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外資進入帶動我國冷鏈物流發展

發布時間:2015-05-19 09:30:23 互聯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領域最熱的一個(ge) 詞是什麽(me) ?恐怕就是“招商引資”了。特別是對外資的引入,各地更是趨之若鶩。但由於(yu) 種種原因,冷鏈物流行業(ye) 的外資進入還隻是近兩(liang) 年的事。時間雖不長,卻來勢凶猛。

據悉,目前英格索蘭(lan) 在中國的各項冷鏈投資總額達到4.12億(yi) 美元,其中運輸冷機設備的市場規模在5000萬(wan) 美元左右。澳大利亞(ya) 最大的冷鏈物流提供商太古(Swire Cold Chain)早已進入華南市場;美國的冷庫物流運營商普菲斯在上海的冷鏈倉(cang) 庫也已瓜熟蒂落。此外,2013年6月由大連中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與(yu) 日本北興(xing) 物流株式會(hui) 社合資成立的中盈北興(xing) 冷鏈物流(大連)有限公司,經過一年的發展,現已擁有遍及北京、天津、沈陽、大連、長春等40多個(ge) 城市的3000多家超市的網絡體(ti) 係,可直接為(wei) 食品生產(chan) 加工企業(ye) 、供貨商以及零售商提供冷鏈商品配送。

有人說,中國冷鏈市場已成為(wei) 外資緊盯的一塊美味“蛋糕”,從(cong) 幾年前的垂涎覬覦、悄然登陸,到如今開始分食並終將大快朵頤,隨著外資大舉(ju) 進入,中國冷鏈行業(ye) 的“惡夢”或即將開始。筆者對此則不以為(wei) 然,不僅(jin) 不以為(wei) “憂”,反以為(wei) “樂(le) ”。

“冷鏈物流”這個(ge) 概念本身就來自國外,國內(nei) 冷鏈物流企業(ye) 的的現代冷鏈理念的啟蒙老師都姓“洋”。麵對不斷湧入的外資,我們(men) 不應畏怯躲避,而應主動靠近虛心求教才對。那麽(me) ,在經營理念方麵我們(men) 向“洋老師”最應該學的,或目前存在的主要差距是什麽(me) 呢?筆者認為(wei) 有以下幾個(ge) 方麵:

首先,是“鏈”的理念。前幾年投產(chan) 的的中國百勝杭州配銷中心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它在國內(nei) 率先建成了一條真正意義(yi) 上完整的“冷鏈”。貨物在凍庫、冷藏庫以及冷藏車之間周轉時,都在低溫卸貨碼頭暫存。低溫卸貨碼頭為(wei) 全封閉結構,有效控製了卸貨區域的溫度,這樣冷藏車、低溫卸貨碼頭、冷藏庫以及凍庫就形成了恒定溫度的貨物保存空間,可以使貨物在恒定溫度下保存、搬運、選擇和運輸,確保冷鏈的完整性,從(cong) 而保障食品的安全與(yu) 品質。

其次,是“全”的理念。我國易腐食品大部分在商超市場流通的物流配送業(ye) 務是由生產(chan) 商和經銷商完成的。總體(ti) 來看,能提供綜合性、全過程、集成化現代物流服務的專(zhuan) 業(ye) 第三方物流企業(ye) 還不多,目前的狀況主要是以貨物代理、倉(cang) 儲(chu) 、庫存管理、搬運和定向性運輸為(wei) 主。2014年初,日本雅瑪多(中國)運輸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運營。這家由日本最大物流集團——雅瑪多控股有限公司與(yu) 上海久事公司合資成立的企業(ye) ,將主攻商業(ye) 配送物流市場。與(yu) 中國的普通快遞業(ye) 務相比,以“宅急便”聞名的雅瑪多運輸可以根據客戶的定製,實現分時段配送、當天多次配送以及冷凍、冷藏貨物的配送。這種第三方配送實現了商流和冷鏈物流的融合。

再者,是“大”的理念。我國冷鏈物流行業(ye) 目前還以中小企業(ye) 為(wei) 主,缺乏具備資源整合和行業(ye) 推動能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ye) 。2013~2014年,中冷聯盟遴選出的冷鏈行業(ye) 50強企業(ye) 總營業(ye) 收入達到62億(yi) 元人民幣,平均營業(ye) 收入為(wei) 1.2億(yi) 元人民幣,屬於(yu) 中等偏小規模;其中排名前3位的企業(ye) 收入占50強的比例為(wei) 28.2%,排名前10位的企業(ye) 收入占50強的比例為(wei) 57.1%。顯示出行業(ye) 集中度整體(ti) 較低。

除了經營理念,對於(yu) “洋老師”給我們(men) 順便帶來的“堅船利炮”——硬件設備,更應來者不拒,多多益善,並在接受的過程中消化、借鑒。這方麵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的地方很多。有數據顯示,國內(nei) 車載冷機市場,70%以上的份額均被開利和冷王等知名品牌所占有,隻有不足30%的市場份額被上百家國內(nei) 冷鏈設備企業(ye) 填補。當前,不僅(jin) 是冷鏈裝備市場存在中外冷鏈企業(ye) 競爭(zheng) 的局麵,在冷庫運營等方麵同樣不乏這樣的例子。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也促使國內(nei) 冷鏈設施企業(ye) 開始轉型和創新。例如,地處華中重鎮的“武漢肉聯”,叫板普洛斯等外來冷庫業(ye) 巨頭,搖身一變成為(wei) 華中冷鏈“航母”——領跑湖北、重慶兩(liang) 個(ge) 市場,冷儲(chu) 總規模達18萬(wan) 噸,年出入庫總量突破100萬(wan) 噸的“華中冷鏈港”赫然成型。

此外,針對目前我國冷鏈集裝箱化率仍處於(yu) 較低水平的情況,亦可借鑒美國的行業(ye) 經驗,發展冷藏集裝箱運輸,把冷藏車改成冷藏箱,采用兩(liang) 頭公路、中間鐵路的多式聯運方式;采用冷藏集裝箱運輸,維護、用油等成本相對低很多,同時也可消除很多安全隱患。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