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02 09:28:32 人民日報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排名第一。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各國和國際組織專(zhuan) 家學者認為(wei) ,中國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在風險麵前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和靈活性。中國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將有利於(yu) 經濟社會(hui) 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用更加明顯
為(wei) 全球共同繁榮帶來新機遇
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8.1%,這一數據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以及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的政策有效性。中國政府實施嚴(yan) 格的防疫措施,不斷提高公共衛生水平,有效控製病毒傳(chuan) 播,為(wei) 經濟穩定複蘇提供了保障。據相關(guan) 機構預測,中國2022年經濟增速有望持續穩定增長。中國經濟增長也推動整個(ge) 東(dong) 亞(ya) 地區在後疫情時期快速複蘇,成為(wei) 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中國經濟的強勁複蘇反映出頂層戰略設計的有效性和公共政策的長期務實性。這集中體(ti) 現在中國對產(chan) 業(ye) 政策的重視程度上,采取了包括增加出口商品國產(chan) 化比重、強化科技創新實力以及增強內(nei) 生動力以降低外部不穩定因素衝(chong) 擊等一係列政策。據統計,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比上年增長14.2%,這些數據背後的趨勢將對中國經濟未來實現可持續增長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工業(ye) 化初期發展紅利的逐漸消失,一些發展中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對此,中國“十四五”規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為(wei) 實現國家工業(ye) 現代化製定了更高目標,通過發展戰略以及相應產(chan) 業(ye) 政策,推動高端製造、綠色科技以及高附加值服務業(ye) 等多個(ge) 領域協調發展,並在集成電路、機器人、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汽車等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取得技術突破,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結構性變革。
為(wei) 達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國政府製定了一係列政策來降低經濟發展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包括加大對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加快推動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政府還有計劃地幫助傳(chuan) 統能源領域的勞動力適應經濟轉型。據統計,在過去20年間,中國的能源使用效率不斷提升,2021年中國單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預計未來10年,中國將為(wei) 全球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當前,全球經濟複蘇仍存在不確定性,經過40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也麵臨(lin) 可持續發展的新挑戰,中國政府正采取措施積極應對。未來,更有效地讓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個(ge) 地區、每一個(ge) 人,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將進一步激發中國經濟潛力。
作為(wei) 發展中國家代表,中國對於(yu) 推動南南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疫情導致的危機中,很多發展中國家可能麵臨(lin) 失去的10年,加強南南合作的意義(yi) 更加重大。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以及全球發展倡議,將為(wei) 全球共同繁榮帶來新機遇。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強調,堅持將發展作為(wei) 核心,進一步推動全球貿易和金融體(ti) 係的改革,以獲得各國的有效支持。近年來,中國經濟占全球比重進一步提升,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的聲音和領導力將有效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ti) 係的改革。(柯睿智 作者為(wei)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hui) 議全球化和發展戰略司司長,記者鄭彬采訪整理)
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
我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中國。那時,中國還是一個(ge) 低收入國家,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不到現在的1/10,許多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以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不到30%。幾十年過去,中國人民擺脫了絕對貧困,人口素質顯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接近65%,生活水平發生巨大變化,努力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
中國正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國在教育和研發方麵的投入預示著未來的美好前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大幅提高,為(wei) 中國在研發方麵取得長足進步提供了人才基礎。研發支出不斷增加,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約為(wei) 2.5%。中國科研人員在發表高質量論文和申請專(zhuan) 利方麵的排名也在攀升,尤其在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製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和評價(jia) 機製進行改革,這將有助於(yu) 中國研發取得更大進步。
盡管麵臨(lin) 保護主義(yi) 抬頭的壓力,中國仍然堅持與(yu) 世界融合,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製造和出口造成衝(chong) 擊的情況下,為(wei) 世界經濟穩定作出積極貢獻。今年,中國加入的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正式生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協定。此外,中國還在申請加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這一協定在勞工規則、環境標準和數據流動等方麵設定了高標準。
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同時,中國正努力擴大內(nei) 需,鼓勵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提高生產(chan) 率。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恢複,今年更為(wei) 溫和的增長預期符合中國的長期增長潛力。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的穩中求進的措施,將對中國經濟2022年的高質量發展形成有力支持。一些新增長點的培育、對新能源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將帶來新希望。中國還進一步推動財政體(ti) 製改革,這將有利於(yu) 加強自動穩定器作用,並支持更多社會(hui) 支出。(郝福滿 作者為(wei) 世界銀行中國局前局長、新加坡國立大學東(dong) 亞(ya) 研究所所長,記者劉慧采訪整理)
投資中國的動力將保持強勁勢頭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諸多困難,中國經濟表現良好殊為(wei) 不易。
回顧過去,中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動力很多,包括4個(ge) 方麵:出口與(yu) 內(nei) 需、外商投資、充足的勞動力以及供應鏈的全球化。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通過大幅降低關(guan) 稅和開放市場,中國的出口快速增長,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擴大內(nei) 需對中國經濟至關(guan) 重要。現在,中國的內(nei) 需正變得強勁,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民眾(zhong) 收入的提高,外資企業(ye) 看到一個(ge) 巨大且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希望在中國生產(chan) ,並更加接近中國消費者以更好地了解其需求與(yu) 偏好,投資中國的動力將保持強勁勢頭。
