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鋼鐵業,穩步邁向中高端

發布時間:2022-05-18 09:40:07 人民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回眸這10年中國鋼鐵業(ye) 發展,“不變”與(yu) “變”值得關(guan) 注。

不變的是中國作為(wei) 世界第一鋼鐵大國的穩固地位。自1996年鋼產(chan) 量突破1億(yi) 噸、躍居全球第一以來,我國已連續26年穩居全球鋼鐵生產(chan) 和消費首位。去年,我國鋼產(chan) 量達10.35億(yi) 噸,占全球產(chan) 量的53%。

變的是產(chan) 業(ye) 結構、技術水平、生產(chan) 效率、企業(ye) 效益等不斷優(you) 化提升。特別是經曆去產(chan) 能“刮骨療傷(shang) ”,鋼鐵業(ye) 告別粗放式發展的老路,逐步走上創新驅動、智能製造、綠色低碳的新路。以產(chan) 品為(wei) 例,從(cong) 大型鋼結構支撐柱、高速動車組輪軸,到厚度僅(jin) 0.015毫米的“手撕鋼”、加工精度比頭發絲(si) 還細的“筆尖鋼”,品種更多、性能更強、市場更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考察鋼鐵企業(ye) ,強調“產(chan) 品和技術是企業(ye) 安身立命之本”“加強新材料新技術研發,開發生產(chan) 更多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chan) 品,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

這10年,中國鋼鐵業(ye) 發生了哪些可喜的變化,未來又麵對怎樣的機遇和挑戰?記者進行了采訪。

實力躍上新台階

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產(chan) 品水平更高、自主可控能力更強

走進中國寶武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一卷卷鋼帶經過軋製、拉矯、縱切、光亮等工序後,變為(wei) 不同規格的高強度“鋼箔”。公司的拳頭產(chan) 品“手撕鋼”從(cong) 這裏下線,進入航空航天、高端電子、新能源等領域。

“2021年,‘手撕鋼’產(chan) 銷量較2020年增長2倍,營業(ye) 收入增長超30%,利潤增長近2倍。”公司經理王天翔報上喜訊。

把“百煉鋼”做成“繞指柔”,難度不小,意義(yi) 重大。過去國內(nei) 企業(ye) 生產(chan) 不了,進口一噸要百萬(wan) 元。太鋼研發出來後,價(jia) 格立馬降了一半,供貨周期也從(cong) 半年縮短至一個(ge) 月,國內(nei) 客戶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太鋼技術中心主任南海告訴記者,目前,太鋼18個(ge) 特殊鋼產(chan) 品為(wei) 國內(nei) 首創,40多種產(chan) 品成功替代進口,高端產(chan) 品創效占85%以上。

攻堅克難,勠力創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鋼鐵業(ye) 在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產(chan) 品研發方麵實現了重大突破,更好滿足了千行百業(ye) 、千家萬(wan) 戶的需求——

製造液化天然氣(LNG)儲(chu) 罐,離不開能承受零下165攝氏度低溫的鋼筋。為(wei) 填補國內(nei) 空白,中國寶武馬鋼集團自主研發出500兆帕級低溫鋼筋,讓我國LNG儲(chu) 罐用上了國產(chan) 鋼材。

高鐵跑得又快又穩,離不開質量過硬的高速車輪。目前,馬鋼生產(chan) 的“複興(xing) 號”動車組D2高速車輪已通過60萬(wan) 公裏裝車考核,最長安全運用裏程超過274萬(wan) 公裏。

家電麵板怎樣做到表麵光亮、不留指紋?河鋼唐鋼在家電板鍍鋅工序中加裝黑色耐指紋膜,讓“考究”需求得到滿足。

圓珠筆怎麽(me) 能書(shu) 寫(xie) 流暢?曆時5年,太鋼探索出合適的微量元素配比,成功掌握貴重金屬合金均勻化等技術,研發出直徑2.3毫米的“筆尖鋼”。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全球產(chan) 業(ye) 鏈最完備、規模最大的鋼鐵工業(ye) 體(ti) 係,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工藝和技術,能提供最豐(feng) 富齊全的鋼鐵產(chan) 品。”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何文波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鋼鐵業(ye) 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目前,我國鋼鐵行業(ye) 的投資效率、基建效率、運營效率、勞動效率均位居世界前列。國內(nei) 鋼材價(jia) 格低於(yu) 國際市場,使下遊行業(ye) 得以享受物美價(jia) 廉的工業(ye) 原材料。

產(chan) 品水平更高。這10年,我國汽車用鋼、大型變壓器用電工鋼、高性能長輸管線用鋼、高速鋼軌、建築橋梁用鋼等一批鋼鐵產(chan) 品相繼進入國際第一梯隊,第三代高強度汽車鋼、高鋼級管線鋼等產(chan) 品實現從(cong) “跟跑”向“領跑”的轉變。

