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炎炎夏日 冷鏈物流如何經受“烤”驗

發布時間:2018-07-11 10:05:45 中國道路運輸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7月5日,天津的消費者小黃在網上訂了一箱海南的厚利荔枝,隻過了兩(liang) 天,一箱帶著未化冰袋的荔枝就送到了他手中,荔枝新鮮卻極少損耗。得益於(yu) 冷鏈物流的發展,炎炎夏日,消費者不用出門,便可以享用到新鮮的水果、蔬菜、生鮮產(chan) 品甚至冰淇淋。

高溫時節,冷鏈物流如何經受“烤”驗,幫助吃貨們(men) 實現“吃遍全球”的夢想?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冷鏈物流“高燒不退”

“這些進口提子,很新鮮。”7月5日,天津市小海地附近的大潤發超市內(nei) ,市民周女士將剛買(mai) 的水果放入購物車裏。該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超市內(nei) 冷藏與(yu) 冷凍區的麵積不斷增加。“通過冷鏈物流運輸的食品年增幅達到15%,夏季冷鏈配送的食品更受歡迎。”

冷鏈物流是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chan) 、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的各個(ge) 環節中始終處於(yu) 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的一項係統工程。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冷鏈食品需求大大增加,未來冷鏈行業(ye) 發展前景可期。

根據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當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的時候,社會(hui) 對冷鏈物流的需求量會(hui) 明顯增加,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了8000美元,冷鏈物流的需求正處於(yu) 迸發期。

生鮮電商的迅猛發展也加快了冷鏈物流前進的步伐。中商產(chan) 業(ye) 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國生鮮行業(ye) 狂飆突進式的增長,2013年生鮮電商的交易額為(wei) 127億(yi) 元,2014年就翻倍增長到275億(yi) 元,2016年交易額更是達到871億(yi) 元,同比增長75.28%,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1950億(yi) 元。

隨著市場需求的急劇擴張,冷鏈物流“高燒不退”,成為(wei) 國家重點扶持領域。2010年,《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冷鏈物流首次被提升到國家高度,此後,“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連續七年被列入中央一號文件。2017年更是我國物流與(yu) 供應鏈發展的政策年,《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相繼出台,冷鏈物流作為(wei) 關(guan) 係食品安全與(yu) 民生保障的重要抓手被重點提及,冷鏈物流正處於(yu) 加快發展的曆史機遇期。

2018年4月,商務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华体会登录界面等8個(ge) 部門聯合下發通知,開展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試點工作。主要目的是通過城市試點和企業(ye) 試點,在若幹關(guan) 係國計民生、消費升級和戰略新興(xing) 的重點產(chan) 業(ye) ,推動形成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產(chan) 融結合、供需匹配、優(you) 質高效、綠色低碳、全球布局的產(chan) 業(ye) 供應鏈體(ti) 係。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是內(nei) 貿流通體(ti) 製改革和《物流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推動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要舉(ju) 措。

目前,全國有31個(ge) 試點城市和285家試點企業(ye) 參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在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構建全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鏈條等5個(ge) 方麵,形成了17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高科技助力提質保鮮

隨著生鮮電商、新零售的發展,冷鏈物流訂單碎片化趨勢明顯,如何依靠“高科技”,讓消費者“吃得放心”?許多企業(ye) 進行了有益探索。

京東(dong) 生鮮冷鏈日均倉(cang) 庫訂單處理能力達100萬(wan) 件,目前京東(dong) 物流在全國建立了10多個(ge) 生鮮冷庫,覆蓋深冷、冷凍、冷藏和控溫四個(ge) 溫層,實現了零下30度至常溫層的全溫層覆蓋,以滿足不同品類的個(ge) 性化存儲(chu) 需求。為(wei) 了保證全程冷鏈不間斷,從(cong) 商品入庫、存儲(chu) ,一直到消費者手中的每一個(ge) 環節,京東(dong) 生鮮冷鏈均可實現24小時實時全溫層及溫濕度監控,確保商品在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環節的溫度可控、時效可控、品質可控,以最好的狀態和口感送達至消費者。

京東(dong) 的老“對手”蘇寧也頻頻發力。繼2月份鋪開8個(ge) 冷鏈倉(cang) ,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成都、沈陽、西安及周邊城市之後,今年5月,杭州、重慶、深圳、濟南、武漢、合肥、福州7個(ge) 冷鏈倉(cang) 也全麵建成並投入使用,這15個(ge) 倉(cang) 庫將覆蓋150個(ge) 城市。到6月底,蘇寧繼續新增徐州、天津兩(liang) 大冷鏈倉(cang) ,這樣一來,蘇寧物流全國冷鏈倉(cang) 將達到17座,真正做到用戶餐桌上各類生鮮的新鮮速達。

小企業(ye) 則從(cong) 細分領域入手。廣東(dong) 某水產(chan) 公司自主研發低溫暫養(yang) 、活魚包裝、純氧配送等專(zhuan) 利技術,從(cong) 塘頭到市場,采用逐級降溫和智能溫控技術,在運輸過程中讓活魚處於(yu) 半冬眠狀態,全程無需換水,做到全程封閉溫控管理,實現“南魚北運”產(chan) 業(ye) 化發展。在不添加任何藥物的情況下,確保魚類從(cong) 廣東(dong) 到北京存活率達99%以上,讓消費者吃上真正放心新鮮的活魚。

