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19 15:39:28 人民網

2020年,金融科技從(cong) 戰略走向落地。
眾(zhong) 所周知,2019年,央行正式發布金融科技三年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金融監管機構首次對金融科技進行係統化的歸納與(yu) 論述,是金融科技發展進程中的裏程碑。
時間過半,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落地成效幾何?賽道上湧現的參與(yu) 者又將如何乘風破浪?
《國際金融報》記者邀請多位行業(ye) 研究者、思考者和實踐者,一起探討金融科技在促進區位經濟一體(ti) 化、助力小微企業(ye) 融資、金融業(ye) 數字化轉型、破除農(nong) 企融資困境方麵起到的作用,以及金融科技落地應用麵臨(lin) 的挑戰、後續發展路徑。
自去年政治局會(hui) 議將“區塊鏈”作為(wei) 國家戰略以來,各部委著力助推區塊鏈技術和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人民銀行出台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規範並啟動“監管沙盒”試點;工信部引導、構建區塊鏈產(chan) 業(ye) 並大力建設區塊鏈基礎設施;證監會(hui) 通過區域股權市場進行區塊鏈建設試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區塊鏈納入“新基建”範疇;科技部加大區塊鏈技術研發……
“區塊鏈”這一國家戰略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但大規模落地應用仍存在諸多“卡脖子”的因素,如何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推動區塊鏈產(chan) 業(ye) 發展,成為(wei) 當下的熱門議題。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專(zhuan) 訪了中國電子學會(hui) 區塊鏈分會(hui) 副主任委員、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馬小峰。
在馬小峰看來,國家對區塊鏈技術的原始創新非常重視,各部委都在積極推動區塊鏈方麵的部署,目前區塊鏈產(chan) 業(ye) 發展處於(yu) 打基礎階段,算力(TPS)並不是製約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的主要因素。他認為(wei) ,區塊鏈技術要規模化應用需要“跨鏈”和更高效的隱私保護算法。此外,區塊鏈技術創新要植根市場,在市場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多構建一些開源的區塊鏈社區。
1 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正加速
“工信部從(cong) 技術和產(chan) 業(ye) 角度推進區塊鏈技術發展;央行、銀保監會(hui) 從(cong) 金融場景入手,探索‘監管沙盒’;網信辦實行備案製,確保區塊鏈信息安全。”
實際上,工信部在2016年就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shu) 》,提出由7個(ge) 主要技術特征構成的區塊鏈通用技術需求和典型的區塊鏈技術架構,分析了共識機製、數據存儲(chu) 、網絡協議、加密算法、隱私保護和智能合約等核心關(guan) 鍵技術,以及區塊鏈治理和安全問題,初步明確了21個(ge) 標準化重點方向和未來一段時間內(nei) 的標準化方案。
2019年1月份,國家網信辦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隨後公示首批197個(ge) 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當年10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學習(xi) 會(hui) 議中要求把區塊鏈作為(wei) 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努力讓我國在區塊鏈這個(ge) 新興(xing) 領域走在理論最前沿、占據創新製高點、取得產(chan) 業(ye) 新優(you) 勢。
政治局會(hui) 議定調後,各部委開始著力推動區塊鏈行業(ye) 標準和技術落地。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2月正式發布《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範》,規定了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的安全體(ti) 係,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密碼算法、節點通信、賬本數據、共識協議、智能合約、身份管理、隱私保護、監管支撐、運維要求和治理機製等方麵。
今年4月13日,工信部科技司披露第一屆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委員名單。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於(yu) 2018年3月份由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ye) 司籌建,主要是為(wei) 了加快樹立我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路線圖,提前布局重點技術標準研製,適時推動國際標準化工作。
同樣在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新基建範圍,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區塊鏈等為(wei) 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wei) 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
據馬小峰介紹,工信部從(cong) 技術和產(chan) 業(ye) 角度推進區塊鏈技術發展;央行、銀保監會(hui) 從(cong) 金融場景入手,探索“監管沙盒”;網信辦實行備案製,確保區塊鏈信息安全。
今年下半年開始,各部委加大了多區塊鏈基礎上的搭建。7月份,證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原則同意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區塊鏈建設工作的函》,這是在證券行業(ye) 區塊鏈基礎方麵實施的創新建設。上海股交中心聯合同濟區塊鏈研究院共同推進試點工作。9月29日,上海股交中心宣布區塊鏈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已能實現全部業(ye) 務數據上鏈,並成功與(yu) 證監會(hui) 監管區塊鏈實現跨鏈聯通對接。
