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獨家解析:為何中國物流企業的數字化這麽難?

發布時間:2019-03-20 09:37:16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物流-華為(wei) 雲(yun) +物流指聞-FIN259.png

“通過AI來監控快遞分揀的場地、場景,抓取對貨物搬運不規範的情況,通過AI,視頻和一些數據分析自動監控,無需專(zhuan) 人去看這個(ge) 視頻,也不需要複查這些視頻,隻要動作不規範,視頻自動分析,自動檢測,效率大大提高,業(ye) 務員或者理貨員操作的規範程度也大大提高……”,這是物流指聞從(cong) 德邦快遞了解到的其與(yu) 華為(wei) 雲(yun) 合作後的作業(ye) 場景。

科技,正在悄然改變著這個(ge) 傳(chuan) 統的行業(ye) 。

回顧過去一個(ge) 時期,亮相資本市場後的德邦快遞在技術方麵的動作愈發頻繁:2018年6月,與(yu) 華為(wei) 雲(yun) 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前其與(yu) 網易雲(yun) 和阿裏雲(yun) 都有深度合作。除了牽手技術服務公司,德邦快遞還宣布每年拿出2%的營收投入到科技應用領域……

加入技術投入,堅定數字化方向,跑步推進作業(ye) 流程智慧化,在物流領域,德邦快遞不是孤例。相反,無論是快遞還是其他領域,物流企業(ye) 爭(zheng) 相布局,正加速著整個(ge) 行業(ye) 數字化的步伐。

落後的行業(ye) :舊賬與(yu) 新債(zhai)

十三年前,四個(ge) 熱血青年用三個(ge) 月的時間跑遍了中國由北至南大大小小100多個(ge) 貨運市場。貨運行業(ye) 的蠻荒與(yu) 低效,讓這群“精英”感到震驚:“在這之前從(cong) 來沒有意識到,中國的貨運市場在2005年時依然在以十分低級和傳(chuan) 統的方式在運作。”

2013年左右,在“滴滴打車”的啟發下,一個(ge) 從(cong) 阿裏巴巴走出的創業(ye) 者,看見了貨運物流雙邊信息不對等的行業(ye) 痛點,其夢想著借著移動互聯網的東(dong) 風,決(jue) 心“重構整個(ge) 幹線貨運的行業(ye) 生態”,讓多達350萬(wan) 的卡車司機,不再為(wei) 貨運信息交換的迷茫。

2018年,G7完成新一輪3.2億(yi) 美元融資,該融資也創下了全球物聯網領域融資金額的最高紀錄。而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正是來自十三年前跑遍100多個(ge) 貨運市場的人員之一。這家如今定位為(wei) 物聯網科技公司,當初的突破口卻隻是一個(ge) 小小的GPS——在途的車輛可視化了。

同樣在2018年,消息稱中國最大的在線長途貨運平台滿幫集團已經與(yu) 包括軟銀集團和騰訊在內(nei) 的新老投資者進入融資協商最後階段,即將完成新一輪10億(yi) 美元融資。時任滿幫集團聯席總裁的張暉,正是當初那個(ge) 決(jue) 心“重構整個(ge) 幹線貨運的行業(ye) 生態”的創業(ye) 者。其所在的滿幫,將車貨匹配搬到了線上。

數年之間,借助科技做出了“獨角獸(shou) ”,這正是這個(ge) 信息化落後行業(ye) 的“魅力”——基礎差,空間也大。

有多差?麥肯錫曾有篇文章指出:與(yu) 中國其他行業(ye) 相比,貨運和物流業(ye) 效率極低且數字化程度較低,在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行業(ye) 數字化指數中,運輸和倉(cang) 儲(chu) 類別排名較低也反映了這點。如圖所示:

物流-華為(wei) 雲(yun) +物流指聞-FIN1379.png

這樣的背景,也導致了物流行業(ye) 長期以來積累了以下痛點:

