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28 14:00:00 國家統計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1]
國家統計局
2022年2月28日
2021年是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一年。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hui) 精神,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隆重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周年,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新征程,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chan) 業(ye) 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鬥的結果。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2]1143670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1%,兩(liang) 年平均增長[3]5.1%。其中,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83086億(yi) 元,比上年增長7.1%;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450904億(yi) 元,增長8.2%;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609680億(yi) 元,增長8.2%。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為(wei) 7.3%,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比重為(wei) 39.4%,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比重為(wei) 53.3%。全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5.3個(ge) 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1.1個(ge) 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1.7個(ge) 百分點。全年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80976元,比上年增長8.0%。國民總收入[4]113351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7.9%。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5]為(wei) 146380元/人,比上年提高8.7%。
年末全國人口[7]141260萬(wan) 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wan) 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425萬(wan) 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wan) 人,出生率為(wei) 7.52‰;死亡人口1014萬(wan) 人,死亡率為(wei) 7.18‰;自然增長率為(wei) 0.34‰。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8]5.04億(yi) 人,其中流動人口[9]3.85億(yi) 人。
表1 2021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標 | 年末數(萬(wan) 人) | 比重(%) | |
全國人口 | 141260 | 100.0 | |
其中:城鎮 | 91425 | 64.7 | |
鄉(xiang) 村 | 49835 | 35.3 | |
其中:男性 | 72311 | 51.2 | |
女性 | 68949 | 48.8 | |
其中:0-15歲(含不滿16周歲)[10] | 26302 | 18.6 | |
16-59歲(含不滿60周歲) | 88222 | 62.5 | |
60周歲及以上 | 26736 | 18.9 | |
其中:65周歲及以上 | 20056 | 14.2 |
年末全國就業(ye) 人員74652萬(wan) 人,其中城鎮就業(ye) 人員46773萬(wan) 人,占全國就業(ye) 人員比重為(wei) 62.7%,比上年末上升1.1個(ge) 百分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ye) 1269萬(wan) 人,比上年多增83萬(wan) 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值為(wei) 5.1%。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1%,城鎮登記失業(ye) 率為(wei) 3.96%。全國農(nong) 民工[11]總量29251萬(wan) 人,比上年增長2.4%。其中,外出農(nong) 民工17172萬(wan) 人,增長1.3%;本地農(nong) 民工12079萬(wan) 人,增長4.1%。
全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比上年上漲0.9%。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上漲8.1%。工業(ye) 生產(chan) 者購進價(jia) 格上漲11.0%。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價(jia) 格[12]下降2.2%。12月份,70個(ge) 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jia) 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ge) 數為(wei) 53個(ge) ,下降的為(wei) 17個(ge) ;二手住宅銷售價(jia) 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ge) 數為(wei) 43個(ge) ,持平的為(wei) 1個(ge) ,下降的為(wei) 26個(ge) 。
表2 2021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 |||
指標 | 全國 | ||
城市 | 農(nong) 村 | ||
居民消費價(jia) 格 | 0.9 | 1.0 | 0.7 |
其中:食品煙酒 | -0.3 | 0.0 | -1.2 |
衣 著 | 0.3 | 0.3 | 0.0 |
居 住[13] | 0.8 | 0.8 | 1.1 |
生活用品及服務 | 0.4 | 0.4 | 0.4 |
交通通信 | 4.1 | 4.2 | 3.9 |
教育文化娛樂(le) | 1.9 | 2.0 | 1.7 |
醫療保健 | 0.4 | 0.3 | 0.7 |
其他用品及服務 | -1.3 | -1.4 | -1.2 |
年末國家外匯儲(chu) 備32502億(yi) 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6億(yi) 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wei) 1美元兌(dui) 6.4515元人民幣,比上年升值6.9%。
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加速成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中,高技術製造業(ye) [14]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2%,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為(wei) 15.1%;裝備製造業(ye) [15]增加值增長12.9%,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為(wei) 32.4%。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ye) [16]中,戰略性新興(xing) 服務業(ye) [17]企業(ye) 營業(ye) 收入比上年增長16.0%。全年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18]比上年增長17.1%。全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367.7萬(wan) 輛,比上年增長152.5%;集成電路產(chan) 量3594.3億(yi) 塊,增長37.5%。全年網上零售額[19]130884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4.1%。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ti) 2887萬(wan) 戶,日均新登記企業(ye) 2.5萬(wan) 戶,年末市場主體(ti) 總數達1.5億(yi) 戶。
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進。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wei) 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個(ge) 百分點。分區域看[20],全年東(dong) 部地區生產(chan) 總值59220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1%;中部地區生產(chan) 總值250132億(yi) 元,增長8.7%;西部地區生產(chan) 總值239710億(yi) 元,增長7.4%;東(dong) 北地區生產(chan) 總值55699億(yi) 元,增長6.1%。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chan) 總值96356億(yi) 元,比上年增長7.3%;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chan) 總值530228億(yi) 元,增長8.7%;長江三角洲地區生產(chan) 總值276054億(yi) 元,增長8.4%。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深入實施。
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國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22]比上年下降2.7%。在監測的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占64.3%,未達標的城市占35.7%;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3641個(ge) 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中,全年水質優(you) 良(Ⅰ~Ⅲ類)斷麵比例為(wei) 84.9%,Ⅳ類斷麵比例為(wei) 11.8%,Ⅴ類斷麵比例為(wei) 2.2%,劣Ⅴ類斷麵比例為(wei) 1.2%。
二、農(nong) 業(ye)
全年糧食種植麵積11763萬(wan) 公頃,比上年增加86萬(wan) 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麵積2992萬(wan) 公頃,減少15萬(wan) 公頃;小麥種植麵積2357萬(wan) 公頃,增加19萬(wan) 公頃;玉米種植麵積4332萬(wan) 公頃,增加206萬(wan) 公頃。棉花種植麵積303萬(wan) 公頃,減少14萬(wan) 公頃。油料種植麵積1310萬(wan) 公頃,減少3萬(wan) 公頃。糖料種植麵積146萬(wan) 公頃,減少11萬(wan) 公頃。
全年糧食產(chan) 量68285萬(wan) 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wan) 噸,增產(chan) 2.0%。其中,夏糧產(chan) 量14596萬(wan) 噸,增產(chan) 2.2%;早稻產(chan) 量2802萬(wan) 噸,增產(chan) 2.7%;秋糧產(chan) 量50888萬(wan) 噸,增產(chan) 1.9%。全年穀物產(chan) 量63276萬(wan) 噸,比上年增產(chan) 2.6%。其中,稻穀產(chan) 量21284萬(wan) 噸,增產(chan) 0.5%;小麥產(chan) 量13695萬(wan) 噸,增產(chan) 2.0%;玉米產(chan) 量27255萬(wan) 噸,增產(chan) 4.6%。
