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新貿易格局下,中國製造業供應鏈的機會在哪裏?

發布時間:2019-07-01 17:30:57 中國物流與(yu) 采購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新貿易格局下,中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的機會(hui) 在哪裏?

時下,圍繞製造業(ye) 供應鏈領域最為(wei) 熱議的莫過關(guan) 於(yu) “貿易戰”與(yu) “華為(wei) ”的話題。美國將家具和汽車零部件等一係列價(jia) 值2000億(yi) 美元的中國商品的關(guan) 稅提高到25%。隨後,作為(wei) 回應,中國提出對價(jia) 值600億(yi) 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關(guan) 稅。緊接著美國威脅要對所有剩餘(yu) 的價(jia) 值約3000億(yi) 美元的中國出口產(chan) 品征稅,實體(ti) 製造業(ye) 被推到風口浪尖。從(cong) 美國商務部將華為(wei) 列入“實體(ti) 清單”之後,已經有多個(ge) 國際巨頭中斷了與(yu) 華為(wei) 的業(ye) 務往來,包括半導體(ti) 企業(ye) 高通、博通、英偉(wei) 達、英特爾、AMD、美光、聯發科,在軟件上微軟和穀歌對華為(wei) 也做出了限製,幾家企業(ye) 在華為(wei) 供應鏈上的職能如下:

圖片來源:羅戈研究

從(cong) 長遠上看,在國家政策扶持以及華為(wei) 自身調控下,華為(wei) 供應鏈會(hui) 得到重新調試。但短期來看,華為(wei) 必然要經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陣痛。6月17日下午,任正非在深圳與(yu) 到訪的幾位美國嘉賓座談時表示,由於(yu) 美國采取的措施比預計的嚴(yan) 重,華為(wei) 未來兩(liang) 年將會(hui) “減產(chan) ”,每年銷售收入將下降約300億(yi) 美元。

正如紮根製造業(ye) 供應鏈服務領域二十餘(yu) 年的“智造業(ye) 供應鏈管理專(zhuan) 家”——飛力達【300240】聯席總裁姚勤所言:“貿易戰下,圍繞中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的,沒有一個(ge) 是局外人”。本次中美貿易摩擦會(hui) 對我國製造業(ye) 供應鏈造成那些影響?我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真實現狀是怎樣的?什麽(me) 才是中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應該如何去打造?

貿易戰下中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的危與(yu) 機

貿易戰對中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的影響主要體(ti) 現在如下幾方麵:

中國乃至全球製造業(ye) 供應鏈重構。全球製造業(ye) 供應鏈重構的趨勢想必大家都已經或多或少能感受到,確切來講,全球製造業(ye) 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重構,並不是因本次貿易戰而引起,但本次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會(hui) 通過供應鏈傳(chuan) 導給上下遊企業(ye) ,將其進程加速,。

其實自2008年以來,以製造業(ye) 遷移為(wei) 特征的第五次全球產(chan) 業(ye) 鏈與(yu) 供應鏈的重構就已經啟動,並且發展越來越快。在我國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土地等要素價(jia) 格上升的背景下,成本驅動型製造產(chan) 業(ye) 向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國家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如台灣鴻海集團早在2007年就開始投資越南,生產(chan) 移動電話和計算機零件;三星在深圳的直屬工廠已經於(yu) 今年4月關(guan) 閉,轉而在越南胡誌明市投資150億(yi) 美元設立生產(chan) 基地。

貿易戰的到來催化了這一進程的推進。自貿易戰以來,很多企業(ye) 已經在采取行動,如2019年5月17號,日本辦公設備商理光(RICOH)正式宣布,將把對美國出口的影印機生產(chan) 線從(cong) 中國全麵轉移至泰國;YOKOWO受美國啟動對華製裁影響,將把向越南轉移生產(chan) 的計劃提前。除了外資企業(ye) 外遷,一些中國企業(ye) 也在調整生產(chan) 體(ti) 製,向東(dong) 南亞(ya) 轉移對美出口生產(chan) 基地。

