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中鐵快運、東宇、大秦鐵路等鐵路企業模式分析

發布時間:2018-08-07 10:33:42 運聯研究院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16年以來,隨著中國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國內(nei) 經濟穩步向好,國家調整運輸結構,以港口集疏港運輸方式為(wei) 著力點,力圖將一大部分大宗商品運輸由公路轉為(wei) 鐵路、水路。那麽(me) ,未來鐵路運輸會(hui) 逐漸取代公路運輸,成為(wei) 貨運的主流方式嗎?

1、鐵路物流概況

鐵路物流是將鐵路線路與(yu) 各個(ge) 貨站相結合,根據鐵路資源配置以及優(you) 化條件,發揮鐵路網絡經濟特征,實現貨物流動。

1.1  鐵路物流的三個(ge) 參與(yu) 者

鐵路物流的參與(yu) 者分為(wei) 三類,一是負責鐵路運輸的運力方,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及各旗下直屬鐵路公司承接;二是大宗生產(chan) 資料為(wei) 主的發貨方,以及小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ye) 及個(ge) 體(ti) ;三是負責撮合小批量貨主完成鐵路運輸的鐵路貨代企業(ye) 。

(1)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鐵路三級體(ti) 製

2005年3月,鐵道部撤銷所有鐵路分局,實行鐵路局直接管理站段,新增太原、西安、武漢鐵路局,全國共18個(ge) 鐵路局。2013年3月,人大會(hui) 議決(jue) 定實行政企分離,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經營鐵路客貨運業(ye) 務。其中,每個(ge) 鐵路局旗下都有下屬鐵路集團公司及各物流企業(ye) 負責不同的線路及區域,呈現分散管理的格局。

中國鐵路總公司布局

(2)貨主端——三方物流企業(ye) 與(yu) 製造生產(chan) 企業(ye)

鐵路物流的貨主端主要來自三個(ge) 方麵:鐵路貨源結構中占比最高的是以煤炭、金屬、石油等為(wei) 代表的大宗生產(chan) 資料;三方物流企業(ye) 例如快遞快運公司的貨物,大多以時效要求低的普通貨物為(wei) 主;還有少部分來自個(ge) 體(ti) 商戶。

(3) 攬貨方——貨站承包商/鐵路下屬物流企業(ye)

鐵路物流中,有不少物流企業(ye) 「扮演」了貨代的角色,他們(men) 在整個(ge) 鐵路物流中負責找貨、攬貨。

① 鐵路下屬物流企業(ye) /大型貨站承包商

大部分鐵路的貨物都由鐵路下屬物流企業(ye) 負責攬收,鐵路公司下設鐵路物流中心,提供運輸集散、包裝加工、貨物倉(cang) 儲(chu) 等一係列物流操作,提高貨物運輸效率。大型貨站承包商承包出發到達前後端貨站,負責前端攬貨及末端配送服務。

② 小型貨站承包商

由於(yu) 體(ti) 量過小,隻在小部分的攬貨區域內(nei) 擁有承包貨站,不負責末端配送,隻負責前端攬貨。

1.2  運營現狀

2012-2017年中國鐵路貨量情況

從(cong) 貨量上來看,2014-2016年,中國鐵路貨運市場低迷,總貨量及占比持續下降。2017年起,中國鐵路貨量達到36.9億(yi) 噸,同比增長10.74%,占2017全國運輸總貨量的7.7%。其中,2017年貨量大增的重要原因是國家政策引導帶來的煤炭運輸需求上升。

2012-2017年中國鐵路周轉量

周轉量方麵,2017年國內(nei) 鐵路貨運周轉量略有回升,達到了2.7萬(wan) 億(yi) 噸公裏,同比增長13.45%,一改前幾年連續下降的趨勢。

1.3  貨源結構

(1)整體(ti) 貨量

2016年,全國鐵路運輸煤炭19.33億(yi) 噸,占總量比58%;金屬礦石運輸5.33億(yi) 噸,占比16%;鋼鐵及有色金屬運輸2.33億(yi) 噸,占比7%;石油運輸1.67億(yi) 噸,占比5%,可見鐵路運輸還是以「黑貨」(大宗商品如煤炭鋼鐵石油等)為(wei) 主。

