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信息化為口岸管理帶來哪些變化?

發布時間:2021-01-22 10:35:23 中國水運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裝載27.8萬(wan) 噸進口原油的“梅卡”輪,靠泊在青島前灣港。經青島海關(guan) 所屬黃島海關(guan) 關(guan) 員登輪查檢符合要求快速放行後,油輪立即開始卸貨、轉運工作。據悉,這批進口原油,企業(ye) 申請了“兩(liang) 段準入”通關(guan) 模式的附條件提離。在海關(guan) 監管下,進口原油在口岸經海關(guan) 檢查無異常情況並實施取樣後,企業(ye) 可先行將貨物提離口岸,待檢測合格後銷售使用。這樣可以減少大型油輪在港停留時間,提高碼頭作業(ye) 周轉效率。

黃島海關(guan) 自2020年12月1日正式試行“兩(liang) 段準入”信息化監管,12月22日全麵推廣應用至轄區所有業(ye) 務現場,企業(ye) 可自主選擇申請。“兩(liang) 段準入”改革後,進口原油通關(guan) 更加便捷,口岸營商環境也更為(wei) 優(you) 化。

當下,通關(guan) 無紙化建設不斷完善,口岸信息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口岸服務更加精準化和集約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不斷增加,將為(wei) 口岸營造良好的通關(guan) 環境,通關(guan) 環節將趨於(yu) 便利高效,通關(guan) 模式將趨於(yu) 改革創新,社會(hui) 服務能力將不斷加強,企業(ye) 將擁有更好的營商環境,企業(ye) 辦理業(ye) 務將更加便捷,區域口岸合作將更加密切,國際貿易環境將不斷優(you) 化。

管理信息化

提升通關(guan) 效率

2019年至今,海關(guan) 總署及各地海關(guan) 部門相繼出台各項舉(ju) 措及相關(guan) 文件,如實施進口貨物“兩(liang) 步申報”通關(guan) 模式改革、推進經認證的經營者(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AEO)高級認證企業(ye) 注冊(ce) 、全麵采用電子代理報關(guan) 委托書(shu) 、無紙化通關(guan) 、海關(guan) 行政審批網上流程辦理等。

各地口岸信息係統利用區塊鏈、物聯網、互聯網、雲(yun) 計算、可視化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智能化水平,如自動識別並采集集裝箱號、車牌照號等信息並與(yu) 海關(guan) 監管指令進行對碰、散貨的卡口智能判定並自動驗放集改散業(ye) 務、海關(guan) 通過視頻通話模式遠程驗核等。

口岸管理服務與(yu) 海關(guan) 、外匯、檢驗檢疫、保稅等監管係統緊密結合,實現數據整合與(yu) 信息交互,如中國電子口岸的海關(guan) 與(yu) 外匯備忘錄聯網係統實現海關(guan) 與(yu) 外匯局間數據交換,福建自貿試驗區的“關(guan) 檢‘一站式’查驗平台+監管互認”使廈門海關(guan) 、福州海關(guan) 與(yu) 原廈門檢驗檢疫局、福建檢驗檢疫局開展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合作,黃埔海關(guan) 的“互聯網+保稅”平台將涉及保稅監管的135項海關(guan) 服務事項納入平台在線辦理。

口岸管理的標準化,可以為(wei) 企業(ye) 和政府減少人力物力及時間成本,提升口岸通關(guan) 效率;口岸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可以提升通關(guan) 效率,在全球疫情下也可以減少新冠的傳(chuan) 播;口岸管理的集約化可以顯著提高監管能力,提高口岸與(yu) 各監管係統間的數據互通。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營造便捷營商環境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聯合國倡導的一項國際貿易便利措施。2015年9月,中國簽署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貿易便利化協議”。2019年1月1日,《建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指南》實施。該指南指出,對於(yu) 貿易商和主管當局雙方,單一窗口在相當程度上簡化和滿足貿易相關(guan) 監管規定所需信息的過程,提高官方監管的效率和效益,降低政府和貿易商雙方的成本。

近年來,海關(guan) 總署不斷推進口岸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積極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目前“單一窗口”已實現國家層麵25個(ge) 部門的係統對接和信息共享,建成上線16大類基本服務功能,提供600多項服務事項,累計注冊(ce) 用戶320多萬(wan) 家,日申報業(ye) 務量達9000多萬(wan) 票,是企業(ye) 麵對口岸管理部門的主要接入服務平台。

自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實現全覆蓋以來,2020年,全國各地區以標準版為(wei) 基礎,持續推進“單一窗口”的發展建設。北京“單一窗口”係列區塊鏈應用服務上線,該服務將海關(guan) 、商務、稅務、園區、貨站等單位數據上鏈,並構建全流程跟蹤“溯源鏈”。廈門“單一窗口”金融區塊鏈平台“海運費境內(nei) 外匯劃轉支付場景”投入運營,將稅務局發票係統、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相關(guan) 銀行、部分船代、貨代、付款企業(ye) 鏈接起來,實現政府信息、銀行服務和產(chan) 業(ye) 鏈的融合。廣東(dong) “單一窗口”上線“加易貸”融資平台,助力省商務廳動態掌握加工貿易企業(ye) 融資相關(guan) 信息。四川“單一窗口”與(yu) 建設銀行總行業(ye) 務係統對接,實現了預約開戶、在線簽約以及轉賬、匯款、匯率、融資、賬戶查詢等金融業(ye) 務功能。

“單一窗口”的眾(zhong) 多功能,簡化了企業(ye) 通關(guan) 流程,為(wei) 企業(ye) 營造更加便捷的營商環境。隨著全球貿易的競爭(zheng) 日益激烈化,各國將更加重視通關(guan) 的便利程度。近年來,世界各個(ge) 國家(地區)普遍采用“單一窗口”來實現貿易通關(guan) 的便利化。未來,“單一窗口”不但將結合區塊鏈技術,推動數據上鏈,也將推出更多金融服務,更好地為(wei) 政府監管、企業(ye) 辦事提供便利。

區域口岸合作

增強競爭(zheng) 力

區域口岸合作是當前國際複雜多變的貿易環境下,中國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需要,更是後疫情時代,中國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手段。

2019年8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ti) 規劃》發布,由中國西部省份與(yu) 新加坡合作打造的陸海貿易新通道,以重慶為(wei) 運營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等西部省份為(wei) 關(guan) 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北部灣通達世界各地,運行時間比經東(dong) 部地區出海大幅縮短。截至2020年10月,中國海關(guan) 與(yu) 歐盟、日本、韓國等15個(ge) 經濟體(ti) 簽署了AEO互認安排,AEO高級認證企業(ye) 的貨物在互認國家和地區通關(guan) 可以享受便利化待遇。

基於(yu) 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口岸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聯通口岸通關(guan) 信息交流,推動口岸貿易便利及安全合作,營造良好的貿易合作環境,是進一步提高各國、各地區通關(guan) 便利化和貿易便利化程度的重要任務。

未來,國家口岸辦將加強口岸國際合作工作,提高口岸通關(guan) 效率;內(nei) 地與(yu) 港澳口岸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積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國將繼續圍繞國家政治經濟外交大局和“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口岸領域對外合作交流,更好地促進跨境互聯互通和貿易便利化。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