1.過程不透明,運作效率低:環節多,角色也多,多級倉(cang) 儲(chu) 、幹線支線、配送,貨主、貨代、承運方、客戶等,整個(ge) 運輸配送過程不透明可控,效率低成本高。

2.物流配送滿意度低:數據顯示電商客戶對物流配送滿意度僅(jin) 為(wei) 21.3%,速度慢、發錯貨、貨物丟(diu) 失、難以查詢等是電商賣家遇到的普遍問題和難點。物流成為(wei) 了影響客戶體(ti) 驗的短板。

3.商業(ye) 決(jue) 策缺乏數據支撐:無法滿足快速決(jue) 策支持,及時掌握運營情況需求;無法滿足物流軌跡分析,生命周期的跟蹤與(yu) 分析、運輸路徑優(you) 化、倉(cang) 儲(chu) 優(you) 化、運營分析。

4.安全性難以保證:可以概括為(wei) 以下幾點,首先業(ye) 務數據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其次,自建災備係統成本高;此外,IT技術發展快速,需要專(zhuan) 業(ye) 技術團隊;業(ye) 務快速擴張,IT係統無法彈性擴容。

以上,也隻是“老毛病”。

而今隨著“新零售”如火如荼的進行,人、貨、場三大組成要素正在全麵的重構和升級,這也催生了對供應鏈體(ti) 係的新要求。貝恩公司與(yu) G7曾合作,對超過50家業(ye) 內(nei) 領先的供應鏈企業(ye) 展開調研。結果顯示,在麵對零售新變革時,傳(chuan) 統供應鏈各個(ge) 物流環節均存在諸多挑戰。舉(ju) 例來說:

1.需求預測難度高:訂單碎片化,SKU(最小存貨單位)數顯著增加,約七成供應鏈參與(yu) 者存在“預測難”問題;

2.線上線下分立:傳(chuan) 統經銷體(ti) 係和線上分立的物流體(ti) 係導致計劃難度增加,成本大幅上升;

3.倉(cang) 儲(chu) 管理複雜化:電商倉(cang) 、前置倉(cang) 等新模式應運而生,備貨及管理複雜性顯著提升;

4.運輸規劃複雜化:高頻小規模訂單及倉(cang) 儲(chu) 前置大幅增加了運輸規劃的複雜程度;

5.最後一公裏配送成本高:最後一公裏配送的成本高達8~15元/單,絕大多數企業(ye) 無法盈利;

…………

商流決(jue) 定物流,物流影響商流。當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的服務水平,成為(wei)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企業(ye) 追求的目標,打通從(cong) 生產(chan) 、配送、倉(cang) 儲(chu) 、分銷等供應鏈信息流,降低各環節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持續創造價(jia) 值流,成為(wei) 了物流行業(ye) 的核心訴求。

於(yu) 是,變革催生。

進擊的物流,變革的前夜

身處飛速發展的行業(ye) 當中,人人都感受到了物流的迅猛變化。

然而,變革的方向朝向哪裏?

行業(ye) 機構华体会登录界面曾提出了《中國智慧物流2025應用展望》;技術領袖SAP也曾在其報告中提出“數字化平台是物流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貝恩谘詢在其調研報告中同樣點出,應對零售新變革挑戰的過程也將給供應鏈的各個(ge) 環節帶來巨大的變革機會(hui) ,比如:基於(yu) 大數據提升預測能力,線上線下一體(ti) 化的物流體(ti) 係整合,大數據驅動優(you) 化倉(cang) 儲(chu) 供應鏈布局,智能調度體(ti) 係及自動駕駛技術優(you) 化運輸城配效率……

物流-華為(wei) 雲(yun) +物流指聞-FIN2466.png

 

麥肯錫的報告更是直言:對數字工具和平台日益擴大的使用,將不可避免地震撼整個(ge) 行業(ye) ,而效率較低的傳(chuan) 統行業(ye) 參與(yu) 者將被效率更高的數字化參與(yu) 者所取代。

