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物流裝備 > 正文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頭部效應”顯現

發布時間:2020-11-27 09:31:24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以前聽朋友說,開過了新能源汽車就不會(hui) 再懷念燃油車,現在我是真的信了!”剛成為(wei) 蔚來車主的重慶市民黃智告訴記者,暢快的駕駛感受、貼心的車載應用,已經讓癡迷於(yu) 汽車操控的他“欲罷不能”。

黃智的駕駛體(ti) 驗,正是中國新能源車企高速發展的生動縮影。在傳(chuan) 統燃油車時代相對落後的中國車企,加速在新能源領域“彎道超車”,並湧現出蔚來ES6、小鵬P7、比亞(ya) 迪漢等一批現象級產(chan) 品。

今年以來,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多重考驗,多家新能源車企不僅(jin) 產(chan) 銷量逆勢上揚,還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青睞。

“自主品牌已基本具備與(yu) 外資品牌正麵競爭(zheng) 的能力,這是傳(chuan) 統燃油汽車廠商多年來孜孜以求卻一直求而不得的。”長期從(cong) 事新能源汽車投資的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國華說,多家企業(ye) 開發並使用了自己的動力總成,一些核心零部件、應用軟件已逐步實現國產(chan) 化。

在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近十年來快速發展的曆程中,大浪淘沙後行業(ye) “頭部效應”顯現,傳(chuan) 統車企中的比亞(ya) 迪、長城、吉利,“新勢力”車企中的蔚來、小鵬、理想等抓住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契機,通過自主創新脫穎而出。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告訴記者,高峰時期造車“新勢力”多達數十家,到現在隻有位居“頭部”的少數幾家企業(ye) 實現了批量交付。從(cong) 發展形勢看,幾家“頭部企業(ye) ”的生存危機已基本解除。

據李斌介紹,蔚來汽車成立以來,已累計投入約200億(yi) 元用於(yu) 技術研發、約200億(yi) 元開展用戶服務體(ti) 係建設和品牌建設,打造高端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品牌取得積極成效,目前在售車型銷售均價(jia) 超過45萬(wan) 元,季度銷量穩定在1萬(wan) 輛以上。“我們(men) 的現金流也非常充沛,隨著產(chan) 銷量持續攀升,盈利指日可待。”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革命興(xing) 起,汽車產(chan) 業(ye) 已從(cong) 傳(chuan) 統工業(ye) 轉身為(wei) 高新技術裝備起來的高科技產(chan) 業(ye) 。瞅準這一市場藍海,中國一批高科技互聯網企業(ye) 紛紛投身新能源汽車與(yu) 智能網聯汽車融合發展——阿裏巴巴與(yu) 上汽集團合作打造的斑馬操作係統,掌握車內(nei) 網絡、信息安全、智能交互、智能服務等關(guan) 鍵技術;百度Carlife+智能車聯解決(jue) 方案合作品牌已超過70家;華為(wei) Hicar也已與(yu) 超過20家車企開展合作……

雖然去年以來,由於(yu) 汽車行業(ye) 整體(ti) 低迷,加之補貼政策退坡、共享出行等運營車輛市場提前透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下滑,行業(ye) 發展遭遇阻滯,但在一批“頭部企業(ye) ”帶動作用下,如今,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重回快軌,9月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67.7%。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ye) 正轉向以技術提升和產(chan) 業(ye) 鏈完善驅動發展的“自我生長”階段。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產(chan) 品不斷豐(feng) 富,行業(ye) ‘頭部企業(ye) ’即將邁過靠融資去‘燒錢’、靠補貼來‘續命’的階段,盈利隻是時間問題,我們(men) 對未來充滿信心。”李斌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