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24 16:02:27 中國交通報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10月24日公開的信息顯示,近日,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主骨架的意見》。
經過多年建設,我國綜合立體(ti) 交通網主骨架空間格局已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底,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主骨架已建成25.1萬(wan) 公裏,約占規劃裏程的86%,有效縮短了區域間、城市群間、省際間的時空距離,促進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支撐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為(we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基礎支撐。
《意見》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麵對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要求,我國綜合立體(ti) 交通網主骨架還存在網絡不夠完善、結構不夠合理、部分通道能力不足、規劃建設缺乏統籌、發展質量不高等問題。加快建設主骨架,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對於(yu) 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擴大有效投資,保障國家戰略安全,促進共同富裕,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具有重要意義(yi) 。
《意見》明確了建設目標——
到2025年,主骨架能力利用率顯著提高,運行效率、服務質量和統籌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實體(ti) 線網裏程達到26萬(wan) 公裏左右。“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基本建成,普速鐵路瓶頸路段基本消除,“71118”國家高速公路網主線基本貫通,普通國道質量進一步提升,國家高等級航道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綜合交通樞紐體(ti) 係一體(ti) 化、集約化、複合化水平明顯提高。
到2030年,主骨架基本建成,實體(ti) 線網裏程達到28萬(wan) 公裏左右。6條主軸基本實現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國家高速公路、普通國道各有2條及以上貫通;7條走廊基本實現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各有1條貫通,國家高速公路、普通國道各有2條貫通;8條通道基本實現鐵路幹線、公路幹線貫通;多層次一體(ti) 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ti) 係基本建成。
到2035年,主骨架全麵建成,網絡韌性顯著增強,基礎設施質量和安全、智能、綠色水平達到世界前列,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構建,為(wei) 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到本世紀中葉,全麵建成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擁有世界一流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體(ti) 係,實現“人享其行、物優(you) 其流”,全麵建成交通強國,為(wei)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提出了10項重點任務——
一是完善網絡布局。加強主骨架路線聯網、補網、強鏈,提升網絡效益。加快貫通“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加強普速鐵路建設和改造,推進既有鐵路運能緊張路段能力補強。加強東(dong) 中部地區、主要城市群國家高速公路擁擠路段擴容改造,加快打通中西部國家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提升西部地區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比例。以國家高等級航道為(wei) 核心,加快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京杭運河等幹線航道擴能升級,加快打通長三角、珠三角和支流高等級航道瓶頸節點,積極推進航道向內(nei) 陸縱深拓展延伸。統籌主骨架和區域路網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著力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對外交通網絡。打造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提升江海聯運、鐵水聯運發展水平。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與(yu) 內(nei) 地聯係綜合通道。推動長三角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加快對外通道、軌道交通網、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暢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向出川出渝通道,加強區域內(nei) 部交通聯絡。
二是加快主軸建設。全麵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間3條交通主軸能力,建設提升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北京經雄安新區至商丘、上海經寧波至合浦等高速鐵路,實施京滬、京港澳、長深等國家高速公路擁擠路段擴容改造,推進G105、G107等普通國道提質改造,推進深中、黃茅海等通道建設,加快建設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等高等級航道。加快暢通成渝連接其他主要城市群的3條交通主軸,加快建設滬渝蓉、西安至重慶等高速鐵路,推進柳州至廣州、南京至蕪湖等普速鐵路建設擴能,推進京昆、滬蓉、滬渝等國家高速公路擴容及G108、G321等普通國道改造。實施長江黃金水道擴能工程,重點推進長江口南槽治理二期工程、安慶至蕪湖段航道整治工程等項目,加快長江幹線航道實現區段標準統一。
