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上半年新增12.09萬億元——信貸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07-13 09:25:10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國人民銀行7月10日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hui) 融資規模、M2餘(yu) 額以及人民幣貸款餘(yu) 額均有較快增長,對實體(ti) 經濟提供強有力支撐,也顯示出中國經濟正逐步回歸正軌。中國人民銀行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貨幣政策穩健更加靈活適度,經濟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預計下半年經濟整體(ti) 向好的態勢還將延續。

支持實體(ti) 力度明顯提升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09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2.42萬(wan) 億(yi) 元;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13.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2個(ge) 百分點。6月末,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6個(ge) 百分點;上半年,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wei) 20.83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多6.22萬(wan) 億(yi) 元。6月末,M2餘(yu) 額213.4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1%;上半年淨投放現金2270億(yi) 元。

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周學東(dong) 分析:“這3組數據增速都大於(yu) 10%,對比此前社融和M2增速一度在8%左右,可以看出上半年經濟恢複的還是比較快的。”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認為(wei) ,今年上半年M2和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速高於(yu) 去年同期,顯示出當前全社會(hui) 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比較大,且在持續加大。

數據顯示,上半年,對實體(ti) 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33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2.31萬(wan) 億(yi) 元,達到曆史最高水平。金融市場對實體(ti) 經濟提供的債(zhai) 券、股票等直接融資也大幅增加。上半年,企業(ye) 債(zhai) 券淨融資3.33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1.76萬(wan) 億(yi) 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非金融企業(ye) 境內(nei) 股票融資2461億(yi) 元,同比多1256億(yi) 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未貼現的銀行承兌(dui) 匯票增加3862億(yi) 元,同比多增4250億(yi) 元。“這三類直接融資在社融規模增量中所占比重高達19.1%,占比明顯提高,金融市場對實體(ti) 經濟提供的直接融資明顯增加。”阮健弘指出。

信貸資源投向重點領域

上半年,信貸投向了哪些領域?

從(cong) 貸款結構看,上半年人民幣貸款絕大部分投向了實體(ti) 經濟。上半年,企(事)業(ye) 單位貸款增加8.77萬(wan) 億(yi) 元,占各項貸款新增量的72.6%。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82萬(wan) 億(yi) 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86萬(wan) 億(yi) 元,票據融資增加9697億(yi) 元。阮健弘分析,企(事)業(ye) 單位短期貸款為(wei) 企業(ye) 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支持,中長期貸款則有利於(yu) 支持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

“上半年,企業(ye) 貸款增加比較多,是實體(ti) 企業(ye) 的資金需求增加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共同作用的結果。從(cong) 結構上看,當前信貸供給比較好地配給了企業(ye) 流動性需求和全社會(hui) 抗疫需求。”阮健弘表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省份,銀行應貸盡貸、應貸快貸;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ye) ,例如租賃和社會(hui) 服務業(ye) ,貸款的提款率比上年有明顯提升;同時,製造業(ye) 、基礎設施、房地產(chan) 等行業(ye) 的貸款增速也在預期之內(nei) 。

製造業(ye) 作為(wei) 支柱性產(chan) 業(ye) ,獲得了較多信貸資源。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餘(yu) 額是4.2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9.6%,增速創下自2011年2月以來的新高。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40.9%,延續了過去幾年高速增長態勢,比去年同期明顯提高2.5個(ge) 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分析,製造業(ye) 貸款快速增長,一方麵得益於(yu) 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部門轉型升級進程的加快和成效的顯現;另一方麵則是因為(wei) 商業(ye) 銀行自身對製造業(ye) 貸款和金融服務的重視程度有了顯著提高。

良好態勢進一步延續

“預計下半年,貨幣信貸和社融將繼續平穩增長。”阮健弘表示,上半年金融總量充足,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供需兩(liang) 方比較平衡,貨幣政策穩健更加靈活適度,經濟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貨幣政策方麵,下半年將更加靈活適度。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表示,一是總量上適度,信貸投放和經濟複蘇的節奏相匹配。二是價(jia) 格上適度,利率適當下行,但不能過低。既要引導融資成本降低,讓利實體(ti) 經濟,但是利率下行不是越低越好,利率過低對實體(ti) 經濟不利,可能產(chan) 生套利等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總體(ti) 上將維持進一步好轉的態勢。隨著複工複產(chan) 和疫情取得重大成果以及各項金融貨幣政策發揮重要作用,近期好轉態勢比較明顯,消費、投資等情況在不斷改善。下半年這種好轉的態勢仍將持續。此外,隨著新基建等投資項目地落地,投資有望成為(wei) 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消費、出口、物價(jia) 等情況也將進一步好轉,整體(ti) 經濟將繼續維持向好的態勢。(記者 徐佩玉)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