今年5月,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曾表示,中國和美國共同作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但各持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立場,充分利用各自優(you) 勢,會(hui) 引領全球產(chan) 業(ye) 鏈新走勢。關(guan) 於(yu) 未來產(chan) 業(ye) 的布局和分工,郭台銘認為(wei) 必須隨時做結構性的調整,比起過去的5-10 年一次,未來可能每3 年就要麵臨(lin) 調整,“大”將不再是唯一勝算。

在飛力達聯席總裁姚勤看來,由於(yu) 物流成本、基礎設施、供應鏈配套產(chan) 業(ye) 成熟度等原因,短時間內(nei) ,要實現產(chan) 業(ye) 鏈跨國遷移是有難度的。目前中國在產(chan) 業(ye) 配套體(ti) 係、基礎設施、效率等所具備的較好條件,是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等國家短時間內(nei) 不會(hui) 趕超的。在世界銀行對各國基礎建設的評比當中,泰國排名第41,越南排名第47,遠遠落後於(yu) 中國。

近日,在美國政府召開的就“3000億(yi) 美元關(guan) 稅”聽證會(hui) 上,一些企業(ye) 代表也提出了和姚總類似的觀點。來自美國國務院、商務部、貿易代表辦公室等多方的官員問的最多的一個(ge) 問題就是能否找到中國以外的產(chan) 品源?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不能,或者短期內(nei) 不能。因為(wei) 他們(men) 與(yu) 中國都以合作多年,中國產(chan) 品質量可靠,貨源穩定,且產(chan) 業(ye) 鏈完整。如果要在印度、越南等國家找到生產(chan) 基地或者貨源不是容易的。

物流成本增加。這點航運相關(guan) 企業(ye) 最先有感觸,正如去年12月CNBC的報道,在線物流交易平台Freightos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018)12月初,中國發往美國的集裝箱運費較去年同期已激增一倍以上。具體(ti) 來看,中國發往美國西海岸集裝箱運費同比增長128%,發往東(dong) 海岸運費增長123%。報道稱,運費激增的主要原因是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帶來的不確定性,使中國出口商紛紛趕在新一輪關(guan) 稅開始征收前將貨物運往美國。

美國最大的海上貿易門戶長灘港(Port of Long Beach)執行董事馬裏奧•科德羅(Mario Cordero)對此也曾說過:“關(guan) 稅不斷提高迫使零售商會(hui) 提前訂貨,這種現象會(hui) 導致倉(cang) 庫裏堆滿了庫存,所以他們(men) 在積極的管理自己的船隻,以應對未來需求下降。”

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下降帶來貨運量減少。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下降帶來貨運量減少會(hui) 是本次貿易戰帶來最直接影響之一。對此,國內(nei) 有專(zhuan) 家指出,對中國物流行業(ye) 而言,貿易戰會(hui) 引起貿易壁壘,貿易壁壘將導致中國出口商品價(jia) 格上漲,出口成本增加,出口量下降,物流規模減小,導致物流企業(ye) 尤其是以集裝箱為(wei) 代表的航運相關(guan) 行業(ye) 盈利能力下降。同時,物流企業(ye) 盈利的減少,甚至會(hui) 導致其無力更換新的運輸設備,使得物流裝備企業(ye) (特別是貨輪製造廠)無法得到新訂單,上遊裝備製造業(ye) 也會(hui) 因此受困。另外,由此也會(hui) 引起相關(guan) 崗位的失業(ye) 率增加。

但也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貿易戰並不意味著貨物運輸就一定會(hui) 減少,而是貨物運輸的方向可能會(hui) 發生改變,比如中國不再進口美國大豆了,還是需要進口其他國家的大豆,也需要運輸,從(cong) 國內(nei) 來看,出口美國受阻,還有“一帶一路”。

有實力的中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相關(guan) 企業(ye) 將迎來發展機遇。中美貿易摩擦必然會(hui) 倒逼中國製造業(ye) ,尤其是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e) 在供應鏈上做出“去美國化”的調整,以保證供貨安全,這對很多有實力的中國製造業(ye) 供應鏈企業(ye) 來講也意味著是巨大的機會(hui) 。以華為(wei) 為(wei) 例,麵臨(lin) 美方加強對包括華為(wei) 在內(nei) 的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e) 施壓的困局,華為(wei) 采取多種方式避免供應鏈斷裂,其中包括從(cong) 技術上和供應商選取上采取去美國化舉(ju) 措以保證供貨安全,如加大對海思的投入,提高芯片的自給率;再如華為(wei) 3C電池的主力供應商欣旺達近兩(liang) 年的電芯自製比例持續提升,目前已進入華為(wei) 筆記本,未來突破手機產(chan) 品可期,對盈利能力提升有重大幫助。
我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的真實現狀

