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中歐班列:“一帶一路”上的新郵差

發布時間:2020-06-02 09:55:23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5月31日,一列滿載國際郵件的中歐班列從(cong) 重慶團結村站緩緩駛出。它將在約10天後抵達立陶宛維爾紐斯,再將郵件分撥至西班牙、丹麥、瑞士、法國等36個(ge) 歐洲國家。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慶發出的第10列國際郵包專(zhuan) 列。疫情期間,全球海運、空運受阻,中歐班列成為(wei) 國際郵件疏運新通道,為(wei) 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發揮出重要作用。

作為(wei) “一帶一路”上的新郵差,中歐班列在此次國際郵件疏運中交出滿意答卷的背後,是郵政、海關(guan) 和重慶市等各方曆時多年的創新探索——依托中歐班列(渝新歐)突破國際鐵路運郵禁令,構建國際鐵路運郵新規則,改寫(xie) 國際鐵路運郵曆史。

開辟國際郵件應急疏運新通道

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國際郵件一度積壓超過1500噸。對此,我國決(jue) 定利用中歐班列,對原計劃通過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國際互換局以空運方式寄出的郵件進行緊急疏運。

重慶市與(yu) 中國郵政、海關(guan) 總署合作創新體(ti) 製機製,依托中歐班列(渝新歐),率先為(wei) 疏運積壓國際郵件開辟出一條新通道。

“中國郵政與(yu) 海關(guan) 總署、重慶市等各方合作,在天津、義(yi) 烏(wu) 、南昌、長沙、南寧等8個(ge) 口岸建立臨(lin) 時轉關(guan) 郵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重慶市分公司總經理周新峰說,各方製定中歐班列(渝新歐)轉關(guan) 新流程,將原計劃通過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國際互換局以空運方式寄出的郵件改道重慶,利用中歐班列(渝新歐)進行緊急疏運。

4月3日,全國首列國際郵包專(zhuan) 列——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在重慶正式發車。它搭載著42箱國際郵件,10天後抵達立陶宛,再分撥至西班牙、丹麥、瑞士、法國等歐洲國家。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渝新歐)根據郵件集結情況,按照每周1至2班的頻次開行郵包專(zhuan) 列。”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市場營銷中心經理徐潤秋說,中歐班列(渝新歐)疏運郵件總量約占全國疏運郵件總量的1/3。目前,重慶口岸仍有待發郵包集裝箱70餘(yu) 箱。

據介紹,本次郵包專(zhuan) 列開行的立陶宛線路較以往的波蘭(lan) 線路在價(jia) 格、轉運時效和覆蓋國家範圍方麵更具優(you) 勢。目前,通過立陶宛郵政能夠疏運更大範圍的歐向郵件,將郵包寄達範圍擴展至36個(ge) 歐洲國家。

“在全球疫情防控的關(guan) 鍵時刻,重慶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鐵路運郵試點城市,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為(wei) 中歐間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物資保障渠道,重慶已成為(wei) 全國國際郵包應急疏運的重要地區之一。”徐潤秋說。

如今不隻是重慶,義(yi) 烏(wu) 、廣州等地的中歐班列國際郵包專(zhuan) 列也已開始運行,其搭載的國際郵包中,既包括服裝、玩具、電子產(chan) 品等上萬(wan) 種跨境電商貨物,也包括歐洲國家急需的防疫物資。

曆經多年探索改寫(xie) 鐵路運郵曆史

中歐班列國際郵包專(zhuan) 列的成功開行,得益於(yu) 國際鐵路運郵規則的改寫(xie) 。此前多年以來,郵包一直是國際鐵路禁運物品。

2011年,全國首條中歐班列線路——“渝新歐”在重慶誕生,為(wei) 國際郵件運輸提供了新通道。然而,鐵路合作組織(OSJD)1956年頒布的《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規定“在國際鐵路直通貨物聯運中不準運送郵政專(zhuan) 運物品”。

“重慶為(wei) 改變這一現狀,先是組織中歐班列(渝新歐)運郵的國內(nei) 段測試,摸清基本情況。”徐潤秋說,然後又與(yu) 海關(guan) 總署、中國郵政等方麵協調,提出利用中歐班列(渝新歐)在沿線各國運郵的設想。

經過重慶市和中國郵政、海關(guan) 總署等多方努力協調爭(zheng) 取,2014年6月,鐵路合作組織在立陶宛召開了運輸法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會(hui) 議,討論通過了新版《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刪除對禁止運輸郵政專(zhuan) 用品的相關(guan) 表述。

2016年4月舉(ju) 行的中國(重慶)跨境電商郵政高層論壇上,沿線各國郵政以《重慶宣言》的方式正式確定了“各國合作利用中歐鐵路開展鐵路運郵,提供與(yu) 跨境電商相適應的陸路運輸方式”這一原則。

