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27 09:29:25 經濟日報

麵對當前國內(nei) 外大豆市場形勢,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國際化思維、更加專(zhuan) 業(ye) 的資本化思維、更加科學的原產(chan) 地思維,提升大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方麵立足國內(nei) 提高國產(chan) 大豆自給率,一方麵增強全球大豆供應鏈掌控能力以確保大豆進口。
根據中國海關(guan) 最新數據,2020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10033萬(wan) 噸,首次超過1億(yi) 噸,較2019年進口增加1182萬(wan) 噸,刷新2017年進口9553萬(wan) 噸紀錄。
我國大豆每年消費量高達1億(yi) 多噸,大豆產(chan) 需缺口巨大,高度依賴進口。麵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和疫情的巨大不確定性,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大豆穩定供應麵臨(lin) 嚴(yan) 峻考驗。2020年,國產(chan) 大豆產(chan) 量和大豆進口量均創曆史新高,保障了國內(nei) 大豆供應安全,滿足了市場對豆製品、豆油、豆粕的消費需求。
大豆進口增長迅猛原因何在
“大豆進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養(yang) 殖業(ye) 特別是生豬養(yang) 殖持續較快恢複。”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黃漢權說。2020年末,我國生豬存欄、能繁殖母豬存欄比上年末分別增長31.0%、35.1%,基本恢複至非洲豬瘟疫情前的90%以上。進口大豆的主要用途是飼料,飼用(豆粕)需求旺盛,帶動大豆進口創新高。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大豆貿易供應鏈不確定不穩定以及價(jia) 格上漲預期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ye) 提前進口節奏和增加儲(chu) 備。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現在我國每年大豆消費量1億(yi) 噸以上,產(chan) 需缺口9000多萬(wan) 噸。2020年大豆進口量突破1億(yi) 噸,有效彌補了國內(nei) 市場產(chan) 需缺口。中國大豆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黑龍江省農(nong) 業(ye) 投資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張利晨認為(wei) ,目前我國大豆市場已經形成食用和飼料兩(liang) 個(ge) 相對獨立的市場,國產(chan) 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加工豆製品和大豆蛋白,進口大豆主要用於(yu) 滿足國內(nei) 植物油和蛋白粕需求,20%加工成油脂,80%加工成豆粕。
雖然國內(nei) 大豆供應無虞,但是從(cong) 去年初至今,全球大豆價(jia) 格一直持續上漲,進口大豆到岸價(jia) 格每噸3200多元,國產(chan) 大豆價(jia) 格每噸達到5700多元,國內(nei) 外大豆價(jia) 差達到2000多元。
從(cong) 國際市場來看,去年全球大豆價(jia) 格同比上漲20%至30%,主要是因為(wei) 美國大豆產(chan) 區遭遇不利天氣,大豆產(chan) 量及庫存預期下調;南美大豆產(chan) 區天氣仍偏幹旱,播種受到一定影響,引發對南美特別是阿根廷大豆減產(chan) 的預期,後期全球大豆價(jia) 格仍將高位運行。“國際大豆價(jia) 格持續上漲,帶動我國進口大豆成本上升。”黃漢權說。
從(cong) 國內(nei) 市場看,受食用需求拉動,大豆價(jia) 格呈現持續上漲態勢。去年新豆上市後,貿易商和加工企業(ye) 積極入市收購,國產(chan) 大豆價(jia) 格高開高走。“目前春節臨(lin) 近,肉類和豆製品需求增加,企業(ye) 備貨、銷區市場補庫疊加疫情導致運輸不暢的擔憂加劇,對大豆價(jia) 格上漲起到支撐。”黑龍江省食品產(chan) 業(ye) 聯盟副秘書(shu) 長、黑龍江八旗糧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小語說。
增強全球大豆供應鏈掌控能力
大豆是我國開放最早、進口量最大、市場化程度最高、與(yu) 國際接軌最徹底的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cong) 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逆轉為(wei) 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進口量從(cong) 1995年的100萬(wan) 噸增長到2020年突破1億(yi) 噸,25年時間增加了100倍。目前我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大豆貿易總量的60%,但在大豆國際貿易中沒有形成相應的話語權和定價(jia) 權,大豆進口越多價(jia) 格越高。