在看到本次貿易戰對中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產(chan) 生的危與(yu) 機背後,更應看到的是我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當前的真實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在低基數的基礎上,我國製造業(ye) 供應鏈取得了長足發展,總體(ti) 來說,中國製造業(ye) 規模和總量已經在世界名列第一。

政府和越來越多企業(ye) 意識到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並做出了很多嚐試。如2005年,國家首次提出推動製造業(ye) 與(yu) 物流業(ye) 聯動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推動作用。2018年4月,商務部聯合8部門下發了《商務部等8部門關(guan) 於(yu) 開展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試點的通知》,並於(yu) 同年10月份公布了經商務部等8部門審核確定的北京、廣州等55個(ge) 試點城市,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等269家試點企業(ye) 名單,試點實施期為(wei) 2年。通過試點,打造五個(ge) 一批:創新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技術和模式;構建一批整合能力強、協同效率高的供應鏈平台;培育一批行業(ye) 帶動能力強的供應鏈領先企業(ye) ;形成一批供應鏈體(ti) 係完整、國際競爭(zheng) 力強的產(chan) 業(ye) 集群;總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供應鏈創新發展和政府治理經驗模式。強化“三大作用”:使現代供應鏈成為(wei) 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重要領域;成為(we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成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和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載體(ti) 。目前該試點工作正在全麵實施中。

但就我國脫生於(yu) 計劃經濟模式的國有企業(ye) 和中小規模的加工生產(chan) 企業(ye) 的製造業(ye) 來說,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製造業(ye) 在效益、效率、質量、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發展、資源消耗等與(yu) 工業(ye) 發達國家差距仍較大,供應鏈管理仍處於(yu) 較低水平,要實現真正高效運作、抵抗風險能力強的供應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 社會(hui) 對製造業(ye) 及其供應鏈重視程度有待提高。近年來,相較於(yu) 房地產(chan) 、金融、互聯網等行業(ye) ,社會(hui) 整體(ti) 對製造業(ye) 的關(guan) 注程度還有待提高。從(cong) 資本的角度來看,我國投資方的“貪婪性”嚴(yan) 重,“能否快速變現”是其主要的衡量標準。與(yu) 以互聯網為(wei) 代表能快速吸引流量、快速變現的新興(xing) 行業(ye) 的一片火熱不同,“融資難、融資貴”是近年來我國製造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數據顯示,我國製造業(ye) 投資增幅從(cong) 2012年起持續下滑,一直下降到2016年的4.2%,2017年雖然有所回升,但僅(jin) 有4.8%。投資疲弱對我國製造業(ye) 及其供應鏈的優(you) 化升級造成了嚴(yan) 重製約。

2. 甲方企業(ye) 對供應鏈管理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在傳(chuan) 統觀念中,一般視供應鏈為(wei) 後勤輔助職能,與(yu) 銷售、研發等部門相比,其被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在很多企業(ye) 中,供應鏈管理的各個(ge) 職能是分散在不同部門中,而現在在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中,供應鏈管理能力越來越重要。

3. 製造業(ye) 供應鏈協同運作程度低、難度大。全球化商業(ye) 合作關(guan) 係的本質是供應鏈協同, 中國雖是供應鏈大國但非強國,在全球化供應鏈建設上仍處起步階段。 這一點企業(ye) 是深有感觸的,飛力達聯席總裁姚勤也曾提到,目前我國製造業(ye) 供應鏈上各個(ge) 環節企業(ye) 之間通常隻是一般的合同關(guan) 係,或者是“欺壓性”的供應鏈協同,還沒有建立起一種長期的、戰略性的基於(yu) 共贏觀念的供應鏈夥(huo) 伴關(guan) 係。

