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08 11:05:56 中國汽車報網

在長安、吉利、北汽提出“禁燃”計劃後,近日,海馬也提出了“禁燃”時間表。對海馬來說,“禁燃”進而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除了跟隨產(chan) 業(ye) 發展潮流外,可能還有自我救贖的意味。與(yu) 海馬的選擇一樣,力帆也在逐步淡出燃油車行列,向新能源汽車全麵發力。
可以看出,中小企業(ye) ,或者說邊緣企業(ye) 都在試圖抓住新能源汽車這一救命稻草。不過,在傳(chuan) 統燃油車市場掀不起波瀾的邊緣車企能借新能源汽車實現自我救贖嗎?
放棄燃油車
日前,海馬汽車公開表示2025年全麵“禁燃”。具體(ti) 計劃為(wei) :首先,兩(liang) 年內(nei) 推出3個(ge) 平台4個(ge) 係列車型,所有車型都會(hui) 推出油電混合動力版本;其次,2020年後,推出新能源模塊化平台,包含SUV以及轎車產(chan) 品;之後,2019年,海馬旗下產(chan) 品將全麵應用混動技術;2020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將達到30%;2025年將全麵淘汰燃油車。
盡管海馬方麵並沒有回應其“禁燃”是否與(yu) 其在燃油車方麵的“敗走”有關(guan) ,但各種猜測卻不絕於(yu) 耳。不過,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助理許海東(dong) 卻對海馬的選擇表示理解,他說,是否“禁燃”是企業(ye) 的戰略選擇,企業(ye) 會(hui) 根據自身的優(you) 勢資源和未來發展製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外界不應貿然判斷。
此前,力帆也宣布將向新能源汽車領域全麵發力,逐步放棄燃油車。不過,與(yu) 長安、吉利、北汽的“禁燃”計劃不同,海馬、力帆的“禁燃”讓人感覺到了幾絲(si) 無奈的味道。近些年來,海馬顯然已逐步淪為(wei) 邊緣企業(ye) ,不但銷量不高,還連年虧(kui) 損。數據顯示,2017年,海馬虧(kui) 損9.94億(yi) 元。近10億(yi) 元的巨額虧(kui) 損,相當於(yu) 虧(kui) 掉了其過去5年的全部淨利潤(2010~2016年海馬汽車的淨利潤分別為(wei) 3.76億(yi) 元、3.35億(yi) 元、1.64億(yi) 元、2.98億(yi) 元、2.13億(yi) 元、1.62億(yi) 元和2.3億(yi) 元)。
“海馬與(yu) 馬自達分手後也曾經有過不錯的發展,還曾出現過年銷10萬(wan) 輛的成績,但是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其產(chan) 品、研發、服務等能力表現得不是很好,未能及時跟上市場需求,影響力自然也就下來了。”汽車行業(ye) 分析師顏景輝說。
同樣的,力帆也在傳(chuan) 統燃油車領域遭遇了“滑鐵盧”,逐漸淪為(wei) 邊緣車企。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力帆股份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分別為(wei) 72.61%、76.74%和75.72%,而同行業(ye) 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約為(wei) 56%。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高企背後是力帆汽車銷量的連年下滑。力帆汽車的乘用車銷量已經從(cong) 2015年的148197輛下滑至2017年的132794輛,年均複合下降率達5.3%,而行業(ye) 的年增長率為(wei) 8%。今年上半年,力帆傳(chuan) 統燃油車銷量僅(jin) 為(wei) 55435輛,雖然較去年同期實現了1.07%的增長,但這個(ge) 數字距離主力陣營顯然相差太遠。
“禁燃”是無奈之舉(ju) ?
