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03 10:06:18 三農(nong) 科技

3月31日深夜,在雲(yun) 陽縣人和街道,重慶蜂穀美地生態養(yang) 蜂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曉華還在挨個(ge) 檢查蜂箱。“武隆有個(ge) 客戶晚上9點多在網上訂了100個(ge) 蜂箱,明天一早就要發過去。”
100套蜂箱,價(jia) 值不過1萬(wan) 多元,對於(yu) 年產(chan) 值3000多萬(wan) 的蜂穀美地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何須夏曉華親(qin) 自過問?
“錢是不多,目前電商渠道每年僅(jin) 給公司帶來200多萬(wan) 元的銷售收入。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觸電’是重要趨勢。對我們(men) 來說,每一筆銷售都是學習(xi) 機會(hui) 。”夏曉華說。
“試水”電商帶來驚喜
一直以來,蜂穀美地的銷售都是走依靠門市鋪貨的傳(chuan) 統路子,公司每年產(chan) 值的90%以上都來源於(yu) 此。
但這種方式卻需要付高額的“進場費”
夏曉華說,公司最主要的銷售渠道是一家規模較大的連鎖藥店,該店每個(ge) 門店的進場費是一個(ge) 單品3000多元,公司有20多個(ge) 單品,100家門店僅(jin) 進場費就高達600多萬(wan) 元,這還不包括銷售後的“扣點”等費用。
2013年,蜂穀美地開始“試水”電商平台,淘寶開店僅(jin) 1個(ge) 多月後,夏曉華就接到了豐(feng) 都一名蜂農(nong) 3000套蜂箱的訂單。
他發現,互聯網的產(chan) 品流通方式是由生產(chan) 者直接到客戶,這不僅(jin) 降低了營銷成本,也創造了新的銷售機會(hui) 。“我們(men) 的蜂箱過去隻是雲(yun) 陽本地的蜂農(nong) 在使用,不靠電商,武隆、豐(feng) 都等地的蜂農(nong) 一般不會(hui) 來購買(mai) 。”
在雲(yun) 陽,通過互聯網找到新商機的,還有楊雪梅和她的重慶芸山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去年,通過電商,該公司同英國倫(lun) 敦一公司簽下價(jia) 值20萬(wan) 英鎊的菊花產(chan) 品訂單,“陽菊”成為(wei) 渝東(dong) 北片區首個(ge) 實現出口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
楊雪梅介紹,過去,雖然“陽菊”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wan) 元,但由於(yu) 市場上菊花產(chan) 品較多,“陽菊”品牌並沒有明顯優(you) 勢。發展電商渠道後,互聯網帶來了大量新商機。
逐鹿“新戰場”帶來的改變
3月31日,在蜂穀美地辦公樓旁,一棟新的廠房正在建設。
“這裏會(hui) 建成一個(ge) 國內(nei) 最先進的蜂蜜醇化係統,從(cong) 蜂蜜采集到儲(chu) 存發貨的全過程都將被影像記錄。我們(men) 還正在開發以公司產(chan) 品品牌"蜂靈子"命名的手機app,消費者隻需要在手機安裝該app,就能夠在線觀看所有生產(chan) 環節。”夏曉華說,這是為(wei) 了建立一條透明供應鏈體(ti) 係,讓消費者購買(mai) 更放心。
但這並不容易。
夏曉華發現,如今,有不少生鮮食品外包裝上貼有二維碼,掃描後可以看到這個(ge) 產(chan) 品在哪裏耕種、何時采摘、保質日期等。但在他看來,這樣的“二維碼”還不足以支撐起“透明供應鏈體(ti) 係”,因為(wei) “誰保證掃描出來的信息是100%真的?”
他的擔心並非多餘(yu) 。雲(yun) 陽縣商務局負責人認為(wei) ,新媒體(ti) 將是農(nong) 產(chan) 品營銷的新戰場。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共性是地域性強、季節性強、產(chan) 品的標準化程度低、生產(chan) 者分散等,如何解決(jue) 這些問題,將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觸電”成敗的關(guan) 鍵。
該負責人表示,互聯網的病毒式傳(chuan) 播能夠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知名度的問題,而諸多快遞公司的出現,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jue) 客戶購買(mai) 不方便的問題,但要讓大家吃得放心,則需要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自身做出改變。
同樣,楊雪梅的芸山農(nong) 業(ye) 也正在致力於(yu) 建立產(chan) 品可追溯係統。該公司將每一批次“陽菊”產(chan) 品都進行了留樣,每一份樣品至少保存3年,這樣產(chan) 品有問題就能追溯到源頭。他們(men) 還計劃與(yu) 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一起建立“陽菊”線下體(ti) 驗點,邀請消費者進行實地體(ti) 驗,了解產(chan) 品種植、采收、加工的全過程,並拍照、錄像上傳(chuan) 到網店。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觸電”最後1公裏是關(guan) 鍵
其實,要真正逐鹿“新戰場”,並搶占先機,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如今,在雲(yun) 陽,像蜂穀美地和芸山農(nong) 業(ye) 這樣試水“電商”的農(nong) 業(ye) 企業(ye) 不在少數,但物流包裝難題、標準化不一、附加值低等都困擾著它們(men) “觸電”的進程。
夏曉華介紹,他們(men) 生產(chan) 的蜂蜜等產(chan) 品,要在零下5℃的環境中保存和運輸,才能保障品質,但在目前隻有天貓物流、順豐(feng) 冷鏈物流能解決(jue) 這一難題,且物流成本較高。”
物流的問題,同樣困擾著“陽菊”“觸電”。“我們(men) 的產(chan) 品需要一個(ge) 相對幹燥的保存和運輸環境,但現在的物流很難保障。”楊雪梅介紹,網購“陽菊”的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就是產(chan) 品受潮。
據電商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目前,我國電商行業(ye) 的典型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有自建物流模式,如京東(dong) 商城;還有第三方物流模式,如淘寶賣家使用的“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
然而,無論是哪種物流方式,都沒有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尤其是生鮮電商最需要的冷鏈,而這恰恰是最為(wei) 關(guan) 鍵的問題。冷鏈不僅(jin) 僅(jin) 需要建庫房,同時還必須要有冷藏與(yu) 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冷藏周轉箱及恒溫設備,以及末端宅配冷藏配送工具,否則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戶那裏都會(hui) 成“問題商品”。目前,我國的物流企業(ye) 大部分還沒有能力去做“最後1公裏”的配送。
該人士認為(wei) ,隻有整合了冷鏈公路貨運、冷鏈中轉中心、城市冷鏈配送公司、落地配送公司等多種物流資源,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跨區銷售難、生鮮電商商品保鮮難的問題,被譽為(wei) 最後的“電商藍海”的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或許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