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27 09:34:44 21世紀經濟報道

興(xing) 業(ye) 證券認為(wei) ,雖然中國藥品電商理論空間大,未來至少有3000億(yi) 元的市場空間,但藥品電商要獲得實質性發展仍然要麵對較多的挑戰,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總結為(wei) 處方來源、醫保支付、物流配送等。
在“互聯網+”概念迅速蔓延的情形下,互聯網巨頭、藥企、零售商等紛紛切入電商領域,並看好未來市場發展。而即將公布的《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則把醫藥電商進一步推到了風口。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網上藥店銷售規模約42億(yi) 元,較2012年翻了2倍,預計 2015年我國醫藥電商的交易規模將達到百億(yi) 。
“現在很多企業(ye) 都在積極布局電商平台,為(wei) 未來搶奪市場謀一席之地,盡管一些企業(ye) 具體(ti) 發展思路可能並不清晰。”一位上市公司藥企董事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醫藥電商目前還僅(jin) 僅(jin) 是概念階段,並不能起到業(ye) 績支撐作用。
興(xing) 業(ye) 證券認為(wei) ,雖然中國藥品電商理論空間大,未來至少有3000億(yi) 元的市場空間,但藥品電商要獲得實質性發展仍然要麵對較多的挑戰,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總結為(wei) 處方來源、醫保支付、物流配送等。
各路資本角逐醫藥電商
Wind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處方藥市場約8000億(yi) 元,非處方藥隻有2000億(yi) 元。興(xing) 業(ye) 證券認為(wei) ,按照網售藥品占市場份額的30%來計算,醫藥電商伴隨著政策的放開將釋放出至少3000億(yi) 元的市場空間。
另有藥品網購意願調查顯示,未來肯定或很可能會(hui) 網購藥品的消費者合計占比64%,大多數網購消費者能夠接受網絡購買(mai) 醫藥產(chan) 品的方式,潛在消費群體(ti) 規模巨大。
正是因為(wei) 看到了未來潛在的巨大市場,資本紛紛涉足醫藥電商領域。
阿裏係的天貓醫藥館已領跑其他同行,成為(wei) 國內(nei) 規模最大的第三方醫藥電商平台。而其收購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並改名阿裏健康後,擁有了國內(nei) 首個(ge) 可開展互聯網藥品銷售(B2C)的第三方平台試點牌照,諸多藥企開始入駐阿裏健康平台。
2011年,京東(dong) 宣布注資醫藥流通企業(ye) 九州通旗下網上藥店“好藥師”,借助九州通的行業(ye) 優(you) 勢進軍(jun) 醫藥電商領域。雙方以合資的形式運營“京東(dong) 好藥師網”,九州通負責倉(cang) 儲(chu) ,京東(dong) 負責配送。後雙方因股權問題產(chan) 生分歧,2013年京東(dong) 撤資終結了這一合作。
但京東(dong) 並未放棄這塊市場。2014年京東(dong) 又開始“卷土重來”,“營養(yang) 保健、醫藥”被升級為(wei) 經營大類,並如願以償(chang) 於(yu) 2014年底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資質。
在互聯網巨頭引領電商潮後,各醫藥商業(ye) 企業(ye) 、藥品流通企業(ye) 以及傳(chuan) 統電商企業(ye) 也開始紛紛 “觸網”。
目前,國內(nei) A股布局醫藥電商的上市公司有上海醫藥、九州通、第一醫藥、康恩貝、康美藥業(ye) 、國藥股份、一心堂、以嶺藥業(ye) 、嘉事堂、太安堂、海虹控股、英特集團等10餘(yu) 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涉足醫藥電商後,立即受到市場青睞。如3月9日晚間,上海醫藥發布公告稱,出資7000萬(wan) 元人民幣與(yu) 自然人季軍(jun) 共同投資設立上海醫藥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涉足醫藥電商。公告發布次日,股性並不活躍的上海醫藥股價(jia) 在高位開盤,並拉至漲停。
三大瓶頸待突破
在資本競相進入,經過幾年的布局後,國內(nei) 醫藥電商已形成了多種模式:
一是以嘉事堂、一心堂、國藥股份、第一醫藥、九州通、上海醫藥、英特集團為(wei) 代表,這幾家醫藥商業(ye) 領域的上市藥企,具備線下連鎖藥店、藥品配送能力;二是以嶺藥業(ye) 、太安堂、康恩貝、康美藥業(ye) 、同仁堂這類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進軍(jun) 醫藥電商,此外還有傳(chuan) 統醫院、傳(chuan) 統企業(ye) 和HIS廠商的整合;三是搭建第三方藥品銷售平台,例如天貓醫藥館、京東(dong) 醫藥城、1號店;四是以華潤集團健一網、七樂(le) 康為(wei) 主的獨立垂直電商等。
