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01 09:50:41 中國水運報

3月31日,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在滬發布《2030年中國航運發展展望》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航運業(ye) 的發展要有戰略性思維,我們(men) 基於(yu) 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全球航運業(ye) 發展趨勢,對2030年國際國內(nei) 航運發展、港口發展、航運服務業(ye) 的發展等方麵做了前瞻性研究。”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真虹告訴記者。
該報告顯示,2030年我國的國際海運總量預計達到62億(yi) 噸,約占全球海運量比例將達到17%;沿海運輸需求格局將會(hui) 出現較大變化,集裝箱貨運量將占到中國沿海運輸總量的“半壁江山”;長江或成為(wei) 東(dong) 中西地區資源配置的主要通道,航運需求將達到近38億(yi) 噸。
與(yu) 此同時,2030年中國國際海運運力將翻倍,全球占比將達到15%左右。而大型民營企業(ye) 將在國內(nei) 航運業(ye) 占主導地位,民營航運企業(ye) 數量占比預計可以達到70%以上,運力份額預計可以達到40%以上。
“未來15-20年間中國部分港口可能會(hui) 掀起探索地主港管理模式的改革浪潮。”該報告指出,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主要產(chan) 生兩(liang) 類地主港經營管理模式:地方政府管委會(hui) 為(wei) “地主”的模式和現有國有港務集團企業(ye) 轉化為(wei) “地主”的模式;此外,部分地方仍存在以國有企業(ye) 為(wei) 主投資建設並運營港口的模式,部分港口將推行投資建設的民營化。民營企業(ye) 或外資企業(ye) 將成為(wei) 港口碼頭經營的主體(ti) 。
在航運發展環境方麵,2030年,以新加坡、倫(lun) 敦和上海三足鼎立的航運中心可能取代倫(lun) 敦的國際航運中心領頭羊地位。同時,眾(zhong) 多的區域性航運中心的出現使航運中心呈現分散化趨勢。國內(nei) 則出現以上海為(wei) 龍頭,天津、廣州等區域航運中心為(wei) 依托,青島、大連、廈門、深圳、重慶、武漢、南京等航運物流中心為(wei) 基礎的航運中心體(ti) 係。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提及“2030年我國有望超越英國、德國,成為(wei) 全球第一大郵輪旅遊市場。”
“希望通過對中國航運事業(ye) 2030年發展的預判,能夠展示一幅中國航運產(chan) 業(ye) 發展的願景,為(wei) 政府製定長期的行業(ye) 發展戰略和促進行業(ye) 發展的政策,為(wei) 企業(ye) 的長期戰略謀劃提供參考意見。”真虹表示。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