2016年中國鐵路貨運量結構

(2)代表企業(ye)

以太原鐵路局旗下控股公司大秦鐵路為(wei) 例,公司2017年貨物發送總量為(wei) 5.73億(yi) 噸,占全國貨物發送量的15.5%。

大秦鐵路運輸主要以煤炭為(wei) 主,占全公司貨物總量的86.6%,第二大組成部分為(wei) 焦炭和鋼鐵,占比7.5%。

大秦鐵路貨運結構

2、鐵路物流運營模式

2.1  鐵路運輸類型

(1)站內(nei) 整車

站內(nei) 整車是指針對年發貨量不固定的零散客戶,依靠往返編組站與(yu) 各貨運站之間的沿途摘掛列車,根據編組計劃對貨物進行裝卸、編組。再將編組後的整車通過沿途摘掛分撥的方式將貨物送往各個(ge) 到達貨站。

鐵路站內(nei) 整車運輸模式

(2)鐵路專(zhuan) 用線整車

對於(yu) 大宗貨物如煤炭、石油、金屬、糧食等生產(chan) 製造商企業(ye) ,采用專(zhuan) 用鐵道進行運輸,直接為(wei) 企業(ye) 客戶辦理整車貨運到達或發送業(ye) 務。專(zhuan) 用線一般為(wei) 國內(nei) 人民生活必備物資,作點到點運輸,減少中間環節,提高鐵路貨運效率。

鐵路專(zhuan) 用線整車運輸模式

(3)鐵路零擔運輸

鐵路部門正在逐漸取消零擔貨運業(ye) 務,停辦零擔辦理站數量。截至2016年,零擔辦理站隻剩下最後67個(ge) 。

(4)鐵路集裝箱運輸

集裝箱運輸是把貨物集合組裝為(wei) 集裝單元,放入集裝箱,再采用鐵路整車進行運輸。此運輸方式適合精密、貴重、易損貨物,一般根據貨物流向通過摘掛列車、集裝箱班列進行運輸。

2.2  多式聯運

近幾年,一些快遞快運企業(ye) 為(wei) 了降低成本,選擇在幹線部分運營多式聯運,順應國家政策,大力開展公轉鐵。

(1)公鐵聯運代表 - 東(dong) 宇

① 旗下產(chan) 品

東(dong) 宇旗下五大產(chan) 品:精準高快、精準特快、特惠快運、特惠普運、整車,分別從(cong) 時效、價(jia) 格、服務等全方位滿足客戶需求。

東(dong) 宇物流結構

② 網絡分布

東(dong) 宇目前隻在江浙滬有攬貨網點,可發地區為(wei) 西北、西南地區,華北、東(dong) 北部地區還未涉及,正在戰略規劃階段。

東(dong) 宇物流網絡分布

③ 運營模式

東(dong) 宇物流主要做江浙滬地區到西南西北的點到點鐵路零擔貨物運輸,不收回程貨。由江浙滬所承包的貨站集貨發出,直發所承包的到達貨站,並負責末端配送服務。

東(dong) 宇鐵路零擔運輸模式

④  特點分析

東(dong) 宇在兩(liang) 端都有承包貨站,同時負責前端攬貨與(yu) 末端配送,可以滿足客戶個(ge) 性化的端到端需求。但東(dong) 宇隻做單邊業(ye) 務,無法滿足有雙邊業(ye) 務的客戶。

網點方麵,東(dong) 宇在江浙滬一帶的覆蓋範圍不夠,網點數量少,分布太過於(yu) 集中。

(2)綜合性鐵路運輸企業(ye) ——中鐵快運

中鐵快運是中國鐵路總公司直屬企業(ye) ,全國總包業(ye) 務「龍頭」企業(ye) 。

① 旗下產(chan) 品

中鐵快運旗下產(chan) 品主要包括高鐵快運、普通快運、貨物快運、物流總包、冷鏈運輸、跨境電商等幾大板塊。

中鐵快運布局

② 運營模式

中鐵快運在整個(ge) 鐵路物流過程中更像是扮演一個(ge) 「鐵路貨代」的角色,在完成對客戶的貨物稱重、包裝、計費以及安檢等一係列手續後,將貨物暫存入庫,並後續進行不定期盤點檢查是否遺漏。

