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8-20 13:48:36 每日經濟新聞

生鮮農(nong) 貨關(guan) 係民生,在其樸實無華的外表下,似乎隱藏著巨大的商機。今年上半年爆發的“買(mai) 菜熱”,便是對此的又一明證,入局者不計其數,資本機構亦對此青睞有加。
8月15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新流量時代 社區商業(ye) 重構——2019‘未來商業(ye) ’創新創投係列沙龍”上,多位業(ye) 內(nei) 大咖圍繞生鮮與(yu) 電商分享見解。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生鮮農(nong) 貨在電商爆火背後,是數年來資本、創投對於(yu) 農(nong) 貨/生鮮賽道的狂熱。畢竟,2018年,依靠農(nong) 貨上行及社交拚團模式,拚多多在短短三年,就敲鍾納斯達克。
不過即便如此,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依舊麵臨(lin) “隻知產(chan) 地、不知品牌”的怪圈,與(yu) 此同時,即便“拚多多們(men) ”在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上已介入較深,但依然麵臨(lin) 整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和農(nong) 村的係統性問題,但這正是前者所努力的方向。
農(nong) 貿市場“上網”
生鮮熱、農(nong) 貨熱,是近年來電商發展的一大特色。在此之前,倘若打個(ge) 比方,淘寶是將義(yi) 烏(wu) 小商品市場搬上了網,京東(dong) 將中關(guan) 村(7.830, 0.03, 0.38%)電腦城搬上了網,而農(nong) 貿市場還未被搬到線上。
中國是農(nong) 業(ye) 大國,且中國人又是舌尖上的民族,“民以食為(wei) 天”。那麽(me) ,為(wei) 何農(nong) 貨觸網一直未有起色?
對此,業(ye) 內(nei) 早有共識,農(nong) 貨上行之難,“難於(yu) 上青天”。一方麵農(nong) 貨為(wei) 非標品,且線上識別成本高,導致流量不穩定;另一方麵,不同於(yu) 日常消費品,農(nong) 貨屬於(yu) 即時性剛需,除非擁有價(jia) 格、質量的突出優(you) 勢,否則不足以引導消費者在電商平台消費。此外,在傳(chuan) 統電商的搜索模式下,極少有消費者會(hui) 有意識地主動搜索、購買(mai) 農(nong) 產(chan) 品。
不僅(jin) 如此,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難以通過網絡渠道,且嚴(yan) 重依賴中間環節,倉(cang) 儲(chu) 、物流及高強度的勞動力和資本投入,使得每個(ge) 環節的成本增加30%以上。
這是一個(ge) 痛點,一個(ge) 業(ye) 內(nei) 均知曉的痛點。而痛點的反麵,則是商業(ye) 價(jia) 值。如今,我們(men) 知道,拚多多正是依靠農(nong) 貨上行,而擁有了增長潛力,並迎來後續爆發。
拚多多方麵表示,做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助力農(nong) 村地區向城市銷售商品,實現商品要素的自然均衡流動,堪稱結構性機會(hui) 。
對此,拚多多通過產(chan) 地直發模式,實現“沒有中間商賺差價(jia) ”。具體(ti) 而言,首先,拚多多以算法推薦為(wei) 核心模式,實現“貨找人”,確保農(nong) 產(chan) 品訂單量的相對穩定;其次,以拚農(nong) 貨的模式,幫助消費者建立“計劃性消費”的概念,社交拚團的模式,將購買(mai) 農(nong) 貨,從(cong) 一個(ge) 衝(chong) 動性的即時消費,變成了預期的計劃消費;再次,將上述相對穩定性的未來需求傳(chuan) 遞給農(nong) 民,後者可以根據需求來發貨,變成了需求決(jue) 定供給;此外,還專(zhuan) 門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開發一套農(nong) 貨中央信息處理係統,將農(nong) 產(chan) 品信息輸入,係統就能自動匹配產(chan) 地、成熟期等。
根據拚多多提供的數據顯示,在上述模式加持下,2018年,創立3年的拚多多實現農(nong) (副)產(chan) 品訂單總額653億(yi) 元,成為(wei) 中國領先的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平台之一。期間,平台累積誕生13款銷售過百萬(wan) 單的冠軍(jun) 農(nong) 貨單品和超過600款銷量10萬(wan) +的爆款農(nong) 貨單品。
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仍待深挖
不過,在農(nong) 貨上行這一看似簡單的流通問題背後,實際上,是整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和農(nong) 村的係統性問題。
就以水果為(wei) 例,首先需要確保水果的產(chan) 量、質量穩定,但小農(nong) 分散式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模式,無法較好地滿足電商消費人群的需求;其次,電商需要運營人才,而大量種植戶並不具備電商意識;而在發貨環節,傳(chuan) 統物流公司在運輸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可靠性上存在問題。
也因此,從(cong) 一開始隻是通過產(chan) 品創新、流量扶持幫助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到如今,拚多多再度向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前進,嚐試並探索多多農(nong) 園項目。
為(wei) 讓分散的小農(nong) 經濟,轉為(wei) 規模化生產(chan) ,拚多多嚐試在農(nong) 村打造“新農(nong) 商”機製,參與(yu) 的農(nong) 民集合為(wei) 合作社,以合作社為(wei) 主體(ti) ,聯合地方政府培養(yang) 新農(nong) 人為(wei) 帶頭人,由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而參與(yu) 合作社的農(nong) 民,將成為(wei) 新農(nong) 商公司的“股東(dong) ”,可以享受利潤分紅、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先售賣等利益。
不止於(yu) 此,拚多多還在繼續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多多農(nong) 園則是一大抓手,僅(jin) 雲(yun) 南而言,未來5年內(nei) ,拚多多將推動100個(ge) “多多農(nong) 園”落地雲(yun) 南,培養(yang) 5000名雲(yun) 南本土農(nong) 村電商人才,孵化、打造100個(ge) 雲(yun) 南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其次,拚多多還將繼續完善“產(chan) 地直發”模式,在農(nong) 貨中央信息處理係統的基礎上,完善大數據算法,提升產(chan) 地直發模式的匹配效率和精準度,擴大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速度和規模。
此外,拚多多還將通過各種方式,孕育更多的國民級知名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
近期的“農(nong) 貨節”便是一次探索。通過“萬(wan) 人團秒殺”、多多果園等現象級入口,拚多多希望讓消費者熟悉並消費中國的農(nong) 產(chan) 品,讓優(you) 質的農(nong) 貨脫穎而出,從(cong) 而打破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沒有品牌”的怪圈。
長久以來,中國大量農(nong) 貨隻有“產(chan) 地標簽”,而無“品牌標簽”。因此,在未來三到五年,在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實現初步升級的同時,拚多多將著力孕育出大眾(zhong) 熟知的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而這也是拚多多做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最終目標。
不過,電商平台始終隻是零售渠道,是整個(ge) 社會(hui) 商品流量體(ti) 係的環節之一。即便拚多多可以利用流量、大數據改善前端供應鏈,但仍無法解決(jue) 所有問題,比如農(nong) 村的人才問題、規模化生產(chan) 問題、利潤分配問題等,如此種種,均有待完善。
因此,業(ye) 內(nei) 不少聲音呼籲電商玩家共同參與(yu) 農(nong) 貨上行,一起深入田間,將農(nong) 產(chan) 品搬進互聯網,將這塊此前被中國電商遺忘的巨大市場做大,並最終使得整個(ge) 行業(ye) 受益。畢竟,電商平台的成功取決(jue) 於(yu) 市場規模,規模越大,電商平台才有機會(hui) 走的更遠。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