在疫情發生前的10年裏,我每年都會(hui) 到中國去。一個(ge) 明顯的感受是,中國人說英語時變得更加自如,許多大學生和年輕企業(ye) 家英語流利,這讓他們(men) 在世界各地開展業(ye) 務更加順暢。在許多城市,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城市軌道交通既減緩了交通壓力,也減少了汙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空氣質量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國的農(nong) 村地區蘊藏著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如何實現這一增長是一個(ge) 巨大挑戰。中國正繼續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農(nong) 村地區創造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改善基礎設施,提供教育和勞動力培訓。
對世界來說,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增長越來越重要。創新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隨著工資水平上升,企業(ye) 必須在開發和使用技術方麵更具創新性。現在,中國政府與(yu) 企業(ye) 在研發方麵投入了更多的資金。這些努力將帶來更加多元化的經濟與(yu) 更高的工資水平,並推動中國的出口結構轉向附加值更高的商品和服務。中國提出要實施科技體(ti) 製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引導分散的企業(ye) 研發向重點領域發力。而作為(wei) 創新的前提,教育在中國受到政府與(yu) 家長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這些條件都給中國的創新帶來巨大潛力。(傑夫·斯蒂格爾 作者為(wei) 美國韋伯州立大學商學院前院長、經濟學教授,記者李誌偉(wei) 采訪整理)
科學理念引領經濟行穩致遠
2021年中國經濟取得了令世界振奮的成績: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8.1%,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1.2萬(wan) 美元,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4%,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1.4%……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國內(nei) 循環暢通穩定,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走上一條空前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人民的創造力、市場的體(ti) 量、政策的科學有效等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關(guan) 鍵在於(yu) 製度優(you) 勢,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五年規劃是很好的例證,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經濟發展統籌規劃、製定藍圖,確保現代化進程的連續性,科學製定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階段性目標,為(wei) 各類市場主體(ti) 指明發展方向。
科學理念引領經濟行穩致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刻影響了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在我看來,“創新”強調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協調”強調社會(hui) 經濟平衡發展,“綠色”強調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而“開放”“共享”為(wei) 新時代的國際關(guan) 係定下基調。這樣的理念推動中國經濟從(cong) 量變到質變,取得脫貧攻堅以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曆史性成就,為(wei) 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018年11月,我有幸訪問成都參加一個(ge) 智庫論壇,與(yu) 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位智庫研究人員共同討論全球治理、共建“一帶一路”等議題,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創新”。我不僅(jin) 走訪科技企業(ye) ,還了解到成都市政府運用新技術、新業(ye) 態建設公園城市,將生態環境、新經濟發展、社區治理等工作統籌結合,這讓我更加欽佩中國政府的規劃能力。
中國充分意識到創新對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在研發方麵大量投資。5G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月球和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的建設、新冠疫苗的研發等都體(ti) 現出創新帶來的成功和進步。根據“十四五”規劃,從(cong) 2021年到2025年,中國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這意味著中國將加大力度整合科技資源,加速建設創新型國家。同時,為(wei) 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國加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形成新的能源矩陣。通過持續為(wei) 能源技術創新提供資金,中國的綠色能源產(chan) 業(ye) 處於(yu) 領先地位,努力為(wei) 世界帶來新的技術解決(jue) 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短時間內(nei) 控製住疫情、堅持“動態清零”,經濟持續恢複,成為(wei) 世界經濟穩定的支柱力量。未來全球仍可能麵臨(lin) 疫情反複、保護主義(yi) 抬頭、國際需求疲弱等不確定性因素,對此中國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我相信,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隨著中國政府不斷提升治理水平、持續推動創新和開放、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國經濟在後疫情時代前景廣闊,將繼續成為(wei) 推動全球發展的引擎。(亞(ya) 曆山大·菲格雷多 作者為(wei) 巴西聖保羅大學經濟學教授、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長,記者李曉驍采訪整理)
全球經濟發動機作用更加凸顯
中國經濟2021年實現8.1%的增速,創近年來新高,占全球經濟比重預計超過18%。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遠超這一數據,接近30%。全球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麵臨(lin) 下行風險,中國經濟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中國作為(wei) 全球經濟發動機作用更加凸顯。
在保持較高增速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強勁複蘇態勢令人印象深刻,這反映出中國經濟所具有的靈活性和韌性。中國政府近年來在經濟領域推行的結構性改革正發揮著積極作用。中國經濟發展的內(nei) 驅動力正努力從(cong) 人口紅利轉向改革紅利。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中國人均GDP與(yu) 經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在貿易領域,中國經濟再次展現出較強的出口競爭(zheng) 力。在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衝(chong) 擊的情況下,中國的出口產(chan) 業(ye) 憑借自身的靈活性和實力,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很快適應了全球貿易結構的調整和產(chan) 業(ye) 鏈的重組,對外出口迅速轉型,回應了全球市場需求的變化,在包括防疫物資及遠程辦公設備等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出口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投資領域,根據經合組織的外國直接投資限製指數,近年來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的監管限製顯著減少,特別是銀行業(ye) 等金融領域對外資準入門檻進一步降低。與(yu) 此同時,中國逐漸成為(wei) 全球最主要的投資國之一。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不僅(jin) 在諸多科技領域居於(yu) 世界前列,還成為(wei) 全球主要的綠色能源投資大國,做出了對於(yu) 全球氣候行動具有關(guan) 鍵性意義(yi) 的“雙碳”承諾。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強勁增長使數億(yi) 人擺脫了絕對貧困。未來,中國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和收入分配製度,將對進一步激發國內(nei) 消費市場活力、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實現各地區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中國在對外開放方麵也有較大的政策空間,特別是通過高端服務業(ye) 領域的開放,進一步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和組織經驗。(馬吉特·莫爾納 作者為(wei) 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記者鄭彬采訪整理)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