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21 11:22:37 南方都市報

日前,廣東(dong) 省第一家跨境電商交流服務中心在廣州海珠區成立,為(wei) 全市多家跨境電商企業(ye) 和希望與(yu) 電商合作的生產(chan) 企業(ye) 進行對接。從(cong) 2013年廣州獲得跨境電商進口試點到今年初,廣州已湧現出超過200家跨境電商進口備案企業(ye) 。跨境電商的蛋糕有多大,企業(ye) 、政府部門、消費者又能各自分到多少?
企業(ye)
傳(chuan) 統百貨、景區都來湊熱鬧
據廣州海關(guan) 介紹,到今年初,在廣州海關(guan) 備案開展跨境電商的企業(ye) 大約200家。今年1月,第一家跨境電商體(ti) 驗店在珠江新城開業(ye) 時,跨境電商對市民來說還是一個(ge) “生僻詞”。4個(ge) 月後,跨境電商的體(ti) 驗店在廣州已遍地開花,無論是保稅區,還是百貨企業(ye) ,甚至旅遊景區,都涉足跨境電商進口業(ye) 務。一時間,跨境電商成為(wei) 市民口耳相傳(chuan) 的“熱詞”。
廣州首家跨境電商試點企業(ye) 的美悅優(you) 選是在黃埔海關(guan) 備案的企業(ye) ,也是廣州市批準的跨境貿易電商試點企業(ye) 之一,從(cong) 事國際貿易及轉口貿易、供應鏈服務。此外,卓誌、威時沛運等都是廣東(dong) 大型供應鏈企業(ye) ,最先成為(wei) 跨境電子商務首批示範企業(ye) 。截至去年底,廣州備案跨境電商的物流企業(ye) 超過50家。除了喝得“頭啖湯”的物流企業(ye) ,擁有平台和客戶優(you) 勢的天貓國際、唯品會(hui) 、蘇寧易購等“大電商”也搶跨境電商的蛋糕,通過與(yu) 供應鏈企業(ye) 合作,向消費者銷售跨境進口商品。
本地傳(chuan) 統百貨今年加入戰局,希望借跨境電商發展O 2O。4月底到5月初,摩登百貨和廣百先後宣布增設跨境業(ye) 務,在官網上開通跨境銷售渠道,在實體(ti) 門店開設體(ti) 驗店。值得一提的是,連景區都來湊跨境電商的熱鬧。5月13日,百萬(wan) 葵園景區內(nei) 開設了跨境電商體(ti) 驗店,真正經營的是“錢庫海尚360”電商平台。
部門
各區背後發力“搶”企業(ye)
不單是企業(ye) 分跨境電商的“蛋糕”,廣州各區也背後發力拉攏跨境電商企業(ye) 落戶。擁有保稅區的蘿崗、南沙有先天優(you) 勢,區內(nei) 的保稅企業(ye) 最先獲得試點企業(ye) 。如蘿崗就打造出首個(ge) 廣州保稅區跨境電商體(ti) 驗區,率先引入德國麥德龍集團、廣百集團旗下企業(ye) 等知名商家開設體(ti) 驗店。
白雲(yun) 機場今年在國際1號貨站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園,讓通過廣州海關(guan) 白雲(yun) 機場口岸的跨境貿易企業(ye) 在園區內(nei) 建倉(cang) 或設立辦公點,開展跨境電商業(ye) 務。老城區方麵,海珠區通過在1601電商園的跨境電商交流服務中心,希望借此聚集更多的電商平台。白雲(yun) 機場和海珠區的電商產(chan) 業(ye) 園目前主要服務企業(ye) ,沒有設置消費者體(ti) 驗店。
不難發現,各區通過園區集聚“搶”進駐企業(ye) ,“剛宣布做跨境業(ye) 務,就收到幾個(ge) 園區的電話邀請進駐”,某百貨電商負責人笑說,有些園區說“設個(ge) 辦公點派兩(liang) 個(ge) 人來就可以”。該負責人說,跨境電商是廣州進出口新的增長點,自然也成為(wei) 各區拉動稅收和G DP的抓手,就像當年剛開始發展電子商務一樣,各區的注冊(ce) 企業(ye) 遍地開花。一名不願具名的跨境電商負責人認為(wei) ,各區“造園建區”有利於(yu) 跨境電商集聚,但對全市而言,園區太多反而不好集中發力,無法把一兩(liang) 個(ge) 園區推向全國。
消費者
省卻海淘麻煩但“購買(mai) 不便利”
