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政策加持下,如何合理安排大宗商品進口?

發布時間:2022-01-13 11:24:21 中國經濟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當前我國外貿麵臨(lin) 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貿運行基礎並不牢固。在挖掘進出口潛力方麵提到,“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工作。積極保障大宗商品國內(nei) 供給。統籌保障大宗商品進口各環節穩定運行。”

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在國內(nei) 供給方麵,當前我國部分大宗商品(例如原油、大豆等)的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且這些商品均由國際定價(jia) 。全球疫情以來,由於(yu) 海外央行“大放水”、供應鏈受挫、航運價(jia) 格高企等問題,主要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上漲,我國的大宗商品進口成本因此水漲船高。盡管近期大宗商品漲價(jia) 趨勢放緩,但價(jia) 格中樞仍居高位,所以仍需對大宗商品保供穩價(jia) 展開更多支持。

明明同時表示,《意見》提出“保障大宗商品進口各環節穩定運行”旨在應對當前大宗商品所麵臨(lin) 的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

“我國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進口國之一,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工作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至關(guan) 重要。”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麵,有利於(yu)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另一方麵,有利於(yu) 穩定我國通脹水平,全球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對我國工業(ye) 原材料價(jia) 格會(hui) 產(chan) 生較明顯的影響,會(hui) 加大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給企業(ye) 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

由华体会登录界面調查、發布的2021年1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顯示,12月份,大宗商品供應指數結束之前連續五個(ge) 月下跌的態勢,出現反彈至102.0%,指數為(wei) 近八個(ge) 月以來的高點,顯示國內(nei) 大宗商品市場供應量明顯增加。從(cong) 生產(chan) 企業(ye) 的情況來看,隨著部分商品價(jia) 格回升,企業(ye) 生產(chan) 利潤提升,加上節前存在補庫需求,產(chan) 品生產(chan) 相對穩定,加之部分商品進口量有所增加,導致商品供應量明顯上升。

明明表示,接下來要加強國內(nei) 各部門合作以及加強國際合作。從(cong) 國內(nei) 視角來看,《意見》中已明確提出了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工作需要多個(ge) 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從(cong) 國際視角來看,豐(feng) 富大宗商品進口途徑有助於(yu) 減少不確定性。今年RCEP正式生效,RCEP的深入發展有助於(yu) 各國之間優(you) 勢互補,關(guan) 稅減讓等優(you) 惠政策也將推動各國在產(chan) 業(ye) 鏈上實現資源深度整合。

範若瀅提出三條建議,一是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優(you) 化口岸通關(guan) 流程;二是統籌做好大宗商品進出口調控,將大宗商品市場分析研究與(yu) 儲(chu) 備調控有機結合起來,合理安排相關(guan) 大宗商品進口規模和時機;三是加強國際合作,擴大與(yu) 資源能源國家的資源、資金循環合作,建立海外大宗商品穩定供給基地。

“此外,還需完善期貨工具實現風險對衝(chong) 。”明明表示,由於(yu) 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較大,相關(guan) 進口企業(ye) 應該加強風險管控意識,靈活運用相關(guan) 期貨工具管理風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