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港口航運 釋放黃金水道潛力

發布時間:2015-06-29 10:02:36 江淮時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長江是貨運量位居全球內(nei) 河第一的黃金水道,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dong) 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ti) 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我省如何依托這條黃金水道,進一步做活港口航運業(ye) ,成為(wei) 此次省政協專(zhuan) 題資政會(hui) 上委員們(men) 熱議話題之一。

搭建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省民建界別的委員們(men) 在調研中發現,由於(yu) 缺乏統籌規劃,政務服務和監管機製條塊分割。皖江港口功能定位不清晰,低水平重複建設現象較為(wei) 突出。長江航道與(yu) 內(nei) 河航道不夠匹配,內(nei) 河水網優(you) 勢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管理機構眾(zhong) 多,辦公地點分散,服務效率不高。航運綜合服務信息平台尚未建立,“信息孤島”問題亟待解決(jue) 。

在此次的省政協資政會(hui) 上,省民建的專(zhuan) 家們(men) 建議要盡快編製安徽省港口“十三五”布局規劃,明確沿江港口功能定位,加強規劃引領。推進一體(ti) 化市場體(ti) 係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全麵深化關(guan) 檢“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改革,支持企業(ye) 自主選擇報關(guan) 方式,實現通關(guan) 服務便利化。進一步推進長江經濟帶海關(guan) 區域通關(guan) 一體(ti) 化改革。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搭建具有通關(guan) 、物流、商務等應用功能的皖江航運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打造“智慧皖江”。以公共服務、安全應急處置為(wei) 核心,整合港口管理係統、港口安全指揮係統、港口物流信息服務體(ti) 係等,實現船舶、貨源、港口、鐵路、公路等物流信息網互聯互通。

跨區域整合港口資源

《國務院關(guan) 於(yu) 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打造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黃金水道”。而長江沿線港口是長江航道上的關(guan) 節和樞紐,要實現長江水道的暢通和高效,港口建設是關(guan) 鍵一環。

我省雖有819家航運企業(ye) ,但規模普遍偏小、散、亂(luan) 、弱,運行效益較低。據統計,全省自有運力達10萬(wan) 載重噸的航運企業(ye) 不超過10%,我省港口發展尚未形成合理分工格局,相鄰行政區域間港口規劃孤立,區域內(nei) 分工協作與(yu) 差異化發展不足。港口功能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和內(nei) 部惡性競爭(zheng) 現象嚴(yan) 重。

省九三學社界別的委員們(men) 建議我省抓緊製定港口布局規劃,打破區域、所有製、行政隸屬等界限,促進港口資源整合,多層次多渠道推進我省港口集群建立。他們(men) 認為(wei) ,可依托沿江各地產(chan) 業(ye) 特長和現有規模型碼頭,走特色化發展道路。如發揮池州、安慶旅遊資源優(you) 勢,依托現有碼頭,打造安池遊輪集散中心。

由於(yu) 港口是社會(hui) 公共基礎設施,公益性強,市場化運作餘(yu) 地小,籌資難度大。省九三學社界別的委員們(men) 指出,政府在鼓勵社會(hui) 資本投入的同時,財政資金應占投資的主導地位。在省級層麵上,安排水運建設投資應占交通總投資的30%以上,同時省財政還應安排水運專(zhuan) 項投資,在土地、安檢、財稅等方麵實施多渠道稅費減免。建設規模上,要謀劃啟動全省千億(yi) 元級的投資內(nei) 容,力爭(zheng) 形成與(yu) 皖江城市帶發展相適應的水運發展大格局。

拉長臨(lin) 港產(chan) 業(ye) 鏈

“整合港口資源,還要打破地區、部門、行業(ye) 和所有製的界限,廣泛尋求合作對象,實現錯位發展、合作共贏!”資政會(hui) 上,省政協常委、馬鞍山市人大副主任徐業(ye) 誌表述了自己的觀點。

徐業(ye) 誌認為(wei) ,不僅(jin) 要加強與(yu) 省內(nei) 外港口間的合作,還要加強與(yu) 鐵路之間的“港鐵聯盟”、與(yu) 航運之間的“港航聯盟”、與(yu) 內(nei) 陸城市“無水港區”之間的“港區聯盟”,從(cong) 而形成係統化的廣域物流供應鏈的戰略聯盟。

徐業(ye) 誌建議我省選擇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五大貨物集結點建立物流中心,最易取得規模經濟效益。但也要要繼續加快港口碼頭支持保障係統建設和港口現代物流的載體(ti) 建設,構築以現代綜合交通體(ti) 係為(wei) 主的物流運輸平台,以通信及網絡技術為(wei) 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引導、協調、規範、扶持為(wei) 主的物流政策平台,通過設立出口加工區,拓展港口業(ye) 務。通過發展港口物流,促使我省物流企業(ye) 向現代物流方向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ye) 和國內(nei) 外知名物流物聯網企業(ye) 對接,主動融入國際國內(nei) 物流體(ti) 係,以物流發展促進港口航運信息、金融、法律、理賠等高端服務功能的提升,使港航服務領域和內(nei) 涵得到集聚和提升。

走“綠色航運”之路

據統計,目前長江流域的運輸船舶總量已經超過15萬(wan) 艘,基本上是以柴油發動機為(wei) 動力,隨著船隻不斷增多,船型不斷增大,燃料消耗不斷增加,對大氣汙染的影響不斷加大。船舶燃油硫含量過高,汙染嚴(yan) 重,柴油機的碳煙排放量遠高於(yu) 汽油機,隨著大範圍霧霾天氣頻現、PM2.5嚴(yan) 重超標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加快開展航運汙染防治,已經成為(wei) 環境整治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

國務院《關(guan) 於(yu) 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及其附件《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明確指出,加快推進內(nei) 河船型標準化,鼓勵發展節能環保船舶。省政協常委,蕪湖市政協副主席楊高指出,我省應該按照國務院指導意見要求,大力實施綠色航運工程,積極推進水運優(you) 化升級。

楊高建議我省牽頭,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製和預警應急體(ti) 係建設,出台針對營運船舶的汙染氣體(ti) 排放相關(guan) 規定,以新的城市港口水域、內(nei) 河水域和沿海海域的排放標準實施為(wei) 契機,有序推進船舶動力試點改造,大力發展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舶或雙燃料動力船舶,積極鼓勵開展船舶 “油改氣”工作,推進皖江和內(nei) 河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舶應用示範工程。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