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618物流科技競賽隔空上演:拚“肌肉” 拚集群效應

發布時間:2019-06-13 09:27:11 每日經濟新聞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時值年中大促618,消費者的熱情充分體(ti) 現在了訂單量上。

根據此前各大電商披露的數據,天貓618在6月1日1小時不到的時間內(nei) ,成交額超去年10小時,產(chan) 生了蘋果、美的、耐克、奧克斯等一批成交過億(yi) 的品牌;京東(dong) 618首日則在一小時內(nei) 銷售了超過1700萬(wan) 件商品,同比增長83%。

在這千萬(wan) 量級的商品輸出背後,要滿足消費者對即時物流的需求,一直是大促節點下電商平台和物流企業(ye) 需要應對的挑戰。在此背景,強化供應鏈創新、擴大智慧物流應用範疇成為(wei) 上述企業(ye) 的共同著力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的618,各大電商平台除了在線上打響營銷戰以外,依托於(yu) 自建物流和物流合作夥(huo) 伴,同時也在進行著供應鏈效率的較量。尤其區別於(yu) 兩(liang) 三年前借助618熱點對智慧物流項目產(chan) 品曝光的側(ce) 重,今年618物流智能化設備在實際運營中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集群效應。這也正是區別往年“秀肌肉”,各家巨頭比拚的新賽點。

618物流科技競賽隔空上演

一年一度的年中大促618到來,消費者忙著下單搶折扣,而電商平台和物流企業(ye) 的挑戰則在於(yu) 備貨、發貨。在這背後,一場不為(wei) 消費者所知的物流科技競賽正在隔空上演。

6月5日,京東(dong) 物流“亞(ya) 洲一號”項目北京智能物流中心首次對外開放。據了解,該項物流中心占地數十萬(wan) 平方米,僅(jin) 靠500多名工作人員即可支撐其運轉,而該物流中心的訂單日均處理能力達到10萬(wan) 以上

記者在走訪上述物流中心時注意到,相較於(yu) 傳(chuan) 統物流倉(cang) 庫,京東(dong) 物流“亞(ya) 洲一號”北京智能物流中心場內(nei) 顯得有些空曠,就以物流中心中控室的監控畫麵而言,一半以上的屏幕內(nei) 隻有傳(chuan) 輸帶、機器人、機械臂在運轉,不需要工作人員動手操作。

此外,在OSR存儲(chu) /揀貨區,記者看到,6條流水線工作台各自隻需要一人就可完成單件訂單、多件合流訂單、多件非合流訂單的區分和揀貨工作,而貨品也是通過自動化立體(ti) 庫的傳(chuan) 輸帶直接運輸到揀貨員麵前,省卻了傳(chuan) 統倉(cang) 庫內(nei) 揀貨員“人找貨”的過程。

京東(dong) 物流“亞(ya) 洲一號”項目負責人夏國偉(wei) 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nei) 的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在“亞(ya) 洲一號”北京智能物流中心內(nei) 集合了自動化立體(ti) 倉(cang) 庫、地狼倉(cang) 、天狼倉(cang) 、智能分揀機等多項智能化設備,在運用智能設備的環節,其運營效率可達到傳(chuan) 統倉(cang) 庫至少3倍以上,甚至對於(yu) 一些應用成熟的機器人,如自動打包機等,其訂單處理速度更是傳(chuan) 統倉(cang) 庫的5倍以上。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蘇寧物流自建的機器人倉(cang) 內(nei) 。據蘇寧方麵介紹,在蘇寧AGV機器人倉(cang) ,商品的揀選不再是人追著貨架,而是等著機器人駝著貨架排隊跑過來。以上海奉賢AGV機器人倉(cang) 為(wei) 例,該倉(cang) 內(nei) 平均揀貨時間僅(jin) 需10秒,小件商品揀選效率超過5倍人工,揀選準確率可達99.99%以上。

另一方麵,相較於(yu) 京東(dong) 、蘇寧的自建物流模式,為(wei) 了服務“史上最大規模天貓618”,菜鳥則聯合“通達係”及聯盟生態內(nei) 的上千家物流企業(ye) “火力全開”。

據菜鳥方麵介紹,今年菜鳥是以保障“雙11”的力度保障天貓618。就智能物流設備應用而言,依托於(yu) 菜鳥智能物流係統,該係統會(hui) 實時預警包裹流量和流向,緩解節點壓力。此外,在合作夥(huo) 伴的配合上,圓通的12架飛機、申通的自動分揀設備“小黃人”、中通的3000多輛高運力牽引車、韻達的千條跨城當次日達線路以及百世新投入的自動分揀設備,也均投入到今年的天貓618配送工作中。

不止如此,在5月28日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會(hui) 上,菜鳥新近推出的快遞品牌“丹鳥”也投入到今年的天貓618當中。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下午4點,“丹鳥”已為(wei) 全國1887個(ge) 區縣的消費者送達了當天購買(mai) 的包裹。而據丹鳥CEO李武昌此前介紹,丹鳥是一家數據驅動的技術公司,目標是依靠大數據沉澱、模式迭代升級,建立數據化的配送模型,實現智能調配人、車、貨、場的資源,將模式沉澱開放賦能給新零售行業(ye) 。

