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5 09:29:26 經濟日報

今年前8個(ge) 月,我國民營企業(ye) 進出口規模為(wei) 14.33萬(wan) 億(yi) 元,增長6%,占外貿總值的52.9%,比去年同期提升3個(ge) 百分點。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ye) 不斷擴容,成為(wei) 外貿穩增長的主力軍(jun) 。
活力更強
“今年以來,海運、清關(guan) 等更加穩定順暢。以出口東(dong) 南亞(ya) 為(wei) 例,運費比去年9月份下降近80%,產(chan) 品性價(jia) 比大幅提升,海外需求加快回暖。”雪川農(nong) 業(ye) 集團總裁王楠說,上半年公司出口額超過2億(yi) 元,同比增長超過60%。
經曆過前兩(liang) 年運力不足、運費飆升等難題的民營企業(ye) 普遍反映,當前進出口業(ye) 務成本已明顯下降。
“民營企業(ye) 出口表現較好,首先得益於(yu) 中國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強大的生產(chan) 能力。”倬億(yi) 國際集團副總裁馬磊表示,倬億(yi) 集團正從(cong) 跨國商貿向深度製造轉型,在海外合作建立工廠,組裝生產(chan) 小家電、汽車等產(chan) 品。
麵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外需減弱等難題,民營企業(ye) 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雪川集團加快全球布局,在深耕現有市場的同時開發新客戶;倬億(yi) 集團壓減采購、清關(guan) 、流通等冗餘(yu) 環節,與(yu) 海外企業(ye) 合資以優(you) 化成本結構;黑龍江天有為(wei) 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縮短產(chan) 品升級周期,並引進海外人才適應出口業(ye) 務的發展。
“民營企業(ye) 能夠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投資方向和經營策略,牢牢把握市場機遇。”長江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hui) 理事吳躍農(nong) 認為(wei) ,民營企業(ye) 的創新意識、靈活性和應變能力,以及較強的市場開拓和成本控製能力,使其在複雜嚴(yan) 峻外部環境下能夠保持進出口的競爭(zheng) 力。
結構更優(you)
在民營企業(ye) 自身應變求變的同時,有關(guan) 部門圍繞暢通物流、促進貿易便利化、降低成本、創新發展等方麵推出了一係列舉(ju) 措,支持企業(ye) 降成本、穩訂單、拓市場。
“廣州港積極幫我們(men) 協調運力,保障貨品順暢發出。”馬磊表示,隨著廣州港運力不斷提升,運費已由去年的一個(ge) 重櫃1萬(wan) 美元左右降至2800美元至3000美元。在資金方麵,有關(guan) 部門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撬動資金投放,一些金融機構給予公司一定的信貸支持,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
王楠告訴記者,雪川集團獲得海關(guan) AEO高級認證以後,充分享受到了通關(guan) 便利和海關(guan) 各項優(you) 惠政策扶持。“商務部門也鼓勵我們(men) ‘走出去’,不僅(jin) 組織培訓、開展政策宣講,還會(hui) 給予出國參展、搶抓訂單的民營企業(ye) 一定補貼。”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增長9.8%,高出整體(ti) 增速7.7個(ge) 百分點。“‘一帶一路’倡議對民營企業(ye) 出海的指引性非常大,我們(men) 能從(cong) 中找到商機、結識合作夥(huo) 伴、獲得資源,更快摸索出融入海外市場的方法。”馬磊說。
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民企持續優(you) 化進出口產(chan) 品結構。“科技主管部門通過技術成果轉化獎勵、研發費投入補助、科技創新基地獎勵等政策,幫助企業(ye) 降低研發成本。”黑龍江天有為(wei) 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冬芳表示,公司正積極推進曲麵屏儀(yi) 表、貫穿式三聯屏、OLED儀(yi) 表等新產(chan) 品出海。
民企高質量產(chan) 品出口貢獻更加突出。上半年,民營企業(ye) 出口高新技術產(chan) 品1.24萬(wan) 億(yi) 元,增長5.4%。“民營企業(ye) 在‘新三樣’、信息通信、5G技術等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契合了全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旺盛需求,特別是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產(chan) 品的出口方麵,民企在成本、質量、時效上具有優(you) 勢。”吳躍農(nong) 說。
匯聚動能
受訪企業(ye) 對進出口形勢持樂(le) 觀態度,表示將加大投資,擴大生產(chan) 規模。
“我們(men) 正與(yu) 國內(nei) 新能源產(chan) 業(ye) 供應商探討合作機會(hui) ,計劃在尼日利亞(ya) 投入儲(chu) 能和電動車項目。”馬磊說。
“公司已經形成集育、繁、推、儲(chu) 、加、銷為(wei) 一體(ti) 的馬鈴薯全產(chan) 業(ye) 鏈,計劃在前方擴展市場的同時,在後方提高產(chan) 能,並加大育種研究,保證貨源優(you) 質且充足。”王楠認為(wei) ,全產(chan) 業(ye) 鏈在保穩定、保安全、降成本等方麵意義(yi) 重大。
“我們(men) 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通過股權激勵、研發獎勵等手段激發研發團隊積極性,為(wei) 技術創新及產(chan) 品升級提供保障。”呂冬芳表示。
吳躍農(nong) 表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市場需求和項目對接,為(wei) 民營企業(ye) 發展提供了施展舞台。他建議,一方麵,企業(ye) 要產(chan) 品創新與(yu) 模式創新並舉(ju) ,實現供應鏈全麵自主可控,打造富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的品牌,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生產(chan) 和運營效率;另一方麵,有關(guan) 部門應製定更為(wei) 細致的進出口扶持政策,鼓勵民企自主創新,讓企業(ye) 成為(wei) 創新主體(ti) ,用好金融工具,推動解決(jue) 民企海外投資難題。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