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09 10:05:47 人民日報

最近,又有一批藥品降價(jia) 了,包括二甲雙胍、卡托普利、纈沙坦等藥物。8月24日,迄今為(wei) 止規模最大的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以下簡稱集采)中選結果公布,共有55種藥品191個(ge) 廠牌產(chan) 品中選,平均降價(jia) 53%。
自從(cong) 2018年12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在北京、天津等11個(ge) 城市試點(以下簡稱“4+7”試點)以來,采購藥品品種數達到100多種,不同廠牌產(chan) 品數300多個(ge) ,涉及中選企業(ye) 200多家。讓廣大參保患者驚喜的是,每一次集采都讓一些價(jia) 格高但用量大的好藥、大牌藥大幅降價(jia) ,平均降幅均超過一半,大大減輕了用藥負擔,比如肺癌患者一線用藥原研藥吉非替尼(易瑞沙),糖尿病患者一線用藥原研藥阿卡波糖(拜唐蘋)、乙肝患者治療用藥恩替卡韋等。
第三方評估顯示,中選產(chan) 品的質量和療效已被醫生和患者普遍認可和接受。對於(yu) 醫藥行業(ye) 來說,雖然經曆陣痛,但是由此改善行業(ye) 生態,促進良性發展。未來,將會(hui) 有更多種類藥品進入集采,更好地保障人民用藥需求,助推健康中國建設。
每批集采藥品均降價(jia) 一半多
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帶著巨額的用量,以超級團購的巨大優(you) 勢,換來藥品的優(you) 質低價(jia)
福建省廈門市76歲的洪大爺患糖尿病20多年,同時患有高血壓。10多年前,洪大爺開始服用拜唐蘋,一個(ge) 月要3盒的量,每盒90多元,一年下來要花約3300元,藥費負擔有點重。最近,洪大爺去醫院開藥發現藥便宜了,一年隻需花330元左右,是原來費用的1/10。“我當時問醫生是不是開錯藥了,不敢相信。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幫我們(men) 糖尿病患者省了錢,還可以用上大牌藥。”洪大爺說。
不僅(jin) 是慢病患者,一些大病患者也因此負擔大大減輕。
遼寧省鐵嶺市的陳先生是一個(ge) 肺癌骨轉移患者,近年來一直在服用吉非替尼。2019年上半年,看到沈陽市吉非替尼每盒降到547元,比鐵嶺市便宜1700多元,他便找人到沈陽市買(mai) 藥。2019年年底,鐵嶺市也降價(jia) 了。他算了一下,按每個(ge) 月3盒用量計算,再報銷56%,每個(ge) 月少花5000多元,一年藥費減少6萬(wan) 元。
今年8月,上海市居民吳先生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照例開一盒治療惡性腫瘤的醋酸阿比特龍片。他驚喜地發現,原價(jia) 16268元的藥品,現在隻要2800元,降價(jia) 超過80%,醫保報銷後,個(ge) 人負擔1100元。
這是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帶來的改革紅利,惠及無數患者家庭。從(cong) 2018年12月起,經過試點,國家組織各地以省為(wei) 單位形成聯盟,委托聯合采購辦公室,開展跨區域聯盟集中帶量采購。每個(ge) 地區集合了當地公立醫院藥品的用量,中選藥品將給予50%至80%的市場用量,同時由醫保預付貨款。在有一致性評價(jia) 質量認證的情況下,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帶著巨額的用量,以超級團購的巨大優(you) 勢,換來產(chan) 品的優(you) 質低價(jia) 。
數據顯示,中選藥品在臨(lin) 床受到歡迎,約定用量完成度較高。“4+7”試點一年期滿後,25個(ge) 中選藥品平均完成約定采購量的2.4倍,中選藥品采購量占同種藥品采購量的78%。
上海是“4+7”試點城市之一,也是最早做帶量采購的地區。李玲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同時也是上海市藥學會(hui) 醫院藥學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委。她告訴記者,上海執行國家帶量采購配套政策做得很好,比如留有“出氣孔”,可選擇中選藥,也可選擇非中選藥。醫院宣傳(chuan) 做得很到位,執行到位,即使是原研藥換成仿製藥,患者接受度也比較高。上海還對每批次藥品用近紅外光譜檢測,確保質量過硬。實施以來,臨(lin) 床不良反應報告僅(jin) 幾份,認可度較高。
不再“唯低價(jia) 是取”
高質量要求的入圍門檻意味著即使中選藥品價(jia) 格低,質量也有保證
每片0.15元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片0.034元的對乙酰氨基酚片、每片0.014元的卡托普利片、每片0.015元的鹽酸二甲雙胍片……一些中選藥品價(jia) 格低至1毛錢、1分錢,質量是否可靠?這種集采是不是回到“唯低價(jia) 是取”的老路?