2017年3月,萬(wan) 國郵聯經營理事會(hui) 成立了鐵路運郵特設工作組,由中國擔任主席國,牽頭開展與(yu) 世界海關(guan) 組織、相關(guan) 國際鐵路組織以及中歐班列沿線國家共同研究國際鐵路運郵規則和標準工作。

“整個(ge) 過程中,各方共召開會(hui) 議30多次,電子郵件往來達300餘(yu) 封,推進過程非常艱難。”見證全過程的重慶市國際速遞分公司項目經理勾美倫(lun) 回憶說。

2016年5月,重慶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海關(guan) 總署批準的鐵路運郵試點城市。中歐班列運郵測試工作也隨即展開。在經曆多次測試失敗後,2016年10月,中歐班列(渝新歐)去程全程運郵測試成功;2018年11月,中歐班列(渝新歐)首次回程運郵測試成功,標誌著中歐班列(渝新歐)完成鐵路運郵雙向測試,鐵路運郵曆史徹底改寫(xie) 。

在測試過程中,重慶海關(guan) 在通關(guan) 模式上實現一係列創新,如首次將安全智能關(guan) 鎖運用到中歐班列(渝新歐)國內(nei) 段監管,實現啟運地、中轉地、出境地海關(guan) 通過安全智能鎖統一實施監管;首次在中歐班列上實現了海關(guan) 通關(guan) 與(yu) 郵政作業(ye) 係統的數據共享;三是首次實現中歐國際鐵路運郵電子化通關(guan) 等。

中國郵政則以萬(wan) 國郵聯鐵路運郵特設工作組為(wei) 平台,牽頭製定了具有國際組織層麵指導意義(yi) 的《鐵路運郵工作指南》,已成為(wei) 國際貨運班列運郵規則和標準。

如今,由重慶開創的國際鐵路運郵模式,已逐步複製推廣到義(yi) 烏(wu) 、鄭州等國內(nei) 城市,並最終在疫情期間發揮出關(guan) 鍵作用。

探索中歐班列運郵常態化機製

此次國際郵件應急疏運,被普遍認為(wei) 是探索國際鐵路運郵的絕佳契機。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重慶等地可探索國際鐵路運郵常態化機製,推動中歐班列運郵實現規模化、常態化。

勾美倫(lun) 說,隨著跨境電商“全球購”熱潮興(xing) 起,每年大量“碎片化”郵包運往全球,但傳(chuan) 統的國際郵路主要集中在海運和空運,運力明顯不足,且海運耗時過長,空運運量小、成本過高。若能通過中歐班列運輸郵包,就能發揮其“成本比空運低,時間比海運短”的優(you) 勢,助推跨境電商發展。

“此前,物流體(ti) 係不完善是製約跨境電商發展的最大障礙,中歐班列運郵具有時間固定、禁限寄種類少和不受天氣限製等優(you) 勢,將有助於(yu) 打破跨境電商發展的物流瓶頸。” 在“全球速賣通”上經營電子產(chan) 品的商戶李文廣說,國內(nei) 消費者動動手指即可“買(mai) 遍全球”,享用世界各國的名品優(you) 品,而更多的“中國製造”也可借此走向世界。

當前,重慶正在努力提高中歐班列運郵的轉運效率、降低轉運成本,以充分發揮中歐班列相對於(yu) 海運和空運的比較優(you) 勢。

“此前,中歐班列運郵將波蘭(lan) 作為(wei) 轉運口岸,但轉運效率和轉運成本都有改善空間。”勾美倫(lun) 說,疫情期間,中國郵政與(yu) 立陶宛郵政進行了反複溝通確認,立陶宛郵政明確表示可以完成大規模郵件轉運工作,且轉運效率和轉運成本較波蘭(lan) 明顯改善,近期重慶、義(yi) 烏(wu) 、廣州等地的國際郵包專(zhuan) 列均開行的是立陶宛線路。

勾美倫(lun) 算了一筆賬:“以前的波蘭(lan) 線路,郵件交到歐洲客戶手中的物流時間在30天左右,而立陶宛線路則縮短到18天左右,每公斤郵件的運費也比波蘭(lan) 線路降低近30元。”

另外,多名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統籌協調國內(nei) 各條中歐班列差異化發展,提高服務質量。目前,重慶、義(yi) 烏(wu) 、鄭州、東(dong) 莞等城市已開通鐵路運郵,各城市國際運郵在業(ye) 務和目標客戶上有一定重合,可統籌協調各地中歐班列,發揮各自區位優(you) 勢,提供差異化的運郵服務,合力推動中歐班列運郵規模化、常態化運營。

“未來,中歐班列運郵的規模化、常態化,將中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交流從(cong) ‘大動脈’深入到‘毛細血管’。”中國集裝箱行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李牧原表示,這對於(yu) 維護全球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穩定,助推“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具有重要意義(yi) 。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