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工信部:到2025年,70%以上的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

發布時間:2024-04-19 16:54:45 央廣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在目前工作的基礎上,將做好幾個(ge) 方麵的工作,一是強化應用牽引,二是完善供給支撐,三是健全基礎設施。

智能製造是實現我國製造業(ye) 由大變強的核心技術和主線,是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也是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重要任務。

“我們(men) 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就是要實現優(you) 質、高效、綠色、安全的製造產(chan) 品。”4月18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在發展智能製造過程中,會(hui) 進一步重塑製造業(ye) 技術體(ti) 係、生產(chan) 模式、產(chan) 業(ye) 形態和價(jia) 值鏈。

圍繞推動智能製造發展,單忠德介紹,近年來工信部主要開展了四個(ge) 方麵的工作:

一是加大技術攻關(guan) 。要發展智能製造工藝、智能製造裝備、智能產(chan) 品、軟件係統,推進工業(ye) 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增材製造裝備等技術攻關(guan) 。同時,加強工藝數字化、裝備智能化、質量檢測、供應鏈協同等方麵的工藝、裝備、軟件成組連線的創新突破。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chan) 業(ye) 規模已經達到了3.2萬(wan) 億(yi) 以上。

二是增強解決(jue) 方案供給。要發展智能製造,特別是推動企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要有一批服務供應商。工信部重點培育主營業(ye) 務收入10億(yi) 元以上的係統方案供應商超過150家,像鋼鐵、石化、鋰電池這些領域係統集成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混線柔性生產(chan) 、加工檢測一體(ti) 化、高精高可靠裝配等解決(jue) 方案也取得重大突破,賦能企業(ye) 數量超過3400餘(yu) 家。

三是加強引領示範。聯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工信部連續三年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行動,培育了421家國家級示範工廠、萬(wan) 餘(yu) 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在90%以上的示範工廠得到應用。

四是加強標準製定。聯合國標委發布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ti) 係建設指南,累計發布國家標準408項、主導製定國際標準48項,推動智能製造標準化、規範化、係統化發展。

單忠德稱,下一步,在目前工作的基礎上,工信部將做好三個(ge) 方麵的工作。一是強化應用牽引。深入推進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建設。目標是到2025年,70%以上的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一批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二是完善供給支撐。要謀劃布局智能製造領域的相關(guan) 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同時開展智能製造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培育,到2025年培育一批專(zhuan) 業(ye) 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智能製造係統解決(jue) 方案的供應商,更好地推動更多企業(ye) 進行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提升。三是健全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布局5G、算力、移動物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加大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加快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完善智能製造標準體(ti) 係。特別是要加強評估評價(jia) 工作,目標是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行業(ye) 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