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01 09:39:16 法治日報

海關(guan) 總署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值5.9萬(wan) 億(yi) 元,高出全國外貿進出口值增幅2.4個(ge) 百分點,對我國外貿貢獻率達16.5%,以不到十萬(wan) 分之五的國土麵積,實現了全國七分之一強的外貿進出口值。
近日,隨著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我國綜合保稅區已達156個(ge) ,覆蓋了31個(ge) 省(區、市)。海關(guan) 總署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值5.9萬(wan) 億(yi) 元,高出全國外貿進出口值增幅2.4個(ge) 百分點,對我國外貿貢獻率達16.5%,以不到十萬(wan) 分之五的國土麵積,實現了全國七分之一強的外貿進出口值。
“綜合保稅區在發展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和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wei) 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海關(guan) 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司長陳振衝(chong) 如是說。
為(wei) 不斷提升綜合保稅區管理的規範化、法治化,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從(cong) 今年4月1日起,海關(guan) 總署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guan) 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綜保區管理辦法》)開始施行。海關(guan) 總署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嚴(yan) 格新設綜合保稅區的審核報批,加強事中事後監督,指導各綜合保稅區因地製宜、體(ti) 現特色、錯位發展;做好綜合保稅區年度發展績效評估工作,對發展不理想的綜合保稅區按程序實施退出工作。
搭起對外開放重要平台
“綜合保稅區是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的最高形態,是開放層次最高、優(you) 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已成為(wei) 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ti) 和平台,為(wei) 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驅動力。”青島海關(guan) 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副處長閔雪蓮說。
據介紹,1990年6月2日,我國設立了第一個(ge) 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此後,根據外向型經濟發展需要,又先後設立了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跨境工業(ye) 區、保稅港區和綜合保稅區5種類型的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
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的發展。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新設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統一命名為(wei) 綜合保稅區。2019年1月,國務院又印發了《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賦予了綜合保稅區加快創新升級、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曆史使命,提出了推動綜合保稅區成為(wei) 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的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的發展目標,並推出了21項政策措施。
“隨著綜合保稅區數量的不斷增加,社會(hui) 各界迫切期望盡快出台專(zhuan) 門的海關(guan) 管理辦法。對此,海關(guan) 總署積極回應各界期盼,2022年開年第一天就公布了《綜保區管理辦法》。”陳振衝(chong) 告訴記者。
就《綜保區管理辦法》,陳振衝(chong) 歸納出五大特點:繼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guan) 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的核心內(nei) 容,明確綜合保稅區實施封閉式管理。除安全保衛人員外,區內(nei) 不得居住人員。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不得在綜合保稅區與(yu) 境外之間進、出。
固化綜合保稅區的政策措施。《綜保區管理辦法》集中體(ti) 現了散落在各規範性文件中的監管政策措施。在《暫行辦法》規定的業(ye) 務範圍基礎上,又新增了融資租賃、跨境電商、期貨保稅交割等新興(xing) 業(ye) 務。
體(ti) 現機構改革後海關(guan) 新職能。增加檢驗檢疫相關(guan) 法律作為(wei) 立法依據。明確檢疫原則上在進出境環節實施,嚴(yan) 守國門安全,對綜合保稅區與(yu) 區外之間進出的貨物不實施檢疫。
預留創新發展空間。不再保留《暫行辦法》“除保障保稅港區內(nei) 人員正常工作、生活需要的非營利性設施外,保稅港區內(nei) 不得建立商業(ye) 性生活消費設施和開展商業(ye) 零售業(ye) 務”的限製性規定,為(wei) 下一步有實際需求的區域預留創新發展空間。