三是加強走廊建設。打通成渝昆高鐵通道,加快包頭至銀川等高速鐵路建設,推進黃桶至百色、精河至阿拉山口二線等普速鐵路建設。實施京哈、連霍、滬昆等國家高速公路擴容及G312、G320等普通國道改造。加快推進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西江航運幹線3000噸級航道工程、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
四是推進通道建設。推進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建設,推進西安至十堰、襄陽至常德、長沙至贛州等高速鐵路建設,逐步打通青銀、呼南、廈渝等高速鐵路通道,加快貫通呼北、二廣等國家高速公路,暢通出疆入藏公路,加大沿邊鐵路和口岸公路建設力度,加快建設湘江永州至衡陽三級航道,加快推進鬆花江下遊重點淺灘航道工程,推動黑龍江等國際國境河流航道內(nei) 通外聯。
五是提升樞紐能級。加強國際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增強集聚輻射能力。推進綜合交通樞紐港站一體(ti) 化建設,合理預留樞紐站場發展空間。加快建設小洋山北側(ce) 集裝箱碼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新出海口、欽州港大欖坪南作業(ye) 區集裝箱碼頭等港口設施。加強進港深水航道和錨地、沿海沿江糧食碼頭中轉倉(cang) 庫、集裝箱碼頭配套危險品堆場等建設。推進廣州、深圳、昆明等樞紐機場改擴建,強化國際樞紐機場與(yu) 軌道交通高效銜接。依托樞紐機場、主要港口、高鐵車站打造一批綜合客貨運樞紐站場,推進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鄂州)、長沙黃花機場綜合客運樞紐、杭州西高鐵站綜合客運樞紐、海口新海港綜合交通樞紐等建設,完善國家郵政快遞樞紐體(ti) 係。加強樞紐集疏運體(ti) 係建設,加快重要港區、大型工礦企業(ye) 和物流園區的鐵路專(zhuan) 用線建設。
六是完善多式聯運。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you) 勢,加快發展多式聯運,提高組合效率。推動各種運輸方式信息共享、標準銜接、市場一體(ti) 化。加快發展聯程運輸,加強各方式間運營信息、班次時刻、運力安排等協同銜接,推進一站購票、一票(證)通行。加快貨運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大宗貨物、集裝箱鐵水聯運和江海聯運,推動集裝箱、標準化托盤、周轉箱(筐)等在不同運輸方式間共享共用,加快推進多式聯運“一單製”。鼓勵傳(chuan) 統運輸企業(ye) 向聯程聯運、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
七是提升管養(yang) 效能。推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融合發展,做好與(yu) 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協調,完善高速公路網運行機製,推進內(nei) 河高等級航道通航建築物跨省市聯合調度,積極參與(yu) 優(you) 化國家空域規劃和空域分類。貫徹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常態化預防性養(yang) 護,加強鐵路綜合維修養(yang) 護一體(ti) 化管理,深化公路養(yang) 護市場化改革,推進內(nei) 河高等級航道養(yang) 護製度化規範化,提升民航基礎設施運維和安全保障能力,強化不同轄區管養(yang) 工作協調聯動,提高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
八是加快智慧升級。堅持創新驅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wei) 主線,推動感知、傳(chuan) 輸、計算等設施與(yu) 主骨架交通基礎設施協同融合建設。推進鐵路基礎設施智能化,打造新一代軌道交通移動通信係統,推動高速鐵路智能化升級改造,推進下一代列控係統、智能行車調度指揮係統應用。開展公路數字化行動,有序推進公路基礎設施全要素周期數字化,深化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係統(ETC)拓展應用,穩步推進智慧路網雲(yun) 控平台建設。積極推進智慧航道和智慧港口建設,完善內(nei) 河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加強梯級樞紐船閘聯合智能調度係統建設,推進新型自動化集裝箱、大宗幹散貨碼頭建設及碼頭操作係統研發推廣應用。推進智慧機場建設,提升機場保障能力、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發展新一代空管係統,提升空中交通全局化、精細化、智慧化運行能力。推動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物流園區)智能化建設,開展倉(cang) 儲(chu) 庫存數字化管理等應用。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設施跨省統籌布局、統一標準、同步建設,盡快形成整體(ti) 服務能力。
九是推進綠色轉型。將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於(yu) 主骨架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等全過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強化節約集約用地、保護耕地意識,積極推行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將節地作為(wei) 工程選址及建設方案重要因素。強化生態保護意識,優(you) 先避讓生態敏感區,確無法避讓的應采取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措施。推進以低碳為(wei) 特征的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港區、機場、公路服務區、交通樞紐場站等近零碳示範區。加強綠色航道建設,保護河湖生態功能。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標準化、智能化、工業(ye) 化建造,推廣永臨(lin) 結合施工,推進建養(yang) 一體(ti) 化,降低全生命周期資源消耗。推進鐵路電氣化和機場運行電動化,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網絡有效覆蓋。
