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我國有能力應對國際糧價上漲挑戰

發布時間:2021-03-31 11:45:40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去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糧食價(jia) 格和食品價(jia) 格一路上揚,2021年仍呈全麵上漲態勢。全球糧食價(jia) 格和食品價(jia) 格上漲是否會(hui) 影響中國糧食安全?會(hui) 不會(hui) 引發全球性糧食危機?中國能否保障糧食安全?多位專(zhuan) 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糧食和食品價(jia) 格上漲對國內(nei) 糧食市場影響十分有限,我國糧食連年豐(feng) 收,糧油庫存充足,有能力保障市場糧油充足供應,但也需要采取措施避免全球糧價(jia) 上漲可能帶來的輸入性通貨膨脹。

國際糧價(jia) 上漲對我國影響有限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食品價(jia) 格總體(ti) 上漲20%,進入2021年,多數國家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總體(ti) 仍處於(yu) 上升通道。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編製的世界穀物價(jia) 格指數從(cong) 去年6月以來連續9個(ge) 月上漲,今年2月份達到116點,是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yu) 全球食品價(jia) 格大幅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0年以來,我國食品價(jia) 格上漲幅度要小得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2020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中,糧食類價(jia) 格指數小幅上漲1.2%,豬肉價(jia) 格指數強勢上漲49.7%。2021年1月至2月,豬肉價(jia) 格下降9.6%,糧食價(jia) 格上漲1.5%。“食品價(jia) 格在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中占比較大,豬肉、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漲跌勢必會(hui) 影響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武拉平說。

隨著國內(nei) 外糧食市場深度融合,國內(nei) 外糧價(jia) 聯動性增強,但我國進口糧食占國內(nei) 糧食產(chan) 量比重較小,國際糧價(jia) 上漲對國內(nei) 糧價(jia) 影響有限。據中國海關(guan) 數據顯示,2020年進口小麥、玉米和稻穀分別占國內(nei) 產(chan) 量的6.24%、4.33%和1.39%,高粱、大麥、玉米酒糟等玉米替代品進口量不大,難以對國內(nei) 糧食市場產(chan) 生較大影響。而且,我國對小麥、大米和玉米實行進口配額管理,設這道“防火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阻斷國際糧價(jia) 上漲對國內(nei) 市場的衝(chong) 擊。

與(yu) 三大主糧有所不同,大豆、油菜籽和植物油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相對較高,進口數量較大,國內(nei) 外市場聯動性強。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2020年大豆進口突破1億(yi) 噸,油菜籽進口311.4萬(wan) 噸;棕櫚油、葵花油、紅花油、菜油、豆油等植物油進口合計超過1100萬(wan) 噸。受國際大豆、油菜籽以及棕櫚油、菜油等植物油價(jia) 格強勢上漲的影響,國內(nei) 食用油價(jia) 格全線上漲,間接影響國內(nei) 食物價(jia) 格和糧食價(jia) 格。“不過,我國油脂油料生產(chan) 能力不斷提高,有完善的糧油儲(chu) 備製度和多元化的油脂油料進口渠道,有能力保障食用油穩定供應。”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經濟師鄭祖庭說。

“中國需求”並非國際糧價(jia) 上漲主因

本輪全球食品價(jia) 格上漲是由糖和植物油等非糧食類食品價(jia) 格強勁增長所致。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最新數據,2月份全球食品價(jia) 格指數為(wei) 116.0點(2014-2016年為(wei) 基期),環比上升2.8點(2.4%),其中,糖指數環比上升8.6點,植物油指數環比上升6點,穀物、乳製品和肉類指數環比上升分別為(wei) 1.5點、1.9點和0.6點,上漲幅度不大。

