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18 10:12:14 21世紀經濟報道

11月16日,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中外運航運、中外運股份和外運發展發布公告稱,接到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記者從(cong) 可靠渠道獲悉,中外運長航集團所籌劃的戰略重組事宜正是與(yu) 另一家央企招商局集團的重組。
這無疑是繼中遠集團與(yu) 中海集團兩(liang) 大央企重組之後,又一震動國內(nei) 外資本市場與(yu) 航運市場的重大事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cong) 接近中外運長航集團的消息人士處獲悉,兩(liang) 家集團已成立了重組領導小組,商討初步的重組整合方案。不過與(yu) 中遠與(yu) 中海的重組模式不同,中外運長航集團很可能被並購成為(wei) 招商局集團下二級公司。“這種方式才是真正的市場化,對兩(liang) 家集團的戰略與(yu) 業(ye) 務影響都最小。”該消息人士說。
目前,招商局集團旗下無一公司對傳(chuan) 聞予以回應,而中外運長航集團的三家公司則稱,“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作為(wei) 公司實際控製人可能發生變化。”
“招商局集團將主導此次重組,中外運長航集團盡管失去了行政級別,卻會(hui) 更加釋放市場活力。”上述消息人士認為(wei) ,兩(liang) 家集團已對利益分配達成默契,企業(ye) 間的自主重組為(wei) 國企改革提供了新的重組思路與(yu) 操作樣本。
“這兩(liang) 家央企重組後,將形成一個(ge) 七千億(yi) 的超級央企。”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新的央企不僅(jin) 涉及多個(ge) 業(ye) 務領域,還可能向上下遊延伸,以抵禦周期風險。
合並後超級央企7000億(yi) 元
11月13日下午,有消息指招商局集團與(yu)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已經開始接洽重組整合事宜,雙方公司已經各自成立了重組領導小組,商討初步的重組整合方案。據悉,兩(liang) 家集團公司的重組事宜主要由招商局集團方麵提出,並獲得了外運高層基本認可和國資委方麵的認可,要求兩(liang) 家盡快啟動重組方案的籌劃,然後報國資委[微博]和國務院進一步審批。
隨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招商局集團辦公廳主任李亞(ya) 東(dong) 以及中外運長航集團辦公廳主任徐建東(dong) 求證,均未獲得官方回應。不過,當天深夜,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即在香港上市的中外運航運和中外運股份,以及在國內(nei) 上市的外運發展,發布公告坦承,控股股東(dong) 中外運長航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該事項的細節尚未確定,且需要獲得國務院國資委及相關(guan) 監管機構的批準,存在不確定性。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作為(wei) 公司實際控製人可能發生變化,但國務院國資委作為(wei) 公司最終控製人不會(hui) 變化。
上述三家公司還表示,中外運長航集團的戰略重組事宜將不會(hui) 對公司的正常生產(chan) 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目前也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資產(chan) 重組事項。
公開資料顯示,中外運長航集團是以物流為(wei) 核心主業(ye) 、航運為(wei) 支柱業(ye) 務、船舶重工為(wei) 相關(guan) 配套業(ye) 務的中國最大綜合物流服務供應商,擁有員工6萬(wan) 餘(yu) 人,730餘(yu) 家境內(nei) 外下屬公司,以及四家上市公司(還有一家長航鳳凰。截至2014年底,中外運長航集團營收967.5億(yi) 元,資產(chan) 總額為(wei) 1091億(yi) 元。
招商局集團則是國家駐港大型企業(ye) 集團,經營總部設於(yu) 香港,截至2014年底,招商局集團總資產(chan) 6241.58億(yi) 元,管理總資產(chan) 5.35萬(wan) 億(yi) 元,淨資產(chan) 2614.77億(yi) 元。2014年全年實現營業(ye) 收入932.75億(yi) 元,利潤總額336.83億(yi) 元。目前,招商局業(ye) 務主要集中於(yu) 交通(港口、公路、能源運輸及物流、修船及海洋工程)、金融(銀行、證券、基金、保險)、房地產(chan) 等三大核心產(chan) 業(ye) 。
一旦兩(liang) 家央企合並,則將誕生一家資產(chan) 規模超過7000億(yi) 元的超級央企,遠超中遠集團與(yu) 中海集團合並後的5000億(yi) 元資產(chan) 規模。更重要的是,招商局集團與(yu) 中外運長航集團的利潤狀況較中遠與(yu) 中海要好得多。
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徐劍華認為(wei) ,兩(liang) 家企業(ye) 走專(zhuan) 業(ye) 領域重組這條道路的可能性比較大。除了兩(liang) 家公司業(ye) 已整合的油輪資源,下一步則會(hui) 逐漸整合散貨、碼頭和物流,甚至船代、貨代板塊。
央企吞央企
有業(ye) 內(nei) 人士向記者透露,早在今年八月份就聽說了兩(liang) 集團有意重組的消息,時間上並不落後於(yu) 中遠集團與(yu) 中海集團的重組動議。更重要的是,有消息人士透露,重組意圖更多體(ti) 現的是企業(ye) 間的想法。
中遠與(yu) 中海的重組是因為(wei) 兩(liang) 家公司在業(ye) 務上高度重合,企業(ye) 文化早有淵源,可算是“同源兼並”,但招商局集團與(yu) 中外運長航集團的業(ye) 務重合度並沒有那麽(me) 高,兩(liang) 家公司的重組邏輯是什麽(me) ?