為(wei) 國內(nei) 消費者帶來眾(zhong) 多物美價(jia) 廉、正品保證和正規清關(guan) 的進口產(chan) 品,是跨境電商最為(wei) 人熟知的優(you) 勢。循合法途徑進口、個(ge) 人合理自用小額(1000元以下)跨境貿易商品,隻需計征10%的行郵稅(50元稅額以下免征),比一般貿易動輒40%的稅率低,意味著消費者的購買(mai) 成本減少。同時,廣百、蘇寧、天貓國際等直營的跨境進口商品,跨境電商取代了中間代理商的環節,節省了渠道成本;打通國內(nei) 外物流環節的供應鏈企業(ye) 直接運輸,也省卻了消費者自己海淘的麻煩。
以傳(chuan) 統百貨做跨境電商為(wei) 例,跨境業(ye) 務是應對電商衝(chong) 擊的“救命稻草”。跨境進口商品價(jia) 格比一般貿易進口商品零售價(jia) 低兩(liang) 至三成,顧客更願意在網上購買(mai) ,線下實體(ti) 店的消費更少。有百貨電商負責人稱“急需要貨的顧客到體(ti) 驗店買(mai) 完稅商品,可以等的顧客就買(mai) 跨境的”,但記者走訪線下體(ti) 驗店發現,雖然完稅商品比跨境商品品類要多,但很多跨境商品都不能完稅購買(mai) ,隻能走跨境電商渠道購買(mai) 。
跨境進口劣勢,還在於(yu) 購買(mai) 不便利和等待時間長。市民雷阿姨日前在百萬(wan) 葵園的跨境電商體(ti) 驗店購買(mai) 一包99元的美國進口零食,“登記身份證、電腦注冊(ce) 、刷銀行卡,搞了10多分鍾。”試一試新還可以,長久這樣購物太麻煩。習(xi) 慣網購的市民楊先生表示“受不了”送貨時間長。他在某百貨跨境電商購買(mai) 的進口奶粉號稱在市內(nei) 保稅區發貨,但等了四五天都沒出區,跑到線下體(ti) 驗店去買(mai) ,卻沒有這款奶粉的完稅商品,店員說,跨境商品要10- 19天才能到貨,“這麽(me) 長時間,海外直郵都到了”。
蛋糕有多大?“400億(yi) 元的盤子”
截至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試點城市包括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及深圳。跨境電商“蛋糕”到底有多大?威時沛運副總經理曲晶告訴記者,有關(guan) 統計顯示,中國電子商務線上進口交易額600億(yi) 元,一年進口包裹量約為(wei) 1億(yi) 份。按照每個(ge) 小包裹價(jia) 值200元計算,隻有200億(yi) 元的進口額,還有400億(yi) 元流失還是統計漏洞?曲晶認為(wei) ,當中很大部分是通過小包裹海淘或人力帶貨進入中國。而中國試點跨境電商進口,正是想對通過小包裹碎片化貿易方式進來的商品通過跨境貿易和行郵稅方式的監管,意思是將“400億(yi) 的盤子”轉化為(wei) 跨境電商的“蛋糕”。
去年廣州進口額13.1億(yi) 元,雖然領先於(yu) 7個(ge) 試點城市,然而,分得的“蛋糕”還不夠大。3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複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區內(nei) 先行先試,政策突破。有不願具名的跨境電商企業(ye) 負責人認為(wei) ,廣州業(ye) 務量雖大,但沒有注重在政策上的創新,對企業(ye) 沒有財稅優(you) 惠,跨境企業(ye) 還屬於(yu) 散亂(luan) 狀態,“沒試出新的政策和模式,自然抓不住國家的試驗紅利”。
鏈接
廣州跨境電商“三模式”
截至目前,廣州跨境電商的進口經營模式大致可分為(wei) 三類。
自營式:擁有海外貨源優(you) 勢和物流能力的供應鏈企業(ye) ,自行開設電商平台,發展B 2C業(ye) 務。如美悅優(you) 選。
合作式: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模式。電商平台企業(ye) 、百貨零售企業(ye) 注冊(ce) 成為(wei) 跨境電商後,與(yu) 擁有貨源、物流渠道的供應鏈企業(ye) 合作。如:唯品會(hui) 、蘇寧易購、廣百百貨“廣百薈”、蜜芽寶貝。
嫁接式:零售企業(ye) 將擁有完整跨境鏈條的企業(ye) 引進到自己業(ye) 務中,開設體(ti) 驗店或開通網絡頻道,消費者最終還是登錄或被鏈接到跨境電商平台上消費。如摩登百貨、百萬(wan) 葵園。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