自主可控能力更強。22大類鋼鐵產(chan) 品中,19類自給率達到100%,其他3類超過98.8%,保障了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的實施。

韌性得到新提升

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讓鋼鐵業(ye) 結構更優(you) 、效率更高、底盤更穩

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2021年,中鋼協會(hui) 員企業(ye) 營業(ye) 收入達到69308億(yi) 元,同比增長32.7%,曆史最高;實現利潤總額3524億(yi) 元,同比增長59.7%,創曆史紀錄。

“去年上半年,鐵礦石、焦炭等的價(jia) 格和供應出現波動,下半年,國內(nei) 鋼鐵需求又大幅下降。在兩(liang) 種不同形勢下經受住‘壓力測試’,體(ti) 現了鋼鐵業(ye) 的十足韌性。”何文波表示。

既能以充沛產(chan) 能支撐經濟運行,又能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鋼鐵業(ye) 韌性的提升,得益於(yu)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

——化解過剩產(chan) 能、推進兼並重組,讓鋼鐵業(ye) 結構更優(you) 。

說起公司過去10年的變化,馬鋼集團經營財務部經理邢群力很熟悉:2012年、2015年,兩(liang) 次全行業(ye) 虧(kui) 損,馬鋼也出現經營困難;2016年2月起,國家大力推進去產(chan) 能,鋼鐵業(ye) 迎來轉機,馬鋼當年扭虧(kui) 為(wei) 盈;2019年9月,行業(ye) 兼並重組的大趨勢下,馬鋼並入寶武集團,主動融入專(zhuan) 業(ye) 化整合;2021年,馬鋼營業(ye) 收入首超2000億(yi) 元、利潤首超100億(yi) 元。

去產(chan) 能,讓一度陷入虧(kui) 損的鋼鐵業(ye) 迎來轉機。“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壓減粗鋼產(chan) 能超1.7億(yi) 噸,出清超1.4億(yi) 噸“地條鋼”,“僵屍企業(ye) ”和落後產(chan) 能應退盡退,市場環境有效改善,優(you) 勢產(chan) 能充分發揮。

產(chan) 能利用率恢複至合理水平的同時,產(chan) 業(ye) 集中率也因企業(ye) 兼並重組加快而持續提高:2016年12月,原寶鋼和武鋼聯合重組為(wei) 中國寶武,後相繼重組馬鋼、太鋼,2020年鋼產(chan) 量突破1億(yi) 噸,成為(wei) 全球最大鋼鐵企業(ye) ;2021年10月,鞍鋼重組本鋼,成為(wei) 國內(nei) 第二大、世界第三大鋼鐵企業(ye) ……到去年11月,行業(ye) 排名前10位的企業(ye) 鋼產(chan) 量占全國的比重達40.4%,比2015年提高6.2個(ge) 百分點。

——推進兩(liang) 化融合、智能製造,讓鋼鐵業(ye) 效率更高。

來到馬鋼特鋼公司優(you) 質合金鋼棒材車間,隻見加熱爐、粗軋機、中軋機等生產(chan) 設備有序運轉,焊標機器人、取樣機器人揮舞自如,一批批車用軸承、彈簧產(chan) 品相繼下線。

“軋鋼工序基本交由自動化控製係統,工人隻負責遠程操控和現場維護。每班次隻需6至7人,便可‘一鍵式’軋鋼。”馬鋼特鋼棒材分廠廠長丁敬說,自這條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以來,產(chan) 量和效率逐年增加,產(chan) 品質量也顯著提高。

兩(liang) 化融合,能提高生產(chan) 效率,也能提升管理水平。在新天鋼集團,運營中心可實時監控生產(chan) 現場的各項數據,集團每天對旗下6家工廠的綜合成本、燒結固耗、煉鋼燃料比等關(guan) 鍵指標進行對比,促進各工廠降本增效。相比數字化改造前,集團的煉鐵、煉鋼工序成本分別降低了22%、26%。

一鍵煉鋼、遠程運維、工業(ye) 機器人……近年來,不少鋼鐵企業(ye) 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等前沿技術,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工業(ye) 場景融合應用,有效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和經營效益。寶武、沙鋼、南鋼等企業(ye) 已經建立起“黑燈工廠”、智能車間,實現24小時無人化、少人化運轉。當前,冶金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6%。

——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強大國內(nei) 市場的支撐,讓鋼鐵業(ye) 底盤更穩。

去年,正在建設中的洛陽科技館在全國建築領域第一個(ge) “吃螃蟹”:首次應用國產(chan) 重型H型鋼。

“以前,國內(nei) 建設大型鋼結構建築時,要麽(me) 采用進口H型鋼產(chan) 品,要麽(me) 采用板材焊接方式,難度大、成本高。”馬鋼技術中心主任張建說,過去建築設計師不太熟悉國內(nei) 鋼鐵企業(ye) 能提供什麽(me) 產(chan) 品,這兩(liang) 年,馬鋼為(wei) 拓展市場,主動與(yu) 國內(nei) 近百家建築設計院加強溝通、密切合作,“‘牽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讓洛陽科技館用上了我們(men) 提供的優(you) 質鋼材,也讓馬鋼收獲了新增長點。”

