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隔而不離”,生意照做,提效升級—— 中國企業以“數字化”謀突圍

發布時間:2020-07-09 09:22:41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線上開會(hui) 、遠程診療、直播帶貨、無人配送……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深刻影響著人們(men) 參與(yu) 經濟社會(hui) 活動的方式,也給各類企業(ye) 帶來了全新的考驗。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隔而不離、生意照做”,成為(wei) 擺在中國企業(ye) 乃至整個(ge) 中國經濟麵前的必答題。

日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chan) 業(ye) 發展部與(yu) 京東(dong) 數字科技研究院聯合發布《攜手跨越 重塑增長——中國產(chan) 業(ye) 數字化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大量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案例的研究,描繪出當前中國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現狀、特征與(yu) 內(nei) 涵。《報告》認為(wei) ,麵對疫情考驗,不少中國企業(ye) 積極推進數字化升級,提升管理效能、降低運營成本,產(chan) 業(ye) 數字化正在為(wei) 經濟增長注入“數字動力”。

數字化改變產(chan) 業(ye) 形態

風味魚皮餃、鍋上叉燒、順德魚麵、雞湯炒菜心……初到廣東(dong) ,吃上一頓地道的粵菜料理,是不少消費者心儀(yi) 的選項。粵菜之所以名揚四海,離不開粵菜大廚的精心烹飪。不過,6月22日,碧桂園旗下千璽餐飲機器人集團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廳在廣東(dong) 順德正式開業(ye) ,同樣吸引了不少“吃貨”們(men) 的注意。

在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內(nei) ,20餘(yu) 種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大廚”同時上崗。從(cong) 中餐區門口進入,迎麵是碩大的落地玻璃幕牆,牆內(nei) 18口炒鍋機器人整齊列陣。客人掃碼點單後,機器人機械臂迅速啟動,按照既定程序開始炒菜。食客們(men) 不僅(jin) 可以親(qin) 眼看到機器人炒菜的每一個(ge) “動作”,而且還能享受自動上菜服務。

“機器人大廚”怎麽(me) 會(hui) 做地道粵菜呢?據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總經理邱咪介紹,“機器人大廚”的每一個(ge) 動作,都是工程師們(men) 基於(yu) 10位知名粵菜大廚的烹飪動作數據得出的標準化操作流程。與(yu) 傳(chuan) 統菜品相比,自動化、標準化的機器人烹飪製作過程,排除人為(wei) 幹擾因素,不僅(jin) 保障菜品品質穩定,也大大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

這隻是數字化改變產(chan) 業(ye) 形態的一個(ge) 縮影。

“當前,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交織演進,網聯、物聯、數聯、智聯迭代發展,我們(men) 正在邁入一個(ge) 以數字化生產(chan) 力為(wei) 主要特征的新階段。”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chan) 業(ye) 發展部主任單誌廣說。

據單誌廣介紹,產(chan) 業(ye) 數字化是在新一代數字科技支撐和引領下,對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的全要素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的過程。其具有“以數字科技變革生產(chan) 工具”“以數據資源為(wei) 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以數字內(nei) 容重構產(chan) 品結構”“以信息網絡為(wei) 市場配置紐帶”“以服務平台為(wei) 產(chan) 業(ye) 生態載體(ti) ”等特征。

產(chan) 業(ye) 數字化,正幫助中國企業(ye) 降本增效。《報告》顯示,通過建設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企業(ye) 生產(chan) 效率平均提升37.6%、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2%、產(chan) 品研製周期平均縮短30.8%、產(chan) 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5.6%。國家信息中心最新測算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wei) 3282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1.6%,未來3年,仍將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

企業(ye) 借“智”力實現轉型

實踐中,數字化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e) “育新機”“開新局”。

——農(nong) 業(ye) 養(yang) 殖更精準。在京東(dong) 數科與(yu) 首農(nong) 畜牧的合作中,數字化讓養(yang) 牛成為(wei) “美差”:飼養(yang) 員不用頻繁去看是否要給奶牛加料,實時監測網能夠實時監測到食槽內(nei) 剩料量;技術人員不用按傳(chuan) 統的觸摸法對奶牛綜合體(ti) 況進行評估,攝像頭結合AI算法可無接觸式自動化對牛每天進行體(ti) 況評分……

其中,智能噴淋係統可通過AI技術識別牛隻的精準定位,結合AI算法以及對溫濕度指數、風速等多個(ge) 維度,來為(wei) 奶牛進行精準噴淋,能幫助產(chan) 奶量提高30%,節水效率提高60%。