十是提升安全水平。加強主骨架多方式、多路徑建設,提升網絡韌性和安全性,提高應對極端情況的能力。推進主骨架建設項目精品建造和精細管理,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加強主骨架建設項目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強化防災減災等設施建設。以長大橋梁、通航建築物等為(wei) 重點,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和風險管控。完善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chu) 備中心布局建設管理,加強航道運行監測、維護和應急保障。
《意見》明確了6項實施要求——
一是加強建設協同。堅持全網“一盤棋”,製定出台主骨架路線方案,深化各路徑、各方式、各路線功能定位、建設條件、運輸需求等研究,提出路線組成和建設要求。開展主骨架適應性評估,摸排鐵路能力緊張路段、公路待貫通和瓶頸路段、未達標高等級航道,建立完善主骨架建設項目庫,適度超前、科學有序確定建設改造安排。在五年發展規劃(含中期調整)、年度投資計劃製定中,優(you) 先落實安排主骨架建設任務。各地區要推進省級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編製發布及實施,因地製宜製定各專(zhuan) 項中長期交通規劃,加強與(yu) 主骨架的功能協調、網絡銜接。強化區域間、方式間建設協同,相關(guan) 省市及部門要強化溝通對接,共同研究跨省市相關(guan) 路段線位走向、接口方案以及建設時機、建設標準,協調優(you) 化不同方式有關(guan) 項目線位布置、交叉工程、樞紐銜接等,完善公鐵互跨互利支持措施,發揮組合效率。
二是注重資源統籌。推進主骨架建設項目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線位、橋位、水域岸線等資源,推進多方式共用過江通道,原則上從(cong) 嚴(yan) 控製長江、黃河、珠江等中下遊城市段及河口段新建項目單方式過江,整合優(you) 化斷麵空間,與(yu) 沿線通信、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礎設施協調布置,促進交通通道由單一向綜合、平麵向立體(ti) 發展,提高國土空間利用率。主骨架改擴建項目要充分利用既有通道資源,減少土地占用、環境影響。強化交通規劃與(yu) 國土空間規劃動態銜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做好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的信息核對和上圖入庫,明確空間布局和用地控製規模,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線位、點位等與(yu) 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城鄉(xiang) 建設布局、河湖水域岸線等銜接協調。
三是抓實前期工作。各地區及有關(guan) 部門要加大主骨架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深度,加強與(yu) 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水利、文物、林業(ye) 和草原等部門的銜接協調,依法盡早啟動節約集約用地、環評、航評、防洪、水資源、考古調查等專(zhuan) 項工作,優(you) 化前期工作程序。在主骨架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增加綜合交通專(zhuan) 章,深入研究分析擬建項目與(yu) 相關(guan) 交通項目的可替代可補充關(guan) 係,充分聽取相關(guan) 方意見。水運建設要與(yu) 流域綜合規劃銜接協調,依法依規履行涉河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確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四是合理選用建設標準。深化主骨架項目建設標準研究論證。東(dong) 中部地區新建高速鐵路、新建及改擴建高速公路要充分考慮長遠發展需求和建設條件,做好標準預留。長江、黃河、珠江等過江通道要結合地質條件、路網布局、地形、城市發展等因素充分論證建設規模和標準,其中新建高速公路過江通道原則上不低於(yu) 6車道。普通國道原則上按二級及以上標準建設。高等級航道建設通航建築物原則上應按千噸級及以上標準預留複線通航建築物建設條件。重要節點特大橋梁、隧道應適當提高抗震設防等級,加強隧道防水排水設施措施能力建設。
五是加強技術攻關(guan) 。結合重大工程建設需求和自然環境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大科技攻關(guan) 力度。強化複雜環境條件下線路、大跨度橋梁、超長隧道、高升程大容量升船機等新型建造技術及高性能工程材料研發。加強主骨架在役交通基礎設施性能提升改建、地質災害等預警、被毀工程快速恢複、應急處置、交通保障等技術研究。開展湘桂、贛粵運河等工程重點問題專(zhuan) 項研究並適時實施,推進三峽水運新通道、大型跨海通道研究。加強高速鐵路提速改造改建技術研究,推進高速磁懸浮鐵路研究論證。
六是完善技術規範。完善多方式共用通道線位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麵技術要求和配套政策,明確管理機製、責任主體(ti) 、權益劃分等。研究製定公鐵共用隧道設計規範,加快推動公鐵共用橋梁、並行路段、交叉路段有關(guan) 技術規範宣貫推廣應用。完善8車道以上高速公路有關(guan) 技術條款。抓緊推進交通運輸安全應急、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碳、地下互通立交、新基建及特殊自然環境交通建設等標準規範製修訂。
此外,《意見》還就加強組織領導、資金保障、國土保障、激勵評估等保障措施作出具體(ti) 要求。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