建築、機械、家電、汽車、船舶、高鐵、自行車、摩托車、集裝箱、五金製品……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我國鋼鐵企業(ye) 帶來了“近水樓台先得月”的獨特優(you) 勢。

一方麵,為(wei) 生產(chan) “加油”。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鋼鐵裝備水平躋身世界一流,焦化、燒結、煉鐵、煉鋼、連鑄、軋鋼等主要工序主體(ti) 技術裝備基本可以自主研發,大型冶金設備國產(chan) 化率達到95%以上。

另一方麵,為(wei) 需求“加碼”。“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使市場對高等級無取向矽鋼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態勢。2017年國內(nei) 市場需求量僅(jin) 6萬(wan) 噸,今年預計將超38萬(wan) 噸。”在南海看來,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將為(wei) 中高端鋼鐵產(chan) 品帶來廣闊空間。

發展迎來新局麵

未來要努力克服資源環境約束,實現高質量發展

利用脫硫脫硝等130多項先進環保技術,實現生產(chan) 單元煙氣全淨化和汙染物高效處理;采用新一代處理技術,將鋼渣“吃幹榨盡”;打造全封閉通廊和介質管道,最大限度減少焦炭、鐵礦粉等對環境的影響……2020年9月,河北鋼鐵唐鋼新區投產(chan) ,所有排放指標設計比行業(ye) 最嚴(yan) 標準再降10%。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相關(guan) 監管要求和企業(ye) 發展需求的共同推動下,鋼鐵企業(ye) 普遍加大環保投入、應用先進節能減排技術,一批綠色花園式工廠、環境友好型工廠相繼誕生。截至2021年底,鋼鐵行業(ye) 已有34家企業(ye) 、約2.25億(yi) 噸鋼產(chan) 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

據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統計,與(yu) 2012年相比,2021年,重點鋼鐵企業(ye) 的平均噸鋼綜合能耗已由602.71千克標煤降至550.43千克標煤,與(yu) 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幅縮小;噸鋼二氧化硫、煙粉塵的排放量降幅也分別達到了81.41%、63.44%。

值得注意的是,超低排放改造針對的主要是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而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鋼鐵業(ye) 仍要落實好新任務——降碳。

“目前在我國所有工業(ye) 行業(ye) 中,鋼鐵行業(ye) 的碳排放量僅(jin) 次於(yu) 火電行業(ye)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陳德榮認為(wei) ,“雙碳”目標會(hui) 推動鋼鐵行業(ye) 發展模式發生根本性變革,這要求鋼鐵行業(ye) 盡快研發推進新能源冶金技術。

不少企業(ye) 已行動起來:寶武、河鋼、建龍、酒鋼等企業(ye) 在富氫碳循環高爐、氫基豎爐等前沿低碳技術上開展研發並取得明顯進展。據悉,國家發改委正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研究製定鋼鐵行業(ye) 碳達峰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相關(guan) 要求。

前行路上,應對環境壓力之外,鋼鐵業(ye) 還要破解另一項課題:打破資源約束,增強鐵素資源保障能力。

當前,我國鐵素資源的來源主要有三塊:海外礦、國產(chan) 礦和廢鋼。“要多措並舉(ju) ,建立穩定可靠的多元化原料供應體(ti) 係。”何文波給出建議:一是開辟綠色通道,加強國內(nei) 鐵礦開發;二是加強國際合作,實現供給多元化;三是加快廢鋼循環利用、用好廢鋼資源。

“用好廢鋼資源”,可以一舉(ju) 兩(liang) 得:既能在生產(chan) 中減少鐵礦石消耗量,也有助於(yu) 降低碳排放。與(yu) 以鐵礦石為(wei) 主要原料的高爐、轉爐流程不同,以廢鋼為(wei) 主要原料的電爐流程汙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強度較低,僅(jin) 相當於(yu) 前者的25%左右。有關(guan) 部門已提出,力爭(zheng) 到2025年,電爐鋼產(chan) 量占粗鋼總產(chan) 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綠色低碳深入推進,資源保障大幅改善,供給質量持續提升……今年2月,工信部等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促進鋼鐵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鋼鐵業(ye) 發展的目標路徑。“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全球產(chan) 業(ye) 鏈重構的背景下,我國鋼鐵產(chan) 業(ye) 鏈相對完整、技術自主性比較強的優(you) 勢進一步凸顯。”何文波深信,未來,鋼鐵業(ye) 將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更好滿足發展所需。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