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目前網上藥店主角的並不是藥品,而是醫療器械。如天貓、京東(dong) 等傳(chuan) 統電商主要銷售醫療器械、保健藥品,非處方藥也隻占總比重的20%;而其他藥企自建電商又麵臨(lin) 流量的提升問題。
在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谘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看來,目前醫藥電商麵臨(lin) 的規模局限及盈利問題,主要是受醫藥電商自身發展瓶頸所致,如需要麵對處方來源、醫保支付、物流配送等問題。興(xing) 業(ye) 證券也表示,藥品電商要獲得實質性發展仍然要麵對較多的挑戰。
興(xing) 業(ye) 證券分析認為(wei) ,政策困境是中國藥品電商所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之一。目前,政策困境是網上限售處方藥、醫藥不分開處方難外流、醫保不能線上支付、醫保統籌賬(醫保占比最大部分,隻在醫院使用)不能用於(yu) 零售終端支付。
上述問題的解決(jue) 並非一蹴而就,興(xing) 業(ye) 證券分析認為(wei) ,這涉及整個(ge) 醫療生態圈的改變,需要協調多方利益,而這或許會(hui) 是一個(ge) 較為(wei) 緩慢的過程。
如阿裏健康對接醫院處方的計劃也並非一帆風順。據了解,阿裏健康原計劃打算直接聯通醫院信息係統,醫生開藥後直接將處方上傳(chuan) 到阿裏健康,再讓零售藥店來搶單。2014年5月,馬雲(yun) 親(qin) 自與(yu) 河北省相關(guan) 負責人洽談,但最終效果並不理想,隻換來河北省衛生計生委下屬處室建議醫院配合的文件。
“事實上,在醫藥不分開的前提下,處方藥方是很難流出醫院的。很多醫院為(wei) 防止處方外流還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如電子病曆不經過患者,直接存儲(chu) 醫院電腦生成。”上述業(ye) 內(nei) 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醫院攻關(guan) 不順,阿裏隻得另找出路。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從(cong) 阿裏健康相關(guan) 負責人處了解到,近期阿裏健康與(yu) 北京軍(jun) 區總醫院已經建立了合作,阿裏健康的電子處方平台已經在北京軍(jun) 區總醫院試點,先鎖定慢性病中的高血壓和高血脂兩(liang) 個(ge) 病種,主要針對自費患者,暫時繞開醫保的複雜問題。
在史立臣看來,如果失去了醫保這一環,醫藥電商不可能放量。上述上市藥企董事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在這場市場盛宴中,醫院是一座無法繞過的堡壘。
醫藥電商發展還需要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即藥品配送的問題。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強互聯網藥品銷售管理的通知》規定:連鎖企業(ye) 通過互聯網銷售藥品時,應當使用本企業(ye) 的藥品配送係統自行配送。
但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受成本太高及自身配送能力限製等影響,醫藥電商能真正做到自行配送的並不多。
如此前北京同仁堂廣州藥業(ye) 連鎖有限公司也開通了同仁堂全國首個(ge) 網上藥店,但由於(yu) 受到“自行配送”規定的約束,隻能在其網頁上注明:“本商城藥品的配送範圍僅(jin) 為(wei) 廣州市內(nei) 9家實體(ti) 店方圓約2公裏內(nei) 。”
另外,金象網上藥店也推出過“金象一小時”,即在北京城區,工作日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5點前成功下單均可在當天1小時內(nei) 送達,可配送的產(chan) 品為(wei) 100種。但這種自行配送模式還是以失敗告終。
而第三方物流進行藥品配送需要取得相關(guan) 牌照。因為(wei) 藥品作為(wei) 特殊的產(chan) 品,對物流條件要求相對較高,整個(ge) 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等物流領域都必須在符合國家《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GSP)的標準下進行。而普通快遞公司根本達不到配送要求,目前絕大部分物流企業(ye) 不具有配送藥品的資質。
據了解,圓通、順豐(feng) 在內(nei) 的多家速運公司都曾向監管部門谘詢過相關(guan) 藥品配送資質認證事宜,但因為(wei) 涉及不同區域監管部門認證等問題,目前申請仍在擱置中。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