與(yu) 糖和植物油價(jia) 格強勢上漲相比,國際糧價(jia) 上漲雖然對食物價(jia) 格上漲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也不容忽視。從(cong) 糧食價(jia) 格走勢看,全球高粱、玉米等飼料糧價(jia) 格上升較快,小麥和大米等口糧價(jia) 格上漲幅度相對較小。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最新數據,2月份,國際高粱價(jia) 格環比上漲17.4%,同比上漲82.1%,進入3月份後仍在上漲;國際玉米價(jia) 格環比上漲0.9%,同比上漲45.5%,進入3月份後仍小幅上漲;國際小麥價(jia) 格同比上漲19.8%,國際大米價(jia) 格小幅上漲。

作為(wei) 世界糧食進口大國,“中國需求”並非是導致本輪全球糧價(jia) 上漲的主要原因。我國小麥、大米、玉米三大主糧進口量占全球貿易量的比重很小,占全球產(chan) 量的比重就更小。據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數據,2020年我國進口小麥、玉米、稻穀分別為(wei) 838萬(wan) 噸、1130萬(wan) 噸和294萬(wan) 噸,分別占全球小麥、玉米和稻穀產(chan) 量的1.09%、0.98%和0.58%,占貿易量的4.49%、4.91%和6.13%,總體(ti) 看,我國穀物進口量占全球穀物產(chan) 量的0.9%左右。

武拉平認為(wei) ,供給推動、需求拉動、疫情影響預期和全球流動性泛濫是影響糧價(jia) 上漲的主要因素。從(cong) 供給看,全球穀物產(chan) 量實現了三連增,目前穀物庫存量維持在8億(yi) 噸以上,預計2021年底達8.11億(yi) 噸。持續增長的產(chan) 量和穩定的庫存是全球糧食市場穩定的基礎。

從(cong) 需求看,全球口糧和飼料糧需求相對穩定,傳(chuan) 統加工用糧需求變化不大。在全球供需基本麵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疫情傳(chuan) 導或強化糧食漲價(jia) 預期、國際資本投機炒作以及全球流動性泛濫才是引發本輪國際糧價(jia) 上漲的主要原因。

綜合施策保障糧市穩定

對我國而言,國內(nei) 糧食供求關(guan) 係是決(jue) 定國內(nei) 糧食市場穩定與(yu) 否的根本。從(cong) 目前來看,我國糧食總產(chan) 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糧食庫存處於(yu) 較高水平,支撐糧價(jia) 大幅上漲的條件並不充分。武拉平認為(wei) ,今年要繼續多措並舉(ju) 保證國內(nei) 糧食供給,確保市場平穩運行,以應對國際糧價(jia) 上漲帶來的輸入性通脹風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工作目標,釋放出穩產(chan) 增產(chan) 的強烈信號。在糧食進口規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一方麵要改變進口來源渠道過於(yu) 集中、糧食進口話語權相對較弱的問題,開辟多元化進口渠道,培育國際大糧商,增強糧食進口供應鏈管理能力,穩定大豆、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另一方麵要通過適度進口食用油和其他蛋白飼料原料,減緩對進口大豆的過度依賴。

我國有完善的糧食儲(chu) 備製度和應急保障機製,政府相關(guan) 部門應密切監測糧食市場波動。據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數據,今年1月份以來,國家有關(guan) 部門共組織25次國家政策性糧食拍賣。3月份開始,有關(guan) 部門組織了多輪儲(chu) 備玉米拍賣,二季度我國將進入儲(chu) 備玉米輪庫拍賣季節,這對穩定玉米市場有重要作用。

從(cong) 消費趨勢看,我國糧食消費需求總量增長,但口糧消費需求下降,飼料糧和工業(ye) 用糧需求增長,飼料糧短缺成為(wei) 糧食安全的主要矛盾。為(wei) 此,要積極發展飼料糧生產(chan) ,開辟更多飼料來源,發展高粱、大麥、飼草生產(chan) ,充分利用玉米酒糟等食品加工行業(ye) 的副產(chan) 品;適當增加肉類和乳製品進口;嚴(yan) 厲打擊投機炒作、囤積居奇等行為(wei) ,力保飼料糧的正常需求。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