上海市醫保局價(jia) 采處處長龔波說,“4+7”試點中,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的仿製藥企業(ye) 不多,加上采購試點範圍不大,為(wei) 體(ti) 現帶量規模效應,因此隻有報價(jia) 最低的藥品獲得中選資格。但從(cong) 全國擴圍集采開始,品種品規增加,采購量擴大到全國,根據市場競爭(zheng) 格局確定最大可中選企業(ye) 數量,在第三批集采中,一個(ge) 品種的最大可中選企業(ye) 擴大到8家。參與(yu) 集采的藥品是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的仿製藥,質量水平高,這種情況下的中標不同於(yu) 以往不區分質量層次的“唯低價(jia) 是取”。高質量要求的入圍門檻也意味著即使中選藥品價(jia) 格低,質量也有保證。
記者采訪了一些原來用原研藥後來換中選仿製藥的患者。在上海市五裏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診室,服用拜唐蘋10多年的林大爺正在開藥。上個(ge) 月,林大爺換了集采中選藥品。“一開始害怕效果不好,先開了一盒,一試還不錯,就選了。”林大爺說。
五裏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黃雷介紹,目前醫院用的國家集采藥品有26種,苯磺酸氨氯地平、阿卡波糖分別作為(wei)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常用藥,雖然不再是原研藥,但每天都能開出200多盒。“這些藥品用量大,降幅也大,換藥之後效果不錯,受到患者的歡迎。”今年4月20日是第二批集采藥品落地第一天,不少患者當天專(zhuan) 門到醫院買(mai) 藥。
對於(yu) 一些藥品降到“超低價(jia) ”,專(zhuan) 家分析,一些小企業(ye) 在用“超低價(jia) ”博取中選幾率,是因為(wei) 不中就死,中了還能活下來,但如果後續沒有新品種跟進,仍很難存活。相較之下,大企業(ye) 越來越理性,它們(men) 成本控製得好,質量有保證,產(chan) 品線也穩定,隨著市場業(ye) 態的優(you) 化,它們(men) 會(hui) 從(cong) 中勝出,贏得市場。
有人提出,如此低的價(jia) 格,企業(ye) 利潤空間太小,會(hui) 影響創新。多家企業(ye) 表示,仿製藥不涉及研發成本,所以相對來說成本非常低。在很多國家,仿製藥都是薄利多銷的。要不要降價(jia) 換市場,企業(ye) 有自身的戰略考慮。
對企業(ye) 來說,仿製藥與(yu) 創新藥是兩(liang) 個(ge) 體(ti) 係,不可能靠賣仿製藥去賺回研發創新藥的錢。從(cong) 國際經驗來看,創新藥的融資很少是靠仿製藥利潤來填補的,更多還是靠資本市場比如風投、股市等渠道融資。
在第三批集采中,江蘇豪森藥業(ye) 有6個(ge) 產(chan) 品參與(yu) 投標,5個(ge) 產(chan) 品中選。在三批集采中,豪森多個(ge) 產(chan) 品大幅降價(jia) 中選,但並沒有影響創新步伐。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集采規則越來越完善,醫院執行到位,實際用量遠遠大於(yu) 報量,給了企業(ye) 很大的信心。企業(ye) 積極向創新型企業(ye) 轉型,目前有降糖、腫瘤、血液類等領域幾個(ge) 1.1類創新藥等待上市。
“專(zhuan) 利懸崖”出現了
帶量集采讓過了專(zhuan) 利期的原研藥無法維持高價(jia) ,價(jia) 格大幅下降,患者買(mai) 得起大牌藥了
在這幾輪集采中,一些高價(jia) 原研藥接連遭遇“專(zhuan) 利懸崖”,有人喊原研藥要在集采中“撤退”。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原研藥“專(zhuan) 利懸崖”首次出現是在2018年12月“4+7”試點。當時,原研藥吉非替尼報出了547元的全球最低價(jia) ,比原價(jia) 下降76%。在業(ye) 內(nei) 看來這不僅(jin) 僅(jin) 是降價(jia) ,而是開啟了原研藥“專(zhuan) 利懸崖”的新藥價(jia) 時代。
“專(zhuan) 利懸崖”是指原研藥專(zhuan) 利到期後,由於(yu) 仿製藥品出現導致價(jia) 格大幅下降的現象。在我國,很多專(zhuan) 利藥品到期後,仿製藥品遲遲未能出現。即使出現也因為(wei) 沒有一致性評價(jia) 質量認證,在招標時無法確認仿製藥質量層次,帶量采購沒有真正落實,因此過了專(zhuan) 利期的原研藥仍然維持高藥價(jia) ,並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仿製藥無法替代原研藥,患者的用藥負擔居高不下。