全年棉花產(chan) 量573萬(wan) 噸,比上年減產(chan) 3.0%。油料產(chan) 量3613萬(wan) 噸,增產(chan) 0.8%。糖料產(chan) 量11451萬(wan) 噸,減產(chan) 4.7%。茶葉產(chan) 量318萬(wan) 噸,增產(chan) 8.3%。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chan) 量8887萬(wan) 噸,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豬肉產(chan) 量5296萬(wan) 噸,增長28.8%;牛肉產(chan) 量698萬(wan) 噸,增長3.7%;羊肉產(chan) 量514萬(wan) 噸,增長4.4%;禽肉產(chan) 量2380萬(wan) 噸,增長0.8%。禽蛋產(chan) 量3409萬(wan) 噸,下降1.7%。牛奶產(chan) 量3683萬(wan) 噸,增長7.1%。年末生豬存欄44922萬(wan) 頭,比上年末增長10.5%;全年生豬出欄67128萬(wan) 頭,比上年增長27.4%。
全年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6693萬(wan) 噸,比上年增長2.2%。其中,養(yang) 殖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5388萬(wan) 噸,增長3.1%;捕撈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1305萬(wan) 噸,下降1.5%。
全年木材產(chan) 量9888萬(wan)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6%。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麵積46萬(wan) 公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麵積188萬(wan) 公頃。
三、工業(ye) 和建築業(ye)
全年全部工業(ye) 增加值37257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9.6%。在規模以上工業(ye) 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ye) 增加值增長8.0%;股份製企業(ye) 增長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ye) 增長8.9%;私營企業(ye) 增長10.2%。分門類看,采礦業(ye) 增長5.3%,製造業(ye) 增長9.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增長11.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中,農(nong) 副食品加工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7%,紡織業(ye) 增長1.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ye) 增長7.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ye) 增長8.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增長1.2%,通用設備製造業(ye) 增長12.4%,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增長12.6%,汽車製造業(ye) 增長5.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增長16.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增長15.7%,電力、熱力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增長10.9%。
表32021年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及其增長速度[23]
產(chan) 品名稱 | 單位 | 產(chan) 量 | 比上年增長(%) |
紗 | 萬(wan) 噸 | 2873.7 | 9.8 |
布 | 億(yi) 米 | 502.0 | 9.3 |
化學纖維 | 萬(wan) 噸 | 6708.5 | 9.5 |
成品糖 | 萬(wan) 噸 | 1482.3 | 3.6 |
卷煙 | 億(yi) 支 | 24182.4 | 1.3 |
彩色電視機 | 萬(wan) 台 | 18496.5 | -5.8 |
其中:液晶電視機 | 萬(wan) 台 | 17424.3 | -9.5 |
家用電冰箱 | 萬(wan) 台 | 8992.1 | -0.3 |
房間空氣調節器 | 萬(wan) 台 | 21835.7 | 3.8 |
一次能源生產(chan) 總量 | 億(yi) 噸標準煤 | 43.3 | 6.2 |
原煤 | 億(yi) 噸 | 41.3 | 5.7 |
原油 | 萬(wan) 噸 | 19888.1 | 2.1 |
天然氣 | 億(yi) 立方米 | 2075.8 | 7.8 |
發電量 | 億(yi) 千瓦時 | 85342.5 | 9.7 |
其中:火電[24] | 億(yi) 千瓦時 | 58058.7 | 8.9 |
水電 | 億(yi) 千瓦時 | 13390.0 | -1.2 |
核電 | 億(yi) 千瓦時 | 4075.2 | 11.3 |
粗鋼 | 萬(wan) 噸 | 103524.3 | -2.8 |
鋼材[25] | 萬(wan) 噸 | 133666.8 | 0.9 |
十種有色金屬 | 萬(wan) 噸 | 6477.1 | 4.7 |
其中:精煉銅(電解銅) | 萬(wan) 噸 | 1048.7 | 4.6 |
原鋁(電解鋁) | 萬(wan) 噸 | 3850.3 | 3.8 |
水泥 | 億(yi) 噸 | 23.8 | -0.4 |
硫酸(折100%) | 萬(wan) 噸 | 9382.7 | 1.6 |
燒堿(折100%) | 萬(wan) 噸 | 3891.3 | 5.9 |
乙烯 | 萬(wan) 噸 | 2825.7 | 30.8 |
化肥(折100%) | 萬(wan) 噸 | 5543.6 | 0.9 |
發電機組(發電設備) | 萬(wan) 千瓦 | 15954.6 | 19.2 |
汽車 | 萬(wan) 輛 | 2652.8 | 4.8 |
其中:基本型乘用車(轎車) | 萬(wan) 輛 | 976.5 | 5.7 |
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 | 萬(wan) 輛 | 973.6 | 7.6 |
大中型拖拉機 | 萬(wan) 台 | 41.2 | 19.4 |
集成電路 | 億(yi) 塊 | 3594.3 | 37.5 |
程控交換機 | 萬(wan) 線 | 699.6 | -0.4 |
移動通信手持機 | 萬(wan) 台 | 166151.6 | 13.1 |
微型計算機設備 | 萬(wan) 台 | 46692.0 | 23.5 |
工業(ye) 機器人 | 萬(wan) 台(套) | 36.6 | 67.9 |
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7692萬(wan) 千瓦,比上年末增長7.9%。其中[26],火電裝機容量129678萬(wan) 千瓦,增長4.1%;水電裝機容量39092萬(wan) 千瓦,增長5.6%;核電裝機容量5326萬(wan) 千瓦,增長6.8%;並網風電裝機容量32848萬(wan) 千瓦,增長16.6%;並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30656萬(wan) 千瓦,增長20.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利潤8709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7]34.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ye) 利潤22770億(yi) 元,比上年增長56.0%;股份製企業(ye) 62702億(yi) 元,增長4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ye) 22846億(yi) 元,增長21.1%;私營企業(ye) 29150億(yi) 元,增長27.6%。分門類看,采礦業(ye) 利潤10391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90.7%;製造業(ye) 73612億(yi) 元,增長31.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3089億(yi) 元,下降41.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每百元營業(ye) 收入中的成本為(wei) 83.74元,比上年減少0.23元;營業(ye) 收入利潤率為(wei) 6.81%,提高0.76個(ge) 百分點。年末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為(wei) 56.1%,比上年末下降0.1個(ge) 百分點。全年全國工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28]為(wei) 77.5%。
全年建築業(ye) 增加值8013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1%。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zhuan) 業(ye) 承包建築業(ye) 企業(ye) 利潤855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ye) 3620億(yi) 元,增長8.0%。
四、服務業(ye)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ye) 增加值110493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1.3%;交通運輸、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增加值47061億(yi) 元,增長12.1%;住宿和餐飲業(ye) 增加值17853億(yi) 元,增長14.5%;金融業(ye) 增加值91206億(yi) 元,增長4.8%;房地產(chan) 業(ye) 增加值77561億(yi) 元,增長5.2%;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43956億(yi) 元,增長17.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增加值35350億(yi) 元,增長6.2%。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比上年增長18.7%,利潤總額增長13.4%。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29]530億(yi) 噸,貨物運輸周轉量223574億(yi) 噸公裏。全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55億(yi) 噸,比上年增長6.8%,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7億(yi) 噸,增長4.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8272萬(wan) 標準箱,增長7.0%。
表4 2021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標 | 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貨物運輸總量 | 億(yi) 噸 | 529.7 | 12.3 | |
鐵路 | 億(yi) 噸 | 47.2 | 5.9 | |
公路 | 億(yi) 噸 | 391.4 | 14.2 | |
水路 | 億(yi) 噸 | 82.4 | 8.2 | |
民航 | 萬(wan) 噸 | 731.8 | 8.2 | |
管道 | 億(yi) 噸 | 8.7 | 5.7 | |
貨物運輸周轉量 | 億(yi) 噸公裏 | 223574.4 | 13.7 | |
鐵路 | 億(yi) 噸公裏 | 33190.7 | 9.3 | |
公路 | 億(yi) 噸公裏 | 69087.7 | 14.8 | |
水路 | 億(yi) 噸公裏 | 115577.5 | 9.2 | |
民航 | 億(yi) 噸公裏 | 278.2 | 15.8 | |
管道 | 億(yi) 噸公裏 | 5440.3 | 4.9 |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83億(yi) 人次,比上年下降14.1%。旅客運輸周轉量19758億(yi) 人公裏,增長2.6%。
表5 2021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標 | 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旅客運輸總量 | 億(yi) 人次 | 83.0 | -14.1 |
鐵路 | 億(yi) 人次 | 26.1 | 18.5 |
公路 | 億(yi) 人次 | 50.9 | -26.2 |
水路 | 億(yi) 人次 | 1.6 | 9.0 |
民航 | 億(yi) 人次 | 4.4 | 5.5 |
旅客運輸周轉量 | 億(yi) 人公裏 | 19758.2 | 2.6 |
鐵路 | 億(yi) 人公裏 | 9567.8 | 15.7 |
公路 | 億(yi) 人公裏 | 3627.5 | -21.8 |
水路 | 億(yi) 人公裏 | 33.1 | 0.4 |
民航 | 億(yi) 人公裏 | 6529.7 | 3.5 |
