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四川將試點快遞實名製 寄送包裹必須持本人身份證

發布時間:2015-02-11 09:23:02 華西都市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全省毒品刑事案件四分之一通過微信、QQ聯係
  10多起
  全省利用物流快遞運送毒品達十多起
  瀘州一所電梯公寓裏,有一戶人入住兩(liang) 三年了但幾乎沒有出過門,常常有快遞員上門,每次離開都會(hui) 帶走一個(ge) 包裹,裏麵的東(dong) 西有時是“桃片”,有時是“音箱”。可誰也想不到,包裹裏的這些東(dong) 西隻是外殼,真正裝在裏麵的其實是成批銷往全國十多個(ge) 城市的冰毒。2014年11月,瀘州警方破獲了一起網絡販毒案,販毒嫌疑人李華為(wei) 了將毒品“人間蒸發”,利用虛假的網名,在QQ群、微信聯係生意,再將毒品通過快遞運往各地。
  2月10日,省公安廳召開百城禁毒會(hui) 戰暨颶風掃毒專(zhuan) 項行動第二次新聞通氣會(hui) ,禁毒總隊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利用網絡購物平台交易,網上交易平台付款,快遞公司送貨,這種新型、更加隱蔽的網絡製販毒形式在全省已有蔓延趨勢,對此,我省將試點郵寄包裹實名製,寄送包裹必須持本人身份證,填寫(xie) 本人真實信息,從(cong) 而遏製快遞販毒的蔓延。
  ·案例
  冰毒“隱身”在包裹的桃片盒裏
  2014年11月24日,李華又一次被抓了,這次警察在他發往吉林長春的包裹中,截獲了疑似冰毒1000克,冰毒片劑201顆。再次戴上手銬,他感歎,自己做得那麽(me) 隱蔽,最終還是被發現了。
  一個(ge) 月前,瀘州突然來了幾撥警察,有來自江蘇無錫的、河北唐山的,還有來自天津的,他們(men) 都帶來了各自手上的毒品案件,經過串並發現,這些案件都指向了同一個(ge) 人:30歲的李華。而李華對於(yu) 瀘州禁毒支隊民警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李華是瀘州本地人,幾年前,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染上了冰毒。他隨後建立了QQ群,專(zhuan) 門吸納吸毒人員交流心得,成為(wei) 吸毒圈子的積極分子,引來了公安部的注意。2014年6月20日,瀘州警方曾因涉嫌製造毒品,將李華抓獲。一個(ge) 月後,他從(cong) 看守所回到家中,但仍處在監視居住下。回到家後,李華並無悔改之意,反而尋思出一套更加隱蔽的販毒道路。他用QQ群和微信,通過廣東(dong) 和瀘州的上家買(mai) 貨。“在瀘州龍馬潭區一棟電梯公寓裏,李華正在網上聯係著業(ye) 務,屏幕裏彈出的QQ群裏,大家都在談論著吸食冰毒的快感。”瀘州禁毒支隊民警說,不是所有人想進QQ群就能進,他們(men) 必須上傳(chuan) 一套自己吸毒的視頻,通過李華驗證後方能加入。不到半個(ge) 小時,李華就談妥了一筆“生意”,按照既定的量,他將成批的毒品用塑料袋封裝好,再放進早已準備好的桃片盒,裝箱後交給快遞員,盒子上寫(xie) 著“食品”。“這些包裹被偽(wei) 裝成‘食品’或‘音箱’,通過快遞運往了全國十多個(ge) 城市,北至黑龍江,南至深圳。”瀘州禁毒支隊民警說,除了販毒,李華還在家中準備了許多瓶瓶罐罐,收集網上的製毒方法,在家自學製毒,可惜一直沒有成功。
  2014年11月24日,瀘州警方擋獲了李華等嫌疑人10名,繳獲毒品3.2公斤。
  ·數據
  全省販毒案1/4通過微信、QQ聯係
