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新能源汽車發展關注五大關鍵點

發布時間:2020-11-10 14:02:24 人民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引發了汽車行業(ye) 極高關(guan) 注度。《規劃》中指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部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今後發展的方向與(yu) 重點任務,提出了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產(chan) 業(ye) 生態、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開放合作的目標,展望了當今至2035年的產(chan) 業(ye) 發展願景。

關(guan) 鍵一: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

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12-2020年)》,2012版《規劃》成為(wei) 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指引。

在這版規劃中,新能源汽車作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背負著節能減排的重任。彼時,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過近10年的研究開發和示範運行,具備了基本的產(chan) 業(ye) 化發展基礎,電池、電機、電子控製和係統集成等關(guan) 鍵技術取得進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開始小規模投放市場。

2012版《規劃》中清晰指出:“總體(ti) 上看,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部分核心零部件關(guan) 鍵技術尚未突破,產(chan) 品成本高,社會(hui) 配套體(ti) 係不完善,產(chan) 業(ye) 化和市場化發展受到製約。”

當時間來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已經過多年發展,整體(ti) 形勢發生了明顯變化。僅(jin) 從(cong) 產(chan) 品投放來看,不但我國自主汽車品牌已逐漸擺脫補貼這根“拐杖”,國外品牌合資車型日漸豐(feng) 富,不少造車“新勢力”品牌也在市場中逐步站穩腳跟,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zheng) 日益激烈。

本次《規劃》中就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2015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保有量連續五年居世界首位,“必須搶抓戰略機遇,鞏固良好勢頭,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等領域優(you) 勢,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提出了融合開放成為(wei)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特征。

關(guan) 鍵二:重視基礎核心技術

《規劃》中,再次指出了新能源汽車的產(chan) 品技術路線,更細化到了要研發新平台、攻關(guan) 前瞻性設計、對基礎關(guan) 鍵技術的重視比以往更為(wei) 明確。

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方麵,將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wei) “三縱”,以動力電池與(yu) 管理係統、驅動電機與(yu) 電力電子、網聯化與(yu) 智能化技術為(wei) “三橫”,深化“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

《規劃》還提出,將實施電池技術突破行動、實施智能網聯技術創新工程、實施新能源汽車基礎技術提升工程。其中涉及的電池關(guan) 鍵技術研究、智能網聯係統架構、基礎元器件與(yu) 生產(chan) 設備等,正是汽車技術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也是繞不開的“基本功”。

另外,《規劃》在加快建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提升行業(ye) 公共服務能力兩(liang) 個(ge) 方麵,延伸了對於(yu) 技術創新的途徑。提出通過建立健全龍頭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聯合研發攻關(guan) 機製,聚焦核心工藝、專(zhuan) 用材料、關(guan) 鍵零部件、製造裝備等短板弱項,從(cong) 不同技術路徑積極探索,提高關(guan) 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

關(guan) 鍵三:關(guan) 注產(chan) 業(ye) 生態融合發展

《規劃》中以兩(liang) 章的篇幅,對構建新型產(chan) 業(ye) 生態、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具體(ti) 方式做出了指導。

在產(chan) 業(ye) 生態方麵,提出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ye) 跨界協同,圍繞多元化生產(chan) 與(yu) 多樣化應用需求,通過開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蓋解決(jue) 方案、研發生產(chan) 、使用保障、運營服務等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的生態主導型企業(ye) 。還特別指出,以整車企業(ye) 需求為(wei) 牽引,發揮龍頭企業(ye) 、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作用,堅持軟硬協同攻關(guan) ,集中開發車用操作係統。

隨著網聯化的不斷加快,汽車企業(ye) “單打獨鬥”的情況已不再能適應市場,跨界融合的案例正不斷增多。例如,華為(wei) 就以汽車供應商的身份,提供智能座艙解決(jue) 方案,包含從(cong) 軟件到硬件的係統產(chan) 品;百度等互聯網行業(ye) 企業(ye) 則結合自身的車聯網技術,與(yu) 一汽、長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在自動駕駛等諸多領域融合發展。

針對汽車行業(ye) 的融合發展,《規劃》提出了幾種融合模式:新能源汽車與(yu) 能源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與(yu) 交通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與(yu) 信息通信融合發展、加強標準對接與(yu) 數據共享。今後,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與(yu) 電網、智慧出行、智能綠色物流運輸體(ti) 係、“人—車—路—雲(yun) ”信息網絡體(ti) 係的聯係將更加緊密。

關(guan) 鍵四:基礎設施建設不鬆勁

推動新能源汽車相關(guan) 基礎設施建設在2012年版《規劃》中就曾提出過,而在本次《規劃》中,這一點被再次強調。其中包括了大力推動充換電網絡建設、協調推動智能路網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ti) 係建設等。

此前對於(yu) 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充電設施上。本次《規劃》中,則提出“智能有序慢充為(wei) 主、應急快充為(wei) 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wei) 主、慢充為(wei) 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xiang) 公共充電網絡,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在對慢充的作用予以肯定的同時,也對智能充電、有序充電等做出了更加細微的要求。

針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氫產(chan) 業(ye) 鏈,也特別提出了“加強氫燃料安全研究,強化全鏈條安全監管”,同時“支持利用現有場地和設施,開展油、氣、氫、電綜合供給服務。”這一部署,為(wei) 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做出了長遠打算。

關(guan) 鍵五:明確發展願景與(yu) 目標

《規劃》中對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願景提出了切實的目標。

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zheng) 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係統等關(guan) 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麵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裏,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ye) 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力爭(zheng) 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zheng) 力。純電動汽車成為(wei) 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麵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ye) 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ti) 係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hui) 運行效率的提升。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繪製了一幅未來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前瞻藍圖,不僅(jin) 為(wei) 汽車行業(ye) 指引了發展方向,更提出了融合發展的目標,新能源汽車有望改變人們(men) 出行的未來。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cong) 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經之路,在這條路上,中國汽車正一步步將夢想變成現實。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