業(ye) 內(nei) 之所以對邊緣車企“禁燃”多有猜測,根本原因還在於(yu) 其燃油車體(ti) 量太小,技術落後。海馬和力帆在傳(chuan) 統車領域的表現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燃油車方麵,多年來,海馬都未能成功開發出新的平台,而是一直沿用老平台,缺乏創新,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其新車型的開發,自2016年海馬S5銷量攀升至10萬(wan) 輛之後,海馬就沒有推出新車型,而且在宣傳(chuan) 上仍沿襲其性價(jia) 比的一貫主張,幾乎沒有亮點。在這個(ge) “看臉”的新消費時代,海馬的車型設計也少有變化,難以引起消費者關(guan) 注。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近年來,海馬的投訴從(cong) 未停止,從(cong) 製動係統、底盤、發動機這樣的核心零部件到車身鏽蝕、漏水等,幾乎遍布汽車全身,而且其售後服務也在走下坡路。如此種種造成海馬燃油車銷量連連下滑。
再看力帆,其集團本身也是各種業(ye) 務加身,並未專(zhuan) 心做汽車。房地產(chan) 、摩托車、賽車、足球、金融證券等遍布各行業(ye) ,而且相比汽車行業(ye) ,力帆集團從(cong) 房地產(chan) 、摩托車和金融市場得到了更高的收益。利益麵前,企業(ye) 不重視盈利能力較弱的業(ye) 務板塊也並不難理解。
汽車沒有作為(wei) 主業(ye) 得到足夠的重視造成力帆傳(chuan) 統汽車日益萎靡,自A0級車型銷量開始縮水後,其缺乏爆款產(chan) 品支撐,盡管也推出兩(liang) 款SUV車型,但其產(chan) 品在設計、裝配工藝、消費體(ti) 驗等方麵都存在一定問題。
在自主車企集體(ti) 向上的當下,力帆和海馬漸行漸遠。顏景輝表示,企業(ye) 發展需要注重產(chan) 品力、服務力、品牌力、影響力等幾個(ge) 方麵的能力,而銷量是衡量這些的根本。沒有銷量保障企業(ye) 自然會(hui) 被邊緣化,於(yu) 是,尋求新的發展路徑便順理成章,盡管有些無奈。
靠新能源車自救?
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力帆和海馬新的發展路徑。不過,在燃油車領域難見起色的邊緣車企,是否能借新能源汽車實現自我救贖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從(cong) 目前來看,力帆和海馬的新能源汽車並沒有表現出太強的競爭(zheng) 力。從(cong) 進程上看,力帆和海馬介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都不算晚,力帆甚至和榮威一起拿到了上海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專(zhuan) 屬牌照,然而隨後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力帆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801輛,同比增長270.83%;今年上半年銷量達到3195輛,同比增長96.74%。增速雖然不低,但這樣的銷量數據,相較同期起步的比亞(ya) 迪、北汽等主力陣營車企而言還相距甚遠。而且,力帆新能源汽車在車型上並沒有太多亮點,產(chan) 品缺乏競爭(zheng) 力仍然是困擾其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阻力。此外,其一直力推的換電模式未來發展前景也不明朗。
除了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不強、換電模式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外,力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有資金壓力。7月24日,力帆實業(ye) (集團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dong) 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已於(yu) 7月23日將占公司總股本4.74%的股份質押給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過去的兩(liang) 年間,力帆控股已經先後20多次質押股權,份額一度飆升至90%。而其今年5月6日發布的定增預案擬募集24.8億(yi) 元資金不僅(jin) 用於(yu) 新能源汽車項目,也將用於(yu) 償(chang) 還債(zhai) 務。大張旗鼓的新能源汽車戰略背後,力帆的資金似乎並不充足,能否支撐其實現新能源汽車夢想尚未可知。
海馬在發展新能源汽車道路上也不順利。雖然在海南、鄭州等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海馬新能源汽車早就開始了示範運營,尤其是在海南,早在2013、2014年,其新能源出租車就已經上路運營,堪稱最早開始示範運營的新能源汽車。但“早上路”的海馬並沒有因此積累太多的優(you) 勢。備受關(guan) 注的是,海馬新能源汽車在鄭州還被指為(wei) 拚裝車無法上牌。按照海馬的規劃,其將在2020年後,推出熱效率高達40%的1.6T發動機。以其現在展現出的技術實力看,這似乎還僅(jin) 僅(jin) 是規劃,究竟能否在2025年全麵“禁燃”尚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不過,許海東(dong) 表示,對於(yu) 海馬而言,在新能源汽車方麵有極大的地緣優(you) 勢。“海南已經明確了‘禁燃’計劃,海馬作為(wei) 當地企業(ye) 完全有可能借此更進一步。”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地方市場非常重要,雖然取得區域性優(you) 勢的企業(ye) 不一定能突圍而出,但是占領了地方市場,生存或許不是太大問題。
對於(yu) 邊緣車企集中精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做法,許海東(dong) 表示,車企集中優(you) 勢資源發展新能源汽車在當前形勢下未嚐不是一種明智之舉(ju) ,畢竟相較於(yu) 傳(chuan) 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領域更容易實現突破。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