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與(yu) 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出眾(zhong) 多金融科技新產(chan) 品、新服務、新業(ye) 態。然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跨界應用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隱患。金融科技使得跨界交叉性新產(chan) 品不斷湧現,不同業(ye) 務直接關(guan) 聯滲透,風險的傳(chuan) 染性更強、傳(chuan) 播速度更快、波及麵更廣,且一旦爆發可能引發係統性金融風險。2019年12月,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北京在國內(nei) 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柴洪峰牽頭下,中國銀聯、同濟大學、複旦大學、中科院等聯合研發“基於(yu) 區塊鏈的智能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基礎設施,旨在利用區塊鏈、輿情大數據、知識圖譜等技術打造監管工具通用的基礎設施,為(wei) 我國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保駕護航,目前已在銀聯“手機POS創新應用”進行了試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外,工信部直屬科研事業(ye) 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8月30日啟動國家區塊鏈與(yu) 工業(ye) 互聯網協同新型基礎設施——“星火·鏈網”,首個(ge) 超級節點落地重慶。
2 “跨鏈”、隱私保護需加強
“從(cong) 同濟研究院大量應用實踐看,無法‘跨鏈’和缺乏高效‘隱私保護算法’是目前製約區塊鏈技術規模化應用主要的製約因素。”
據悉,“星火·鏈網”采用自主研發的許可公有區塊鏈技術,既兼容公有區塊鏈開放接入、靈活、可擴展性等特性,又融合聯盟區塊鏈易於(yu) 監管、高性能、安全可控等特性的區塊鏈技術係統。
它分為(wei) 兩(liang) 層,上層是由超級節點構成的主鏈,用於(yu) 管理標識、公共數據或者國家未來提供的其他法定資產(chan) ,也包括監管規則的實現。下層是通過骨幹節點連接的既有的各類型的區塊鏈應用,可以從(cong) 主鏈獲得標識、數據。
在馬小峰看來,區塊鏈節點具有可擴展性,每秒交易量不再是製約區塊鏈技術規模化應用的主要因素,“目前區塊鏈算力能滿足大多數應用場景,對算力要求高的產(chan) 業(ye) 級區塊鏈可以通過上雲(yun) 、虛擬化節點,來提升算力和節點”。
從(cong) 同濟研究院大量應用實踐看,馬小峰認為(wei) ,無法“跨鏈”和缺乏高效“隱私保護算法”是目前製約區塊鏈技術規模化應用主要的製約因素。同濟區塊鏈研究院聯合蘇州企業(ye) 征信、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蘇州銀行等長三角機構,打造基於(yu) 區塊鏈的長三角征信鏈應用平台。這是目前區塊鏈行業(ye) 比較大規模的一次涉及到“跨鏈”和“隱私保護”技術與(yu) 工程突破的創新應用示範。
長三角征信鏈基於(yu) 區塊鏈等技術搭建征信鏈應用平台,企業(ye) 征信機構將征信數據、授權信息、查詢記錄上鏈存儲(chu) ,實現征信機構跨區域、跨係統的信息共享和服務協同,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機構間企業(ye) 征信報告信息(如企業(ye) 基本信息、經營信息、涉訴信息等)互聯互通。
馬小峰稱,“在上海、蘇州等長三角地區,通過征信鏈打通社會(hui) 信用和金融信用。但上海有上海的征信體(ti) 係,蘇州有蘇州的征信體(ti) 係,區塊鏈技術要在全國範圍內(nei) 規模化應用,首先要解決(jue) 不同區域之間的‘跨鏈’鏈接。”
此外,馬小峰指出,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需要更複雜的隱私保護算法。現有的複雜隱私保護算法通病是工程量大、耗時費力,很難達到商用的級別。“我們(men) 現在針對不同的場景做研究,比如在金融場景裏麵,在確保信息安全的情況下,把通用的隱私算法優(you) 化,以便實現算法效力的提升,從(cong) 而達到既快速又安全的商用要求”。
3 技術創新要植根市場應用
“通俗地說,區塊鏈就是一個(ge) 巢,區塊鏈技術創新要植根市場,在市場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我國社會(hui) 治理、產(chan) 業(ye) 、金融、民生管理、政府政務等應用場景可以有很廣泛的應用。”
要搶占區塊鏈高地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馬小峰介紹,同濟大學2013年便開始了金融科技及區塊鏈研發,2017年開始自主研發區塊鏈底層技術平台“梧桐鏈”,2017年與(yu) 蘇州市共建了區塊鏈產(chan) 學研創新平台,2018年又在上海市經濟與(yu) 信息化委員會(hui) 支持下成立上海市區塊鏈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平台。
據介紹,梧桐鏈是企業(ye) 級區塊鏈聯盟鏈底層平台,具有原生國密算法支持、原生支持UTXO,適合資產(chan) 數字化場景、高性能智能合約引擎、兼容基於(yu) Docker的智能合約、完善的權限安全控製、便捷應用開發支撐、基於(yu) 應用場景的優(you) 化、完善的技術支持。
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應用迭代發展,現在梧桐鏈底層技術在供應鏈管理、銀行、保險、航運物流、海關(guan) 、司法、政府管理、藝術品交易等多個(ge) 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截至今年7月已累計服務超過1500家中小企業(ye) ,融資金額逾500億(yi) 元,實現資金供應鏈8級流轉。
“通俗地說,區塊鏈就是一個(ge) 巢,區塊鏈技術創新要植根市場,在市場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我國社會(hui) 治理、產(chan) 業(ye) 、金融、民生管理、政府政務等應用場景可以有很廣泛的應用,其中解決(jue) 多方合作信任問題的‘存證’,相當於(yu) 互聯網興(xing) 起時的門戶網站,會(hui) 是區塊鏈技術落地最基礎也最廣泛的應用。”馬小峰稱。
經過多年的實踐,馬小峰指出,區塊鏈技術快速迭代,傳(chuan) 統單靠高校和幾家大企業(ye) 牽頭科研的模式要轉變。我國有影響力的區塊鏈開源社區在國際上比較少,區塊鏈來源於(yu) 社區,更多的企業(ye) 上鏈,更廣泛的參與(yu) 才更有價(jia) 值。
其實,國內(nei) 也在嚐試構建“區塊鏈開源社區”。10月15日,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hui) 舉(ju) 行的“‘有你有我開源節’開源技術研討會(hui) 暨深圳國際開源穀成立揭牌儀(yi) 式”活動拉開序幕。在論壇首日,主題為(wei) “開源開放 鏈接未來”的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hui) 區塊鏈工作組成立大會(hui) 舉(ju) 辦,宣布成立國內(nei) 首個(ge) 區塊鏈開源工作組。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