此外,強調協同治理。明確海關(guan) 在綜合保稅區依法實施監管不影響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門依法履行其相應職責。
中西部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
2月18日,一封來自戴爾(成都)有限公司的感謝信送達成都海關(guan) ,表達對工單式核銷、特殊監管區域“先出後報”通關(guan) 模式等海關(guan) 便利化改革的謝意。受益於(yu) 綜合保稅區的政策紅利,該公司2021年度出貨量占戴爾全球出貨量的近一半,再創曆史新高。
戴爾成績的取得,既是海關(guan)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速寫(xie) ,也是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海關(guan) 總署透露,近年來,我國加快了特殊區域在中西地區的布局。數據顯示,2021年,四川、重慶、河南、陝西等地的綜合保稅區吸引惠普、富士康、三星等一批高端產(chan) 業(ye) 及配套製造企業(ye) 落戶,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占當地外貿進出口的比重均超過60%,實現了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也成為(wei) 所在省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平台。
特別是海關(guan) 在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創新開展的“同企跨片”改革,實現了同一企業(ye) 的保稅貨物在綜保區不同區塊間自由流轉,在縮短通關(guan) 時間的同時更降低了經濟成本;藥品內(nei) 銷聯合監管創新模式則打通了綜保區內(nei) 製藥企業(ye) 產(chan) 品內(nei) 銷的“最後一公裏”。一係列改革創新舉(ju) 措,推動綜保區進一步助力外貿高質量發展。
在成都海關(guan) 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處長雷率看來,4月1日正式施行的《綜保區管理辦法》,新增支持融資租賃、跨境電商等新業(ye) 態新模式入區發展,將推動綜合保稅區發展成為(wei) 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的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等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助力新興(xing) 業(ye) 態快速增長
蘇州捷德航空技術有限公司,位於(yu) 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內(nei) ,主要從(cong) 事直升機保稅維修、保稅展示、經營性租賃,是江蘇省首個(ge) 直升機全球維修檢測中心。但是直升機維修過程中產(chan) 生的各種廢料、壞件如何處置讓公司犯了難。
南京海關(guan) 所屬蘇州海關(guan) 駐虎丘辦事處得知情況後,立即啟動“企業(ye) 問題清零”機製,複製蘇州自貿片區“關(guan) 證一鏈通”創新製度,通過引入第三方公證機構參與(yu) 的方式,完成維修廢料銷毀。“海關(guan) 和公證機構的共同參與(yu) ,解決(jue) 了公司廢料清點難、監管難等一係列‘難題’。使流程更加規範,信息更加透明,有效降低了我們(men) 的違規風險和運營成本。”蘇州捷德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嶽學勇稱讚道。
隨著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江蘇省綜保區內(nei) 企業(ye) 產(chan) 生了大量的研發、檢測、維修等附加值更高的新業(ye) 態需求,南京海關(guan) 針對其工藝和耗料複雜多變的特點,設立“保稅研發”“保稅維修”專(zhuan) 用海關(guan) 監管賬冊(ce) ,改變傳(chuan) 統固定耗料的管理模式,助推企業(ye) 從(cong) 傳(chuan) 統加工貿易向“製造+技術服務”新業(ye) 態升級。“《綜保區管理辦法》施行後,將為(wei) 綜保區內(nei) 全球維修、保稅研發、跨境電商和期貨保稅交割等新興(xing) 業(ye) 務帶來新的利好。”南京海關(guan) 自貿處處長胡文傑說。
從(cong) “買(mai) 全球”到“賣全球”,全球中心倉(cang) 看黃埔。“在黃埔綜保區建立了全球中心倉(cang) 後,公司業(ye) 務更加多樣化,跨境電商、區間調撥、轉口貿易、一般貿易內(nei) 銷都可以做!”廣州昊鏈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關(guan) 務負責人俞飆說。
為(wei) 充分發揮綜保區集散樞紐作用,黃埔海關(guan) 所屬穗東(dong) 海關(guan) 大力推進“倉(cang) 儲(chu) 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改革,允許非保稅貨物以非報關(guan) 方式進入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與(yu) 保稅貨物集拚、分撥後,實際離境出口或出區返回境內(nei) ,區內(nei) 企業(ye) 無須在區外額外租賃倉(cang) 庫存儲(chu) 非保稅貨物,切實降低了企業(ye) 倉(cang) 儲(chu) 物流成本。
“新興(xing) 業(ye) 態對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陳振衝(chong) 給出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綜合保稅區內(nei) 產(chan) 業(ye) 穩步升級,保稅維修業(ye) 務進出口值1856.7億(yi) 元,同比增長3.8%;跨境電商網購保稅業(ye) 務進出口值688.2億(yi) 元,同比增長9.9%;保稅租賃貿易業(ye) 務進出口值1121.2億(yi) 元,同比增長40.6%;保稅研發業(ye) 務進出口值28.1億(yi) 元,同比增長876.3%。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