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30151萬(wan) 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732萬(wan) 輛),比上年末增加2064萬(wan) 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6246萬(wan) 輛,增加1852萬(wan) 輛。民用轎車保有量16739萬(wan) 輛,增加1099萬(wan) 輛,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5732萬(wan) 輛,增加1059萬(wan) 輛。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ye) 業(ye) 務總量[30]1369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5.1%。郵政業(ye) 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ye) 務10.9億(yi) 件,包裹業(ye) 務0.2億(yi) 件,快遞業(ye) 務量1083.0億(yi) 件,快遞業(ye) 務收入10332億(yi) 元。全年完成電信業(ye) 務總量[31]16960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7.8%。年末移動電話基站數[32]996萬(wan) 個(ge) ,其中4G基站590萬(wan) 個(ge) ,5G基站143萬(wan) 個(ge) 。全國電話用戶總數182353萬(wan) 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164283萬(wan) 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wei) 116.3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33]53579萬(wan) 戶,比上年末增加5224萬(wan) 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34]50551萬(wan) 戶,增加5136萬(wan) 戶。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35]13.99億(yi) 戶,增加2.64億(yi) 戶。互聯網上網人數10.32億(yi) 人,其中手機上網人數[36]10.29億(yi) 人。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73.0%,其中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57.6%。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2216億(yi) GB,比上年增長33.9%。全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37]完成軟件業(ye) 務收入94994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7.7%。
五、國內(nei) 貿易
全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440823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2.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1558億(yi) 元,增長12.5%;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59265億(yi) 元,增長12.1%。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393928億(yi) 元,增長11.8%;餐飲收入額46895億(yi) 元,增長18.6%。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8%,飲料類增長20.4%,煙酒類增長21.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2.7%,化妝品類增長14.0%,金銀珠寶類增長29.8%,日用品類增長14.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0.0%,中西藥品類增長9.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8.8%,家具類增長14.5%,通訊器材類增長14.6%,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0.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1.2%,汽車類增長7.6%。
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042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2.0%,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24.5%。
六、固定資產(chan) 投資
全年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38]55288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4.9%。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544547億(yi) 元,增長4.9%。在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中,分區域看[39],東(dong) 部地區投資增長6.4%,中部地區投資增長10.2%,西部地區投資增長3.9%,東(dong) 北地區投資增長5.7%。
在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中,第一產(chan) 業(ye) 投資1427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9.1%;第二產(chan) 業(ye) 投資167395億(yi) 元,增長11.3%;第三產(chan) 業(ye) 投資362877億(yi) 元,增長2.1%。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40]307659億(yi) 元,增長7.0%。基礎設施投資[41]增長0.4%。社會(hui) 領域投資[42]增長10.7%。
表6 2021年分行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增長速度
行業(ye) | 比上年增長(%) | 行業(ye) | 比上年增長(%) |
總計 | 4.9 | 金融業(ye) | 1.9 |
農(nong) 、林、牧、漁業(ye) | 9.3 | 房地產(chan) 業(ye) [43] | 5.0 |
采礦業(ye) | 10.9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 13.6 |
製造業(ye) | 13.5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 14.5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 1.1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e) | -1.2 |
建築業(ye) | 1.6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ye) | -10.3 |
批發和零售業(ye) | -5.9 | 教育 | 11.7 |
交通運輸、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 1.6 | 衛生和社會(hui) 工作 | 19.5 |
住宿和餐飲業(ye) | 6.6 | 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 1.6 |
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 -12.1 | 公共管理、社會(hui) 保障和社會(hui) 組織 | -38.2 |
表7 2021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新增主要生產(chan) 與(yu) 運營能力
指標 | 單位 | 絕對數 |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 | 萬(wan) 千伏安 | 24334 |
新建鐵路投產(chan) 裏程 | 公裏 | 4208 |
其中:高速鐵路 | 公裏 | 2168 |
增、新建鐵路複線投產(chan) 裏程 | 公裏 | 2769 |
電氣化鐵路投產(chan) 裏程 | 公裏 | 4189 |
新改建高速公路裏程 | 公裏 | 9028 |
港口萬(wan) 噸級碼頭泊位新增通過能力 | 萬(wan) 噸/年 | 25368 |
新增民用運輸機場 | 個(ge) | 7 |
新增光纜線路長度 | 萬(wan) 公裏 | 319 |
全年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14760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住宅投資111173億(yi) 元,增長6.4%;辦公樓投資5974億(yi) 元,下降8.0%;商業(ye) 營業(ye) 用房投資12445億(yi) 元,下降4.8%。年末商品房待售麵積51023萬(wan) 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173萬(wan) 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麵積22761萬(wan) 平方米,增加381萬(wan) 平方米。
全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165萬(wan) 套,基本建成205萬(wan) 套;全國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工建設和籌集94萬(wan) 套。
表8 2021年房地產(chan) 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及其增長速度
指標 | 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投資額 | 億(yi) 元 | 147602 | 4.4 |
其中:住宅 | 億(yi) 元 | 111173 | 6.4 |
房屋施工麵積 | 萬(wan) 平方米 | 975387 | 5.2 |
其中:住宅 | 萬(wan) 平方米 | 690319 | 5.3 |
房屋新開工麵積 | 萬(wan) 平方米 | 198895 | -11.4 |
其中:住宅 | 萬(wan) 平方米 | 146379 | -10.9 |
房屋竣工麵積 | 萬(wan) 平方米 | 101412 | 11.2 |
其中:住宅 | 萬(wan) 平方米 | 73016 | 10.8 |
商品房銷售麵積 | 萬(wan) 平方米 | 179433 | 1.9 |
其中:住宅 | 萬(wan) 平方米 | 156532 | 1.1 |
本年到位資金 | 億(yi) 元 | 201132 | 4.2 |
其中:國內(nei) 貸款 | 億(yi) 元 | 23296 | -12.7 |
個(ge) 人按揭貸款 | 億(yi) 元 | 32388 | 8.0 |
七、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91009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48億(yi) 元,增長21.2%;進口173661億(yi) 元,增長21.5%。貨物進出口順差43687億(yi) 元,比上年增加7344億(yi) 元。對“一帶一路”[44]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115979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出口65924億(yi) 元,增長21.5%;進口50055億(yi) 元,增長26.4%。
表9 2021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指標 | 金額(億(yi) 元) | 比上年增長(%) |
貨物進出口總額 | 391009 | 21.4 |
貨物出口額 | 217348 | 21.2 |
其中:一般貿易 | 132445 | 24.4 |
加工貿易 | 53378 | 9.9 |
其中:機電產(chan) 品 | 128286 | 20.4 |
高新技術產(chan) 品 | 63266 | 17.9 |
貨物進口額 | 173661 | 21.5 |
其中:一般貿易 | 108395 | 25.0 |
加工貿易 | 31601 | 13.3 |
其中:機電產(chan) 品 | 73657 | 12.2 |
高新技術產(chan) 品 | 54088 | 14.7 |
貨物進出口順差 | 43687 | 20.2 |
表10 2021年主要商品出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商品名稱 | 單位 | 數量 | 比上年增長 (%) | 金額 (億(yi) 元) | 比上年增長 (%) |
鋼材 | 萬(wan) 噸 | 6690 | 24.6 | 5289 | 67.9 |
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 | — | — | — | 9384 | -12.2 |