“4+7”試點時,情況已經完全改觀。第三代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已上市,國內(nei) 首仿藥品也已上市,作為(wei) 第一代產(chan) 品吉非替尼很快要被市場淘汰。在大量仿製藥紛紛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國家開始組織帶量集中采購藥品的情況下,原研藥吉非替尼的價(jia) 格“大跳水”成為(wei) 應對市場競爭(zheng) 的明智選擇,成為(wei) 了我國醫藥史上的首次“專(zhuan) 利懸崖”。
在今年1月第二批藥品集采中,原研藥“專(zhuan) 利懸崖”再次出現。原研藥糖尿病用藥阿卡波糖降價(jia) 幅度超過90%;治療風濕性關(guan) 節炎的原研藥美洛昔康片,降價(jia) 幅度超過80%,每片價(jia) 格從(cong) 2元下降到0.18元。
在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涉及的原研藥更多。雖然僅(jin) 有3款原研藥中選,但是跟前幾次集采一樣,原研藥企業(ye) 均積極參與(yu) ,並非“撤退”。
龔波說:“原研藥一般價(jia) 格較高,集采以量換價(jia) ,需要藥品大幅降價(jia) 。在國內(nei) 外藥品集采中,仿製藥中選是正常現象,原研藥中選都是例外。”從(cong) 原研藥企業(ye) 角度來看,中不中選跟企業(ye) 自身的發展戰略息息相關(guan) 。是占領中選市場,還是占領非中選市場的用量,會(hui) 給國內(nei) 國外各大市場造成什麽(me) 影響等等,這些都需要考慮。
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說,能大幅降價(jia) 的藥企,降下來的主要是流通環節高昂成本,這些中標企業(ye) 大多又控製了原料來源,所以能夠實現大幅降價(jia) 。一些原研藥大幅降價(jia) 是為(wei) 了新一代產(chan) 品能迅速占領市場。“這昭示了企業(ye) 將來創新的方向,將給整個(ge) 醫藥產(chan) 業(ye) 帶來新的氣象。”
數據顯示,從(cong) “4+7”試點地區情況看,群眾(zhong) 使用原研藥和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的仿製藥的占比從(cong) 50%左右大幅度提高到90%以上,患者用藥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帶金銷售”消失了
帶量集采推動平價(jia) 仿製藥替代高價(jia) 原研藥,患者愛用的低價(jia) 藥重新“複活”,企業(ye) 注重產(chan) 品質量,不再以回扣促銷售
帶量集采不僅(jin) 推動了仿製藥替代原研藥,同時倒逼企業(ye) 改變不合理的“帶金銷售”模式,引導企業(ye) 注重產(chan) 品質量,而不是把大量精力放在銷售上,從(cong) 而改變行業(ye) 生態。
過去,一些藥品存在“帶金銷售”現象。藥品以底價(jia) 給代理商,靠層層回扣銷售出去,價(jia) 格往往能比出廠價(jia) 高出數倍甚至十幾倍,形成價(jia) 格虛高。
“以前藥品集中招標沒有帶量,藥品雖然中標,但進入醫院還有門檻,仍然采用‘帶金銷售’模式。帶量集采讓企業(ye) 有了預期,明白中選就有了市場,可以綜合考慮成本、市場、發展戰略等因素來報價(jia) 。告別不合理的‘帶金銷售’模式,有助於(yu) 改善行業(ye) 生態,促進行業(ye) 良性發展。”北大醫學部主任助理、衛生經濟學教授吳明說。
因“帶金銷售”模式轉變,在第二批集采中,一些過去患者愛用的低價(jia) 藥重新“複活”,回到市場。比如,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中選價(jia) 格為(wei) 0.03至0.07元/片,略高於(yu) 曆史上0.02元/片的最低銷售價(jia) 格,使低價(jia) 藥有了一定利潤,並獲得市場,還有牙疼用藥甲硝唑、抗生素常備藥阿莫西林等。
這些低價(jia) 藥品生產(chan) 成本不高、競爭(zheng) 非常激烈。過去由於(yu) 流通模式原因,無法負擔“帶金銷售”的成本,低價(jia) 藥反而難以打開市場,被高價(jia) 藥“逆淘汰”,患者難以低價(jia) 買(mai) 到藥品。這就是過去大家熟知的藥品“降價(jia) 死”現象。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以後,通過帶量采購、確保使用,企業(ye) 不再需要進行銷售公關(guan) ,低價(jia) 藥得以“複活”回到市場。