總而言之,隨著物流技術不斷進化、物流功能不斷細化的同時,物流產(chan) 業(ye) 各方的界限卻逐步模糊,對物流生態鏈上各方而言,數字化在行業(ye) 競爭(zheng) 者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它們(men)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將從(cong) 物流能力轉向信息技術。

事實上,無論是需求還是技術,均已經為(wei) 物流行業(ye) 這一波數字化浪潮奠定了基礎:電商3.0驅動物流商業(ye) 升級,跨國電商,定製生產(chan) ,無人零售等生產(chan) 消費新趨勢對物流行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提出新需求;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飛速進步,成為(wei) 了物流行業(ye) 高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平台,驅動智慧物流業(ye) 務創新。

物流-華為(wei) 雲(yun) +物流指聞-FIN2784.png

在實踐上,運、倉(cang) 、配多點滲透,物流行業(ye) 已經全麵開啟智能化作業(ye) 流程:

倉(cang) 儲(chu) 作業(ye) 已經在自動化層麵發展多年,未來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根據商品的不同屬性,設計不同的作業(ye) 流程,並采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係統進行操作。

運輸、分揀和派送環節的輔助駕駛、編隊運輸、自動化及機器人分揀、智能終端已經實現應用。

這樣一波浪潮,帶來的不僅(jin) 是巨大的商業(ye) 價(jia) 值,還有伴隨而來的社會(hui) 價(jia) 值。畢竟,中國是一個(ge) 龐大而年輕的數字化市場,數字化方法很容易實現商業(ye) 化。另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研究發現,去中介化、分散化和非物質化這三種數字化推動力,到2030年可能會(hui) 轉移(並創造)10%至45%的行業(ye) 收入。

物流-華為(wei) 雲(yun) +物流指聞-FIN3177.png

 

選擇:3PL的數字化路徑

雖然方向已經明晰,但是落實到企業(ye) 運營,想要數字化的物流企業(ye) 該選怎樣的道路呢?

對於(yu) 中國電商企業(ye) 以及電商物流企業(ye) 而言,亞(ya) 馬遜一直是個(ge) 值得學習(xi) 研究的樣本,雖然它在中國開展的業(ye) 務不怎麽(me) 樣。但其自建物流的舉(ju) 措,種種技術創新,無不給中國同行以啟發。

分析亞(ya) 馬遜的投資策略可以看出,其將平台和訂單履行中心(Fulfillment Center)視為(wei) 是電商和行業(ye) 數字化最核心的能力。就其數字化係統構建而言,主要圍繞4個(ge) 要素構建,如圖所示,這裏不再贅言。總而言之,持之以恒,耗資不菲。

物流-華為(wei) 雲(yun) +物流指聞-FIN3432.png

 

當然,對比亞(ya) 馬遜而言,國內(nei) 領先的電商平台動作同樣迅速,京東(dong) 物流是國內(nei) 物流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先鋒,不斷出現的新產(chan) 品新技術就是印證。而阿裏巴巴方麵更是增持菜鳥,將物流作為(wei) 與(yu) 雲(yun) 計算、大數據並列的重要戰略。

對比這樣高投入的“金主”,中國的物流企業(ye) ,尤其是3PL,無論是資金、技術、時間都無法匹敵。如何做符合中國物流與(yu) 供應鏈企業(ye) 特色發展路徑的數字化應用?借力“雲(yun) 技術”算是一條捷徑。

事實上,如今各行各業(ye) 的中國企業(ye) 都在紛紛上雲(yun) ,以期實現商業(ye) 模式、技術模式、組織模式的互聯網轉型。

也有不少分析認為(wei) ,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大中型企業(ye) 的“互聯網+”業(ye) 務轉型而言,優(you) 選路徑為(wei) :遷移上雲(yun) ,從(cong) 而較為(wei) 快捷的獲得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據技術與(yu) 網絡協同能力。