當收到客戶的訂單後,按運單信息將客戶委托的貨物從(cong) 倉(cang) 庫中取出,進行分揀、堆碼、貼標簽以及根據列車時間製定裝車計劃。之後將貨物運至貨/客站台,裝入行李車或貨車班列,後續根據列車到貨信息進行接貨,分揀以及配送。

鐵路貨車運輸模式

鐵路貨車運輸模式

客車行李車運輸模式

客車行李車運輸模式

③ 特點分析

中鐵快運依托全國高鐵動車、客車行李車、快速班列,可以為(wei) 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集成物流服務。相較於(yu) 其他傳(chuan) 統鐵路貨代企業(ye) ,中鐵快運更具備鐵路幹線運力資源以及經營網絡的優(you) 勢,從(cong) 而可以發展高鐵快運、物流總包等一係列其他貨代企業(ye) 做不了的個(ge) 性化服務。

此外,中鐵設立前端倉(cang) 庫,起到一個(ge) 物流轉運中心的作用,集裝卸、搬運、倉(cang) 儲(chu) 、流通加工為(wei) 一體(ti) ,無縫銜接了公路短駁與(yu) 鐵路運輸。

3、總結分析

3.1  國內(nei) 外對比

(1)德國鐵路

德國鐵路的發展規劃為(wei) 在全國各地鋪設鐵路物流中心,已建成33個(ge) 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德的鐵路物流中心體(ti) 係。

① 德國重視多式聯運發展,物流中心一般都建在具有多種交通方式銜接的樞紐區域,如1984年德國第一個(ge) 不萊梅鐵路物流中心,擁有公鐵水三種運輸方式。

中國的貨站,多為(wei) 延鋪在鐵道周圍,無法很好地完成多式聯運的完美銜接。

② 重視倉(cang) 儲(chu) 設施和設備,重提高倉(cang) 庫作業(ye) 效率。德國的倉(cang) 儲(chu) 中心一般能夠為(wei) 客戶提供采購、運輸、倉(cang) 儲(chu) 、流通加工到末端配送的解決(jue) 方案。

中國多以貨站、網點為(wei) 臨(lin) 時存放點,隻能滿足臨(lin) 時的存放需求,無法滿足客戶的其他需求。

(2)日本鐵路

① 日本重視基礎建設,多以早期物流中心為(wei) 主要樞紐,開展多式聯運,選址多為(wei) 鐵路、公路、水路的交匯處。

中國鐵路物流中心建設起步晚,早期多以各個(ge) 貨站為(wei) 主,作業(ye) 效率低下,無法為(wei) 客戶提供一係列物流服務。

② 日本大力推進集裝化運輸,直接在車站正線進行集裝箱裝卸作業(ye) 加快中轉,配置智能化設備,提供更專(zhuan) 業(ye) 化的物流服務;信息化程度高,可實現貨物全程追蹤。

中國多以鐵路專(zhuan) 用線整車為(wei) 主,對於(yu) 零散貨源的運輸隻能以編組集貨以及摘掛分撥的方式進行,設備落後,信息化程度低。

3.2  主要痛點

(1)鐵路貨運重視大客戶,忽略零散客源

對於(yu) 煤炭,石油,糧食化肥及農(nong) 藥等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以及用於(yu) 搶險救災的應急性物資,由於(yu) 受國家影響較大,通常需要優(you) 先安排運輸。

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ti) 製下,鐵路貨運逐漸忽略零散的客源。大客戶的數量雖少,但是比較集中且運輸量大。而零散客戶數量龐大,發貨量小且分散,客戶選擇運輸方式的自由度比前者大很多,因此易流失到其他運輸方式。

(2)集貨時間長,靈活性差

從(cong) 貨代角度來說,由於(yu) 貨源的不穩定,有時候在一個(ge) 貨站貨物的數量達不到發車的要求,需要去其他編組站進行貨物的集貨,導致貨物無法按客戶的要求及時送到。