中華全國工商業(ye) 聯合會(hui) 副主席、傳(chuan) 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在一次演講中也曾說過:“中國的企業(ye) 是以大欺小的,一個(ge) 大企業(ye) ,比如一個(ge) 汽車製造廠的旁邊有很多小企業(ye) 為(wei) 它服務,庫存都是小企業(ye) 承擔,這種現象是中國今天的一個(ge) 現實現象。”並且他也提到:“打通供應鏈可帶來巨大降成本空間”。

4.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土地成本水漲船高。近年來,隨著經濟與(yu) 社會(hui) 的進步,在社會(hui) 對勞動者福利重視程度上升,以及勞動力供應的結構性短缺等因素作用下,企業(ye) 用工成本逐年上升。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中,有29年的製造業(ye) 員工年薪增長率超過了同年GDP增長率。與(yu) 此同時,用地成本也越來越高。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等優(you) 勢越來越小。

5.專(zhuan) 業(ye) 人才缺乏。專(zhuan) 業(ye) 人才缺乏是各行各業(ye) 普遍麵臨(lin) 的問題,由於(yu) 在我國供應鏈管理是一新興(xing) 領域,目前具有係統知識框架、豐(feng) 富實操經驗的專(zhuan) 業(ye) 供應鏈管理人才緊缺。很多高等院校都設有物流專(zhuan) 業(ye) ,但缺乏對供應鏈管理方向特別是製造業(ye) 供應鏈管理方向的人才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人才缺失,也很大程度限製了我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的發展。

如何構造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製造業(ye) 供應鏈?

中國製造業(ye) 必須從(cong) 規模、速度的發展軌道轉向質量、效益的發展軌道。中國製造業(ye) 及其供應鏈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打造需要全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麵對國際形勢的變化,近年來,國家一直在不遺餘(yu) 力助力中國製造業(ye) 及其供應鏈的發展,如貫徹落實“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的實施。去年商務部流通業(ye) 發展司在官網上發布了《關(guan) 於(yu) 開展2018年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ti) 係建設的通知》等等。

那作為(wei) 製造業(ye) 供應鏈上的企業(ye) 應當如何應對挑戰?

一、進行數字化升級

進行數字化升級是節省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有效途徑,不少有條件的企業(ye) 已經在通過自動化升級改造以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降低勞動力成本等。

以飛力達【300240】為(wei) 例,其在重慶、昆山綜保區,正在著力打造全新的智慧物流園,且已經取得顯著成果,出入庫效率提升2倍,倉(cang) 庫人力節約30%——50%,空間利用率提升3倍,操作準確率高達100%。(詳情見文章鏈接:)

二、實現供應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協同

供應鏈協同無論在企業(ye) 集團內(nei) 部的各部門、各子公司之間,還是由核心企業(ye) 在外部供應鏈上拉動各節點企業(ye) 進行協同運轉,都需要良好的銜接。飛力達聯席總裁姚勤建議,實現產(chan) 業(ye) 鏈與(yu) 供應鏈的協同主要可從(cong) 以下幾方麵著手:

1.價(jia) 值觀協同。各方扭轉價(jia) 值觀,持共贏的態度達成戰略共識,是實現供應鏈協同的基礎,如核心企業(ye) 願意把相關(guan) 信息開放出來。

2.產(chan) 業(ye) 鏈與(yu) 供應鏈的操作層麵協同。實現產(chan) 業(ye) 鏈與(yu) 供應鏈的協同是整個(ge) 鏈條層層之間複雜且龐大體(ti) 係的協同,以其中的工廠生產(chan) 流水線自動化與(yu) 倉(cang) 儲(chu) 自動化協同為(wei) 例,目前我國製造業(ye) 工廠自動化程度已經非常高,同時不乏正在或已經完成數字化改造的物流企業(ye) ,但隻有當兩(liang) 者實現協同才會(hui) 真正具有意義(yi) ,要求企業(ye) 在打造自動化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協同的問題,雙方按照協同的要求去改進。例如:

圖片來源:羅戈研究《製造業(ye) 供應鏈服務發展研究報告》

(1)搭建可以實現上下遊銜接的開放式信息平台。通過信息技術,如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供應商分級管理、電子采購係統等,搭建一個(ge) 協作平台,通過信息實時共享,實現企業(ye) 間動態的供應鏈聯盟。

(2)大力推進標準化,如包裝與(yu) 工位器具的標準化、操作流程的標準化、信息流程的標準化等。現在越來越多甲方企業(ye) 在選擇物流服務商是會(hui) 要求其具有係統等方麵的對接能力。

