整合現有物流園區資源,整合依托交通樞紐建設的物流園區,整合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鼓勵和引導符合總體(ti) 規劃並具備一定基礎的物流園區規範發展。
  農(nong) 村網購
  網上下單貨到家“網上下單貨到家。”24日,嘉魚縣潘家灣鎮米埠村村民王曉燕講述網購方便帶來的好處。
  在嘉魚縣潘家灣鎮農(nong) 村綜合物流中心,現場運輸車來來往往。
  據了解,該中心是鹹寧市首家農(nong) 村綜合物流中心,麵積360畝(mu) ,總投資1.5億(yi) 元,是集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資以及生活用品交易、展示、倉(cang) 儲(chu) (含冷鏈)、運輸、深加工、中轉、配送、物流信息服務、農(nong) 村電商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農(nong) 村綜合物流中心。
  該中心成立後,充分利用緊靠武赤一級公路、長江黃金水道和潘灣核電碼頭的交通區位優(you) 勢,實現貨物托運、貨物投遞、倉(cang) 儲(chu) 保管、信息發布、便民服務等綜合性功能。目前已擁有遍布全國20多個(ge) 省、市的銷售網絡,匯集貨運車輛6萬(wan) 餘(yu) 車次,形成了以嘉魚為(wei) 中心,輻射全國各地的快速物流網絡體(ti) 係。
  在赤壁市康華物流園,該公司根據赤壁市農(nong) 村電商物流三級配送網絡體(ti) 係建設要求,布局農(nong) 村電商物流縣級運營中心、農(nong) 村電商物流信息平台、快遞集中處理中心以及10個(ge) 鎮級農(nong) 村電商物流綜合服務站、152個(ge) 村建設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從(cong) 下半年開始,我們(men) 逐步進入了農(nong) 村地區。現在嘉魚縣40%以上的村子都可以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該縣申通快遞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公司會(hui) 選擇條件較為(wei) 成熟、出件量和送檢量較大的村子進行布點。為(wei) 了降低成本,也會(hui) 選擇布置代理點。
  按照“以物流園區為(wei) 核心、物流中心為(wei) 骨幹、配送中心為(wei) 基礎、農(nong) 村物流站點為(wei) 補充”的物流基地建設思路,省交通廳在積極推進交通物流園區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農(nong) 村物流,實現城鄉(xiang) 對接,加快農(nong) 副產(chan) 品、農(nong) 資、生活用品流通。
     目前,在全省100家農(nong) 村五級客運站建立農(nong) 村物流綜合服務站,使其成為(wei) 具有農(nong) 產(chan) 品集散、中轉配送和信息化服務等多功能的農(nong) 村綜合服務站。
  交通部門重點加強與(yu) 郵政、商務、供銷社、快遞公司等部門的合作共建,構建滿足農(nong) 村居民消費需求的城鄉(xiang) 物流配送體(ti) 係,圍繞工業(ye) 品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領域,暢通農(nong) 村物流“最後一公裏”。
  省交通廳廳長尤習(xi) 貴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門將主動作為(wei) ,加強組織、聯絡、協調、服務工作,把農(nong) 村物流工作做實,把農(nong) 村物流服務體(ti) 係做強,讓湖北的交通區位優(you) 勢變為(wei) 物流優(you) 勢,物流優(you) 勢變為(wei) 經濟優(you) 勢,為(wei) 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