並且在到達貨站時,由於(yu) 每一批貨物的目的地不同,還要在到達貨站進行分撥,重新拆分編組,在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更換不同的動車組,這就導致了貨物送達時間的延誤。

貨物送達結構

(3)零散收費沒有標準

鐵路貨運運價(jia) 外的收費項目複雜,沒有標準價(jia) 格,使鐵路貨運喪(sang) 失了原本的價(jia) 格優(you) 勢。貨代企業(ye) 在短駁過程中會(hui) 收取一定的服務費,誇張的是,20-30公裏的短駁費用,最高能收取到800-1000元,造成全流程端價(jia) 格過高。

對於(yu) 貨量少的貨主,多式聯運相較於(yu) 公路運輸並沒有降低成本,反而還增加了運到時間。

(4)信息化程度低

鐵路承運手續、交付程序、結算方式十分複雜,給貨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鐵路運輸幹線部分基本都由鐵路局或旗下鐵路公司負責,客戶無法獲得貨物的實時反饋,影響客戶體(ti) 驗。

4、未來發展

(1)快遞快運企業(ye) 進軍(jun) 多式聯運

為(wei) 了減少物流成本,不少快遞快運企業(ye) 已經嚐試與(yu) 鐵路貨代企業(ye) 或鐵路局下屬鐵路公司進行試點。例如,近幾年順豐(feng) 與(yu) 中鐵快運的合作效果遠超預期。

二者聯合推出了高鐵極速達,在雙11期間兼具了時效和實惠,成為(wei) 了快遞運輸的最佳選擇。

未來,如果有資本市場助力,貨站及外場的硬件設施更完善,將會(hui) 進一步提升多式聯運的時效。快遞快運企業(ye) 或將把自己高時效需求的貨物更多地投入多式聯運,以更低的價(jia) 格獲得更高的時效。

(2)運價(jia) 結構簡化

2017年末,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guan) 於(yu) 深化鐵路貨運價(jia) 格市場化改革等有關(guan) 問題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電氣化路段收取的電力附加費並入國鐵統一運價(jia) ,並要求鐵路運輸企業(ye) 確定收取不能超過國家規定上下浮動15%的運價(jia) 水平,建立健全運價(jia) 內(nei) 部管理製度。未來,鐵路運價(jia) 與(yu) 其他費用有很大可能合並為(wei) 一個(ge) 價(jia) 目。

(3)時效獲得提升

調整車流路徑,使列車編組計劃更加合理,提高貨物送達時效。第一,未來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多個(ge) 編組方案進行優(you) 化及篩選,挑出效率最高、最快的編組計劃,進行編組運輸。第二,可對編組裝車點進行戰略規模化,實現集中存儲(chu) ,整列配裝車,整列始發,加強鐵路整車直達能力。

(4)貨運物流中心的建設力度加大,公鐵水聯運無縫銜接

未來應效仿國外,在公鐵水建設更多的物流中心,實現為(wei) 客戶提供運輸、倉(cang) 儲(chu) 、流通加工及末端配送一體(ti) 化物流服務。還應配置多種機械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的設備,提供精益化、專(zhuan) 業(ye) 化和個(ge) 性化的物流服務。

(5)出現一係列鐵路資源整合平台,單一鐵路運輸向全物流服務轉變

2015年4月,北京鐵路局試運行95306網,成為(wei) 全國鐵路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短短半年內(nei) ,累計成交2.1億(yi) 噸貨量,交易額突破2000億(yi) 元。而大部分貨源零散地分布在大大小小的貨代企業(ye) 中,國內(nei) 鐵路資源仍需被整合。

2017年7月,交通部投資設立中運通聯,試圖整合鐵路貨代,運營「點到點」運輸模式;2017年11月,上海潤良泰物聯網成立凱晟物聯,為(wei) 貨主們(men) 提供最佳鐵路運輸方案。

由此可見,不久的未來,隨著國家政策推動,鐵路貨運發展良好,越來越多的鐵路資源整合平台會(hui) 出現,從(cong) 而提高鐵路貨運的時效以及服務質量,加強鐵路貨運信息化程度以及端到端、門到門的專(zhuan) 業(ye) 服務。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