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0-25 15:22:51 中國證券報

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長期困擾著諸多實體(ti) 企業(ye) 。記者近日在江蘇與(yu) 廣東(dong) 等地調研時發現,多家銀行陸續推出了基於(yu) 線上的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由於(yu) 地域與(yu) 行業(ye) 的不同,產(chan) 品各有特色。依托各銀行開展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一些中小企業(ye) 的融資成本已有效降低。
目前主流的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雖然不是純粹的核心企業(ye) 信用,但依然繞不開核心企業(ye) 的信用支撐。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供應鏈金融有助於(yu) 為(wei) 上遊企業(ye) 開辟新的融資渠道,對中小企業(ye) 盤活應收賬款資產(chan) 、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融資與(yu) 服務實體(ti) 經濟有重要意義(yi) ,但仍存如何確認在上下遊間交易的真實性、防止貸款企業(ye) 挪用貸款資金、企業(ye) 經營不穩可能導致的信用風險等問題。未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將不斷創新,有望成為(wei) 新藍海。
“鏈”上企業(ye) 的資金難題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常州調研時,金石機器人常州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金石坦言:“眼看有訂單,但卻因為(wei) 資金墊付壓力太大而不能接、不敢接。在機器人行業(ye) ,通行付款方式是買(mai) 方簽訂合同後隻預付30%,剩下60%和10%分別等設備安裝、使用一年後才付。”
劉金石對記者說:“按照傳(chuan) 統的信貸如訂單融資,需要客戶做保,銀行才能放款。而客戶往往並不願意為(wei) 供應商作保,或中間存在繁雜的手續,從(cong) 而導致企業(ye) 融資不暢,生存壓力倍增。”
主營建築材料的常州強龍富安建材有限公司也存在著同樣的苦惱,公司董事長路建衛對記者訴苦說:“平常貨款到年底30%-40%還收不回來。過去賬期3個(ge) 月,如果再給一張6個(ge) 月的銀行承兌(dui) 匯票,實際上賬期有9個(ge) 月;貸款利率起碼10%以上,我們(men) 可用於(yu) 抵押的固定資產(chan) 不多,有時還需要求助民間借貸融資。”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傳(chuan) 統的信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發揮效用。供應鏈金融產(chan) 生的背景是融資的結構性分化,基於(yu) 業(ye) 務開展過程中存在資金缺口的情況,供應鏈金融因此應運而生。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指出,對銀行來說,大企業(ye) 資質好,償(chang) 還能力強,許多銀行都競爭(zheng) 大企業(ye) 的業(ye) 務,銀行的盈利空間有限;對企業(ye) 來說,大企業(ye) 授信容易,可能會(hui) 過度負債(zhai) 。而中小企業(ye) 經營時間短、財務信息披露程度不足,很難提供合格的抵押品,總體(ti) 來看資質不足,難以獲得銀行授信。
李奇霖說:“整體(ti) 來看,大企業(ye) 授信過度,產(chan) 能過剩;中小企業(ye) 缺少融資,發展艱難。這種模式對銀行、企業(ye) 和全社會(hui) 的效益來說都有一定弊端。”
開啟萬(wan) 億(yi) 級市場空間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應收賬款餘(yu) 額達到13.48萬(wan) 億(yi) 元,比2016年增長8.5%。分析人士表示,如何盤活這般體(ti) 量的資金,從(cong) 而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便是當今眾(zhong) 多金融機構所需解決(jue) 的問題。
據前瞻產(chan) 業(ye) 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國內(nei) 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有望接近15萬(wan) 億(yi) 元。中泰證券預計,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18.18萬(wan) 億(yi) 元。而易寶研究院則認為(wei) ,供應鏈金融在中國、印度等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增長率超過25%。受監管政策影響,互聯網金融C端業(ye) 務受到衝(chong) 擊,B端有望爆發。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或將達27萬(wan) 億(yi) 左右。
目前,不僅(jin) 中、農(nong) 、工、建等四大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行也都在積極開展供應鏈金融業(ye) 務。多家銀行陸續推出了基於(yu) 線上的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由於(yu) 地域與(yu) 行業(ye) 的不同,產(chan) 品各有特色。值得注意的是,依托各銀行開展的供應鏈金融平台,諸多中小企業(ye) 的融資成本已有效降低。
浙商銀行通過企業(ye) 調研,推出池化融資平台、應收款鏈平台和易企銀平台三大平台。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應收款鏈平台上,企業(ye) 可以辦理應收款的簽發、承兌(dui) 、支付、轉讓、質押、兌(dui) 付等業(ye) 務,提前變現應收款或實現無障礙流轉,從(cong) 而讓企業(ye) 敢接大單、無懼應收款賬期。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江蘇大型民營鋼鐵企業(ye) 永鋼集團看到,近年來由於(yu) 產(chan) 品的升級優(you) 化,產(chan) 生了大量過去不曾有的應收賬款。但在浙商銀行幫助下,永鋼集團盤活了應收賬款,實現了多渠道、多樣化融資,優(you) 化了財務報表。
