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報告稱產業鏈存四大堵點痛點 政策組合拳或集中發力

發布時間:2021-03-18 15:52:14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一份來自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成本調查中心的《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的痛點堵點及對策建議》(以下簡稱“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上存在四方麵突出問題,包括關(guan) 鍵核心技術缺失、產(chan) 業(ye) 鏈生態不完善、高端人才儲(chu) 備不足和區域產(chan) 業(ye) 鏈同質競爭(zheng) 嚴(yan) 重。

在剛剛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首次就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優(you) 化進行了單獨闡述。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方麵,供應鏈安全關(guan) 乎國家戰略,如何快速解決(jue) 核心技術“卡脖子”、建立自主可控的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是當務之急。

“堵”在哪裏?

調研報告指出我國企業(ye) 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鏈生態、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儲(chu) 備、區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等方麵存在突出問題,製約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首先,我國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控能力較弱,核心技術、關(guan) 鍵零部件和關(guan) 鍵基礎材料等“卡脖子”問題嚴(yan) 重。據調研企業(ye) 反映,該企業(ye) 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35%來自美國,17%來自日本,國內(nei) 僅(jin) 占12%。此外,集成電路設計領域通用高端芯片、模擬芯片、EDA軟件等關(guan) 鍵技術仍然受製於(yu) 人,CPU自給率不足1%,幾乎被美國英特爾、AMD(超微半導體(ti) )等巨頭完全壟斷。

其次,我國企業(ye) 在前沿技術研發上也與(yu) 國際領先水平有很大差距,技術創新與(yu) 市場應用銜接不暢,沒有形成閉合國產(chan) 產(chan) 業(ye) 鏈。縱覽國際著名半導體(ti) 企業(ye) 之所以能持久發展,是因為(wei) 它們(men) 都建立了具有活力和創新力的產(chan) 業(ye) 鏈生態。英特爾、三星半導體(ti) 形成了從(cong) 產(chan) 品設計、製造到銷售的全閉合生態鏈。而國內(nei) 的大部分企業(ye) 僅(jin) 為(wei) 純代工企業(ye) ,既無麵向終端市場的產(chan) 品,又未能綁定設計客戶,更無任何能力讓國際裝備大廠保障其建線的安全。

再次,受教育體(ti) 製和收入市場化影響,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高新技術行業(ye) 人才儲(chu) 備不足且流失嚴(yan) 重。以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為(wei) 例,據業(ye) 內(nei) 測算,到2030年,需要70萬(wan)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才,但目前仍有40萬(wan) 缺口。

最後,區域產(chan) 業(ye) 鏈尚未形成以梯度化和差異化為(wei) 基礎的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機製。主要表現在缺乏基於(yu) 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的分工規劃;產(chan) 業(ye) 園區間和企業(ye) 間缺乏實質性的聯係與(yu) 合作,難以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和產(chan) 業(ye) 鏈條;跨區域產(chan) 業(ye) 園區管理及產(chan) 業(ye) 鏈布局,存在協商時間長、決(jue) 策成本高等問題。

如何打通堵點?

關(guan) 於(yu) 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上述調研報告給出了四點建議:攻關(guan) 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構建富有活力和創新力的產(chan) 業(ye) 鏈生態,強化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支撐和促進區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同發展。

同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優(you) 化和穩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列為(wei) 重點工作之一,明確要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相關(guan) 部門也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支持企業(ye) 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ti) ,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提升關(guan) 鍵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工業(ye) 基礎軟件的自主創新能力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日前表示,要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xing) 和發展實體(ti) 經濟,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工信部部長肖亞(ya) 慶也表示,要實施強鏈補鏈行動,把弱項和短板補齊,使得在任何時候製造業(ye) 都是支撐,不能“掉鏈子”。目前國家已經開始對41個(ge) 大類的工業(ye) 和下麵的細類進行梳理和分析,繪製重點產(chan) 業(ye) 鏈圖譜,找出空白點和弱項短板。

與(yu) 此同時,地方也在積極布局。江蘇提出,到2023年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鏈主”企業(ye) 和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同時在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建立500家左右核心企業(ye) 庫。河北提出,今年將聚焦12大主導產(chan) 業(ye) ,依托24條產(chan) 業(ye) 鏈,培育100家產(chan) 業(ye) 生態龍頭企業(ye) 和核心零部件企業(ye) 。湖北今年將推行重點產(chan) 業(ye) 鏈鏈長製,培育集聚頭部企業(ye) 、“鏈主”企業(ye) 。

可以預見,從(cong) 中央到地方,今年一係列政策組合拳將集中發力,力爭(zheng) 解決(ju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堵點痛點,實現高質量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