——裝備製造更高效。在湖南長沙,中聯重科望城工業(ye) 園內(nei) 的高空作業(ye) 機械智能製造工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裝備深度融合與(yu) 創新的典範。在明亮潔淨的智能化生產(chan) 車間裏,每條生產(chan) 線上的設備與(yu) 人互聯互通,實現各道工序無縫對接。智能靈活的機器人手臂順暢實現原材料激光切割、工件焊接和部件噴塗,AGV智能輸送車替代傳(chuan) 統人工完成上下物料移動和運送,自動安全的RGV有軌製導車和EMS空中輸送線輕鬆實現精準配送。

“通過製造執行係統(MES)平台,我們(men) 的生產(chan) 計劃根據車間情況,將每道工序分解下達到不同設備和時間段進行精細執行;車間內(nei) 部,計劃排產(chan) 、作業(ye) 執行、數據采集、在製品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等形成全閉環管理,讓海量信息智能互聯,環環緊扣,獲得有效管理和共享。”中聯重科高空作業(ye) 機械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建介紹。

——醫療服務更安全。海爾集團數據平台總經理熊媛媛介紹,通過運用物聯網科技,海爾打造的“血液網”讓每袋血有了身份證,讓分布在血站、醫院的每個(ge) 冷櫃組成了一張虛擬大網,確保血液保存、使用的全過程100%安全可控。

熊媛媛表示,數據是企業(ye) 核心的資產(chan) ,海爾一直很重視數據,內(nei) 部開會(hui) 一切以數據說話。同時,海爾也在積極探索數據在用戶體(ti) 驗、智能決(jue) 策、資產(chan) 賦能等方麵的應用和創新。“未來產(chan) 品會(hui) 被場景替代,行業(ye) 會(hui) 被生態覆蓋,企業(ye) 像熱帶雨林一樣才能生生不息,這是我們(men) 數字化重生的目標和方向。”

讓企業(ye) “敢轉”“會(hui) 轉”

京東(dong) 數字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京東(dong) 數科研究院院長沈建光表示:“麵對疫情影響,主導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等領域的科技企業(ye) 將不斷向經濟社會(hui) 各個(ge) 領域滲透。科技企業(ye) ,不光是對老百姓提供直接的服務,而且向各種各樣的工廠和商家提供升級換代的數字化改造,從(cong) 而成為(we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重要支撐點。”沈建光介紹,很多數據都存在於(yu) 傳(chuan) 統行業(ye) ,進行數字化改造可以更好地挖掘潛力。在這個(ge) 過程中,創造共同利益、實現融合共贏,才能把產(chan) 業(ye) 數字化更快地向前推進。

企業(ye) 借助數字化實現轉型升級麵臨(lin) 哪些挑戰?據單誌廣介紹,國內(nei)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比例約25%,遠低於(yu) 歐洲的46%和美國的54%。同時,有超過55%的國內(nei) 企業(ye) 尚未完成基礎的設備數字化改造。

“疫情期間,不少企業(ye) 轉戰互聯網探索數字化轉型,智能機器人、遠程辦公、直播電商、無接觸貸款、在線銷售、在線培訓、在線服務等成為(wei) 更多企業(ye) 的新選擇,但由於(yu) 數字化轉型技術挑戰強、業(ye) 務再造難、轉換成本高、短期收益低、試錯風險大,企業(ye) 普遍存在‘不想轉、不敢轉、不會(hui) 轉’的問題。”單誌廣說。

對於(yu) 這些問題,政策層麵頻繁發力。

3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印發《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賦能專(zhuan) 項行動方案》,明確13項重點任務和4項推進措施,提出著力運用信息技術加強疫情防控,加快發展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新模式,培育壯大共享製造、個(ge) 性化定製等服務型製造新業(ye) 態。

5月,國家發改委牽頭製定發布《數字化轉型夥(huo) 伴行動倡議》,提出以搭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平台企業(ye)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服務機構—中小微企業(ye) ”聯合推進機製為(wei) 核心,創新性地構建起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聯手開展數字化轉型精準幫扶的生態體(ti) 係。

單誌廣表示,京東(dong) 、騰訊等大企業(ye) 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麵,針對中小微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所需的資源,共建數字化技術及解決(jue) 方案社區,利用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開放模式,對中小微企業(ye) 開展低成本、低門檻、快部署服務;另一方麵,可以結合自身優(you) 勢,協同推進供應鏈要素數據化和數據要素供應鏈化,支持打造“研發+生產(chan) +供應鏈”的數字化產(chan) 業(ye) 鏈,推動平台間數據和服務的互聯互通,最終加速形成“各得其所、互利共贏”的產(chan) 業(ye) 數字化生態。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