以飛力達為(wei) 例,飛力達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服務,圍繞製造產(chan) 業(ye) 的核心客戶,積極搭建了“供應鏈協同”、“ 物流協同”兩(liang) 大平台,打通從(cong) 上遊Inbound到下遊Outbound的整條供應鏈服務,打造出集“采購物流、入場物流、成品物流、售後物流”為(wei) 一體(ti) 的供應鏈物流體(ti) 係。通過連接品牌商、製造商、供應商三方,導入先進的智能物流技術,推動供應鏈物流服務向智能化、協同化、平台化方向發展,為(wei) 客戶提供端到端的供應鏈解決(jue) 方案。據姚勤透露,目前飛力達正在同一客戶構建協同機製,飛力達自動化立體(ti) 庫與(yu) 對方產(chan) 線可以做到智能一體(ti) 化協同,預計今年底可看到成果。

另外,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工廠的訂單都是波動的,並且很多物料都可以共享,可以打造一個(ge) 物料共享中心,沒必要每個(ge) 工廠都匹配一個(ge) 原料庫、成品庫,最終下來都是成本。如果能實現智能倉(cang) 和多個(ge) 企業(ye) 不同生產(chan) 線的對接,則可想象一場景,即中間的智能倉(cang) 對接不同企業(ye) 的多條生產(chan) 線,形成一個(ge) 協同圈,另外用水、供電、服務等全實現智能,綜保區則會(hui) 變成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智能綜保區”。

三、全社會(hui) 應提高對製造業(ye) 及其供應鏈的重視程度

政府、協會(hui) 等機構還要繼續積極發揮其作用以促進中國製造業(ye) 及供應鏈的發展。飛力達聯席總裁姚勤對此表達了他的建議,希望政府能更透徹的洞悉到企業(ye) 所麵臨(lin) 問題,更好與(yu) 企業(ye) 協作,共同努力強化我國製造業(ye) 供應鏈競爭(zheng) 力,如希望海關(guan) 相關(guan) 部門對企業(ye) 快速變化的需求海關(guan) 能更迅速的配合,海關(guan) 要求的規範能更加契合物流企業(ye) 為(wei) 客戶提供的服務等。

在資本角度,投資方應更加積極按照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製造業(ye) 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另外,甲方企業(ye) 應當提高對供應鏈管理及相關(guan) 部門的重視,將供應鏈管理納入企業(ye) 發展規劃,增加對相關(guan) 工作開展的支持,如配置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員、投入相應資金、進行相應培訓等。

四、重視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現下已經看到了一些向好的改善,如:陸續看到有高等院校開始設立專(zhuan) 門的供應鏈管理專(zhuan) 業(ye) ;很多企業(ye) 在提高物流崗位的招聘標準,以及增加相關(guan) 崗位培訓等,但力度都還要繼續加強。以飛力達為(wei) 例,其下屬華東(dong)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團隊由400餘(yu) 專(zhuan) 業(ye) 科技人才組成,在海關(guan) 方麵與(yu) 政策配合,以更好為(wei) 企業(ye) 服務,據姚勤介紹,全國70%特殊區域都在用華東(dong) 信息科技的輔助係統。

五、摒棄浮躁,務實做事

當今的社會(hui) 狀況很好,但也不可否認,當今的社會(hui) 很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尤為(wei) 嚴(yan) 重,每當有新風口出現,就會(hui) 有大量企業(ye) 湧上去,然後緊接著就是一堆企業(ye) 陣亡,能夠沉下心去打磨自身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變的越來越稀缺。

飛力達聯席總裁姚勤對此深有感觸,飛力達自成立至今二十餘(yu) 年,期間曆經過金融、互聯網、房地產(chan) 等多個(ge) 行業(ye) 的發展紅利期,自身也具備切入到某些行業(ye) 的條件,但始終都心無旁騖,務實的紮根製造業(ye) 供應鏈服務領域,為(wei) 客戶實現價(jia) 值,推動社會(hui) 進步。

一個(ge) 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很遠。“貿易戰中,圍繞製造業(ye) 的供應鏈,沒有一個(ge) 是局外人!”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