服裝及衣著附件 | — | — | — | 11000 | 15.6 |
鞋靴 | 萬(wan) 雙 | 873231 | 18.1 | 3097 | 26.2 |
家具及其零件 | — | — | — | 4772 | 18.2 |
箱包及類似容器 | 萬(wan) 噸 | 244 | 21.4 | 1800 | 26.1 |
玩具 | — | — | — | 2980 | 28.6 |
塑料製品 | — | — | — | 6397 | 20.5 |
集成電路 | 億(yi) 個(ge) | 3107 | 19.6 | 9930 | 23.4 |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 | — | — | — | 16488 | 12.9 |
手機 | 萬(wan) 台 | 95420 | -1.2 | 9447 | 9.3 |
集裝箱 | 萬(wan) 個(ge) | 484 | 144.0 | 1514 | 198.3 |
液晶顯示板 | 萬(wan) 個(ge) | 142439 | 12.4 | 1788 | 30.5 |
汽車(包括底盤) | 萬(wan) 輛 | 212 | 95.9 | 2227 | 104.6 |
表11 2021年主要商品進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商品名稱 | 單位 | 數量 | 比上年增長(%) | 金額 (億(yi) 元) | 比上年增長(%) |
大豆 | 萬(wan) 噸 | 9652 | -3.8 | 3459 | 26.1 |
食用植物油 | 萬(wan) 噸 | 1039 | -3.7 | 706 | 24.0 |
鐵礦砂及其精礦 | 萬(wan) 噸 | 112432 | -3.9 | 11942 | 39.6 |
煤及褐煤 | 萬(wan) 噸 | 32322 | 6.6 | 2319 | 64.1 |
原油 | 萬(wan) 噸 | 51298 | -5.4 | 16618 | 34.4 |
成品油 | 萬(wan) 噸 | 2712 | -4.0 | 1078 | 31.6 |
天然氣 | 萬(wan) 噸 | 12136 | 19.9 | 3601 | 56.3 |
初級形狀的塑料 | 萬(wan) 噸 | 3397 | -16.4 | 3950 | 8.8 |
紙漿 | 萬(wan) 噸 | 2969 | -2.7 | 1296 | 19.5 |
鋼材 | 萬(wan) 噸 | 1427 | -29.5 | 1210 | 3.9 |
未鍛軋銅及銅材 | 萬(wan) 噸 | 553 | -17.2 | 3387 | 12.5 |
集成電路 | 億(yi) 個(ge) | 6355 | 16.9 | 27935 | 15.4 |
汽車(包括底盤) | 萬(wan) 輛 | 94 | 0.6 | 3489 | 7.6 |
表12 2021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金額、增長速度及其比重
國家和地區 | 出口額 (億(yi) 元) | 比上年增長 (%) | 占全部 出口比重 (%) | 進口額 (億(yi) 元) | 比上年增長 (%) | 占全部 進口比重 (%) |
東(dong) 盟 | 31255 | 17.7 | 14.4 | 25489 | 22.2 | 14.7 |
歐盟 | 33483 | 23.7 | 15.4 | 20028 | 12.1 | 11.5 |
美國 | 37224 | 19.0 | 17.1 | 11603 | 24.2 | 6.7 |
日本 | 10722 | 8.5 | 4.9 | 13298 | 10.1 | 7.7 |
韓國 | 9617 | 23.5 | 4.4 | 13791 | 15.1 | 7.9 |
中國香港 | 22641 | 20.3 | 10.4 | 627 | 30.2 | 0.4 |
中國台灣 | 5063 | 21.7 | 2.3 | 16146 | 16.5 | 9.3 |
巴西 | 3464 | 43.4 | 1.6 | 7138 | 20.3 | 4.1 |
俄羅斯 | 4364 | 24.7 | 2.0 | 5122 | 28.2 | 2.9 |
印度 | 6302 | 36.6 | 2.9 | 1819 | 25.1 | 1.0 |
南非 | 1365 | 29.4 | 0.6 | 2147 | 49.4 | 1.2 |
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52983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服務出口25435億(yi) 元,增長31.4%;服務進口27548億(yi) 元,增長4.8%。服務進出口逆差2113億(yi) 元。
全年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新設立企業(ye) 47643家,比上年增長23.5%。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1494億(yi) 元,增長14.9%,折1735億(yi) 美元,增長20.2%。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含通過部分自由港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ye) 5336家,增長24.3%;對華直接投資金額743億(yi) 元,增長29.4%,折112億(yi) 美元,增長36.0%。全年高技術產(chan) 業(ye) 實際使用外資3469億(yi) 元,增長17.1%,折522億(yi) 美元,增長22.1%。
表13 2021年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及其增長速度
行業(ye) | 企業(ye) 數 (家) | 比上年增長 (%) | 實際使用金額 (億(yi) 元) | 比上年增長 (%) |
總計 | 47643 | 23.5 | 11494 | 14.9 |
其中:農(nong) 、林、牧、漁業(ye) | 491 | -0.4 | 55 | 38.4 |
製造業(ye) | 4455 | 19.4 | 2216 | 2.8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 465 | 78.9 | 249 | 14.9 |
交通運輸、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 693 | 17.1 | 351 | 1.3 |
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 4053 | 15.1 | 1345 | 18.8 |
批發和零售業(ye) | 13379 | 23.7 | 1098 | 34.1 |
房地產(chan) 業(ye) | 1125 | -5.5 | 1571 | 11.7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 9290 | 23.7 | 2193 | 19.3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ye) | 522 | 16.8 | 31 | 44.6 |
全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7332億(yi) 元,比上年下降3.5%,折1136億(yi) 美元,增長3.2%。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203億(yi) 美元,增長14.1%。
表14 2021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及其增長速度
行業(ye) | 金額 (億(yi) 美元) | 比上年增長 (%) |
總計 | 1136.4 | 3.2 |
其中:農(nong) 、林、牧、漁業(ye) | 11.3 | -18.7 |
采礦業(ye) | 49.8 | -2.2 |
製造業(ye) | 184.0 | -7.9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 48.9 | 75.9 |
建築業(ye) | 55.7 | 7.9 |
批發和零售業(ye) | 176.5 | 9.8 |
交通運輸、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 51.0 | 92.5 |
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 75.3 | 12.2 |
房地產(chan) 業(ye) | 24.9 | -8.8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 366.2 | -12.4 |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ye) 額9996億(yi) 元,比上年下降7.1%,折1549億(yi) 美元,下降0.6%。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成營業(ye) 額897億(yi) 美元,下降1.6%,占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ye) 額比重為(wei) 57.9%。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2萬(wan) 人。
八、財政金融
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39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稅收收入172731億(yi) 元,增長11.9%。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2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0.3%。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wan) 億(yi) 元。
注:圖中2017年至2020年數據為(wei)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jue) 算數,2021年為(wei) 執行數。
年末廣義(yi) 貨幣供應量(M2)餘(yu) 額238.3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末增長9.0%;狹義(yi) 貨幣供應量(M1)餘(yu) 額64.7萬(wan) 億(yi) 元,增長3.5%;流通中貨幣(M0)餘(yu) 額9.1萬(wan) 億(yi) 元,增長7.7%。
全年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45]31.4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少3.4萬(wan) 億(yi) 元。年末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46]314.1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末增長10.3%,其中對實體(ti) 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yu) 額191.5萬(wan) 億(yi) 元,增長11.6%。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yu) 額238.6萬(wan) 億(yi) 元,比年初增加20.2萬(wan) 億(yi) 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yu) 額232.3萬(wan) 億(yi) 元,增加19.7萬(wan) 億(yi) 元。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yu) 額198.5萬(wan) 億(yi) 元,增加20.1萬(wan) 億(yi) 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yu) 額192.7萬(wan) 億(yi) 元,增加19.9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普惠金融貸款[47]餘(yu) 額26.5萬(wan) 億(yi) 元,增加5.0萬(wan) 億(yi) 元。
表15 2021年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yu) 額及其增長速度
指標 | 年末數(億(yi) 元) | 比上年末增長(%) |
各項存款 | 2386062 | 9.3 |
其中:境內(nei) 住戶存款 | 1033118 | 10.6 |
其中:人民幣 | 1025012 | 10.7 |
境內(nei) 非金融企業(ye) 存款 | 730137 | 6.1 |
各項貸款 | 1985108 | 11.3 |
其中:境內(nei) 短期貸款 | 520506 | 5.7 |
境內(nei) 中長期貸款 | 1291149 | 13.5 |
年末主要農(nong) 村金融機構(農(nong) 村信用社、農(nong) 村合作銀行、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人民幣貸款餘(yu) 額242496億(yi) 元,比年初增加26607億(yi) 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餘(yu) 額548849億(yi) 元,增加53181億(yi) 元。其中,個(ge) 人短期消費貸款餘(yu) 額93558億(yi) 元,增加6080億(yi) 元;個(ge) 人中長期消費貸款餘(yu) 額455292億(yi) 元,增加47101億(yi) 元。
