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08 09:56:19 新華網

今年“雙11”,國內(nei) 快遞業(ye) 創下7.6億(yi) 件的天量,各大快遞公司紛紛宣布創出新的曆史紀錄。但近日有不少網友吐槽:眼看“雙12”就要到了,“雙11”的包裹仍不知在何處飄著。近年來,電商快速發展,快遞業(ye) 市場也迅速擴張。
但在快速發展的電商麵前,快遞業(ye) 的腳步似乎總趕不上趟兒(er) ,包裹丟(diu) 失、破損,甚至安全問題等,仍屢有發生。不僅(jin) 如此,過度依賴電商的快遞業(ye) 為(wei) 了跑馬圈地,還大打價(jia) 格戰。“5元包郵”成為(wei) 多數快遞公司與(yu) 大電商平台的默契價(jia) 格,行業(ye) 利潤已進入每件0.5元時代。在2014年,快遞業(ye) 每件均價(jia) 是14.65元,2013年為(wei) 15.69元,2012年是18.6元,2005年曾為(wei) 27.7元。雖然,眾(zhong) 多快遞公司不斷通過自動化分揀、大數據分單等手段提效降本,但成本下降幅度還是小於(yu) 終端價(jia) 格的降幅。
慘烈的價(jia) 格戰,傷(shang) 害的是快遞業(ye) 本身。眼下,電商發展進入新階段,物流體(ti) 驗成重中之重。正如一位電商企業(ye) 負責人所言,消費者對電商的許多抱怨、投訴,其實來自物流,物流水平遠達不到消費者的期望。這已成為(wei) 電商發展的瓶頸。為(wei) 突破瓶頸,目前不少電商籌建自己的物流配送體(ti) 係,亞(ya) 馬遜中國、京東(dong) 等已成為(wei) 第一批試水者。阿裏則通過搭建幹線菜鳥網絡,要求各地快遞服務商對接,通過該物流網絡的優(you) 化彌補與(yu) 京東(dong) 之間的物流差距。雖然,電商自建體(ti) 係要花費大量成本,但事實證明,用戶得到了相對較好的物流體(ti) 驗,平台的粘性隨之提高。其實,電商自建物流也給快遞企業(ye) 敲了記警鍾:不能適應發展,就會(hui) 被淘汰。
筆者以為(wei) ,對當前的快遞業(ye) 來說,與(yu) 其在“你死我活”的價(jia) 格戰中沉淪,不如痛下決(jue) 心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人員素質,真正把快遞服務質量提上去。當然,除了企業(ye) 的自主意識外,也需相關(guan) 政策配套以及加強市場監管,對快遞行業(ye) 形成硬約束。今年以來,國務院相繼出台快遞業(ye) 發展若幹意見和快遞條例征求意見稿,就是針對快件運送質量及保障用戶信息安全等,作出的嚴(yan) 格規定。更值得一提的是,要想遠離價(jia) 格戰,改變現行的加盟模式至關(guan) 重要。
與(yu) 國外直營模式不同,國內(nei) 相當多的快遞企業(ye) 依賴於(yu) 加盟模式發展,在行業(ye) 初期擴張時,利大於(yu) 弊,但隨著用戶對體(ti) 驗要求的提升,直營模式應成為(wei) 今後快遞轉型的方向。不妨借鑒順豐(feng) 模式,這就是典型的直營模式,其物流單價(jia) 雖高,卻口碑好、經營穩健,能夠掌控服務質量。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