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11 09:55:08 經濟日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委員們(men) 表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you) 勢互補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長引擎,不斷鞏固壯大實體(ti) 經濟根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製造業(ye) 優(you) 化升級
《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要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推動製造業(ye) 優(you) 化升級。長期以來,我國始終將智能製造作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存在。
“智能製造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企業(ye) 或意願不強或能力不足。”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jun) 建議,相關(guan) 部門應提供穩定、有規劃、可預期的宏觀政策環境,在裝備更新換代、自主創新研發、製造係統搭建等方麵進一步發揮政策的杠杆作用,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注入動力。
針對國內(nei) 智能製造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雷軍(jun) 代表認為(wei) ,應推動建立龍頭企業(ye) 、科研院所、一流高校協同研發機製,組建創新聯合體(ti) ,重點研發高性能的新型傳(chuan) 感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guan) 鍵智能部件,實現核心關(guan) 鍵技術突破;完善鼓勵政策,支持製造產(chan) 線及係統的研發、升級與(yu) 拓展。
智能製造發展速度快、橫跨領域廣,對人才綜合能力要求很高。2020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現代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等領域,一線新增從(cong) 業(ye) 人員70%以上是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
目前,我國職業(ye) 教育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行業(ye) 發展還麵臨(lin) 社會(hui) 認可度有待提高、企業(ye) 參與(yu) 辦學意願動力不足等問題。為(wei) 此,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建議,應當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拓寬職教學生就業(ye) 渠道。“希望通過政策扶持提升職業(ye) 教育質量,在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催生的新業(ye) 態、新模式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支撐‘中國智造’邁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楊元慶代表說。
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發展我國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具有現實和長遠的重大意義(yi) 。
作為(wei) 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半導體(ti) 顯示是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的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值已超過4000億(yi) 元,產(chan) 業(ye) 規模居全球第一。“然而要想實現從(cong) 顯示大國向顯示強國轉變,仍需努力。在下一代新型顯示領域,如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國外企業(ye) 依然具有較大優(you) 勢,中國企業(ye) 仍在追趕中。”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dong) 生建議,要以技術創新驅動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延伸拓展產(chan) 業(ye) 鏈,加快形成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ti) 係。
“應加強產(chan) 業(ye) 頂層設計,鼓勵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在下一代顯示技術領域,支持行業(ye) 開展國際交流,爭(zheng) 取和國際先進水平並駕齊驅。”李東(dong) 生代表透露,包括TCL在內(nei) 的國內(nei) 主要顯示麵板企業(ye) ,正在積極推動將OLED的生產(chan) 工藝從(cong) 傳(chuan) 統的蒸鍍改為(wei) 噴墨打印(印刷工藝)。後者將大幅減少材料耗損,同時對生產(chan) 環境的要求較低。未來,在大屏幕領域,印刷OLED憑借其成本優(you) 勢將占領一部分液晶高端產(chan) 品市場。
近年來,以半導體(ti) 集成電路為(wei) 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備受關(guan) 注。尤其是以碳化矽、氮化镓為(wei) 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ti) ,被視作我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彎道超車的機會(hui) 。
“當前我國第三代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仍然麵臨(lin) 著核心技術無法自主可控、產(chan) 業(ye) 項目低水平重複建設、人才短缺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正威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認為(wei) ,第三代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涵蓋範圍較廣,可以在國內(nei) 重點扶持幾家龍頭企業(ye) ,加大產(chan) 業(ye) 鏈的合作力度。
目前,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值90%以上來自第一代半導體(ti) ,第三代半導體(ti) 屬於(yu) 超前投資。“要合理配置半導體(ti) 領域資源,攻關(guan) 關(guan) 鍵產(chan) 品。通過產(chan) 學研用一體(ti) 化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將行業(ye) 發展由政策驅動轉變為(wei) 市場驅動。”王文銀委員說。
加快實體(ti) 經濟數字化轉型
發展數字經濟,發揮數據、信息作為(wei) 新生產(chan) 要素的重要作用,能夠顯著降低經濟運行成本,使經濟發展轉向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技能提升,從(cong) 而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wei) ,實體(ti) 經濟中的開發、采購、設計、生產(chan) 、營銷、服務等環節將產(chan) 生海量數據。數據與(yu) 資本、勞動力、知識等結合,也會(hui) 對其他生產(chan) 要素的價(jia) 值產(chan) 生倍增效應。
“當然也應看到,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仍麵臨(lin) 數據安全、個(ge) 人隱私保護、數據跨境流通等規則層麵上的挑戰。”朱永新委員建議,要加快製定數據的交易規則,完善數據權屬界定、研究數據開發以及流通標準,充分發揮數據的創新引擎作用。同時,有關(guan) 部門要製定科學有效的平台競爭(zheng) 政策,以支持平台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zheng) 力為(wei) 原則,營造競爭(zheng) 有序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
“隨著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持續融合滲透,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潛力巨大,已成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lan) 建議,要按照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兩(liang) 個(ge) 路徑,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
發展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是關(guan) 鍵。徐曉蘭(lan) 委員建議,要將技改資金從(cong) 針對傳(chuan) 統設備、技術的投入轉向對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數字化水平上來,分階段、分行業(ye) 有序推進工業(ye) 互聯網應用;推動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在全國範圍內(nei) 的體(ti) 係化建設,構建工業(ye) 數據資源管理體(ti) 係,強化工業(ye) 數據匯聚能力,發揮基於(yu) 數據的服務能力,夯實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基礎。(李芃達、劉瑾、李景、李苑、馬春陽參與(yu) 采寫(xie) )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