永鋼集團副總裁吳毅介紹,該集團通過浙商銀行的平台,盤活企業(ye) 賬麵上持有的大型央企應收賬款,進而用於(yu) 支付永鋼對上遊的欠款,幫助上遊焦炭、煤炭企業(ye) 等資金麵承受壓力較大的群體(ti) ,實現在浙商銀行授信體(ti) 係內(nei) 的提前變現,獲得相對低成本的融資。
在應收款鏈平台推出近一年時間,截至今年8月末,浙商銀行幫助企業(ye) 搭建平台830個(ge) ,用戶突破3000餘(yu) 戶,累計簽發應收款610多億(yi) 元。
而光大銀行陽光融e鏈保理業(ye) 務則是聯合TCL集團旗下簡單匯平台開展合作。在該平台上,TCL作為(wei) 供應鏈核心企業(ye) ,開發了簡單匯平台獨有的“金單”,其在平台上可拆、可轉、可融。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可憑借“金單”,在簡單匯平台上便捷地進行賬款支付、融資等操作。截至今年8月31日,簡單匯上的注冊(ce) 企業(ye) 達到了8400家,超過95%的企業(ye) 都是中小微企業(ye) 。
光大銀行貿易金融部融資中心處長田華表示,通過運用陽光融e鏈等產(chan) 品,全流程在線操作、可視、深度嵌入交易過程,並提高安全與(yu) 風控,將有效緩解該情形。並且產(chan) 業(ye) 鏈上的一級、二級,甚至四級、五級供應商均可共享信用,從(cong) 而共贏。
數據顯示,光大銀行“陽光融e鏈”自上線以來,與(yu) 共計30餘(yu) 家核心企業(ye) 開展合作,為(wei) 其上下遊企業(ye) 提供超百億(yi) 元融資,累計發票轉讓近萬(wan) 筆。
供應鏈金融或走向“去核心化”
盡管市場潛力廣闊,但目前供應鏈金融發展仍麵臨(lin) 不少難題。TCL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黎健表示,目前主要的障礙是係統對接。一方麵,從(cong) 核心企業(ye) 的角度來說,很多公司會(hui) 考慮客戶敏感信息共享、係統對接是否會(hui) 對自身產(chan) 生影響;另一方麵,銀行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來做這件事,且未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李奇霖指出,對於(yu) 銀行而言,供應鏈金融貸存在三方麵風險:貸前,銀行對供應鏈金融的審核主要是企業(ye) 提供的材料,可能會(hui) 存在部分中小企業(ye) 借助供應鏈金融貸和普惠金融優(you) 惠政策騙貸的情況;貸中,中小企業(ye) 會(hui) 挪用資金從(cong) 事生產(chan) 之外的事情,比如發放員工工資等,沒有改善整個(ge) 供應鏈的現金流,也減弱了企業(ye) 日後的還貸能力;貸後,中小企業(ye) 的經營不穩定可能帶來的信用風險問題。
李奇霖建議通過引入商業(ye) 保理公司、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綜合運用擔保、風險保證金、購買(mai) 保險、承諾回購等方法減少用款企業(ye) 的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專(zhuan) 款專(zhuan) 用,專(zhuan) 門賬戶進行劃撥,有些甚至不用經過貸款人,就可以通過銀行授權劃撥;大數據征信,將數據提供方從(cong) 原來的核心企業(ye) 拓展到物流公司、電商平台、ERP廠商等,幫助監控供應鏈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情況,保證交易真實等方式,分別解決(jue) 貸前、貸中、貸後風險。
“做供應鏈金融需要靠核心企業(ye) 推動,而這需要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感。”黎健表示,在進行供應鏈金融時,核心企業(ye) 需為(wei) 供應鏈上的企業(ye) 進行增信、助貸,占用企業(ye) 本身授信額度卻並不能為(wei) 企業(ye) 帶來直接的利益,所以許多大企業(ye) 積極性不高。但如果企業(ye) 有著較強的社會(hui) 責任感,發揮核心企業(ye) 的作用,推動供應鏈金融的建立,方能讓供應鏈上下遊“小兄弟”們(men) 成長得更好。
中金公司認為(wei) ,隨著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有可能走向“去核心化”方向,核心企業(ye) 在其中不作為(wei) 還款來源,而是作為(wei) 一個(ge) 信息提供方、資產(chan) 管理方等角色。更多的企業(ye) 可以作為(wei) 核心企業(ye) 加入到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的創設中來。例如平台類企業(ye) 擁有大量的交易數據、物流類企業(ye) 擁有大量的真實物流數據,都可以作為(wei) 切入點來創設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
此外,對銀行而言,供應鏈金融業(ye) 務未來有望迎來快速發展。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wei)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區塊鏈技術的加速發展,以及銀行通過大數據等方式對企業(ye) 的信息、資金等進行有效監控,因此銀行供應鏈金融業(ye) 務能夠加速發展。相對來說,大型銀行和股份行供應鏈金融業(ye) 務更有優(you) 勢,且未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將進一步與(yu) 互聯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緊密結合。股份行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中更注重運用互聯網技術優(you) 勢,通過發展線上供應鏈金融而加快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wei) ,未來通過金融科技,借助“大數據+AI+區塊鏈”打造透明供應鏈,夯實資產(chan) 端;打造高效的平台打通資產(chan) 端;通過穿透式的監管科技擁抱監管端,發展供應鏈金融。利用不同的金融科技,銀行將創新出不同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從(cong) 而差異化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