全年滬深交易所A股累計籌資[48]16743億(yi) 元,比上年增加1326億(yi) 元。滬深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上市A股481隻,籌資5351億(yi) 元,比上年增加609億(yi) 元,其中科創板股票162隻,籌資2029億(yi) 元;滬深交易所A股再融資(包括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優(you) 先股、可轉債(zhai) 轉股)11391億(yi) 元,增加717億(yi) 元。北京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11隻,籌資[49]21億(yi) 元。全年各類主體(ti) 通過滬深交易所發行債(zhai) 券(包括公司債(zhai) 、可轉債(zhai) 、可交換債(zhai) 、政策性金融債(zhai) 、地方政府債(zhai) 和企業(ye) 資產(chan) 支持證券)籌資86553億(yi) 元,比上年增加1776億(yi) 元。全國中小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50]掛牌公司6932家,全年掛牌公司累計股票籌資260億(yi) 元。
全年發行公司信用類債(zhai) 券[51]14.7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0.5萬(wan) 億(yi) 元。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2]44900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壽險業(ye) 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3572億(yi) 元,健康險和意外傷(shang) 害險業(ye) 務原保險保費收入9657億(yi) 元,財產(chan) 險業(ye) 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671億(yi) 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5609億(yi) 元。其中,壽險業(ye) 務給付3540億(yi) 元,健康險和意外傷(shang) 害險業(ye) 務賠款及給付4381億(yi) 元,財產(chan) 險業(ye) 務賠款7687億(yi) 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hui) 保障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8.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53]29975元,增長8.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3504元,增長7.7%。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增長10.5%,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9.7%。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6902元,增長11.2%。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wei) 2.50,比上年縮小0.06。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54],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5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3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4949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5836元。全國農(nong) 民工人均月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長8.8%。全年脫貧縣[55]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比上年增長11.6%,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10.8%。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上年增長13.6%,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12.6%。其中,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56]10645元,比上年增長17.8%,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wei) 44.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307元,增長12.2%,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11.1%;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16元,增長16.1%,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15.3%。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wei) 29.8%,其中城鎮為(wei) 28.6%,農(nong) 村為(wei) 32.7%。
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人數48075萬(wan) 人,比上年末增加2454萬(wan) 人。參加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人數54797萬(wan) 人,增加554萬(wan) 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36424萬(wan) 人,增加293萬(wan) 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5422萬(wan) 人,增加967萬(wan) 人;參加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1002萬(wan) 人。參加失業(ye) 保險人數22958萬(wan) 人,增加1268萬(wan) 人。年末全國領取失業(ye) 保險金人數259萬(wan) 人。參加工傷(shang) 保險人數28284萬(wan) 人,增加1521萬(wan) 人,其中參加工傷(shang) 保險的農(nong) 民工9086萬(wan) 人,增加152萬(wan) 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3851萬(wan) 人,增加283萬(wan) 人。年末全國共有738萬(wan) 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474萬(wan) 人享受農(nong) 村最低生活保障,438萬(wan) 人享受農(nong) 村特困人員[57]救助供養(yang) ,全年臨(lin) 時救助[58]1089萬(wan) 人次。全年國家撫恤、補助退役軍(jun) 人和其他優(you) 撫對象817萬(wan) 人。
年末全國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4.3萬(wan) 個(ge) ,其中養(yang) 老機構4.0萬(wan) 個(ge) ,兒(er) 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801個(ge) 。民政服務床位[59]840.2萬(wan) 張,其中養(yang) 老服務床位813.5萬(wan) 張,兒(er) 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床位9.6萬(wan) 張。年末共有社區服務中心2.9萬(wan) 個(ge) ,社區服務站47.2萬(wan) 個(ge) 。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786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4.2%,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之比為(wei) 2.44%,其中基礎研究經費1696億(yi) 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資助4.87萬(wan) 個(ge) 項目。截至年末,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533個(ge) ,納入新序列管理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91個(ge) ,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1636家,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示範基地212家。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累計設立36支子基金,資金總規模624億(yi) 元。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60]1287家,國家備案眾(zhong) 創空間[61]2551家。全年授予專(zhuan) 利權460.1萬(wan) 件,比上年增長26.4%;PCT專(zhuan) 利申請受理量[62]7.3萬(wan) 件。截至年末,有效專(zhuan) 利1542.1萬(wan) 件,其中境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270.4萬(wan) 件。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63]7.5件。全年商標注冊(ce) 773.9萬(wan) 件,比上年增長34.3%。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67萬(wan) 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729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32.0%。
表16 2021年專(zhuan) 利授權和有效專(zhuan) 利情況
指標 | 專(zhuan) 利數(萬(wan) 件) | 比上年增長(%) |
專(zhuan) 利授權數 | 460.1 | 26.4 |
其中:境內(nei) 專(zhuan) 利授權 | 445.1 | 27.0 |
其中:發明專(zhuan) 利授權 | 69.6 | 31.3 |
其中:境內(nei) 發明專(zhuan) 利 | 57.8 | 33.2 |
年末有效專(zhuan) 利數 | 1542.1 | 26.5 |
其中:境內(nei) 有效專(zhuan) 利 | 1429.5 | 28.6 |
其中:有效發明專(zhuan) 利 | 359.7 | 17.6 |
其中:境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 | 270.4 | 22.2 |
全年成功完成52次宇航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麵。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等任務相繼實施,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羲和號探日衛星成功發射運行。祖衝(chong) 之二號、九章二號成功研製,我國在超導量子和光量子兩(liang) 種物理體(ti) 係上實現量子計算優(you) 越性。海鬥一號全海深無人潛水器打破多項世界紀錄。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機組投入商業(ye) 運行。
年末全國共有國家質檢中心869家。全國現有產(chan) 品質量、體(ti) 係和服務認證機構932個(ge) ,累計完成對87萬(wan) 家企業(ye) 的認證。全年製定、修訂國家標準2815項,其中新製定1900項。全年製造業(ye) 產(chan) 品質量合格率[64]為(wei) 93.08%。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7.7萬(wan) 人,在學研究生333.2萬(wan) 人,畢業(ye) 生77.3萬(wan) 人。普通、職業(ye) 本專(zhuan) 科[65]招生1001.3萬(wan) 人,在校生3496.1萬(wan) 人,畢業(ye) 生826.5萬(wan) 人。中等職業(ye) 教育[66]招生656.2萬(wan) 人,在校生1738.5萬(wan) 人,畢業(ye) 生484.1萬(wan) 人。普通高中招生905.0萬(wan) 人,在校生2605.0萬(wan) 人,畢業(ye) 生780.2萬(wan) 人。初中招生1705.4萬(wan) 人,在校生5018.4萬(wan) 人,畢業(ye) 生1587.1萬(wan) 人。普通小學招生1782.6萬(wan) 人,在校生10779.9萬(wan) 人,畢業(ye) 生1718.0萬(wan) 人。特殊教育招生14.9萬(wan) 人,在校生92.0萬(wan) 人,畢業(ye) 生14.6萬(wan) 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er) 4805.2萬(wan) 人。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為(wei) 95.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wei) 91.4%。
