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29 10:13:29 人民日報

第一名!2020年,我國有133家企業(ye) 進入世界500強榜單,比2016年增加23家,位居世界首位。
超一億(yi) 戶!“十三五”以來,我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ti) 數量突破1億(yi) 戶,到今年9月末已達1.34億(yi) 戶。
“深化國有企業(ye) 改革,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世界一流企業(ye) 。全麵實施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活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為(wei)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ti) 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國企規模實力持續增強,效益穩步提高。預計到今年底,中央企業(ye) 資產(chan) 總額將接近69萬(wan) 億(yi) 元,比“十二五”末增長45%。“十三五”以來,中央企業(ye) 營業(ye) 收入、淨利潤、勞動生產(chan) 率年均分別增長5.6%、8.9%、7.8%,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央企業(ye) 達到48家。民企改革發展成效顯著。“十三五”以來,民營企業(ye) 500強門檻從(cong) 2016年的100億(yi) 元提升至2020年的200億(yi) 元;創新創業(ye) 創造熱情高漲,中小企業(ye) 數量增長近1倍。
——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市場主體(ti) 幹事創業(ye) 更帶勁。
“前一天網上提交材料,第二天就能完成企業(ye) 注冊(ce) 。營商環境這麽(me) 好,幹事創業(ye) 更帶勁了!”2018年3月16日,北京一家高新技術企業(ye) 聯合創始人馮(feng) 是聰拿到了我國第1億(yi) 張市場主體(ti) 營業(ye) 執照。
“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持續擴大,“一網通辦”在全國加速落地,企業(ye) 開辦時間進一步壓減……“十三五”以來,“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全國日均新登記注冊(ce) 企業(ye) 數量由2015年的1.2萬(wan) 戶增長至今年前三季度的2.2萬(wan) 戶。
登記注冊(ce) 更便利,發展步履更輕快。增值稅稅率“四檔並三檔”,降低製造業(ye) 等行業(ye) 增值稅稅率,減免不動產(chan) 登記費……“十三五”以來,我國出台一係列減稅降費政策。今年以來,麵對疫情影響,更是推出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2016年至2020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wan) 億(yi) 元左右。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我國營商環境排名大幅提升。
——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市場主體(ti) “體(ti) 質”更強。
“提振幹事創業(ye) 熱情,關(guan) 鍵靠改革!”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公司董事長章曉斌表示,公司通過試點混合所有製企業(ye) 員工持股改革,極大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yu) 2016年相比,2019年公司營業(ye) 收入增長74%。”
從(cong) 探索中長期激勵機製到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從(cong) 推進混改和深化兩(liang) 類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到優(you) 化國有經濟布局、健全國有資產(chan) 監管體(ti) 製……“十三五”以來,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規模實力顯著增強,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民營企業(ye) 茁壯成長,投資領域更加寬廣。2017年9月,我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杭紹台鐵路PPP項目簽約,民間投資進入高鐵基建領域。從(cong) 鐵路、公路、機場等到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十三五”以來,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麵的改革使民營企業(ye) 有了更為(wei) 廣闊的投資空間。華為(wei) 等一批民營企業(ye) 成長為(wei) 世界級企業(ye) 。
——創新發展步伐堅實,讓市場主體(ti) 更有競爭(zheng) 力。
C919大型客機翱翔藍天、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十三五”以來,一項項創新成果令世界矚目。從(cong) 大國重器到民生日常,高鐵、共享單車、網購等新技術、新業(ye) 態、新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改變了億(yi) 萬(wan) 人的生活。
“十三五”以來,企業(ye) 創新主體(ti) 作用越來越凸顯。2019年,我國企業(ye) 研發經費達到16921.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1.1%,對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增長的貢獻為(wei) 68.5%,拉動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增長8.6個(ge) 百分點。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中,有18.8萬(wan) 家企業(ye) 開展了技術創新活動,所占比重達49.6%。
“‘十三五’期間,國家加大對企業(ye) 技術創新支持力度,相關(guan) 部門多次優(you) 化調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鼓勵創新政策。”中國中小企業(ye) 協會(hui) 專(zhuan) 職副會(hui) 長馬彬介紹。2016年至2019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ye) 累計達84.3萬(wan) 戶次,累計申報研發投入5.2萬(wan) 億(yi) 元,共計減免企業(ye) 所得稅8730多億(yi) 元。
紮根肥沃的中國市場土壤,吮吸著改革開放釋放的充足養(yang) 分,“十四五”時期,各類市場主體(ti) 必將為(wei)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