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重慶物流“地圖”出爐 物流業告別“迷茫”時代

發布時間:2015-02-26 09:39:01 重慶商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重慶物流發展具體(ti) 規劃落地,物流業(ye) 遷徙“去哪兒(er) ”有了“地圖”。近日,市政府發布的《重慶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貫徹落實國家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指出,重慶市將結合重大產(chan) 業(ye) 和交通網絡布局,優(you) 化物流網絡,全麵建成“三基地三港區”國家級核心物流樞紐,並打造三層級物流體(ti) 係。物流業(ye) 集群化時代的到來,企業(ye) 亦是聞風而動,抱團發展。
  目標
  重慶市將布局10個(ge) 物流園
  聚宏物流的陽誌和金橋物流的高強是多年的行業(ye) 夥(huo) 伴。去年底,包括他們(men) 在內(nei) 的40多家企業(ye) 自籌600餘(yu) 萬(wan) 元資金,準備從(cong) 華福路搬往西彭巴福的過渡性物流市場,不過項目被叫停,搬家計劃隨之擱淺。
  這正是在重慶市專(zhuan) 業(ye) 市場外遷、物流業(ye) 重塑格局的大環境下,商家們(men) 不知“去哪兒(er) ”的一個(ge) 縮影。陽誌說,在物流業(ye) 近十年的時間裏,不少物流企業(ye) 累計“搬家”十幾次,有時候在一個(ge) 物流市場僅(jin) 僅(jin) 待兩(liang) 三個(ge) 月。
  物流業(ye) 的“迷茫”時代或將畫上句號。市政府近日發布的《意見》明確要求,重慶市的城市配送中心、大型倉(cang) 儲(chu) 和批發市場、貨車大型停車場進入物流園區集聚化發展,不再單獨布局建設。將通過土地控製等措施,防止批發市場盲目建設、無序發展。采取市場化機製,逐步引導城市“小、散、亂(luan) ”的物流節點向物流園區集中,促進物流業(ye) 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記者了解到,到2020年,重慶市將圍繞團結村集裝箱中心站鐵路物流基地、江北國際機場航空物流基地等區域,全麵建成“三基地三港區”國家級核心物流樞紐,建成國家級物流示範園區1個(ge) 、市級重點物流園區10個(ge) ;結合重大產(chan) 業(ye) 和交通網絡布局,構建多式聯運體(ti) 係,形成“一核心多節點三層級”的城鄉(xiang) 物流網絡體(ti) 係。
  動作
  20家物流企業(ye) 將抱團
  物流園區化,意味著行業(ye) 集群的時代來臨(lin) 。昨日,重慶汽摩商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張旭告訴記者,物流園區化、集群化發展是行業(ye) 大勢所趨。比如,在目前專(zhuan) 業(ye) 市場集聚的白市驛及周邊區域,就已經吸引了農(nong) 業(ye) 、汽摩、冷鏈等重大物流項目和物流園區入駐。
  其中,汽摩行業(ye) 是最先動起來的行業(ye) 之一。據張旭介紹,目前65家企業(ye) 或個(ge) 人在白市驛抱團投資50億(yi) 元所打造的九州國際汽摩城,將原來散布在老頂坡、菜園壩、南坪、鯉魚池、汽博中心及白馬氹工程機械配件市場等分散市場及商家集合,共同投資、共同發展,結束了汽摩配件市場“小、散、亂(luan) ”局麵。
  重慶市物流與(yu) 供應鏈協會(hui) 零擔物流分會(hui) 會(hui) 長陳協洪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20多家物流企業(ye) 抱團發起的零擔物流業(ye) “勤牛物流計劃”將在今年內(nei) 正式營運。該計劃將依托零擔物流分會(hui) ,與(yu) 汽摩配、五金機電、裝飾建材、玻璃門窗、家電等行業(ye) 協會(hui) 建立合作,抓住各大專(zhuan) 業(ye) 市場外遷契機,與(yu) 專(zhuan) 業(ye) 市場共建倉(cang) 儲(chu) 物流配送中心,實現駐點配送。“可以承接全國幹線、周邊區縣以及主城區市內(nei) 配送三級業(ye) 務。”
  陳協洪還透露,目前零擔物流分會(hui) 與(yu) 重慶汽摩商會(hui) 準備聯合打造的白市驛九洲汽摩城物流中心項目將是這一模式的首秀。屆時將為(wei) 九洲汽摩城首期1000餘(yu) 家商戶提供一站式零擔物流配送服務。
  從(cong) 福建來渝投資物流業(ye) 的重慶明品福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建德則表示,明品福物流在白市驛的50萬(wan) 噸級冷庫已建成15萬(wan) 噸,6月還將有8萬(wan) 噸投入使用;同時,將配套10萬(wan) 平方米的凍品交易批發市場和3萬(wan) 平方米的配送中心。
  “屆時,主城各大商超、餐飲批發商都可以來此批發貨物;最後,我們(men) 還在計劃采購數十台保溫車進行集成配送,改變現有冷鏈物流在運輸環節斷鏈的尷尬。”陳建德介紹,在白市驛涉農(nong) 物流園區的集群效應下,冷鏈物流園打通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經過集成配送,相關(guan) 企業(ye) 的冷鏈物流成本有望下降30%。
  瓶頸
  依托信息化升級突破
  在重慶市物流協會(hui) 秘書(shu) 長焦飛看來,《意見》明確指出物流行業(ye) 朝園區集中,為(wei) 重慶市物流業(ye) 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重慶物流業(ye) 要想實現真正騰飛還需要破除兩(liang) 大瓶頸:模式的創新和跨界的聯動。”