十一、文化旅遊、衛生健康和體(ti) 育
年末全國文化和旅遊係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ti) 2044個(ge) ,博物館3671個(ge) 。全國共有公共圖書(shu) 館3217個(ge) ,總流通[67]72898萬(wan) 人次;文化館3317個(ge) 。有線電視實際用戶2.01億(yi) 戶,其中有線數字電視實際用戶1.95億(yi) 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wei) 99.5%,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wei) 99.7%。全年生產(chan) 電視劇194部6736集,電視動畫片78372分鍾。全年生產(chan) 故事影片565部,科教、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68]175部。出版各類報紙276億(yi) 份,各類期刊20億(yi) 冊(ce) ,圖書(shu) 110億(yi) 冊(ce) (張),人均圖書(shu) 擁有量[69]7.76冊(ce) (張)。年末全國共有檔案館4233個(ge) ,已開放各類檔案18931萬(wan) 卷(件)。全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119064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6.0%。
全年國內(nei) 遊客32.5億(yi) 人次,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城鎮居民遊客23.4億(yi) 人次,增長13.4%;農(nong) 村居民遊客9.0億(yi) 人次,增長11.1%。國內(nei) 旅遊收入29191億(yi) 元,增長31.0%。其中,城鎮居民遊客花費23644億(yi) 元,增長31.6%;農(nong) 村居民遊客花費5547億(yi) 元,增長28.4%。
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3.1萬(wan) 個(ge) ,其中醫院3.7萬(wan) 個(ge) ,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2萬(wan) 個(ge) ,民營醫院2.5萬(wan) 個(ge)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7.7萬(wan) 個(ge) ,其中鄉(xiang) 鎮衛生院3.5萬(wan) 個(ge)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6萬(wan) 個(ge) ,門診部(所)30.7萬(wan) 個(ge) ,村衛生室59.9萬(wan) 個(ge) ;專(zhuan) 業(ye) 公共衛生機構1.3萬(wan) 個(ge) ,其中疾病預防控製中心3380個(ge) ,衛生監督所(中心)2790個(ge) 。年末衛生技術人員1123萬(wan) 人,其中執業(ye) 醫師和執業(ye) 助理醫師427萬(wan) 人,注冊(ce) 護士502萬(wan) 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957萬(wan) 張,其中醫院748萬(wan) 張,鄉(xiang) 鎮衛生院144萬(wan) 張。全年總診療人次[70]85.3億(yi) 人次,出院人數[71]2.4億(yi) 人。截至年末,全國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0231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94792例,累計死亡4636人。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283533萬(wan) 劑次。全國共有11937家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總檢測能力達到4168萬(wan) 份/天。
年末全國共有體(ti) 育場地[72]397.1萬(wan) 個(ge) ,體(ti) 育場地麵積[73]34.1億(yi) 平方米,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2.41平方米。全年我國運動員在16個(ge) 運動大項中獲得67個(ge) 世界冠軍(jun) ,共創12項世界紀錄。在第32屆奧運會(hui) 上,我國運動員共獲得38枚金牌,獎牌總數88枚,位列奧運會(hui) 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二位。全年我國殘疾人運動員在5項國際賽事中獲得110個(ge) 世界冠軍(jun) 。在第16屆殘奧會(hui) 上,我國運動員共獲得96枚金牌,獎牌總數207枚,第五次蟬聯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位。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74]69.0萬(wan) 公頃,比上年增長4.8%。其中,工礦倉(cang) 儲(chu) 用地17.5萬(wan) 公頃,增長4.9%;房地產(chan) 用地[75]13.6萬(wan) 公頃,減少12.2%;基礎設施用地37.9萬(wan) 公頃,增長12.7%。
全年水資源總量29520億(yi) 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5921億(yi) 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9%。其中,生活用水增長5.3%,工業(ye) 用水增長2.0%,農(nong) 業(ye) 用水增長0.9%,人工生態環境補水增長2.9%。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用水量[76]54立方米,下降5.8%。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31立方米,下降7.0%。人均用水量419立方米,增長1.8%。
全年完成造林麵積360萬(wan) 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麵積134萬(wan) 公頃,占全部造林麵積的37.1%。種草改良麵積[77]307萬(wan) 公頃。截至年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ge) ,國家公園5個(ge)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麵積6.2萬(wan) 平方公裏。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52.4億(yi) 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5.2%。煤炭消費量增長4.6%,原油消費量增長4.1%,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2.5%,電力消費量增長10.3%。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0%,比上年下降0.9個(ge) 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5%,上升1.2個(ge) 百分點。重點耗能工業(ye) 企業(ye) 單位電石綜合能耗下降5.3%,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與(yu) 上年持平,噸鋼綜合能耗下降0.4%,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2.1%,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5%。全國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二氧化碳排放[78]下降3.8%。
全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質[79]達到國家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麵積占81.3%,三類海水占5.2%,四類、劣四類海水占13.5%。
在開展城市區域聲環境監測的324個(ge) 城市中,全年晝間聲環境質量好的城市占4.9%,較好的占61.7%,一般的占31.5%,較差的占1.9%。
全年平均氣溫為(wei) 10.53℃,比上年上升0.28℃。共有5個(ge) 台風登陸。
全年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1174萬(wan) 公頃,其中絕收163萬(wan) 公頃。全年因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77億(yi) 元,因幹旱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1億(yi) 元,因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3億(yi) 元,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億(yi) 元。全年大陸地區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20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7億(yi) 元。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616起,受害森林麵積約0.4萬(wan) 公頃。
全年各類生產(chan) 安全事故共死亡26307人。工礦商貿企業(ye) 就業(ye) 人員10萬(wan) 人生產(chan) 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374人,比上年上升5.6%;煤礦百萬(wan) 噸死亡人數0.045人,下降23.7%。道路交通事故萬(wan) 車死亡人數1.57人,下降5.4%。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wei) 初步統計數。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yu) 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三次產(chan) 業(ye) 及相關(guan) 行業(ye) 增加值、地區生產(chan) 總值、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和國民總收入絕對數按現價(jia) 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
[3]兩(liang) 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數為(wei) 基數,采用幾何平均的方法計算的增速。
[4]國民總收入,原稱國民生產(chan) 總值,是指一個(ge) 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nei) 所獲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總額,等於(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初次分配收入淨額。
[5]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為(wei)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與(yu) 全部就業(ye) 人員的比率,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對曆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6]見注釋[5]。
[7]全國人口是指我國大陸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jun) 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
[8]人戶分離的人口是指居住地與(yu) 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xiang) 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
[9]流動人口是指人戶分離人口中扣除市轄區內(nei) 人戶分離的人口。市轄區內(nei) 人戶分離的人口是指一個(ge) 直轄市或地級市所轄區內(nei) 和區與(yu) 區之間,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鄉(xiang) 鎮街道的人口。
[10]2021年年末,0-14歲(含不滿15周歲)人口為(wei) 24678萬(wan) 人,15-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為(wei) 89846萬(wan) 人。
