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中國經濟方能“氣血充盈”

發布時間:2020-12-21 15:12:20 《光明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了明年黨(dang) 和政府要抓好的一係列重點任務,其中就當下輿論高度關(guan) 注的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問題,提出“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這是一項極為(wei) 重要的戰略決(jue) 策。深刻認識和把握這一決(jue) 策,對於(yu) 提高貫徹和落實中央決(jue) 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確保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我們(men) 黨(dang) 根據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運營的國際和國內(nei) 環境、條件的重大變化作出的重要戰略抉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為(wei) 了抓住國際製造業(ye) 大轉移的曆史機遇,我國加入了資源和市場兩(liang) 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從(cong) 而形成“世界工廠”發展模式,對我國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國際和國內(nei) 發展環境、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我國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重大挑戰和風險。從(cong) 國際看,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劇了大變局的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ye) 態方興(xing) 未艾,圍繞智能技術和智能產(chan) 業(ye) 主導權的國際競爭(zheng) 異常激烈,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提質升級的迫切要求,創新壓力巨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一些主要經濟體(ti) 出於(yu) 對自身狹隘利益的考慮,放棄自由貿易政策,轉而實施保護主義(yi) 、單邊主義(yi) 甚至霸淩主義(yi) 政策,嚴(yan) 重威脅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和安全。麵對國際環境變化,黨(dang) 中央作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決(jue) 策,提出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nei) 生產(chan) 供應體(ti) 係,在關(guan) 鍵時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環,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經濟正常運轉。

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保持我國製造業(ye) 優(you) 勢的根本途徑。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競爭(zheng) 優(you) 勢最強的製造業(ye) 體(ti) 係,其表現是:我國製造業(ye) 占GDP比重在主要經濟體(ti) 中居首位。2019年中國製造業(ye) 占GDP比重為(wei) 27.2%,同期的美國為(wei) 11.1%,德國為(wei) 9.4%,日本為(wei) 19.5%,英國為(wei) 8.6%。我國已經發展成世界製造大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製造業(ye) 生產(chan) 能力強大,這是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擁有強大韌性、抗風險抗衝(chong) 擊能力強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國製造業(ye) 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製造業(ye) 的技術水平還不夠高,一些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存在空白,受製於(yu) 人的局麵沒有根本改變,一旦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一些國家對我實行技術斷供,經濟運行就會(hui) 陷入極其被動局麵。所以,我們(men) 必須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一方麵力爭(zheng) 通過國際合作阻止打擊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惡劣行為(wei) ;另一方麵鍛造一些“撒手鐧”技術,持續增強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拉緊國際產(chan) 業(ye) 鏈對我國的依存關(guan) 係,維護和提高我國製造業(ye) 優(you) 勢。

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關(guan) 鍵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過去幾十年我們(men) 主要依靠引進外國技術實現發展,短期看這不失為(wei) 加快經濟發展的捷徑,從(cong) 長期看隻靠引進是不行的,它會(hui) 使我們(men) 與(yu) 國外的技術差距越拉越大,將我們(men) 長期鎖定在產(chan) 業(ye) 分工格局的低端。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為(wei) 此,要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zhuan) 項,深入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要積極搶占科技競爭(zheng) 和未來發展製高點,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wei) 領跑者,在新興(xing) 前沿交叉領域成為(wei) 開拓者,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國防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撐。要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加強黨(dang) 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推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讓企業(ye) 真正成為(wei) 技術創新主體(ti) 。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經濟方能“氣血充盈”、行穩致遠。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維護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對於(yu)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yi) 深遠。我們(men) 要深刻領會(hui)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實質,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做到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科技和產(chan) 業(ye) 基礎。

(作者:何自力,係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南開大學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