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無縫對接,馬鞍山建“到馬即海”格局

發布時間:2015-02-06 10:29:15 南京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港口發展,規劃先行。《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中心規劃》明確馬鞍山港將以中心港區、鄭蒲港區為(wei) 核心,以慈湖港區、人頭磯港區、采石磯港區、太平府港區、江心洲港區、西梁山港區、大黃洲港區、烏(wu) 江石跋河港區、當塗港區、博望港區、和縣港區、含山港區為(wei) 骨幹,形成“一江兩(liang) 岸,雙核十二區”的格局。

圍繞這一規劃,積極籌劃建設通江達海的綜合交通體(ti) 係——以沿江港口為(wei) 節點和樞紐,統籌推進水運、鐵路、公路建設,打造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為(wei) 此,該市積極推進內(nei) 河航道提升和港口交通樞紐建設,加快北沿江鐵路、慈湖公鐵大橋、北沿江高速建設,統籌推進水水、水陸、水鐵、配套管網等互聯互通的集疏運網絡形成。2013年12月31日,馬鞍山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在立體(ti) 交通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預見,正在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必將最大限度地解決(jue) 好黃金水道最後一公裏“接駁”,實現水路、鐵路、公路、航空的無縫對接。

打造“到馬即海”的江海聯運樞紐中心和港口物流基地,除了建設好必備的五大硬件要素外,軟件的支撐尤為(wei) 重要。去年初,該市提出實施“八項工程”,建設“智慧港口”。即實施信息工程、暢通工程、通關(guan) 工程、要素工程、引智工程、合作工程、升級工程、承接工程,力爭(zheng) 全方位對接港口轉型發展。其中,港口綜合信息平台的建成,將實現港口、企業(ye) 、貨代、海關(guan) 、檢驗檢疫等相關(guan) 部門、單位間的信息共享,一鍵掌握地方產(chan) 業(ye) 信息、港口企業(ye) 信息、通關(guan) 信息、要素市場和船代、貨代信息。

目前,該市積極推進集裝箱就地報關(guan) 直運,著力打造低成本、高效便捷的大通關(guan) 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實現了外貿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馬鞍山鼓勵港口和口岸發展獎勵暫行辦法》的出台,更是直接推動了港口經濟的跨越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該市全年完成就地直運出口集裝箱增幅超過50%,出口就地報關(guan) 單增長超過180%。全年無紙化通關(guan) 比例超過95%,接近全覆蓋,處於(yu) 安徽省前列。進口屬地報關(guan) 票數占全市進口報關(guan) 票數超過60%、區域通關(guan) 進口比例在省內(nei) 領先。此外,該市還加強了與(yu) 上海港“點與(yu) 點”跨區域通關(guan) 合作,爭(zheng) 取鄭蒲港成為(wei) 上海港在長江沿線的延伸港;依托長三角區域大通關(guan) 建設協作機製,馬鞍山口岸與(yu) 江蘇、浙江、上海兩(liang) 省一市的相關(guan) 口岸形成了良好合作機製。

“在落實已出台的獎勵措施基礎上,馬鞍山市將在土地、稅收等方麵給予相關(guan) 企業(ye) 扶持政策,積極建立江海聯運專(zhuan) 家庫,籌建市港口經濟研究中心,以求創造更加優(you) 良優(you) 質的發展環境。”該市港航局負責人在談及建設“到馬即海”的江海聯運樞紐中心時如是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