  省公安廳禁毒總隊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14年全省共破獲毒品刑事案件649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166名,繳獲各類毒品1158.06公斤,易製毒化學品190.85噸,而在這些案件背後,網絡販毒正呈現上升蔓延趨勢。
  該負責人說,隨著各種網絡聊天工具和支付平台的興(xing) 起,商品實現了網上交易。同時,毒品的買(mai) 賣也緊跟“潮流”,2011年,網絡販毒首次在我省出現。與(yu) 過去不同的是,很多吸毒人員在網上開一個(ge) 聊天房間,彼此通過視頻實時直播吸毒現場,分享吸毒的快感,交流心得。很多人從(cong) 中交朋友,尋找到了買(mai) 家賣家,從(cong) 單純的吸食毒品衍生到吸販毒一體(ti) 。
  對於(yu) 販毒人員來說,他們(men) 會(hui) 建立QQ群和微信群,成員們(men) 彼此傳(chuan) 授製毒工藝,討論怎樣才能把毒品製精製好,怎麽(me) 躲避警察,相互交易製毒工具、原材料、毒品半成品等,“一切和毒品有關(guan) 的東(dong) 西,都可以在群裏暢所欲言,如同自由市場。”該負責人。線上訂貨後,雙方通過網上交易平台付款,再通過快遞送貨,將毒品的線下交易很好地隱藏在了無法被外人識別的包裹裏。
  據省公安廳粗略統計,目前為(wei) 止,利用微信、QQ進行前期聯係的占到全省毒品刑事案件的四分之一,利用物流快遞運送毒品的也有十多起了。
  打擊難度
  缺乏實名製發貨單信息可造假
  “網絡販毒的確給公安辦案帶來了一定困難。”該負責人說,QQ群和微信群是一個(ge) 相對封閉的圈子,要想混進圈子,必須通過群主設置的嚴(yan) 格驗證。“大多數人通過熟人介紹,另一部分人則必須上傳(chuan) 自己的吸毒視頻,待群主過目後才能通過。”
  這些群的名字自然不會(hui) 以“吸毒”、“販毒”等明顯的字眼示人,而是冠以十分隱晦的名字,比較常見的如“吃肉群”、“吃壺壺群”、“牙簽肉”、“果果群”、“植物肉”等。
  此外,由於(yu) 運輸運轉快、物品繁雜、客戶群龐大,快遞尚未建立起全麵有效的貨物驗收程序和相關(guan) 技術手段,所以大部分貨物都不會(hui) 開包檢查,即使包裹裏裝的和發貨單上寫(xie) 的東(dong) 西不一樣,也不容易檢查出來。盡管《郵政法》規定,對信件以外的郵件,郵政企業(ye) 收寄時應當當場驗視內(nei) 件;用戶拒絕驗視的,郵政企業(ye) 不予收寄。但事實上,很多快遞員不會(hui) 一一履行收件驗視,麵對不少客戶的不配合,快遞員也不會(hui) 強製執行。
  此外,由於(yu) 缺乏實名製收寄,很多發貨單上填寫(xie) 的姓名、地址都是假的,從(cong) 而隱藏了真實身份,給警方破案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應對措施
  試點實名製持本人身份證發貨
  “打擊網絡販毒,我國不是沒有辦法。”該負責人說,我國已經開始試點郵政快遞實名製,即寄快件需要寄件人出示身份證、登記個(ge) 人信息,快遞公司對寄件人的個(ge) 人信息進行登記後方可發件。截至2013年,浙江、雲(yun) 南、廣東(dong) 已經開始試點。未來,公安部將在全國推廣快遞實名製。
  2014年1月6日,國家郵政局稱,2014年計劃在北京、廣東(dong) 、西藏、雲(yun) 南等省市區推行寄遞服務實名製,四川也將成為(wei) 第二批試點省份,並準備在個(ge) 別二線城市試點,但何時全麵鋪開尚未確定。“此舉(ju) 可以監控寄件人的信息,使每一件快遞都能有源可查,從(cong) 而形成追溯倒查機製,對販毒分子形成有力震懾。”該負責人稱。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