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營造信息化生態

發布時間:2019-06-19 09:15:55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19世界交通運輸大會(hui) 期間,由交通運輸部建設和管理的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簡稱國家物流信息平台),聯合中國公路學會(hui) 運輸與(yu) 物流分會(hui) 舉(ju) 辦了智慧物流發展論壇。論壇邀請了來自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及企業(ye) 的專(zhuan) 家代表,以“智慧賦能物流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主題,從(cong) 產(chan) 業(ye) 現狀、政策方向、發展規律、理論架構及國家物流信息平台建設、應用實踐多個(ge) 角度深入探討了智慧物流的現在與(yu) 未來。記者帶您走進展會(hui) 與(yu) 論壇,一探究竟。(編者按)

■當前物流業(ye) 處於(yu)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節點上,傳(chuan) 統發展模式麵臨(lin) 瓶頸亟待突破,運輸結構調整、道路貨運高質量發展等外部環境調整倒逼行業(ye) 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智慧物流以信息化為(wei) 依托,廣泛應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手段,重塑產(chan) 業(ye) 發展新關(guan) 係,再造產(chan) 業(ye) 發展新結構,打造產(chan) 業(ye) 發展新生態,成為(wei) 物流業(ye) 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源泉。

■智慧物流建設應該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依托平台進行要素集聚。作為(wei) 重要的國家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國家物流信息平台將定位不斷清晰化,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平台型物流企業(ye) 和政府管理部門提供便民服務、專(zhuan) 業(ye) 服務和決(jue) 策支持服務。

智慧物流將重塑行業(ye) 生態

世界交通運輸大會(hui) 同期舉(ju) 辦的交通科技博覽會(hui) 上,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展台格外引人關(guan) 注,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內(nei) 容吸引了不少觀眾(zhong) 的駐足與(yu) 谘詢。工作人員為(wei) 前來的觀眾(zhong) 講述了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的新定位——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平台型物流企業(ye) 和政府管理部門提供便民服務、專(zhuan) 業(ye) 服務和決(jue) 策支持服務,增加了觀眾(zhong) 對平台的了解,拉近了觀眾(zhong) 與(yu) 平台的距離。

“物流行業(ye) 正處於(yu)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節點。”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貨運與(yu) 物流管理處處長餘(yu) 興(xing) 源介紹,當前物流業(ye) 中“車、貨、企業(ye) ”三大要素資源粗放發展,與(yu) 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依靠要素發展的模式具有不可持續性,所以未來物流業(ye) 還需在既有存量上繼續挖掘,促進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hui) 物流總額為(wei) 66.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4%,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增速比去年全年有所回落,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的比率為(wei) 14.6%,比去年同期提高0.1個(ge) 百分點,比去年全年下降0.2個(ge) 百分點。

這意味著,隨著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的逐步調整,貨類結構隨之變化,物流業(ye) 的市場容量在變小,而社會(hui) 對物流服務品質的需求在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智慧物流成為(wei) 推動物流業(ye) 降本增效,解決(jue) 當前“多小散弱”、不連通、不暢通的有效手段。“在智慧物流發展方麵,誰要是錯過了這一步,將會(hui) 錯過行業(ye) 發展一大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對以上觀點表示讚同。“智慧物流可以重塑物流業(ye) 生態與(yu) 模式。我們(men) 即將跨入5G的門檻,這將為(wei) 物流業(ye) 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汪鳴說。

與(yu) 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並在物流業(ye) 推廣應用,智慧物流得到初步發展。餘(yu) 興(xing) 源介紹,依托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大車隊、加盟連鎖、掛車共享、無人駕駛等各種模式不斷湧現,運輸服務品質不斷提升,服務模式不斷多樣化,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的新增長點。

據統計,全國現有約700家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其中500家是從(cong) 事車貨匹配的物流平台。這500家平台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貨運供需信息的實時共享和智能匹配,減少貨車空駛、路線迂回和運輸資源閑置。

在場專(zhuan) 家認為(wei) ,雖然智慧物流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信息資源尤其是公共信息資源利用水平較低,不同運輸方式、運輸主體(ti) 間信息共享難度較大,相關(guan) 標準體(ti) 係尚不完善等諸多問題。

“智慧物流建設應該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依托樞紐和平台進行要素集聚,從(cong) 而推動物流組織融合變革,重塑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體(ti) 係,促進高質量發展。”汪鳴認為(wei) ,將來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應是“大網絡、大平台、大通道、全鏈條、新模式”,“而國家物流信息平台既是物流設施也是物流服務,是最高指揮的信息平台,為(wei) 網絡化物流服務提供生態建設。”

加快構建高效信息服務體(ti) 係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宋溱在主旨演講中提到,目前我國正逐步構建由國家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區域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企業(ye) 級物流信息平台共同構成的三級綜合運輸物流信息服務體(ti) 係。如何打造高效銜接的綜合運輸物流信息服務體(ti) 係,將是發展智慧物流的重點方向和最大挑戰。

據悉,綜合運輸物流信息服務體(ti) 係的建設需要充分利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強化公共信息資源深度整合,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充分挖掘現有基礎設施的運能,優(you) 化物流資源配置,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開放共享,提升物流供應鏈運行效率。