“招商局與(yu) 中外運長航並不是同源兼並,而是資金、技術、資源的綜合性互補整合。”劉斌表示,招商局和中外運長航的業(ye) 務重合之處不多,但是合並起來的效果卻是更好,比如兩(liang) 家公司都有能源運輸業(ye) 務,合並之後不僅(jin) 規模更大,也能給中外運長航旗下的原油倉(cang) 儲(chu) 業(ye) 務增添極大的利好,又比如兩(liang) 家公司都有航運業(ye) 務,但招商局傾(qing) 向於(yu) 區域市場,中外運長航傾(qing) 向於(yu) 國內(nei) 市場,兩(liang) 家公司牽手之後無疑能有效連接江海河業(ye) 務,做長航運服務鏈條,同理在物流板塊上各自都有偏重,整合到一起的物流板塊卻是可以相互支持,形成更大的網絡。
回顧兩(liang) 家央企的做法,似乎也早早定下了合作的基調。2014年8月11日,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招商輪船就與(yu) 中外運長航集團簽署VLCC船隊合資合作框架協議,隨後雙方在香港設立中國能源運輸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船隊規模在國內(nei) 數一數二。地產(chan) 方麵,中外運長航集團與(yu) 招商地產(chan)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手上海臨(lin) 港經濟發展集團共同開發在上海的相關(guan) 土地資源。
劉斌認為(wei) ,這兩(liang) 家央企都是國際化氛圍比較濃鬱的公司,兩(liang) 者的資金、技術與(yu) 管理若能通過重組有效糅合到一起,將會(hui) 成就一個(ge) 涉獵廣泛、擁有多元產(chan) 業(ye) 鏈的巨無霸央企。未來這家新央企還可能根據現有業(ye) 務向上下遊延伸產(chan) 業(ye) 鏈,如涉足油田開發或造船,也可能會(hui) 介入郵輪遊艇等業(ye) 務運營。在其主導下,航運市場或可獲得更為(wei) 有序的競爭(zheng) 發展。
此次,除了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做出反應,重組傳(chuan) 聞的另一個(ge) 主角招商局集團旗下眾(zhong) 多上市公司無一予以回應。而此前無論是中國南車與(yu) 中國北車的重組,還是中遠集團與(yu) 中海集團的重組,各自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都同時做出了相似的反應。
接近中外運長航集團的消息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整個(ge) 重組是由招商局集團主導,並購整個(ge) 中外運長航集團,則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需要變更控股股東(dong) ,招商局集團旗下公司則完全無需改變。
該消息人士認為(wei) ,中外運長航集團與(yu) 招商局集團的重組,很有可能不是以往常見的央企對等式重組,反倒會(hui) 采取並購方式,由招商局強勢地兼並了中外運長航集團,讓其成為(wei) 其二級公司,再在內(nei) 部進行業(ye) 務優(you) 化整合。如此操作的好處是,無需改變兩(liang) 家央企的戰略發展目標,也不觸及眾(zhong) 多的人事、業(ye) 務和財務的整合,也不會(hui) 引起資本市場的震蕩,可算是一種非常市場化的重組並購模式。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這種央企重組模式是央企之間自願選擇的,也是最為(wei) 市場化的模式,無論是從(cong) 操作路徑還是重組效果,都會(hui) 比行政命令下的重組更為(wei) 有效,或可能成為(wei) 未來國企重組的主要方式。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