在物流方麵,相關(guan) 提供雲(yun) 服務的公司,也針對物流行業(ye) 倉(cang) 儲(chu) 、運輸等場景,結合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構建物流企業(ye) 具有競爭(zheng) 力的解決(jue) 方案,提供諸如物聯、LBS、大數據、安全管理、人工智能等能力,降低各環節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就現階段的產(chan) 品而言,物流指聞結合華為(wei) 雲(yun) 、阿裏雲(yun) 、騰訊雲(yun) 、網易雲(yun) 等主流企業(ye) 介紹,歸類為(wei) 以下幾種:

智能倉(cang) 儲(chu) :通過無線物聯、室內(nei) 地圖技術,將倉(cang) 內(nei) 貨物、車輛進行連接,實現入庫、移庫、出庫的智能管理。

路徑優(you) 化:專(zhuan) 為(wei) 貨運車輛定製路線策略,避開限行、限高限重路段,合理規劃貨運路線,降低管理成本。

安全運輸:實時監管車況、路況、駕駛人狀態,實時運算發現潛在危險,並及時預警,確保物流運輸安全。

提升預分揀準確率:針對需求場景進行定製化的檢索策略和地址解析優(you) 化。精準地址解析確保預分揀準確率的提升,提高分揀效率。

以華為(wei) 雲(yun) 為(wei) 例,其聚焦物流行業(ye) 最常見場景,提供了防暴力分揀、分揀路徑優(you) 化、OCR單據識別、運輸路徑優(you) 化、三維裝箱、IOT平台等智慧物流解決(jue) 方案,幫助企業(ye) 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強業(ye) 務競爭(zheng) 能力。

如圖所示,以下為(wei) 華為(wei) 雲(yun) 為(wei) 九州通提供的雲(yun) 服務情況。

物流-華為(wei) 雲(yun) +物流指聞-FIN4247.png

物流-華為(wei) 雲(yun) +物流指聞-FIN4248.png

此前不久,華為(wei) 雲(yun) 也在2019全球物流技術大會(hui) 上,首次麵向物流行業(ye) 發布了智慧物流解決(jue) 方案。據披露,除了前述兩(liang) 家企業(ye) 之外,在物流行業(ye) ,華為(wei) 雲(yun) 提供的智慧物流解決(jue) 方案還贏得了包括DHL在內(nei) 的其他多家知名物流企業(ye) 的青睞。數據顯示,華為(wei) 雲(yun) 與(yu) 阿帕聯合開發的12款供應鏈解決(jue) 方案和32款智慧物流管理係統,已服務10000餘(yu) 家會(hui) 員企業(ye) ……

一條成功的通往數字化的道路擺在了物流企業(ye) 麵前。

綜述:

 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蔡進提到,當前,先進科技,諸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yun) 計算、大數據、5G移動技術加速與(yu) 物流和供應鏈融合,成為(wei) 保障物流運行高效、穩定和安全的利器。無人機、無人倉(cang) 、無人商店等高科技物流場景開始改變物流行業(ye) 的形態。

對於(yu) 物流企業(ye) 而言,提前構建差異化核心競爭(zheng) 能力是製勝關(guan) 鍵,而數據化是大勢所趨,將資金投向此處,當然是將“過去的優(you) 勢”變為(wei) “可自主加固的成熟壁壘”優(you) 選。不過花錢也是一門學問,選擇何種技術也是考驗。

而在技術領域中,作為(wei) 基礎設施提供商,扮演著“賦能專(zhuan) 家”角色的華為(wei) 有一句知名的言論——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這塊“黑土地”上可以種“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土豆”……。讓各個(ge) 夥(huo) 伴的內(nei) 容、應用、雲(yun) 在上麵生長,形成共同的力量麵向客戶,這也是華為(wei) 雲(yun) 麵向生態夥(huo) 伴提出“選擇華為(wei) 雲(yun) 更可靠”的原因

春天來了,物流企業(ye) 可以考慮在“雲(yun) ”上“播種”了。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