一些注重質量的企業(ye) 通過集采贏得市場。在第三批集采中,四川匯宇製藥的注射用阿紮胞苷以每支260元中選。它是首仿藥品,以前已在歐洲首仿上市。通過集采,這一產(chan) 品不用專(zhuan) 門組建銷售團隊就可以進到醫院,實現薄利多銷。“我們(men) 注重產(chan) 品質量,產(chan) 品出來就迅速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現在經過集采就能進入醫院,這也是帶量采購給市場發出的信號——質量過硬才能進入醫院,贏得市場。”四川匯宇製藥負責人說。
集采對持有上市許可證的企業(ye) 也有利。專(zhuan) 注於(yu) 產(chan) 品研發的上市許可證持有人(企業(ye) ),沒有銷售隊伍。帶量采購政策讓這類產(chan) 品直接進了醫院,不需要額外的“帶金銷售”成本。
上海安必生製藥是一家上市許可證持有人企業(ye) ,在“4+7”試點時,公司總經理季冉認為(wei) ,采購帶量可以減去做學術會(hui) 議和市場推廣的費用,保證利潤。在第三批集采中,企業(ye) 產(chan) 品再次中選。
吳明認為(wei) ,從(cong) 目前情況來看,藥品帶量集采是公立醫院補償(chang) 機製改革、推進“三醫聯動”的突破口。經過幾輪集采之後,中選藥品增多,金額占醫保支付比例越來越高,醫生、患者逐漸認同。同時因價(jia) 格大幅降低,醫保騰出空間優(you) 化藥品結構,有利於(yu) 藥品創新。醫保采購藥品的結餘(yu) 醫院可以留用,促使醫院主動控製成本,撬動公立醫院改革。
更多藥品迎來“超級團購”
帶量集采進入常態化運行軌道,意味著患者可以長期用上優(you) 質優(you) 價(jia) 的藥品,惠及更多患者
從(cong) 第二批集采開始,國家組織藥品集采進入常態化運行軌道,今後,越來越多產(chan) 品將納入帶量集中采購。
今年7月15日至16日,國家醫保局召開座談會(hui) ,就生物製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集中采購工作聽取專(zhuan) 家意見和建議,研究完善相關(guan) 領域采購政策,推進采購方式改革。這釋放了將更多藥品納入帶量集采的信號。
集采常態化意味著可以長期用上優(you) 質優(you) 價(jia) 的藥品,不僅(jin) 是西藥,將來還包括中成藥以及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胰島素注射劑等。北大藥學院教授史錄文認為(wei) :“國家組織的藥品帶量集采機製,以其采購、支付、回款、使用等環環相扣,‘三醫’聯動的協同配合,保障藥品質量,及時供應。對患者來說,可以享受長期的改革紅利,藥費減少,同時因為(wei) 中選藥品整體(ti) 質量都不錯,逐步建立對民族製藥工業(ye) 的認可度,能更好地維護人民健康。”
目前,三批集采涉及的藥品僅(jin) 有112種,而我國城鎮職工醫保基本用藥達到2000多種,沒有進入集采的未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jia) 的藥品數量仍較多。但在帶量集采效應之下,越來越多的藥品麵臨(lin) 降價(jia) 壓力。
按照有關(guan) 規定,對部分價(jia) 格與(yu) 中選藥品價(jia) 格差異較大的藥品,將漸進調整支付標準,在兩(liang) 三年內(nei) 調整到位;一些地方專(zhuan) 門針對一些藥品品種開展專(zhuan) 項帶量集采。今年8月,上海市出台文件,鼓勵本市公立醫療機構以醫療聯合體(ti) 、單體(ti) ,或自願組成采購聯盟等形式,對非集采中選藥品探索開展藥品集中議價(jia) 采購。
今後,帶量集采機製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采訪中,一些藥企向記者反映,一些藥品經過集采,價(jia) 格接近“地板價(jia) ”,建議啟用與(yu) 集采價(jia) 相同的醫保支付標準,讓中國醫藥企業(ye) 多一些發展空間、患者多一些選擇空間;按照集采規則,同種藥品有3家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可自動觸發集采,但有些產(chan) 品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後兩(liang) 三年仍未有其他過評的產(chan) 品,無法參與(yu) 集采;一些醫院表示,希望盡快落實“結餘(yu) 留用、合理超支分擔”辦法,提高醫療機構采用中選藥品的積極性。
“隨著集采覆蓋麵擴大,規則的不斷完善,配套政策的協同發力,帶量采購的效應將越來越凸顯,逐步實現政策設計之初的四個(ge) 效應,即藥品降價(jia) 保質、藥品行業(ye) 轉型升級、公立醫院深化改革、醫療保障減負增效。”吳明說。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