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意義重大

發布時間:2021-05-26 10:55:02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要求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jia) 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jia) 工作,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這是繼5月12日提出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jia) 格過快上漲及連帶影響後,大宗商品議題再次出現在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上。

總體(ti) 來看,全球大宗商品價(jia) 格自去年二季度觸底反彈後,於(yu) 三季度起開啟了一輪至今仍未徹底“退燒”的上漲潮。截至目前,製造業(ye) 上遊主要原材料價(jia) 格已創出曆史新高,僅(jin) 看去年三季度以來的價(jia) 格,鐵礦石、焦煤漲幅超過80%,動力煤、LME銅、布倫(lun) 特原油漲幅超過70%。另外,反映一攬子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CRB商品指數上漲超過50%,國內(nei) 的文華商品指數也上漲超過40%。

分析本輪大宗商品漲價(jia) 潮的原因,主要應當是外因驅動。

一是我國率先走出疫情實現複工複產(chan) ,在海外製造業(ye) 停擺的情況下,大量製造業(ye) 的海外訂單回流中國,拉動了中國製造業(ye) 對大宗商品的需求。

二是為(wei) 應對疫情和恢複經濟,美國出台了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計劃,帶來了全球流動性泛濫,在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增強的背景下,大量資金湧入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助推價(jia) 格上漲。

三是我國對大宗商品的海外依存度較高,但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供給側(ce) 寡頭壟斷和定價(jia) 機製金融化的背景下缺乏定價(jia) 權,價(jia) 格易漲難跌,容易被國際金融資本和寡頭供應商狙擊。

當然,國內(nei) 製造業(ye) 的很多細分產(chan) 業(ye) 存在的產(chan) 業(ye) 集中度低、產(chan) 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國內(nei) 一些遊資散布不實信息,對大宗商品進行炒作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上漲,對我國製造業(ye) 影響較大。目前製造業(ye) 原材料成本占到了製造業(ye) 生產(chan) 成本的60%以上,一方麵,企業(ye) 對上遊國際大宗商品寡頭的議價(jia) 能力較弱;另一方麵,製造業(ye) 下遊市場接近完全競爭(zheng) ,企業(ye) 沒有能力將上漲的成本全部向下遊轉移,所以成本的上漲在擠壓製造業(ye) 利潤的同時,會(hui) 壓製製造業(ye) 的投資意願。

從(cong) 宏觀層麵來看,製造業(ye) 投資意願降低會(hui) 給就業(ye) 帶來壓力,進而影響居民消費。從(cong) 4月份消費數據看,目前國內(nei) 消費尚未恢複到疫情發生前的水平,如果消費品價(jia) 格出現大幅上漲,將進一步製約居民消費意願。另外,還須警惕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通過PPI向CPI傳(chuan) 導,防止輸入性通脹風險。

從(cong) 全球大宗商品產(chan) 地和製造業(ye) 分布的空間格局來看,短期內(nei) 難以改變大宗商品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現狀,但這不意味著我們(men) 隻能被動接受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給我國製造業(ye) 帶來的利潤擠壓和給宏觀經濟帶來的運行壓力。

我們(men) 應統籌降碳和發展的關(guan) 係,保障國內(nei) 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國產(chan) 大宗商品的供給;應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廢鋼、廢銅等可循環替代品的使用比例,通過關(guan) 稅調節來促進廢鋼、生鐵、廢銅等產(chan) 品的進口;應通過產(chan) 業(ye) 政策引導製造業(ye)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一方麵積極開展國際產(chan) 能合作,另一方麵通過提高出口關(guan) 稅控製初級加工品的出口,抑製不合理的原材料需求;應暢通物流運輸環節,減少因運力短缺導致的運費上漲和商品跨區調配不暢導致的價(jia) 格上漲;應充分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的行業(ye) 自律和信息發布作用,及時發布權威的行業(ye) 運行、社會(hui) 庫存和供需信息,穩定市場預期;應加強市場監管,重拳出擊整治市場秩序,對重點品種的價(jia) 格和異常交易進行監控,嚴(yan) 厲打擊散布虛假消息、串通壟斷、囤積居奇等行為(wei) ;應加強對期貨市場的管理,鼓勵有條件的企業(ye) 通過期貨套保控製生產(chan) 成本,並嚴(yan) 厲打擊金融資本通過期貨市場炒作大宗商品的行為(wei) 。

總之,要發揮好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的合力,綜合施策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jia) 的工作,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減負,化解輸入性通脹風險,為(wei) 經濟持續複蘇和“十四五”開局創造良好環境。

(作者:胡麒牧,係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