對大豆采取適度進口政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當前我國大豆進口麵臨(lin) 諸多挑戰:一是進口來源地高度集中,來自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的大豆占進口量90%以上,大豆進口價(jia) 格容易受到這些國家出口政策和產(chan) 量的影響;二是大豆國際貿易形勢錯綜複雜,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大豆成為(wei) 焦點之一;三是疫情衝(chong) 擊國際市場糧食供應鏈,大豆進口風險凸顯。
黃漢權認為(wei) ,麵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和疫情的巨大不確定性,中國要掌握在大豆國際貿易中的主動權,首先要推動進口來源地多元化。除了巴西、美國、阿根廷這些傳(chuan) 統的出口大國,增加從(cong) 俄羅斯、烏(wu) 克蘭(lan) 以及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口,確保大豆進口穩定供應。
二是以更加開放的國際化思維,積極維護全球大豆貿易,加大中國在大豆主產(chan) 國種植基地、主要物流港口設施的投資建設,增強對國際大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掌控能力。
三是以更加開放的資本化思維,充分利用期貨市場規避市場風險,爭(zheng) 取更多的國際市場話語權。
要提高我國對國際大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掌控能力,關(guan) 鍵是要全力扶持培育中國自己的大糧商,積極引導企業(ye) “走出去”,不斷提升國際競爭(zheng) 力。如今,以中糧為(wei) 代表的一批國內(nei) 糧食企業(ye) 不斷發展壯大,但與(yu) 國際大糧商相比,國際競爭(zheng) 力仍然較弱。據了解,美國阿丹米、邦吉、嘉吉和法國路易達孚“四大糧商”,控製了全球80%的穀物交易市場份額和90%的大豆交易量。
繼續實施國產(chan) 大豆振興(xing) 計劃
立足國內(nei) 生產(chan) ,提高國產(chan) 大豆產(chan) 量,逐步降低對進口大豆的過度依賴,有助於(yu) 緩解國內(nei) 糧食結構性短缺問題,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近年來,我國積極實施大豆振興(xing) 計劃,大豆播種麵積和產(chan) 量連續5年實現“雙增長”。2020年全國大豆播種麵積為(wei) 1.48億(yi) 畝(mu) ,大豆產(chan) 量再創曆史最高紀錄,超期完成大豆振興(xing) 計劃2020年預期目標,有效降低了大豆對外依存度。根據近10年來大豆供需平衡測算,我國大豆進口依存度一直處於(yu) 80%以上的水平,2015年達到88.8%的最高水平。2020年雖然大豆進口量創新高,但得益於(yu) 國內(nei) 大豆增產(chan) ,我國進口依存度下降到84.8%,較前幾年最高點下降了4個(ge) 百分點。
據了解,2021年我國將繼續實施大豆振興(xing) 計劃,穩定大豆種植麵積,力爭(zheng) 大豆播種麵積穩定在1.4億(yi) 畝(mu) 以上,提高單產(chan) 和品質,確保用於(yu) 豆製品等的食用大豆國內(nei) 自給。
但是,值得關(guan) 注的是,大豆與(yu) 玉米存在明顯“爭(zheng) 地”關(guan) 係。由於(yu) 玉米價(jia) 格大幅上漲,玉米種植收益高於(yu) 大豆,主產(chan) 區農(nong) 民種植玉米的意願增強,有關(guan) 部門明確表示今年要增加玉米種植麵積,重點擴大東(dong) 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玉米種植麵積。玉米種植麵積增加勢必會(hui) 引發玉米與(yu) 大豆爭(zheng) 地的問題。
在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下,我國糧食安全的目標是集中有限的資源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對大豆等短缺農(nong) 產(chan) 品采取適度進口的戰略。我國大豆產(chan) 需缺口太大,僅(jin) 靠國內(nei) 生產(chan) 難以滿足需求,大豆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麵難以改變。從(cong) 長期看,通過擴大麵積增加大豆產(chan) 量的空間有限,主要途徑還需通過加強種子科技攻關(guan) ,提高單產(chan) 水平。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主產(chan) 區和食用大豆主銷區,要以更加科學的原產(chan) 地思維,加大食用大豆育種研究,保護大豆原始品種的純淨性,提升國產(chan) 大豆品質和產(chan) 量。”張利晨說。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