供應鏈已顯集群效應

時至今日,從(cong) 運營效率、配送時效、投入產(chan) 出比等各方麵維度來計算,智慧化物流應用的成果已經得以展現,而這大大超出了兩(liang) 三年前業(ye) 界對智能物流設備應用的認知。

早在2016年“雙11”時,京東(dong) 就曾以物流“黑科技”作為(wei) 一大亮點助力大促,當時也是京東(dong) X事業(ye) 部首次對外掀開無人倉(cang) 的神秘麵紗。而在當時看到京東(dong) 無人倉(cang) 內(nei) 的AGV智能搬運機器人、SHUTTLE貨架穿梭車、DELTA分揀機器人後,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雖對其移動、分揀的精準度深表歎服,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在國內(nei) 物流行業(ye) 仍處於(yu) 初級研發階段,距離行業(ye) 全麵投入應用仍需要時間。

但短短三年時間,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就以京東(dong) 物流的“亞(ya) 洲一號”項目而言,夏國偉(wei) 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京東(dong) 物流已經建成全國23座“亞(ya) 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並在此次618期間全麵投入運營。未來五年,京東(dong) 物流還將在全國30多個(ge) 核心城市陸續建造“亞(ya) 洲一號”,實現對全國各大省、市、區、縣的全麵輻射。

“單體(ti) 倉(cang) 的智能化設備應用水平高是‘亞(ya) 洲一號’項目的亮點之一,而不止於(yu) 單體(ti) 倉(cang) 的運轉,‘亞(ya) 洲一號’要構建的是智能物流倉(cang) 群,通過規模效應實現效率提升。”京東(dong) 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盡管僅(jin) 用了3年多的時間,國內(nei) 電商物流的智能化應用已經有了不少顯著成果,但在智慧物流應用普及成效初顯的背後,其實對於(yu) 企業(ye) 而言也需要應對諸多挑戰。

德勤中國此前發布的《德勤MHI全球供應鏈創新2018調研報告》顯示,數字技術和創新正在推動供應鏈的巨大變革和完善,其中機器人與(yu) 自動化、預測分析、物聯網/傳(chuan) 感器、人工智能及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機,被認為(wei) 是最具瓦解或創造競爭(zheng) 優(you) 勢潛力的技術。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從(cong) 當前的市場調研結果來看,上述五項技術在2018年的采用率普遍較低。其中,最高的機器人與(yu) 自動化為(wei) 34%,最低的人工智能則隻有6%,這表明業(ye) 界仍未充分使用數字化技術作顛覆性創新。

對此,德勤中國管理谘詢合夥(huo) 人龔戈亮表示:“較低的技術采用率顯示企業(ye) 在技術轉換上麵臨(lin) 一定困難,其主要障礙在於(yu) 商業(ye) 價(jia) 值評估和投資回收率。由於(yu) 顛覆性技術的全部收益和成本難以估計,導致投資不足和行動受限。此外,企業(ye) 缺乏有遠見和技能來推動和執行下一代供應鏈創新的領導者和勞動力,也欠缺有效和可靠的信任機製以進行交易和共享信息,同時還要麵對不斷上升的網絡安全風險。”

智慧物流的投入成本無疑是巨大的。舉(ju) 例來說,京東(dong) 物流將“亞(ya) 洲一號”項目定義(yi) 為(wei) “亞(ya) 洲電商物流領域規模最大的智能物流倉(cang) 群”,同時其也是完全由京東(dong) 物流自建的智能物流園區,而這意味著每一座“亞(ya) 洲一號”項目的落成都需要京東(dong) 物流在拿地、建廠、設備采購等方麵的一係列重資產(chan) 投入。

而根據京東(dong) 2019年Q1財報,報告期內(nei) 該集團研發投入同比增長54%達37億(yi) 元,占營收的比例為(wei) 3%。而在2018年全年財報中,京東(dong) 集團在技術研發上投入為(wei) 121億(yi) 元,同比增幅高達82.6%。

盡管投入巨大,但投入的必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根據京東(dong) 2019年Q1財報,報告期內(nei) 該集團實現淨服務收入124.3億(yi) 元,同比增長44.03%;在淨服務收入構成中,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為(wei) 42.86億(yi) 元,同比增長91.42%;履約費用在淨收入中的占比持續走低,僅(jin) 為(wei) 6.7%。

可以預見的是,包括京東(dong) 物流在內(nei) 的電商物流企業(ye) 此後仍將持續加大對智慧物流的投入。這也正如德勤中國在此前發布的《中國智慧物流發展報告》中提到的,互聯網時代下,物流行業(ye) 與(yu) 互聯網結合改變了物流行業(ye) 原有的市場環境與(yu) 業(ye) 務流程,推動出現了一批新的物流模式和業(ye) 態如車貨匹配、眾(zhong) 包運力等。新的運輸運作模式正在形成,與(yu) 之相適應的智慧物流也自然將快速增長。

此外,在一份天風證券有關(guan) 物流技術企業(ye) 今天國際(300532.SZ)的研報中也提出,根據高工產(chan) 業(ye) 研究院(GGII)統計預測數據,2018年物流自動化係統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00億(yi) 元,增速約為(wei) 37.5%,六年以來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5.3%。但也需要注意到,當前我國物流自動化的滲透率遠低於(yu) 發達國家。此外,在人工成本不斷提高和各領域自動化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智能物流行業(ye) 需求將持續增長。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