[11]年度農(nong) 民工數量包括年內(nei) 在本鄉(xiang) 鎮以外從(cong) 業(ye) 6個(ge) 月及以上的外出農(nong) 民工和在本鄉(xiang) 鎮內(nei) 從(cong) 事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6個(ge) 月及以上的本地農(nong) 民工。
[12]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價(jia) 格是指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直接出售其產(chan) 品時的價(jia) 格。
[13]居住類價(jia) 格包括租賃房房租、住房保養(yang) 維修及管理、水電燃料等價(jia) 格。
[14]高技術製造業(ye) 包括醫藥製造業(ye) ,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ye)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ye) ,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ye) ,醫療儀(yi) 器設備及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信息化學品製造業(ye) 。
[15]裝備製造業(ye) 包括金屬製品業(ye) ,通用設備製造業(ye) ,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汽車製造業(ye)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ye)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
[16]規模以上服務業(ye) 統計範圍包括:年營業(ye) 收入2000萬(wan) 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e) ,衛生行業(ye) 法人單位;年營業(ye) 收入1000萬(wan) 元及以上的房地產(chan) 業(ye) (不含房地產(chan) 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教育行業(ye) 法人單位;以及年營業(ye) 收入500萬(wan) 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ye) ,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社會(hui) 工作行業(ye) 法人單位。
[17]戰略性新興(xing) 服務業(ye)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新材料產(chan) 業(ye) 、生物產(chan) 業(ye)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新能源產(chan) 業(ye) 、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和數字創意產(chan) 業(ye) 等八大產(chan) 業(ye) 中的服務業(ye) 相關(guan) 行業(ye) ,以及新技術與(yu) 創新創業(ye) 等相關(guan) 服務業(ye) 。2021年戰略性新興(xing) 服務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18]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包括醫藥製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等六大類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九大類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
[19]網上零售額是指通過公共網絡交易平台(主要從(cong) 事實物商品交易的網上平台,包括自建網站和第三方平台)實現的商品和服務零售額。
[20]東(dong) 部地區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dong) 、廣東(dong) 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區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區是指內(nei) 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yun) 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12省(區、市);東(dong) 北地區是指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
[21]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對2017-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數據進行了修訂。
[22]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
[23]2020年部分產(chan) 品產(chan) 量數據進行了核實調整,2021年產(chan) 量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24]火電包括燃煤發電量,燃油發電量,燃氣發電量,餘(yu) 熱、餘(yu) 壓、餘(yu) 氣發電量,垃圾焚燒發電量,生物質發電量。
[25]鋼材產(chan) 量數據中含企業(ye) 之間重複加工鋼材。
[26]少量發電裝機容量(如地熱等)公報中未列出。
[27]由於(yu) 統計調查製度規定的調查範圍變動、統計執法、剔除重複數據等因素,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財務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28]產(chan) 能利用率是指實際產(chan) 出與(yu) 生產(chan) 能力(均以價(jia) 值量計量)的比率。企業(ye) 的實際產(chan) 出是指企業(ye) 報告期內(nei) 的工業(ye) 總產(chan) 值;企業(ye) 的生產(chan) 能力是指報告期內(nei) ,在勞動力、原材料、燃料、運輸等保證供給的情況下,生產(chan) 設備(機械)保持正常運行,企業(ye) 可實現並能長期維持的產(chan) 品產(chan) 出。
[29]貨物運輸總量及周轉量包括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完成量,2021年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30]郵政行業(ye) 業(ye) 務總量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
[31]電信業(ye) 務總量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
[32]移動電話基站數是指報告期末為(wei) 小區服務的無線收發信設備,處理基站與(yu) 移動台之間的無線通信,在移動交換機與(yu) 移動台之間起中繼作用,監視無線傳(chuan) 輸質量的全套設備數。
[33]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是指報告期末在電信企業(ye) 登記注冊(ce) ,通過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寬帶接入方式和普通專(zhuan) 線接入公眾(zhong) 互聯網的用戶。
[34]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是指報告期末在電信企業(ye) 登記注冊(ce) ,通過FTTH或FTTO方式接入公眾(zhong) 互聯網的用戶。
[35]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是指報告期末接入移動通信網絡並開通物聯網業(ye) 務的用戶。物聯網終端即連接傳(chuan) 感網絡層和傳(chuan) 輸網絡層,實現遠程采集數據及向網絡層發送數據的物聯網設備。
[36]手機上網人數是指過去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並使用互聯網的人數。
[37]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包括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設計、信息係統集成和物聯網技術服務、運行維護服務、信息處理和存儲(chu) 支持服務、信息技術谘詢服務、數字內(nei) 容服務和其他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ye) 。
[38]根據統計調查方法改革和製度規定,對2020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相關(guan) 數據進行修訂,2021年相關(guan) 指標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39]見注釋[20]。
[40]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是指具有集體(ti) 、私營、個(ge) 人性質的內(nei) 資調查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調查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chan) 的投資。
[41]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ye) ,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chuan) 輸服務業(ye) ,互聯網和相關(guan) 服務業(ye)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e) 投資。
[42]社會(hui) 領域投資包括教育,衛生和社會(hui) 工作,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投資。
[43]房地產(chan) 業(ye) 投資除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ye) 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chan) 投資。
[44]“一帶一路”是指“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
[45]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nei) 實體(ti) 經濟從(cong) 金融體(ti) 係獲得的資金總額。
[46]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實體(ti) 經濟從(cong) 金融體(ti) 係獲得的資金餘(yu) 額。
[47]普惠金融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yu) 1000萬(wan) 元的小微型企業(ye) 貸款、個(ge) 體(ti) 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ye) 主經營性貸款、農(nong) 戶生產(chan) 經營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創業(ye) 擔保貸款和助學貸款。
[48]滬深交易所股票籌資額按上市日統計,籌資額包括了可轉債(zhai) 實際轉股金額,2020年、2021年可轉債(zhai) 實際轉股金額分別為(wei) 1195億(yi) 元、1342億(yi) 元。
[49]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籌資額按上市日統計,籌資額隻計入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日起新上市公司,精選層平移公司曆史籌資數據保留在原全國中小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統計報表中。
[50]全國中小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是2012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全年全國中小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掛牌公司累計籌資不含優(you) 先股,股票籌資按新增股份掛牌日統計。
[51]公司信用類債(zhai) 券包括非金融企業(ye) 債(zhai) 務融資工具、企業(ye) 債(zhai) 券以及公司債(zhai) 、可轉債(zhai) 等。
[52]原保險保費收入是指保險企業(ye) 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53]人均收入中位數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cong) 低到高(或從(cong) 高到低)順序排列,處於(yu) 最中間位置調查戶的人均收入。
