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15 14:26:50 人民日報

一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6636億(yi) 元
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提升
一季度,我國金融總量穩定增長,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中國人民銀行通過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精準導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企業(ye) 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有力支持了實體(ti) 經濟發展。
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和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等方麵情況。一季度,我國金融總量穩定增長,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結構優(you) 化,企業(ye) 的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
信貸結構持續優(you) 化,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6636億(yi) 元。
“一季度,人民銀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實體(ti) 經濟的資金支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介紹,從(cong) 一季度金融數據看,我國信貸結構持續優(you) 化,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銀行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精準導向作用,強化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從(cong) 信貸結構看,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持續高增長。3月末,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餘(yu) 額增長29.5%,比各項貸款的增速高18.1個(ge) 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餘(yu) 額增長31.9%。工業(ye) 中長期貸款增速較高。3月末,工業(ye) 中長期貸款增長20.7%,明顯快於(yu) 全部產(chan) 業(ye) 的中長期貸款增速。出口相關(guan) 行業(ye) 中長期貸款增速較快。3月末,出口相關(guan) 行業(ye) 中長期貸款增速31.8%,比上月末回升了0.6個(ge) 百分點。
與(yu) 此同時,企業(ye) 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降低實體(ti) 經濟的經營成本。一季度,人民銀行持續完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ti) 係,優(you) 化存款利率監管,釋放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的改革潛力,帶動一年期LPR和五年期LPR分別下降10個(ge) 基點和5個(ge) 基點,推動降低企業(ye) 綜合融資成本。今年3月,新發放的企業(ye) 貸款利率為(wei) 4.37%,比上年12月低8個(ge) 基點。
“人民銀行將繼續疏通貨幣政策傳(chuan) 導機製,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的服務力度,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預計未來信貸投放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阮健弘說。
在社會(hui) 融資規模方麵,據初步統計,一季度我國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wei) 12.06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多1.77萬(wan) 億(yi) 元。
“這主要是金融體(ti) 係穩妥應對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新挑戰,加大對實體(ti) 經濟資金支持的結果。”阮健弘表示,從(cong) 結構上來看,一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ti) 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4258億(yi) 元,對實體(ti) 經濟的信貸支持增強。同時,企業(ye) 直接融資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企業(ye) 債(zhai) 券淨融資增加1.31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4050億(yi) 元,股票融資2982億(yi) 元,同比多增515億(yi) 元。
阮健弘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適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
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chuan) 導機製,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麵。今年以來,人民銀行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政策發力適當靠前,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小微企業(ye) 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來,服務業(ye) 等部分行業(ye) 和小微企業(ye)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正常生產(chan) 經營麵臨(lin) 較大困難,人民銀行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全力支持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地區和行業(ye) 企業(ye) 紓困解難。”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介紹,截至3月末,我國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20.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4.6%,繼續保持較高增速;支持小微經營主體(ti) 5039萬(wan) 戶,同比增長42.9%。
鄒瀾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還將繼續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支持困難行業(ye) 和小微企業(ye) 紓困發展,繼續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強化正向激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合理提供貸款展期或續貸的安排,積極挖掘新的融資需求,擴大普惠小微貸款投放,提升信用貸款和首貸戶的比重。同時,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能力建設,督促商業(ye) 銀行持續優(you) 化內(nei) 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完善績效考核和盡職免責,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加快形成敢貸願貸能貸會(hui) 貸的長效機製。
“我們(men) 還將加強與(yu) 財政、發改、工信等部門以及地方政府的協調聯動,推進信用信息的共享應用,積極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政銀企融資對接,更好發揮擔保增信和風險補償(chang) 作用,提高小微企業(ye) 融資的覆蓋麵和便利度。”鄒瀾說。
推動兩(liang) 項政策工具落地見效
4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要適時靈活運用再貸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
“當前,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加大,對此既要堅定信心,也要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這些新挑戰。”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yan) 重影響行業(ye) 和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支持力度,向實體(ti) 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在總量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在價(jia) 格上,發揮LPR改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在結構上,抓緊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和普惠養(yang) 老專(zhuan) 項再貸款,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增加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實施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zhuan) 項再貸款。
據悉,為(wei) 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更加有效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人民銀行目前正在按照精準滴灌、正向激勵和市場化原則,創設科技創新和普惠養(yang) 老兩(liang) 項專(zhuan) 項再貸款。
其中,科技創新再貸款工具支持企業(ye) 範圍包括高新技術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ye) 等科技企業(ye) ,總額度為(wei) 2000億(yi) 元,利率1.75%,采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製。金融機構向企業(ye) 發放貸款後,人民銀行按季對符合要求的貸款期限6個(ge) 月及以上的科技企業(ye) 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
同時,人民銀行將通過普惠養(yang) 老專(zhuan) 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向普惠性養(yang) 老機構提供優(you) 惠貸款,降低養(yang) 老機構融資成本,麵向普通人群增加普惠養(yang) 老服務供給,初期先選取浙江、江蘇、河南、河北、江西等5個(ge) 省份開展試點,試點額度為(wei) 400億(yi) 元,利率為(wei) 1.75%。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向符合標準的普惠性養(yang) 老機構項目發放優(you) 惠利率貸款,貸款利率與(yu) 同期限、同檔次LPR大致持平。專(zhuan) 項再貸款采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製,按季發放,人民銀行對符合條件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等額提供專(zhuan) 項再貸款資金支持。
“目前人民銀行正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抓緊落實上述兩(liang) 項專(zhuan) 項再貸款,盡快推動兩(liang) 項政策工具落地見效,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更加有效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孫國峰說。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