這意味著,若要建成綜合運輸物流信息服務體(ti) 係,需要做到以下幾個(ge) 方麵:物流服務企業(ye) 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物流服務企業(ye) 間、上下遊企業(ye) 間信息有機銜接、適度共享,物流與(yu) 其他行業(ye) 間、不同區域間、不同運輸方式之間數據的高效互聯與(yu) 交互協作。

而跨區域、跨部門、跨運輸方式、跨政企的物流信息共享與(yu) 應用,涉及領域廣、溝通協調難,單靠市場力量難以高效推進,十分需要政府的引導與(yu) 推動。

據介紹,國家物流信息平台作為(wei) 重要的國家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於(yu) 2012年開展試點建設,采用“部省共建、以省為(wei) 主”的建設模式,為(wei) 物流行業(ye) 用戶提供標準服務、交換服務和數據服務,自成立以來,在構建網絡框架、製定完善標準、推進信息交換、提供數據服務、促進區域和國際合作等方麵取得了有意義(yi) 的探索和實踐。

據國家物流信息平台主任孫騰達介紹,在過去的6年裏,平台初步形成了物流信息共享標準體(ti) 係,發布了《交通運輸物流信息互聯共享標準》,為(wei) 不同領域信息共享應用奠定了基礎;匯聚覆蓋23類物流公共數據的資源目錄,初步形成物流大數據應用,為(wei) 行業(ye) 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查詢服務。平台還在開展跨運輸方式信息互聯工作上取得突破,推動鐵水聯運、公鐵聯運、陸空聯運等領域的信息互聯,並在醫藥運輸、危險品運輸、圖書(shu) 配送等物流供應鏈信息互聯領域進行了探索應用。

此外,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積極拓展跨國界信息互聯工作,與(yu) 日本、韓國共同建立了東(dong) 北亞(ya) 物流信息服務網絡(NEAL-NET),同時推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合作。

做好信息樞紐和服務門戶

“十三五”期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物流業(ye) 的加速融合,新業(ye) 態蓬勃發展,我國物流業(ye) 發展進入提質增效、優(you) 化供給的新階段,也為(wei) 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

由此,交通運輸部決(jue) 定在“十二五”期國家物流平台試點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將平台建設思路調整為(wei) “部省共建,以部為(wei) 主”。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成為(wei) 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的運行承擔單位。

作為(wei) “平台的平台”,未來如何構建高效銜接的物流信息生態,加快完善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實現供需信息精準匹配,為(wei) 物流業(ye) 降本增效添動力,是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工作目標。

據介紹,平台建設的總體(ti) 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級物流公共信息樞紐與(yu) 服務門戶,基本建成支撐國家級物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載體(ti) 。也就是說,國家物流信息平台將通過“政府主導、聯合多方共建”的形式構建一個(ge) 公益、開放、共享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務網絡,形成跨區域、跨運輸方式、跨部門、跨政企物流信息高效共享的“信息樞紐”和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國際國內(nei) 匯聚的“服務門戶”。

基於(yu) 該目標,國家物流信息平台將定位不斷清晰化,確定為(wei) 主要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平台型物流企業(ye) 和政府管理部門提供便民服務、專(zhuan) 業(ye) 服務和決(jue) 策支持服務。

據孫騰達介紹,國家物流信息平台將麵向交通物流相關(guan) 管理部門,提供基於(yu) 物流大數據的運行監測、決(jue) 策分析與(yu) 行業(ye) 監管服務,逐步形成運用大數據加強物流市場主體(ti) 服務和監管新模式。在便民服務方麵,該平台將為(wei) 物流供應鏈各類中小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提供政策法規、資質與(yu) 誠信信息查詢、“一窗式”服務等便民服務,提供跨區域、跨運輸方式的各類運載工具動態跟蹤服務,提供國際範圍的船舶動態、港口集裝箱狀態等國際物流信息共享查詢服務。

在企業(ye) 服務方麵,平台將麵向網絡物流交易平台、無車承運人、連鎖型物流園區等平台型企業(ye) ,提供運載工具、從(cong) 業(ye) 人員、從(cong) 業(ye) 企業(ye) 等基礎數據驗證服務,提供物流基礎信息驗證、物流誠信信息共享、物流數據應用協同創新、物流動態信息推送、物流跨平台用戶信息共享等服務。

在這樣的定位下,國家物流信息平台對外服務已取得有效進展。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與(yu) 國內(nei) 大型物流平台企業(ye) 進行合作,開展公路幹線物流指數研究,以期及時反映物流行業(ye) 運行動態,推動政府治理水平現代化提升。此外,在服務行業(ye) 企業(ye) 層麵,該中心已與(yu) 民航、鐵路、郵政、物流企業(ye) 等多家單位開展了跨運輸方式間的信息互聯互通推進工作。其中,在民航層麵,該中心已與(yu) 中航信實現了數據對接;在鐵路層麵,已與(yu) 鐵路總公司的信息技術中心開展了多次交流;在郵政層麵,已與(yu)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定通過國家物流信息平台實現郵政與(yu) 其他運輸方式信息的互聯互通。

與(yu) 物流企業(ye) 對接層麵,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與(yu) 中外運等19家企業(ye) 實現了數據對接,通過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為(wei) 企業(ye) 提供從(cong) 業(ye) 人員、運載工具、企業(ye) 有關(guan) 資質信息的真實性驗證服務。

下一步,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希望攜手各方力量,做好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設與(yu) 運行工作,為(wei) 智慧物流發展做好支撐,切實推動物流降本增效提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