吃到當天采摘的新鮮荔枝也不成問題。廣州某果菜保鮮公司依托全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技術,包裝當天采收的荔枝後,送恒溫車間降溫及保鮮處理,令果內(nei) 溫度降至5℃,隨後稱重裝箱繼續放置冷庫降溫後裝運冷櫃,並通過全程監控保證貨櫃運輸全程保持在0℃至2℃,直到抵達目的地開櫃。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wei) 冷鏈產(chan) 業(ye) 帶來了新的機遇。很多物流企業(ye) 以往采用人工操作為(wei) 主,在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第一步就是采用條碼以及RFID技術的采集設備,來提升其運作效率。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xie) ,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guan) 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yu) 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ti) 並可同時識別多個(ge) 標簽,操作快捷方便,因此被廣泛應用於(yu) 冷鏈生鮮食品行業(ye) 。

天天掃的二維碼,現在也可以用來查溫度了。寧夏一家公司已經在所有產(chan) 品包裝上貼上自動生成的二維碼,客戶拿出手機,就可以查詢產(chan) 品冷藏倉(cang) 儲(chu) 運輸全過程中應用的標準、產(chan) 品溫度、出入庫日期等信息。除了二維碼,冷鏈物流監控體(ti) 係還有大招。據了解,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透明化管理係統在產(chan) 品分揀、包裝、運輸、倉(cang) 儲(chu) 、配送等環節實現溫度全程監控,保障冷鏈物流不斷鏈。他們(men) 將冷庫溫度監控預警子係統、GPS溫度監控跟蹤子係統整合在一起,與(yu) 客戶係統對接,客戶就能通過網站、手機客戶端查詢係統數據。比如,煙台一家公司就整合了公司商流信息以及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溫度記錄及追蹤體(ti) 係。

此外,冷鏈流通技術及運輸模式也有創新,火車成了運輸新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得力工具。山東(dong) 某公司應用遠距離多式聯運等新型冷鏈設備及運輸模式,實現不開箱、不倒貨,就能根據不同保溫需要調節溫度,提高物流效率。這種鐵路冷鏈班列以冷藏集裝箱作為(wei) 載具,依靠溫度感應器自動穩定箱內(nei) 溫度,貨物從(cong) 廠家整箱鉛封後,冷鏈短駁至鐵路場站。

科學運營降本增效

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這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隨著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升,食品衛生和安全意識的提高,冷鏈物流的需求規模和需求層次將不斷升級,我國冷鏈物流也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那麽(me) ,在政策環境持續向好的情況下,物流企業(ye) 該如何更好運營冷鏈物流?

有專(zhuan) 家建議,企業(ye) 可以效仿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建立冷鏈物流業(ye) 的共同配送。據了解,目前一些企業(ye) 還不具備專(zhuan) 業(ye) 的冷鏈物流運作體(ti) 係,也沒有冷鏈物流配送中心,而建立冷鏈物流中心,成本高且回收期較長,一個(ge) 企業(ye) 很難單獨承受起來。

“冷鏈食品的特點是相同的,所以社會(hui) 應將整個(ge) 冷鏈物流業(ye) 聯合起來,共同建立配送中心,實現冷鏈物流業(ye) 共同配送。”該專(zhuan) 家表示,共同配送既提高了物流運輸效率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利於(yu) 企業(ye) 集中精力經營自己的核心業(ye) 務,促進企業(ye) 擴大市場規模。

該專(zhuan) 家認為(wei) ,冷鏈物流共同配送可減少社會(hui) 車運輸流量減少卸貨堵礙交通,也可有效提高冷鏈車輛的裝載率,節省冷鏈物流處理空間和人力資源成本。

工商企業(ye) 與(yu) 物流企業(ye) 相互協作也十分必要。天津隆盛物流公司負責人王璐告訴記者,當一個(ge) 的大生鮮供應企業(ye) 不具備更好的冷鏈運輸工具時,可以與(yu) 一個(ge) 設備和條件都全麵具備的冷鏈物流公司相互協作實現共贏。

“比如乳製品鮮奶運輸的過程冷鏈物流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零售企業(ye) 可以與(yu) 鮮奶廠商結盟實現保質運輸。”王璐舉(ju) 例說,“如大型的超市與(yu) 蒙牛直接建立合作,由蒙牛商直接配送,利用蒙牛運輸要求和工具實現快速直接地到達超市冷櫃,避免運輸過程中的鮮奶變質。”

冷鏈物流是一個(ge) 低溫物流過程,必須遵循“3T”原則即時間(Time)、溫度(Temperature)和產(chan) 品耐藏性(Tolerance)。山東(dong) 鮮凍物流公司經理陳東(dong) 表示,冷鏈物流管理中,硬件與(yu) 軟件相輔相成協調發展非常重要。“在規劃冷鏈物流係統時,要依照本身的需求與(yu) 運作特性,軟硬結合,統籌規劃。首先是硬件規劃。即對廠房、倉(cang) 儲(chu) 設備、運輸設備等進行良好的規劃,推進冷藏設施設備的完善和提高。其次是軟件規劃。即從(cong) 庫存控製、運輸管理、倉(cang) 儲(chu) 管理、顧客服務等方麵進行良好的規劃。再次是技術創新。即加大科技開發和投入,在冷凍冷藏方式和技術上不斷革新,同時引進和學習(xi) 國外先進技術,盡快普及各種冷藏保鮮新技術。”陳東(dong) 說。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有物流業(ye) 分析人士表示,要引導冷鏈物流向國際化邁進,要鼓勵冷鏈物流企業(ye) “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國際大通道、沿線中心城市、重點港口、重點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物流中心和保稅倉(cang) 。以跨境電商為(wei) 突破口,設立“海外倉(cang) ”,補足跨境電商物流短板,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實現全球物流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