[54]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cong) 低到高順序排列,平均分為(wei) 五個(ge) 等份,處於(yu) 最低20%的收入家庭為(wei) 低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wei) 中間偏下收入組、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上收入組、高收入組。
[55]脫貧縣包括原832個(ge)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以及新疆阿克蘇地區7個(ge) 市縣。
[56]服務性消費支出是指住戶用於(yu) 餐飲服務、教育文化娛樂(le) 服務和醫療服務等各種生活服務的消費支出。
[57]農(nong) 村特困人員是指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yang) 、撫養(yang) 、扶養(yang) 義(yi) 務人或者其法定義(yi) 務人無履行義(yi) 務能力的農(nong) 村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58]臨(lin) 時救助是指國家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shang) 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hui) 救助製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後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yan) 重困難的家庭或個(ge) 人給予的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
[59]民政服務床位除收養(yang) 性機構外,還包括救助類機構、社區類機構的床位。
[60]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是指符合《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管理辦法》規定的,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企業(ye) 和企業(ye) 家精神為(wei) 宗旨,提供物理空間、共享設施和專(zhuan) 業(ye) 化服務的科技創業(ye) 服務機構,且經過科學技術部批準確定的科技企業(ye) 孵化器。
[61]國家備案眾(zhong) 創空間是指符合《發展眾(zhong) 創空間工作指引》規定的新型創新創業(ye) 服務平台,且按照《國家眾(zhong) 創空間備案暫行規定》經科學技術部審核備案的眾(zhong) 創空間。
[62]PCT專(zhuan) 利申請受理量是指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作為(wei) PCT專(zhuan) 利申請受理局受理的PCT專(zhuan) 利申請數量。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即專(zhuan) 利合作條約,是專(zhuan) 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
[63]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是指每萬(wan) 人口本國居民擁有的經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授權的符合下列任一條件的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量: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明專(zhuan) 利;在海外有同族專(zhuan) 利權的發明專(zhuan) 利;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發明專(zhuan) 利;實現較高質押融資金額的發明專(zhuan) 利;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國專(zhuan) 利獎的發明專(zhuan) 利。
[64]製造業(ye) 產(chan) 品質量合格率是指以產(chan) 品質量檢驗為(wei) 手段,按照規定的方法、程序和標準實施質量抽樣檢測,判定為(wei) 質量合格的樣品數占全部抽樣樣品數的百分比,統計調查樣本覆蓋製造業(ye) 的29個(ge) 行業(ye) 。
[65]普通、職業(ye) 本專(zhuan) 科包括普通本科、職業(ye) 本科、高職(專(zhuan) 科)。2021年高職(專(zhuan) 科)招生人數統計口徑發生變化,包含五年製高職轉入專(zhuan) 科招生人數。
[66]中等職業(ye) 教育包括普通中專(zhuan) 、成人中專(zhuan) 、職業(ye) 高中和技工學校。
[67]總流通人次是指本年度內(nei) 到圖書(shu) 館場館接受圖書(shu) 館服務的總人次,包括借閱書(shu) 刊、谘詢問題以及參加各類讀者活動等。
[68]特種影片是指采用與(yu) 常規影院放映在技術、設備、節目方麵不同的電影展示方式,如巨幕電影、立體(ti) 電影、立體(ti) 特效(4D)電影、動感電影、球幕電影等。
[69]人均圖書(shu) 擁有量是指在一年內(nei) 全國平均每人能擁有的當年出版圖書(shu) 冊(ce) 數。
[70]總診療人次是指所有診療工作的總人次數,包括門診、急診、出診、預約診療、單項健康檢查、健康谘詢指導(不含健康講座、核酸檢測)人次。
[71]出院人數是指報告期內(nei) 所有住院後出院的人數,包括醫囑離院、醫囑轉其他醫療機構、非醫囑離院、死亡及其他人數,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數。
[72]體(ti) 育場地調查對象不包括軍(jun) 隊、鐵路係統所屬體(ti) 育場地。
[73]體(ti) 育場地麵積是指體(ti) 育訓練、比賽、健身場地的有效麵積。
[74]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是指報告期內(nei) 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依法以出讓、劃撥、租賃等方式與(yu) 用地單位或個(ge) 人簽訂出讓合同或簽發劃撥決(jue) 定書(shu) 、完成交易的國有建設用地總量。
[75]房地產(chan) 用地是指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總和。
[76]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用水量、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
[77]種草改良麵積是指通過實施播種、栽種等措施增加牧草數量的麵積以及通過壓鹽壓堿壓沙、土壤改良、圍欄封育等措施使草原原生植被、生態得到改善的麵積之和。
[78]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
[79]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采用麵積法進行評價(jia) 。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ye) 、城鎮登記失業(ye) 率、養(yang) 老保險、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技工學校數據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外匯儲(chu) 備、匯率數據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市場主體(ti) 、質量檢驗、國家標準製定修訂、製造業(ye) 產(chan) 品質量合格率數據來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環境監測等數據來自生態環境部;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麵積數據來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木材產(chan) 量、造林麵積、種草改良麵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數據來自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新增耕地灌溉麵積、水資源總量、用水量、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麵積數據來自水利部;發電裝機容量、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電力消費量數據來自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港口貨物吞吐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公路運輸、水路運輸、新改建高速公路裏程、港口萬(wan) 噸級碼頭泊位新增通過能力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鐵路運輸、新建鐵路投產(chan) 裏程、增新建鐵路複線投產(chan) 裏程、電氣化鐵路投產(chan) 裏程數據來自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民航運輸、新增民用運輸機場數據來自中國民用航空局;管道運輸數據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民用汽車保有量、道路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公安部;郵政業(ye) 務數據來自國家郵政局;通信業(ye) 、軟件業(ye) 務收入、新增光纜線路長度等數據來自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互聯網上網人數、互聯網普及率數據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棚戶區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數據來自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海關(guan) 總署;服務進出口、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數據來自商務部;財政數據來自財政部;新增減稅降費數據來自國家稅務總局;貨幣金融、公司信用類債(zhai) 券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境內(nei) 交易場所籌資數據來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保險業(ye) 數據來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數據來自國家醫療保障局;城鄉(xiang) 低保、農(nong) 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ang) 、臨(lin) 時救助、民政服務數據來自民政部;優(you) 撫對象數據來自退役軍(jun) 人事務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數據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國家備案眾(zhong) 創空間、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科學技術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示範基地等數據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專(zhuan) 利、商標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宇航發射數據來自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e) 局;教育數據來自教育部;藝術表演團體(ti) 、博物館、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旅遊數據來自文化和旅遊部;電視、廣播數據來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影數據來自國家電影局;報紙、期刊、圖書(shu) 數據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署;檔案數據來自國家檔案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體(ti) 育數據來自國家體(ti) 育總局;殘疾人運動員數據來自中國殘疾人聯合會(hui) ;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據來自自然資源部;平均氣溫、台風登陸數據來自中國氣象局;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幹旱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地震次數、地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麵積、生產(chan) 安全事故數據來自應急管理部;其他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