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2-27 10:57:58 一財網

“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zhong) 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2月26日上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副主任張曉冰對記者表示,今年交通部將落實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20萬(wan) 公裏等10件實事,促進城鄉(xiang) 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交通部當日公布的相關(guan) 投資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危橋改造、道路安全工程總投資約359億(yi) 元;溜索改橋項目估算總資金約27.6億(yi) 元;普通國道個(ge) 別路段每公裏造價(jia) 超過3000萬(wan) 元。資金主要來自中央安排和地方自籌。
京津冀等啟動一卡通互聯互通
根據交通部安排,2015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等重點區域將率先啟動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實現20個(ge) 以上城市互聯互通,方便人民群眾(zhong) 便捷換乘,促進城鄉(xiang) 客運一體(ti) 化發展。
交通運輸部運輸司副司長王水平告訴記者,要實現互聯互通需克服“三大難點”:
第一個(ge) 難點是三地交通一卡通標準不一致,包括卡和機具兩(liang) 個(ge) 非常關(guan) 鍵的標準。目前由於(yu) 標準不一,實現互通難度較大,同時應用範圍也較窄,基本應用範圍主要是公交、地鐵等,其它方式的應用受到一定限製。
第二個(ge) 難點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從(cong) 三地情況來看,相比之下北京、天津發展由於(yu) 起步時間早,發展基礎比較好,特別是北京目前交通一卡通發行量已經接近8000萬(wan) 張,但是河北一些城市還處於(yu) 起步階段,包括基礎設施、技術人員等還不能適應互聯互通要求。
第三個(ge) 難點是既有係統設施的改造難度大。統一京津冀三個(ge) 地方標準,對目前機具做一定改造是必要的,在改造過程中又要保證百姓交通出行不受影響,這是工作的難點。
王水平表示,結算等問題目前都在逐步推進過程中克服,有些工作已經有了很大進展。按照“統籌兼顧、兼容並蓄、逐步替換、平穩過渡”的推進思路,交通部將逐步推行互聯互通的統一標準。
“根據工作安排,今年我們(men) 將啟動京津冀地區一卡通互聯互通工作,爭(zheng) 取2017年實現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跨區域跨交通方式的互聯互通。”王水平說。
新建改建農(nong) 村道路20萬(wan) 公裏
此外,10件實事還包括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20萬(wan) 公裏、新增2000個(ge) 建製村通客車、改造農(nong) 村渡口800道並更新老舊渡船300艘、完成溜索改橋100對、實施公路安全防護工程3萬(wan) 公裏、改造危橋3000座、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係統全國聯網、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工程全部開工、建設100對高速公路示範服務區等。
交通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386.85萬(wan) 公裏,全國鄉(xiang) 鎮和建製村通瀝青(水泥)路率分別達到98.05%和91.44%。截至2013年底,全國鄉(xiang) 鎮和建製村通班車率分別達98.64%、92.78%,農(nong) 村客運營運車輛36萬(wan) 輛,農(nong) 村客運站24.6萬(wan) 個(ge) 。
但同時,全國還有超過5萬(wan) 個(ge) 建製村未通瀝青(水泥)路,特別是西部地區通瀝青(水泥)路率僅(jin) 為(wei) 72%,且建設任務主要集中在自然條件複雜、建設難度大、管理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
張曉冰介紹,今年,交通運輸部將新建改建縣道、鄉(xiang) 道、村道20萬(wan) 公裏,西部地區重點推進建製村通硬化路建設,東(dong) 中部地區以及西部相對發達地區重點實施農(nong) 村公路的改造提升;在符合農(nong) 村道路旅客運輸班線通行條件的地區,新增通客車建製村2000個(ge) ,年底使通車比例達到93.2%;對條件最差、安全隱患最多的湖南、四川、廣東(dong) 等8個(ge) 省區800道渡口實施改造,並更新改造船齡達到或超過15年仍在營運的農(nong) 村老舊渡船300艘以上;改造溜索100對,徹底解決(jue) 好西部邊遠山區群眾(zhong) 主要利用溜索出行的難題。
全國超一成橋梁亟待改造
截至2013年底,全國運營公路橋梁有735291座。交通運輸部2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其中有危橋85991座,占橋梁總數的11.7%。
“比例仍然偏高,需要下大力氣進行改造。”王太說。
王太介紹,我國公路橋梁的運行安全正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存在一定規模的四類和五類危橋。他分析說,其主要原因:一是早期修建的橋梁由於(yu) 設計荷載取值偏低,已無法適應現代交通需求;二是部分老舊橋梁經過多年使用,橋梁技術狀況自然下降,陸續達到使用壽命;三是部分公路橋梁結構上存在“先天不足”,特別是上個(ge) 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以雙曲拱橋為(wei) 代表的少筋輕型橋梁,其整體(ti) 結構和承載能力存在較大缺陷。
“另外,一些非法生產(chan) 和改裝的超大超重車輛對橋梁安全構成巨大威脅。”王太對記者說,從(cong) 近些年橋梁安全事故分析,橋梁老化和車輛超載是影響橋梁安全最為(wei) 突出的兩(liang) 個(ge) 因素。
統計數據顯示,自2001年起,全國已累計投入680.8億(yi) 元(其中中央車購稅資金276億(yi) 元),改造危橋28816座/232.6萬(wan) 延米,其中幹線公路15174座/120萬(wan) 延米,農(nong) 村公路13642座/112.6萬(wan) 延米。
王太表示,2008年以來,全國危橋總數和危橋率持續下降,但隨著我國公路路網規模的逐年擴大,以橋隧為(wei) 重點的公路交通基礎設施運營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他告訴記者,減少危橋數量,一是“不添增量”,二是“消除存量”。
“斷頭路”是製約公路網整體(ti) 效率和規模效益發揮的重要因素。交通運輸部規劃司巡視員於(yu) 勝英介紹,經過梳理,全國共有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46個(ge) 、3954公裏。
“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建設的平均造價(jia) 每公裏約為(wei) 1-1.2億(yi) 元,普通國道瓶頸路段每公裏造價(jia) 約為(wei) 1500-2000萬(wan) 元。今年底力爭(zheng) 實現原‘7918’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和所有普通國道瓶頸路段全部開工建設。”於(yu) 勝英說。
張曉冰介紹,今年交通部門還將完成通行客運班線和接送學生車輛集中的公路急彎陡坡、臨(lin) 水臨(lin) 崖等重點路段約3萬(wan) 公裏的安全隱患治理。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