  在焦飛看來,目前,重慶市大多數物流企業(ye) 主營業(ye) 務還僅(jin) 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倉(cang) 儲(chu) 和物流運輸兩(liang) 大塊,流程管理比較粗放原始,這導致了服務水平的低下;另一方麵,行業(ye) 存在盲目競爭(zheng) 的問題。因此,物流企業(ye) 應該依托園區,通過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xing) 技術,改造業(ye) 務流程、組織架構和業(ye) 務模式,發展諸如雲(yun) 物流、物流金融、物流信息平台等一係列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
  “重慶物流業(ye) 跟行業(ye) 的聯動還不夠,顯得有些不接地氣。”焦飛表示,目前重慶市形成了一批大型物流企業(ye) ,在業(ye) 務量上增長非常迅速,但跟細分行業(ye) 的結合度還不高,不能根據行業(ye) 屬性的不同定製業(ye) 務內(nei) 容。
  “例如,工業(ye) 企業(ye) 和餐飲外賣業(ye) 需要的物流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而我們(men) 企業(ye) 提供的物流服務卻都是一樣的標準,這肯定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焦飛建議,一方麵物流企業(ye) 應按行業(ye) 抱團,建立物流信息平台,進行資源共享;另一方麵,要和各類行業(ye) 市場進行合作,根據客戶行業(ye) 不同定製服務內(nei) 容,再通過行業(ye) 協會(hui) 統一服務標準,實現行業(ye) 的升級。
  舉(ju) 措
  城鄉(xiang) 末端配送迎商機
  物流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血脈,《意見》表示,將完善和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ti) 係,促進物流業(ye) 轉型升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重慶作為(wei) 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建成長江經濟帶西部物流樞紐。在此目標下,有哪些行業(ye) 和區域有“大動作”呢?
  擬啟動城市鐵路東(dong) 環線
  《意見》指出,將進一步增強“一幹兩(liang) 支”航運能力,推進三峽大壩過閘擴能工作,實施長江涪陵至江津至宜賓段、嘉陵江、烏(wu) 江航道整治工程;加強長江沿線港口建設,完善進港鐵路和公路運輸網絡,形成果園港、新田港、龍頭港、貓兒(er) 沱港等六大鐵公水聯運港口體(ti) 係;推進船舶標準化改造和甩掛運輸,提升長江通航能力和效率。
  在鐵路方麵加快蘭(lan) 渝鐵路、渝黔新線、渝懷二線、黔張常鐵路等在建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鄭渝昆、渝西等高速鐵路和安張、沿江貨運鐵路前期工作;啟動鐵路樞紐東(dong) 環線、市郊鐵路建設,提高既有鐵路利用率,推進鐵路貨運進園區,形成覆蓋千億(yi) 級工業(ye) 園區的鐵路集疏運體(ti) 係,構建內(nei) 通外暢的貨運鐵路網絡。
  在交易模式上,將建立幾大物流相關(guan) 交易中心。如依托重慶航運交易所,打造長江上遊航運交易中心、結算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中心;建立石油化工全行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商品交易的重慶石油化工商品交易中心;爭(zheng) 取建成上海期貨交易所重慶有色金屬交割庫等。
  開設海外分撥中心
  《意見》稱,將依托“渝新歐”國際物流大通道,與(yu) 沿線國家合作發展平行貿易,推動國際郵政專(zhuan) 列正式運行,開設鹿特丹、巴黎、斯圖加特、慕尼黑、米蘭(lan) 等區域物流分撥中心。同時,將加快重慶到東(dong) 盟陸路物流通道建設,建立萬(wan) 象、仰光、曼穀、吉隆坡、河內(nei) 、新加坡等區域物流分撥中心。
  此外,在做強做優(you) 兩(liang) 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和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同時,將加快推進萬(wan) 州、南岸保稅物流中心(A型)建設,爭(zheng) 取設立南彭保稅物流中心。爭(zheng) 取新設更多特種商品進口指定口岸,推進重慶關(guan) 區“一站式作業(ye) ”,推行關(guan) 檢合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口岸通關(guan) 模式。
  鼓勵建公共取送點
  根據《意見》規劃,重慶市將依托現有物流樞紐平台、物流園區、大型批發市場以及大型超市等,合理布局大型分撥中心和一批綜合型、專(zhuan) 業(ye) 型公共配送中心;按照方便快捷和服務半徑適度的原則,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鼓勵商業(ye) 網點、便利店、社區物管等利用自有設施建設物流快遞公共取送點。
  《意見》還鼓勵交通、郵政、商貿、供銷、出版物銷售等開展聯盟合作,整合利用現有物流資源,完善存儲(chu) 、轉運、停靠、卸貨等基礎設施,提高共同配送能力。同時,將推進物流企業(ye) 與(yu) 電子商務互動融合、協同發展及業(ye) 務流程再造,促進電商物流全供應鏈一體(ti) 化發展;並鼓勵有條件的配送企業(ye) 整合資源,建立共同配送聯盟,完善信息共享和利益分配機製。
  此外,將建成重慶市快件集散中心等區域性倉(cang) 儲(chu) 基地建設,吸引電商、快遞、第三方服務公司入駐,設立服務西南地區的區域性現代化電商物流中心和公共倉(cang) 儲(chu) 配送中心。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